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湘黔事變(上)

“戊申革命”爆發後,湖南是繼湖北之後第二個宣佈脫離清廷統治的省份,“建國戰爭。中又積極配合共和軍西征四川,爲革命事業鞍前馬後,立下汗馬功勞,雖比不得湖北這個革命的“策源地”但在南方革命各省中也算是翹楚了。

但和湖北比較起來,湖南的革命基礎是相當脆弱的,因爲那根本就是一個軍伸政權,由革命軍人和當的諸仲組成的一個鬆散聯盟。

說起湖南,除了大米、鞭炮這些土特產之外,最爲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湖南的伸權。

湖南的伸權崛起於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其標誌性事件就是曾國藩就任團練大臣以及湘軍的組建,幾乎從那時起,湖南的諸伸集團就擁有了生殺大權,曾國藩一手創建的審判局就是借紳們手中最便利的殺人工具。死在這把刀下的湖南農民、遊民不計其數,而被當做炮灰送上前線與太平軍廝殺的農民人數也相當可觀。可以說,湖南鄉伸將“以民御民”的統治技巧做到了極致,若不是清廷統治者“以臣制臣”的手段更高明的話,恐怕取代清朝的就不會是革命黨人了。

湖南的紳權並未隨着太平天國的覆滅而結束,十多年的戰爭狀態已使諸伸們撥取了全部地方政務,在湖南。“諸伸”已經不是一個名詞概念。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統治文化,在這裡,所有的事務都離不開諸伸集團,從賦稅的徵收到胥吏的任免。從新政的推行到宗族的糾紛調解。都能夠看到借仲集團的影子。就連堂堂湖南巡撫也必須藉助諸仲力量才能維特權威,借仲對於湖南封疆大吏的影響也遠比其它省份強烈,當年“戊戌變法”時湖南之所以走在維新前列,與此不無關係。

雖然古代中國講究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們希望皇權至縣爲止。縣以下的鄉村應該完全交給薦伸們管理,但是這僅僅只是理想狀態。在王朝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君權始終壓制着伸權,只有當亂世到來的時候,纔是仲權蠶食君權的時候。

清末的湖南就真正做到了“君臣共治”在這裡,伸權就是縮小了的君權,而君權也通常被暗仲們看做是放大了的伸權,在這裡,往往諸神的一句話,就能決定當地草民的生死榮辱。

在這樣一個省份進行革命,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極高超的技巧,稍有不慎就會惹火燒身,而這,也正是爲什麼趙北沒有在第一時間吞併湖南的原因之一。

仲權的無限擴大,必然導致小民權利的無限縮小,湖南之所以成爲會黨勢力最盛的省份,與這種伸權的狂暴不無關係,草民對抗強權的唯一武器就是會黨。不過,由於諸仲集團掌握了全部的政治資源與經濟資源、文化資源,要想依靠一羣草民組織的會黨翻身,基本上是在做夢。而且,不少有眼光的借仲出於利益考慮,在拉攏官府的同時也與革命勢力眉來眼去,將自己打扮成“開明”伸士,這種伎倆很能迷惑一部分革命者。

清末新政之後,大批湖南鄉伸投身實業,造就了一批新興力量,這些人就是“立憲派。”他們是伸權進一步蠶食君權的結果,這些人希望從皇室手裡分享更多權力,所以。從表面來看他們是革命的天然盟友。但是,他們骨子裡是反對暴力革命的,他們看好的國體是君主立憲。準確的講是“諸伸立憲。”對他們來說,過於暴力的革命就意味着他們政治、經濟特權的喪失,這不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

作爲革命大時代的一員,湖南就是這個時代最頑固的守舊派堡壘。要想攻克這個堡壘,不是幾萬人槍、幾個門大炮就可以奏功的。

共進會恰恰是在這個問題上犯了短視的錯誤,所以,湖南亂套了。

作爲湖北的南方屏障,湖南一直是趙北關注的重點小方向,雖然他以前並不打算在短期內直接介入湖南事務,但是他也不止一次提醒過共進會的領導層注意湖南諸伸動向。可偏偏有人把他的善意提醒當作了耳旁風,結果導致湖南革命形勢驟然一變。並牽連貴州發生政變。

貴州政變是兩天前發生的,駐紮省城貴陽的黔軍因爲鬧餉而譁變,聚攻軍政府和都督府,共進會方面的貴州都督焦達峰被殺,副都督鍾玉山下落不明,共進會嫡系部隊“革命聯軍”連遭黔軍伏擊,損失慘重。已退往湘黔邊界,現在的貴州軍政府已落入立憲派手中,省內傾向南方革命黨的軍政要員要麼被殺,要麼落荒而逃,幾乎一夜工夫,象徵草命的十八星紅旗就在貴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者老會。政府。

湖南的亂局要早於貴州,由於共進會主力部隊南征雲南,省垣兵力空虛,在貴陽兵變前一天,長沙城外的原清軍巡防營數千人同時譁變,隨即拖炮進攻長沙,與駐紮城內的共進會嫡系部隊激烈交火,戰鬥持續了一天,共進會雖有會黨武裝協助,但因火藥庫被內奸炸燬,彈藥全失。最終只能放棄長沙,分兵兩路,一路往南退守醚陵,一路往北撤向湘陰,同時派人向駐守湘北嶽州的薦和軍第五師求援。

共和軍第五師師長是吳振漢,雖然他是共和軍副總司令,但作爲客軍統帥,他沒有權力直接調兵干涉湖南省政,只能再向總司令趙北拍發電報,將湘變詳細經過稟明,請示處置辦法。

趙北的回電很簡單:固守嶽州,等候命令。

吳振漢不敢怠慢,立即下令第五師進狀態,在嶽州城外加築了兩道防線。兩天後幾艘蒸汽船兒用批武器彈藥從武漢趕來,蔡柳林的獨立炮兵旅也隨船同時到達,嶽州人心

定。

趙北接到吳振漢的電報時正在湖北東部視察防汛工作,電報一到,他當即決定立即返回武漢坐鎮,雖然路上沒敢耽擱,但代用小炮艦的蒸汽機故障不斷。走走停停,等他回到武漢時已是湘變之後的第三天了。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這短短三天時間裡,湖南局勢進一步惡化,共進會退守醚陵的那支部隊沒能堅守住陣地,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缺乏彈藥的“革命聯軍”只好繼續向東撤退,進入江西境內,本打算退往萍鄉。與閻錫山、李烈鈞部革命軍取得聯繫,但進軍途中突遭控制在立憲派手裡的贛南巡防營精銳部隊伏擊,傷亡一千多人後被迫放下武器投降。幾名將領隨即被贛軍以“會匪”罪名槍決餘部均被遣散。

退守湘陰的共進會部隊也遭到進攻,雖然敵軍攻勢不猛,但軍心一度發生動搖,如果不是蔡柳林的獨立炮兵旅及時趕到並投入戰鬥的話,恐怕湘陰也是守不住的。湘陰和酷陵比起來有一個優勢,這裡緊靠洞庭湖,又趕上長江汛期,水位較高,共和軍的小炮艦可以直接開到岸邊,以猛烈的炮火支援守軍,而且這裡離嶽州不遠,湖北軍政府的休養生息政策也影響到了這裡,百姓負擔較輕,革命熱情較高,能夠主動爲革命武裝傳遞消息。

趙北迴到武漢時共和軍第五師的副師長潘康時已經趕到武漢,他是吳振漢派回的聯絡員,負責向總司令彙報湘變洋情。

在總參謀部的小會議室裡,趙北召開了一次緊急軍事會議,並沒有立即部署軍事反擊事宜,只是詢問了一下湖南局勢。

“長沙陷落後,君憲派遺老遺少彈冠相慶,組建了所謂的“憲政自治會”發出通電,說共進會是會匪武裝,不是革命軍隊,首領也不是湖南人,君憲派以此爲藉口宣佈接管全省軍政事務,推舉省議院議長、前清湖南巡撫水春莫爲湖南都督。憲政名士譚延哥接任議長之職,次日袁世凱發通電,認可了議長,但否決了都督人選,任命原江蘇都督湯化龍爲湖南都督,並發表前湖南礦務總局中路總辦黃忠浩爲湖南鎮守使,統帥湘軍。”

潘康時拿着一份簡報,將最近幾天的糊南政情簡略介紹。

趙北拿手指叩了叩桌子,問道:“這個黃忠浩是不是就是原來那行小巡防營統領?”

“正是此人。記愕孫武回湖南之前,總司令就特意點到過這個黃忠浩,說此人反對革命,要共進會小心此人。現在看來,總司令真有先見之明,此次長沙兵變,正是此人一手挑起,參與兵變的巡防營也是他的老部下。”潘康時點了點小頭。

趙北只能苦笑,歷史已因他的到來而變得面目全非,這個黃忠浩在辛亥革命中是死於革命軍之手的,但是現在,此人不僅沒死,反而被袁世凱任命爲湖南鎮守使,到真是有些諷刺。

“湯化龍做湖南都督,袁世凱打得什麼主意?”趙北琢磨着。

湯化龍是湖北人,也是著名的立憲派,革命之後應黎元洪之邀做了湖北議院副議長,後來參加南北議和,做了南方總代表,隨即又被袁世凱任命爲江蘇都督,椅子都還沒坐熱,就趕上了湘變。

潘康時見趙北半天沒說話,於是說道:“袁氏電報一到,湖南遺老遺少就吵翻了天,一些人叫囂“湘人治湘”不過最後還是同意讓湯化龍上任,現在湯化龍正坐船往嶽州趕呢,還往武漢拍了電報,不知總司令是否已看過那份電報?”

趙北說道:“沒回武漢的時候黎黃陵就把那電報轉拍給我了,我看過電報,不過是些場面話,這個湯濟武倒是圓滑,知道湖南都督不好當。他一個書生,現在湖南又是兵變四起,就憑他的力量彈壓不住,所以先給我個電報,讓我在背後支持他。”

“那咱們支持不支持?依我看。這次湖南事變對咱們來說沒什麼影響。反正共進會主政的時候咱們也不受待見。

湯化龍好歹是湖北人,還做過湖北副議長,與黎議長關係密切,他做湖南都督,總是好過孫武那幫愣頭青。”

潘康時這話雖有些偏激,但說得也是事實。年初的時候共進會接連拍發電報到武漢,催促趙北儘快將駐紮嶽州的第五師撤回湖北,甚至通過袁世凱向趙北施壓,只是趙北態度一直很強硬,這纔沒有得逞。

第五師擺在嶽州不是沒有目的的。嶽州拖守洞庭湖湖口,交通便利。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只要守住了這裡,就等於是守住了湘北門戶。無論是保護湖北還是南下湖南,這裡都會成爲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吳振漢率領第一梯隊聯合共進會部隊攻克了長沙後,趙北立即下令將第一梯隊開往嶽州休整,之後第一梯隊就駐紮在這裡,後來被改編爲第五聳,沒再挪過地方。

作爲一個熟悉歷史的穿越者。趙北的這個安排非常明智,第五師最終還是派上了用場。

其實,此次湘變、黔變之所以發生。也與趙北的默許、縱容不無關係。

如果共進會唯總司令馬首是瞻的話,或許湘黔事變根本就不會

但是共進會選擇了與總司令分道揚鍍,這是很不理智的。

第878章 低調回京第885章 歐洲的血第777章 理想第485章 “暴風雪”行動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907章 財政整理(上)第190章 碗裡奪食第238章 厚此薄彼(下)第1150章 陽山(下)第406章 背叛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324章 南北之間(下)第385章 重逢鄭州(下)第750章 戰役發起第46章 向西第776章 戰爭癮第1068章 曼德勒的天空(下)第901章 快速戰爭第599章 單刀赴會第1034章 豪賭第1212章 突破口第126章 新時代新氣象第1039章 謝幕(上)第67章 拉肥豬第1149章 陽山(上)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907章 財政整理(上)第742章 風起南洋(下)第496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993章 畿輔紛亂(上)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275形勢微妙上第758章 戰場妖霧第478章 嫡系與雜牌第709章 心腹親信(上)第936章 總統的1919(下)第422章 南行山東(下)第398章 行動迅速(下)第456章 中秋密謀(下)第1103章 迎擊(上)第209章 跨國案件第1201章 亞洲決心(上)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1002章 軍心可用第119章 陶煥卿來電第883章 英國方案(上)第125章 第一功臣第1106章 誘敵(下)第812章 陌生的時代第102章 黃鶴磯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216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下)第134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第11章 同仇敵愾第270章 特殊戰場(下)第1257章 原子能委員會第499章 高屋建瓴第1269章 飛兵亞平寧(上)第986章 1933年(下)第679章 二十一條第101章 被服廠第17章 電臺第27章 大廈將傾(上)第366章 外交的智慧第845章 牽制策略第1238章 坦克突擊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第318章 空戰第1056章 在基地(下)第1229章 戰爭升級(上)第301章 山海關前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977章 新的時代(上)第44章 反英通電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478章 嫡系與雜牌第784章 隱居療養(下)第944章 鄂木斯克(下)第888章 中國的戰列艦(下)第73章 人各有志第1197章 拉偏架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124章 最後通牒第710章 心腹親信(下)第1079章 前線(上)第615章 游擊戰專家第732章 上兵伐謀第961章 填鴨行動(上)第570章 煙幕彈第955章 坦克戰第418章 整軍(下)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769章 重錘第910章 鐵錘第595章 原則問題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691章 蝸牛戰術第327章 藍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