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未知生,焉知死?

東山上。

東君並沒有進入秘境,依然佇立在雲海。

他身爲東山之神,可以隨時出入秘境,該參透的早已經參透了,該勘破的亦早已經勘破了。

但是兩三千餘年了,還是一無所獲。

“陰陽兩片天,生死一條線,太極一條線……”

東君一邊在雲海中走行,一邊在低念思索,身影漸漸消失不見。

或許秘境的秘密,便隱藏在“生死”和“太極”間。

“太極一條線”,乃是諸聖前的說法;“生死一條線”,則是諸聖後的說法,這很明顯是爲諸聖所改。

但諸聖爲何要把“太極”改爲“生死”?

難道諸聖在東山上追根溯源,真的看透了世界的本質以及真相,所以才把“太極”改爲“生死”?

“何謂太極,先哲解釋不一。”

東君的身影依然在雲海中行走,但是漸漸變得模糊了,自語道:“有人言‘太極,太一也’;有人言‘太極者,無稱之稱’;有人言‘太極即太初太一也’;有人言‘太極者,有物之先也’……”

而在此時。

凡是進入東山秘境的文人,皆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到了。

因爲眼前是無窮無盡般的清淨光明之地,但是沒有天空,沒有大地,似乎沒有一切物質的存在。

但似乎有“炁”。

這種“炁”讓人說不清道不明。

它似乎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初看時清淨光明,再看卻是混濁黑暗,讓人懷疑是不是出現幻覺了。

而且。

他們進入秘境後,並沒有軀體。

只有散發着淡淡光亮的魂體,但是魂體又有些說不上,只能說是糊成一團的光靈體吧。

在時而清淨光明,時而混濁黑暗的秘境中。

有些靈體不僅十分光亮,亦十分大,遠遠看去猶如懸掛於夜空的星辰。但是,有些靈體卻是十分黯淡,看去猶如沙子般,亦沒有多少靈動……

似乎境界越高,靈體便越光亮。

特別是大賢、教主的靈體,遠遠看去便如一輪滿月般,把四周的文人震撼得一塌糊塗。

但是。

當他們看到封聖的靈體時渾身一震,有些不敢相信般。

這怎麼可能?

即使是其他教派的大賢看到,似乎亦是眼睛一瞪,心中出現駭然之色。

而儒教的大儒、大賢,乃至是教主,看到封聖的靈體時,似乎心神亦有些震動。

此時。

他們或許終於明白了。

爲何封聖能夠腳踏陰陽線,打開了只有聖人才能打開的秘境。

倘若說教主的靈體,乃是一輪滿月,那封聖的靈體,便是一輪高照的烈日。

在烈日之下。

何來滿月之光?

又有哪顆星辰敢閃動?

烈日高升,照亮天宇,掩蓋一切光亮。

所以衆人在封聖周遭,根本就看不到他人的靈體,那裡只有一輪烈日在懸照。

普通文人學子,在看到大賢,以及教主的靈體時,他們腦海中浮現一句話:螢蟲之光豈敢與皓月爭輝?

但是。

當大賢看到封聖的靈體時。

他們腦海中,又何曾不浮現那一句話呢?

他們的確被震撼到了。

“太極一條線,生死一條線……”

封青巖亦聽到東君之言,此時在認真思索着。

諸聖追根溯源後,便把“太極”改爲“生死”,必定與追根溯源有關,乃至關係着整個秘境。

太極……

生死……

封青巖一邊觀察秘境,一邊在認真思索。

似乎因爲前世的緣故,他對“太極”一詞並不陌生,亦有所瞭解。

雖然在前世中,各家對“太極”的註解有所不相同,但是都以“太極”爲天地人物的本有之體。

此體圓含無窮的形象與無盡的功用,本體形象功用不相分離。

在封青巖思索時。

衆文人則在秘境中尋找起來,夏後登天留下的腳印呢?

諸聖追根溯源的聖象呢?

遠古的種種神蹟呢

爲何秘境如此空?

什麼都沒有啊。

這讓不少人有些傻眼起來。

不是說,進入秘境便有莫大的機緣嗎?

機緣呢?

一陣後,便越來越多人面面相覷起來,呆在那裡不知該做什麼。

“不學《易》,不明易理。”

而在此時,封青巖的靈體一邊飄,一邊思索,亦在自語,“則不知吾人本有此體,不知萬物皆備於我,以致凡事捨本逐末,向外馳求,造成一己與羣衆的種種災禍。”

“學易明理,則能趨吉避凶。”

“兇之最大者,爲生死問題不能解決;吉之最大者,即是學爲聖人。”

“欲學聖人,必須先求解決生死問題。”

此時,封青巖猛然一怔,心神有些震動起來,難道成聖需要解決生死問題?

即是勘破生死?

他的眉頭大皺起來,似乎想起什麼便道:“至聖弟子曾向至聖問死,至聖則言:未知生,焉知死?”

“這便是說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決死之問題,就必須瞭解生的來源。”

“而生的來源……”

封青巖停住,靈魂微微有些顫動起來。

他的靈體在他人眼中,則是一閃一閃,每一閃都迸發耀眼而刺目的光亮,令秘境內的文人都忍不住看過去。

“封聖這是什麼情況?”

“難道是參透了什麼?”

不少文人好奇起來,在專門觀察封聖的靈體,反正自已不知該做什麼。

況且,如此弱小的靈體,似乎在秘境內亦做不了什麼。

“則是太極!”

此時封青岩心神再次一震,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者,則爲陰陽、天地、奇偶、剛柔、玄黃、乾坤、春秋、不變與變,演化天地萬物……”

“所以說,太極便爲生之源頭?”

他仔細打量秘境,只見秘境清淨光明,無物之形象,不由心神震動道:“太極生兩儀者,太極寂然不動,本無形象,唯爲清淨光明之體,此爲無生之理性……”

“動則顯象起用,乃名爲生。”

在他說完時,秘境驀然化爲混濁黑暗,此乃動,亦是顯象。

“所生之象,其數無窮,但始動之際,只有一明一暗兩種形色,明色爲陽,暗色爲陰,因此稱爲陰陽兩儀……”

但是混濁黑暗,再次化爲清淨光明。

並沒有演化出天地萬物。

……

……

第765章 第一位鬼民……第197章 有麒麟爲伴第017章 劍南雪花宣第023章 公子公子第665章 魂歸來兮第135章 巡北伯的怒火第140章 銅山鐵壁(求推薦票)第596章 可擋百萬大軍(求訂閱)第137章 爲君子分憂(求推薦票)第356章 太上前便有仙第703章 只有死路一條第555章 未知生,焉知死?第481章 誰的時代?第001章 誰人又在哭靈山第495章 雪落葬山,月冷西樓第212章 陰神之位第316章 第一城前的絕代風采第442章 天下的目光第027章 春風化雨第775章 諸天萬界最高處第343章 我可成聖第729章 一念,天地變……第112章 墨影刺客(求推薦票)第694章 唯有輪迴方可磨滅(6k大章,求訂閱)第266章 天梯浮山第298章 殺還是退?第134章 鳳舞九天(求推薦票)第743章 聖道之傷……第459章 道友請留步第271章 五城十二樓第529章 殷紅鬼影掛天邊第302章 前往萬里長亭第336章 仙山降世第427章 第三個哲位第352章 太卜蘭臺預言第035章 天下君子榜第696章 至高無上的存在第761章 給幽冥裝一座門……第472章 雷樓弟子第588章 接引之橋第700章 以血染魔天(5k大章,求訂閱)第266章 天梯浮山第757章 橫渡苦海,立地成聖第097章 招魂現世(求推薦票)第402章 左右判官殿第117章 虛空凝琴(求推薦票)第102章 躺着的大山(求推薦票)第460章 聞風避雷第499章 一個“等”字第189章 誰是天下大局?第269章 數十“詭異”第795章 十萬武卒在此第403章 誰爲功曹?第657章 天皇不死,天意尚在第690章 不離諸法而得涅槃第553章 陰陽兩片天,生死一條線第689章 佛子顏山?第735章 惡道的盡頭第118章 掙脫黃泉(求推薦票)第522章 詩中走出的君子第629章 天下沒有比它更可怕第375章 背棺之人第464章 雷霆爲劍破時空第626章 七殺鎮天碑第691章 只剩下封青巖一人了第296章 三說傳天下第765章 第一位鬼民……第040章 天下文華榜第532章 陽帝死陰帝生第594章 無題(求訂閱)第472章 雷樓弟子第424章 小白威武第258章 請封聖准許第021章 有人失策第303章 遠古兇靈第015章 自有天幫第017章 劍南雪花宣第131章 不堪一擊(求推薦票)第346章 血漫仙山第023章 公子公子第396章 第二個幽冥?第217章 從此威震天下第726章 天下魔王皆來第349章 又是開春之時第598章 五宮九殿(求訂閱)第488章 一腳踩塌幽都第023章 公子公子第280章 滿紙皆是荒唐之言第567章 不得傷害帝族之人第072章 三鼎君子在此(求推薦票)第801章 帝誓種子第481章 誰的時代?第480章 天國之門後第312章 毀長亭者,殺無赦第412章 代理土地神第611章 一年爲書君第455章 天下誰能抵擋?第116章 疑惑的女鬼(求推薦票)第313章 十萬兇靈爲兵第054章 一拜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