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衆大家

一夜無話,鄭玄住在盧植的草廬內,兩人相互討教着一些經學之道,順帶着也說些政事。

皇甫岑則是偷偷地回到城內同公孫瓚他們喝酒取樂,畢竟憋了很長時間,再不放鬆一下,就不符合他的性格了。順帶着皇甫岑也把明日同盧植要去崔家一事說了。

公孫瓚倒是心存好奇,本想跟隨而去,但是想起家中有事,暫且擱置,便惋惜的拒絕了。

盧植和鄭玄帶着各自徒弟,皇甫岑和趙商,前往涿縣崔府,因盧植家中貧寒,並無代步的工具,唯一的一匹馬還是皇甫岑的,見老師和師叔沒有馬匹,皇甫岑也不好意思騎馬,四人只好步行,但盧植住處距離城內和遠,在第二日華燈初上之時,才終於趕到了涿縣,而涿縣的城門令剛剛下令關門,幸好,今日當值的守門吏是鄒丹,四人才得以走進城內。

涿縣雖然不大,但是崔府卻不小,不用多找,在皇甫岑的指引下,幾人直直的走到門前。

崔府門前當值的護衛也不少,樣子很是耀武揚威,臉上掛着高人一等的感覺。俗話說宰相門前九品官,涿縣巴掌大的地方上,說話算數的還只是涿令長崔鈺。

未等崔府大門打開,皇甫岑回身一禮,低聲道:“師父、師叔,徒兒先進去遞送拜帖。”皇甫岑這番作態是擔憂崔府門外護衛狗仗人勢,影響了兩位老師的心情,阻擾自己這一行人進入。

事實上並未出現皇甫岑擔憂的情況,就在他上前低語,又遞交了拜帖過後,門口處的守衛們也不敢再有任何耽擱,急忙換上另一幅神情並同時地閃開出路,提前派人通知崔府管事。看樣子是崔家人事先通告了。

未等片刻,便聽見崔府上下一陣慌亂,呼啦啦一大羣人趕到。

皇甫岑聽崔府內慌亂的腳步聲,心道這陣勢似乎果真不小。

“哎呦!子幹老弟,康成老弟,來的怎麼這麼晚?”從崔府率先走出一人,話語雖然多有埋怨,卻又飽含真切,不像是挑理之言。

“威考兄別來無恙,子幹(康成)有禮。”盧植、鄭玄瞧見老者,一同回禮道。

“威考?”皇甫岑詫異一聲,擡頭看了看面前的老者,一副三綹長髯飄然於胸,年紀長盧植和鄭玄一旬,神采奕奕,精神頭不錯,步履輕盈,一點都不像是個老者。

“這就是崔烈吧?”趙商聳了聳肩,碰向皇甫岑。

“嗯?”皇甫岑一怔,隨即道:“應該是吧。”眼光卻掃蕩者老者身後,除了涿令長崔鈺和崔鉅業,就連校尉鄒靖也在人前,還有幾位自己不熟的老者,看架勢似乎地位很崇高。

“鄒靖怎麼也來了?”

“什麼?”鄭玄和趙商當然不知道皇甫岑同鄒靖的過節,但是盧植卻清楚,壓低聲音,面不改色的低問一聲。

“好你個盧子幹、鄭康成,竟然來得如此之晚,當罰!當罰!”還未等皇甫岑回話,從對面搶先出來一人,面容清瘦,一副鎖眉之相,不過脾氣卻很直率,看起來爲人坦蕩的很。對着盧植和鄭玄就是一聲質問。

盧植一笑,回身看了看鄭玄,二人似乎心有默契,回道:“好個何休何邵公,幾年未見,脾氣不見收斂,到見牙尖嘴利不少。”知道何休脾氣,要不盧植也不能同他開這玩笑。

聽聞“何休”二字,皇甫岑隨即想起,此人是同師叔鄭玄是一對歡喜冤家,兩人一生學識見解不一,經常在一起辯論,是有名的一對冤家,不過這個冤家不是仇家,反而兩人倒是時常能在他人面前稱讚對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英雄相惜,皇甫岑只是沒想到今日竟然連何休都來了。

“當罰!這碗酒水一定要罰。”一旁走過一人搶過何休的話茬說道。說話之人身材不高,言語之中雖然詼諧,舉止卻很正派,就是連這個玩笑似乎都開不好。年紀也是上一輩中最小的一人。

“蔡伯喈,你的熹平石經立成了?”

“呵呵。當然,要不然老夫哪有時間和他們在這裡閒遊啊?”

“呵呵。伯喈的石經倒是成了,可累剎老夫了。”話罷,從蔡邕身後走過一人,面帶笑意的說道。

“伯獻大家也在。”這下輪到盧植同鄭玄吃驚了,兩人急忙上前見禮。

皇甫岑暗暗打量,沒想到面前這個其貌不揚的老者竟然能受到老師同師叔如此大禮,看起來地位應爲幾人之中最高的。腦海中卻在回味着“蔡伯喈”三字,耳熟,卻又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

“老楊賜不僅累,還拉着老夫跟着一起累。”話音一落從楊賜身旁在走過一人,見及此人,盧植和鄭玄來不及多與楊賜言語。回身頻頻施禮,口中稱頌道:“晚輩盧植(鄭玄)見過仲弓大家。”

此言一出,就是皇甫岑這個對歷史一知半解的人也覺得頭腦發懵,面前這些人都是誰,看看何休和崔烈,如果說他們這個時候名聲還不是那麼顯於外,那麼,面前的楊賜、陳實就讓皇甫岑大驚失色。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袁氏四世三公,在漢庭門生故吏衆多,勢力也是錯綜盤根的,但是在漢末,還有一家姓氏堪比袁氏,那就是楊賜的楊家,楊震,楊秉,楊賜,父子三代皆位居三公,比袁家也不承讓多少,如果說這些人還不清楚楊賜是誰,那麼談及他的孫子,或許大家就會知道了,楊修,那個聰明絕頂的楊修。而陳實,也是現在東漢名士中領軍人物,備受當下士人推崇,隱隱有些成爲黨人之首,更是日後的王佐之才的荀彧崇拜的對象。

兩個人現在都身居要職,怎麼會來到這裡呢?

沒想到今夜的涿縣竟然引來了這麼位漢末名士,楊賜、陳實、盧植、鄭玄、何休、崔烈,還有那個蔡伯喈,每一個人的分量似乎都不輕。

一場無聲無息的戰爭就要拉開帷幕。

(熹平石經:漢朝博士傳經,各依家法師法,章句互有異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輾轉傳抄,文字多訛,引起各家在文字上的歧異和爭吵。熹平四年,蔡邕和楊賜等人上書奏求正經文字,得漢靈帝允許,遂將儒家經典刻於石上。)

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第三十九章 開礦造窯第四十六章 臣節如山第九十六章 三百洪都第十一章 半腳入內第八十五章 終於到了第六章 你我不同第二十一章 橫生枝節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六十三章 奇節孫堅第九十九章 生死由天第六十四章 物傷其類第六十八章 兩強聯手第五十六章 朕的信心第九章 相爭高下第二十九章 馬蹄狂飆第四十二章 養鴿熬鷹第九十一章 夏育劫牢第七章 天子崩殂第十四章 拒絕出兵第三十九章 瘋狂壓進第四十八章 新的時代第五十章 議決罷董第六十九章 無可匹敵第二十八章 趙雲出山第八章 囂張跋扈第一章 九霄龍吟第四十八章 新的時代第二十章 崔烈相邀第二十七章 陰險狡詐第七十五章 說服劉基第十章 突發意外第五十章 說服法正第二十一章 先生入遼第九章 賞你百金第三十二章 在就足夠第三十二章 誅殺此賊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二十一章 按兵不動第十九章 勢同水火第六十八章 泄憤羞辱第三十六章 神秘馬掌第六十五章 面面相覷第九十章 公孫解疑第十章 昌黎大戰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二十五章 螳臂擋車第七十七章 劉繇出兵第二十九章 竊國之臣第二十七章 靈帝大怒第四十六章 改易州牧第二十八章 名士清議第一章 時光荏苒第二十章 崔烈相邀第八十五章 河東六藝第九十六章 晉陽城下第五十九章 初戰交鋒第三章 擊掌爲誓第二十三章 營口大敗第二十三章 侵掠如火第五十六章 朕的信心第四十三章 王兄自責第四十章 就要崩裂第九十四章 沽名釣譽第六十九章 無可匹敵第四十五章 殺聲四起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七十七章 風暴前夜第六十四章 天降奇兵第二十四章 騙局在後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九十一章 張飛南下第八十四章 空談客言第十七章 四方雲動第二十章 遼西公孫第二十六章 蝴蝶效應第十三章 中山馬場第十七章 北海鄭玄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七十一章 慢慢浮現第二十四章 兄弟聚首第六十二章 立下馬威第九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九十二章 你的幸福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十八章 嚴陣以待第四十七章 誰來贖罪第七十二章 何人能用第三十五章 二見曹操第一章 爲誰服喪第三十七章 陳蕃之子第二十六章 你來不來第五十四章 賦閒孟德第八十九章 河東上下第九十六章 晉陽城下第四十三章 盡入吾榖第三十一章 張樑之能第三十三章 臣妹北上第三十五章 二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