第三十章 朝廷徵調

熹平四年,十一月。

時光過得總是很快,在沒有什麼事情發生的日子裡,一如長了翅膀的箭,穿透時空。

眨眼之間,兩個月即過,瑞雪紛飛。盧植的草廬內皇甫岑點着爐火取暖,身披幾個氈毯的他似乎還覺得不夠熱,整個人蜷縮在面前的爐火之中。

“呦!老二,你看我們打回什麼來了?”人影未至,嗓音先到。粗獷洪亮的嗓音穿透幾間茅草屋,直直的走向皇甫岑。

“呃。伯珪大哥,小聲些,師父在注經。”皇甫岑豎起食指示意公孫瓚聲音小一點。

“哦。”公孫瓚低聲偷着瞄了一眼裡屋,並不見動靜,緊張的心情舒緩,湊到皇甫岑的身旁,張開雙手取暖,側頭看向皇甫岑,取笑道:“老二,你可真不禁凍,這還沒到臘月裡,你就受不了?”

聞此,皇甫岑白了一樣公孫瓚,自己能跟你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比嗎?如果在後世,自己倒不缺什麼防寒衣物,只是漢末,這些動物毛皮雖暖,卻縫製的不夠精密,哪哪都漏風。無趣道:“受得了,受得了。千年老二這個稱呼我都收了,還有什麼受不了的。”

“嘿嘿。”聽聞皇甫岑埋怨自己還叫他老二這個稱呼,公孫瓚狡詐的乾笑幾聲,撓撓頭笑道:“老二,不是爲兄說你,你說說論年紀,你沒我大吧?”

“這倒是。”皇甫岑不明公孫瓚要東拉西扯些什麼,只好點頭應允。不過皇甫岑儼然不已公孫瓚比自己大爲悲。

“再說說。先拜師的也是我吧?”

皇甫岑再點頭,順勢招呼着從遠處過來的盧玥兒道:“妮子,伯珪大哥打回來的獵物,做一頓豐富的晚宴,咱們吃了吧。”

“好嘞。”盧玥兒笑着拿過公孫瓚手中的獵物,一臉欣喜的說道:“呦,好肥的一隻兔子,伯珪大哥你真厲害。”

“那是,也不看看,你伯珪大哥我是什麼人。”聽聞盧玥兒的誇獎,公孫瓚扯開嗓子大笑道。偷瞄見皇甫岑在自己身旁偷笑,一陣不忿,接着嚷嚷道:“論武,你也不及我。”公孫瓚說這話的時候白着皇甫岑幾眼,那意思,無需你同不同意,論武我爲尊。

皇甫岑笑着點點頭,有時候公孫瓚還真有些孩子氣,反倒是皇甫岑的表現很成熟穩重的承認道:“還有什麼,你說,只要說出來,我就不及你。”

公孫瓚擺擺手,道:“總之,一句話,很多東西,你只能屈居我公孫瓚之下,所以……這個千年老二你是當定了。”

皇甫岑並未理會公孫瓚,手裡用鐵鉤翻滾着面前的炭火,心中好笑,什麼事情都是兩個人比,倒過來說,第一也是第二。

“咳咳。”

兩聲輕咳,再次打斷皇甫岑同公孫瓚的談話。公孫瓚急忙給了皇甫岑一個眼色。

皇甫岑起身,迎向內堂,走到門簾後,恭敬的問道:“老師,有什麼事情嗎?”

“嗯。”從內堂之內傳出一句緩緩的沉吟聲,盧植道:“伯珪回來了嗎?”

“是,老師。”未待皇甫岑開口,公孫瓚急忙席地起身,走到捲簾之前,恭敬的回道。

“好,你們都在,那就都進來吧。”

淡淡地一句話,聽在皇甫岑耳中卻是蠻多意味。今天從早上到現在盧植就一直呆在自己的書房沒有出來,舉止形態異常的反常,看起來盧植一定有什麼事情要說。

公孫瓚心細沒有皇甫岑一般的細膩,本能的向前走進盧植的書房內。

挑起捲簾,皇甫岑、公孫瓚看到盧植正駐筆,收起了手中的書卷,淡淡道:“都坐吧。”

皇甫岑、公孫瓚並未開口,盯着面前的盧植,不明的對視一眼。

盧植也不開口,流淌的空氣開始停止。

良久,盧植纔開口道:“伯珪、煜兒今天叫你們來,是有一件事提前通知你們一聲。”

“嗯?”兩人彼此看了看,又把目光轉回到盧植面前。最後由公孫瓚沉吟不住,擡頭看向皇甫岑,凝聲問道:“師父,你老有什麼就直說吧。”

“唉!”盧植擡頭停頓了好一陣兒,才彷彿下定決心似的的說道:“今日找你們來,是想跟你們說一聲,爲師已經收到朝廷的徵調,入京了。”

“什麼?”公孫瓚大驚聲色,伏地而起,上前抓住盧植的雙手,似乎並不相信的問道:“師父,這是爲什麼呀?”

皇甫岑似乎早就猜到一番,並沒有公孫瓚那樣的慌張,他一直在思考,盧植去京城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辦,還是有什麼迫不得已。總之,皇甫岑不會認爲老師盧植是貪慕權貴,才入京的。

盧植安撫下公孫瓚,看了眼皇甫岑,有些驚奇皇甫岑的反應,這個反應就好像是知道自己下定決心要走似的,搖搖頭,不再去想那些不靠譜的事情,解釋道:“爲師年初被拜九江太守,假借有疾在身,辭官歸家,家居著書,這些時日,治下弟子多有你二人照顧,爲師才能安心完成《尚書章名》、《儀禮解詁》、《周官禮注》、《禮記解詁》。”

“師父,因何這麼說?”皇甫岑勸解道,對於盧植他心中一直是心存仰慕的。

“可是你們也知道,爲師我的情況。”盧植環顧了一下茅廬草堂,唏噓道:“家貧,無力繕寫,只願行能書生二人,共赴東觀,修訂謄錄。重立《毛詩》、《左氏春秋》、《周禮》於學官。”

“師父,不是還有我們嗎?”公孫瓚暗歎自己竟然不瞭解師父近況,言道。

“你們終究是有朝一日離我而去的,晚別早離都是那麼一回事,更何況,爲師能教的早已教完。未能傳授的你們一時半刻也不能掌握,今後如果有機會,入京再授業。”

公孫瓚還想開口再勸誡,卻被身旁的皇甫岑拉了一把,到嘴的話又被聲聲嚥了下去。

“爲師,唯一憂慮的僅是你們二人。”盧植這話倒是不假,除卻劉備年少不說,文武之中,最有出息的兩人就是面前的兩個徒弟。人稱“廬下雙壁”,盧植焉能不重視。

“師父,徒兒願隨你老入京。”公孫瓚抱拳稱道。

皇甫岑想了想自己也無處可去,朝着盧植抱拳相稱,也願隨行。

“不。”盧植搖了搖頭,低聲道:“去洛陽的事,只有我的家眷,你同伯珪暫時最好都不要去。”盧植的語氣很生硬,如命令一般無常。

“爲什麼?”性情豪放的公孫瓚不解的問道。

盧植看了看公孫瓚,道:“在過幾年,伯珪你就到而立之年,大丈夫立於世,焉能無功無業?更何況遼西令支後繼無人,嫡子一脈,尚需你回去執掌。”

聽聞盧植的斥責,公孫瓚自知無趣的點點頭。

“回到遼西后,要收斂你的脾氣,不要恣意妄爲,涿縣鄒家、崔家的事就是你的前車之鑑。”盧植直指公孫瓚的命脈,公孫瓚如果能聽從自己的建議,日後還能成爲一代名將。

“知道了。”盧植不止幾次三番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了,對此公孫瓚並不太放在心上,不過盧植在前,缺又不敢頂撞。

盧植最後把目光停留在皇甫岑的身上,略有猶豫,有些猶豫,卻始終沒有開口。

公孫瓚雖然豪放,但心細卻是很細膩的,見盧植如此,知道盧植有些不方便的話要同皇甫岑講,稟拳告退。

公孫瓚剛剛出去,盧植就轉過身來對着皇甫岑問道:“煜兒,你已知爲師爲什麼入京了?”

皇甫岑不敢肯定的點點頭。

“哦,原來你什麼都知道了,那麼爲師也不瞞你了,上一次鄭玄、蔡邕他們邀我入京,就是爲黨人一事謀劃。”

聞此,皇甫岑略有一絲意料之中又有些緊張的呢喃道:“我就知道他們來此就是爲了黨錮之事。”

“你說什麼呢?”盧植驚問。

“哦,沒有什麼,此去,老師當謹慎爲之,黨人不可全信。”皇甫岑清楚的知道明年,黨錮將第二次爆發,史上,盧植並未受到牽連,可是誰又知道眼下是非因果。

“嗯。”盧植看了眼皇甫岑,錯誤的理解爲幾月前那場夜宴,讓皇甫岑心中對黨人不滿,有些惋惜的說道:“如果不是上次爲師帶你去赴宴,這趟入京爲師到真想帶着你。”

皇甫岑不是公孫瓚,一來年紀小,二來沒有家世羈絆,提早的進京對他以後的仕途有好處,但是哪裡想到一場酒宴,幾乎斷絕了皇甫岑再入仕途的路,總不能去投靠宦官吧?看看當今太尉段熲的下場,就知道了。

“不怨老師,都是弟子魯莽。”皇甫岑點點頭,雖然有些惋惜,但皇甫岑並不後悔那麼做,如果再來一次,皇甫岑依然會選擇那麼做。

“嗯。難得你這麼看的開,爲師不讓你們進京,就是想讓你們遠離這羣士人,明年也許將會有些……”話到此處,盧植搖了搖手,道:“不說也罷,不說也罷。”

明年,皇甫岑默默唸叨着這兩個字,心中想起黨錮一事,一陣說不出來的感情。

“對了,如果你要沒什麼地方可去,不如跟着伯珪去遼西見識見識,日後也好建功立業。”

*********

⊙﹏⊙b汗,差點忘記發了,忙過頭了。慚愧,慚愧!諸位書友臨走前不要忘記收藏,當然最好是加投一張肯定的紅票!

第十八章 河間四將第五十四章 死在此地第七十四章 鴻都夏牟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五十九章 郭勝挑撥第五十七章 舊事重提第十六章 七薦之恩第六十四章 天降暴雨第十七章 邙山一拜第六十一章 生死相隨第十四章 詭異勢力第十五章 細微感動第二十六章 陰損李儒第六十五章 決裂在即第一章 時光荏苒第六章 一夜酒醉第七十九章 神秘家丞第五十二章 王后於氏第二十六章 遼東邊軍第四章 遼西郡守第三十四章 生死競速第一章 時光荏苒第六十章 君命來遲第四十四章 大漢天威第七十六章 曹操東進第五十九章 公主之憂第四十七章 尚父之稱第二章 匈奴單于第十三章 一丘之貉第二十九章 不問鬼神第五章 投靠鮮卑第四十九章 不能拒婚第五十二章 新仇舊恨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四十五章 黃巾廖化第七十六章 曹操東進第六十九章 無可匹敵第五十二章 新仇舊恨第七十七章 劉繇出兵第二章 遼東烏丸第三十章 南宮鼎沸第四十三章 董公威武第五十五章 棋高一着第六十五章 死葬遼東第六十二章 臣妹再往第四十四章 死戰到底第八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章 真戲假做第六十三章 冀州兵馬第二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四十六章 老子不退第八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六十二章 火併黑山第八十二章 等待奇蹟第五十二章 王后於氏第二章 偷窺無罪第八十九章 七年之癢第三章 四方猛士第三十三章 段煨其人第二十六章 夜巷狙殺第五十五章 偷工減料第四章 夜闖軍營第九十八章 目的初衷第十四章 東街賽馬第六十七章 呂布行刺第二十七章 家丞徐庶第三十八章 王者之師第五十一章 賭與不賭第八十四章 臨死陷害第一章 時光荏苒第八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九十四章 兩相對峙第三十八章 挾持閻氏第六章 你我不同第四十一章 大跌眼鏡第三十七章 袁紹落子第八章 兄弟聚首第八十二章 天要亡漢第二十七章 髡頭兵痞第五十四章 死在此地第八章 南下日南第三十三章 臣妹北上第九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九十五章 這份情義第五十章 燕國後裔第八十四章 臨死陷害第二章 湟中義從第九十五章 這份情義第六章 一夜酒醉第四十五章 其疾如風第六十九章 劉焉逃離第二十章 遼西公孫第四十四章 是我們嗎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五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六十一章 生死相隨第四十章 甄甄賈賈第六十二章 強烈預感第五十四章 宦官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