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結案

如何摧垮審訊對象的心理防線,任亮和郝萬清在這方面的功力肯定是要遠遠超過這幾名屬下,兩人紅臉白臉演了一番之後,杜文心知絕無僥倖,也是被他們一點一點地套出了話來。

實際上西班牙人在1629年就已經注意到海漢這支新興勢力的存在,當時海漢民團派兵介入安南內戰,並且協助北方朝廷戰勝了南方的阮氏武裝勢力,算是在南海地區靠着自身武力打出了一點名氣。雖然當時西班牙人並不認爲這支民間武裝可以威脅到自己,但還是習慣性地準備派人前往海漢控制區潛伏收集情報。不過當西班牙人做好相關準備的時候,1630年海漢發動了瓊北攻勢,爲求穩定,海漢將整個瓊州島都對外封鎖了一段時間,以至於當時已經抵達廣東準備轉道前往三亞的杜文不得不等到了下一年才得以成行。

來到三亞之後,杜文憑藉自己的文化基礎很快就獲得了入籍的機會,而他當時可以選擇去的單位除了圖書館之外還有民政部下屬的移民機構。不過杜文認爲整天跟那些髒兮兮的移民打交道無助於收集情報,反倒是海漢人的圖書股應該可以有機會接觸到一些機密文獻,而且清閒的時間比較多,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於是他便選擇了這份看似不錯的工作作爲自己的身份掩護。

不過做上這份工作之後,杜文才發現現實與自己的想象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這工作清閒倒是清閒,但並沒有多少蒐集有價值情報的機會。圖書館裡的秘密資料雖然堆積如山,杜文能看懂的卻連百分之一都沒有,而所能傳遞迴馬尼拉的情報,其價值也往往達不到上司的期望值。雖然他也努力在將海漢日新月異的發展局面通過書面報告傳回去,但馬尼拉當局對於海漢的社會組織結構和基建能力並不感興趣,他們只想得到海漢不斷更新的軍工技術和軍隊情報,而這卻恰好是杜文難以獲取信息的領域。

不過杜文在三亞這幾年裡也沒閒着,雖說沒收集到多少有價值的情報,但還是利用兼職成人掃盲班教師的機會,慢慢地發展了幾名外圍情報人員,而且無一例外都是已經入籍的歸化民。雖說幹不了什麼刺殺重要任務顛覆海漢統治這樣的大事,但協助他從各個層面蒐集一些不那麼重要的情報信息,倒也已經夠用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杜文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情報人員了,找不到重要情報不是他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吃了文化不夠的虧。

杜文招供的同時,林南和張千智就已經按照他所供出的人員名單,各自帶隊前去實施抓捕了。值得慶幸的是杜文所籠絡的這些外圍人員基本都是普通人,並沒有在軍、警、金融等重要機構中任職的人物。這主要還是因爲杜文平時所能接觸到羣體,文化層次和社會地位都相對偏低,這些人對於經濟方面的誘惑所具備的抵抗能力也比較差,往往會爲了獲取杜文許諾的回報而幫他跑腿做事。

“掃盲教育中的政治思想工作還是有待加強啊!”任亮對於杜文鑽的這個空子也很是無奈,越是沒文化的人越容易被鼓動和欺騙,而過去幾年的掃盲教育工程對於政治教育的重視力度顯然還不夠,纔會讓杜文這種並不高明的措施得逞。

郝萬清對此倒是更看得開一些:“情報戰線就是這樣子,不比你們搞治安,只要加強普法教育再搞搞嚴打,至少能在一段時間內取得效果,而我們這次抓了杜文這批人,並不會杜絕外部勢力再派人來三亞潛伏。你看最早來三亞臥底的錦衣衛投靠我們都幾年了,到現在他們還沒有死心,一樣前仆後繼的派人過來。”

郝萬清所說的人是錦衣衛百戶李清揚,此人在三亞被抓捕之後不久便選擇了投靠海漢,並且在此之後加入了海漢安全部,成爲了海漢對付大明錦衣衛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這幾年裡錦衣衛依然還在派人來到三亞執行潛伏,但由於其辦事的手段並沒有什麼改進,加之海漢自身的情報網已經逐漸深入到東南沿海各地的官場,這些來到瓊州島的大明情報人員很難完全隱匿自己的行跡,基本上每年都會有那麼幾個被安全部抓出來的倒黴鬼。

作爲治安案件來看,兩起連續命案的確會在本地民間造成比較惡劣的影響,好在相關方面處理及時,迅速破獲案件抓獲人犯,接下來只要發告示安撫民衆,很快就能把事態平息下去了。但最終對外公佈的結果並不會涉及到情報戰線,安全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衆人皆知卻又不能隨便提及的秘密,安全部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也不會隨便對外公佈出來。

至於海漢會不會以此爲把柄向馬尼拉當局施加壓力甚至是採取一些比較激烈的報復手段,那就不是安全部自己能夠做主的事情了。這種涉及到對外大政方針的措施必須要先有執委會的明確指示,安全部纔能有所行動。不過以目前海漢所需處理的國際事務來看,這事即便需要有所反應也不會排在近段時期了。

二月四日,勝利港街頭出現了蓋着海漢司法部大印的告示,宣佈近期發生的兩起連環殺人案已經告破,並且人犯也已緝拿到案。案犯杜某、黎某,因貪圖錢財,合謀殺害了一名波斯商人及本地一家商行員工蘇某,竊取私人財物若干,現已人贓並獲,案犯對犯罪事實也已全部供認不諱。目前審理階段已結束,只等海漢大法院宣判之後便會擇日行刑了。此外有協助兩人行兇、銷贓罪行的同案犯數名,也已全部緝捕到案。

海漢近年已經極少再採取公開行刑的做法,頂多只會讓幾名公衆代表到場監督行刑過程。不過有了這麼一份戳有官方大印的告示,也就基本能夠平息這段時間本地民間對這兩起案件的種種議論和猜測了。至於案犯最後是判了終身監禁還是死刑,關心此事的人反而不會太多,畢竟被害的兩人和兩名主犯在本地都沒有家人親屬,不會有人去跟海漢司法部較真事後對犯人的處置。

雖然海漢司法部和安全部在這起案件的偵辦上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但這卻並不是三亞當下最受關注的事情,頂多只是民衆茶餘飯後的一點談資而已。目前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一個多月之後的海漢抵達瓊州島七週年紀念日。

海漢在過去六年間,每年的四月一日都或隆重或簡樸地舉辦了慶祝儀式,以紀念當年團隊跨越重重阻礙成功抵達這裡,並由此一手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社會體系。對於民衆而言,這個紀念日也無異於跟過年一樣重要,每年紀念日在勝利港舉行的遊行和閱兵是民衆最爲喜歡的活動。近年開始在海漢的海外殖民地也會同步舉辦慶祝活動,以便能讓民衆充分感受到海漢這個羣體的強大可靠。

雖然這些慶祝活動的花銷頗大,但執委會還是樂於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留出這一塊的開支,因爲這對於培養民衆的國民意識和增強自身凝聚力都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能親身參加一次慶祝活動,遠比接受一個月的洗腦教育效果更好,海漢治下幾乎所有的機構單位,都會組織所屬員工以不同方式參與其中。

不過今年的週年慶祝活動內容和規模相比往年可是有所不同了,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各級單位都已經提前收到通知,在今年的週年慶祝活動當中,執委會將公開宣佈海漢建國。對於所有已經加入海漢籍和即將加入海漢籍的民衆來說,這絕對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事。

當然了,對此最爲激動的還是已經在各級機構中任職的歸化民幹部,海漢正式建國,就代表着他們從各級管事搖身一變成了貨真價實的官員。雖然這官位可能得不到大明的承認,但那有什麼打緊?現在的海漢可一點都不比大明差,能在海漢官府中擔任一官半職,所享受的待遇甚至比大明官員還要更好一些。對於絕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的海漢歸化籍幹部來說,這真的算得上是他們人生當中光宗耀祖的成就了。不少人在接到通知之後甚至已經開始暗自盤算,建國之後自己所對應的官職,應該算是幾品。

執委會當然無法徹底擯除這些私心雜念,但當下也沒工夫去顧及一部分人的小算盤。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建國後對內對外的各種調整轉型上。對內各種機構部門的人員配置和結構、職能雖然不會有大的變化,但今後以國之名運行,該講規矩該制度化的地方就要開始嚴格起來了。

對外的國際關係當中,絕大部分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國家其實早就已經把海漢當做了獨立的一國在看待,但唯獨大明是一個難以處理的特例,畢竟海漢用以立國的海南島,從法理上來講其實是屬於大明的領土,而以大明一向的作風,就算是明知不敵也還是會選擇戰爭,決不會就此妥協。雖然早就被海漢滲透得極爲徹底的福廣兩省不太可能出兵作戰,但如果處理不好與大明的外交關係,對於海漢今後向北擴張的計劃終究會形成一定的阻礙。

爲此海漢甚至提前一年多時間就開始與福廣兩省官府高層人員進行接觸,試圖商討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但這兩省的高官雖然也明白無法阻止海漢要做的事情,但也不願公開站出來替海漢出聲——畢竟他們還是吃着大明的官餉,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要是站錯了立場,分分鐘就會被朝廷降罪下來,丟官帽子都還算輕的,甚至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治個“裡通外番,犯上作亂”之類株連九族的大罪。

目前主政福廣兩地的熊文燦所給出的解決方案,仍是希望海漢能以安定的大局爲重,推遲建國的時機。當然了,如要真要按他的意思來,那就是讓海漢併入大明,由他向朝廷申請,將瓊州島作爲海漢封地單獨列爲一個行政區,頂多派一位王爺過來坐鎮,以彰顯這裡仍是朱家的地盤。

雖然熊文燦所開出的這種條件對大明來說已經算是破天荒了,但對於志在建國的海漢來說,卻沒有辦法接受。穿越集團來到這個時空已經到了第七年,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商貿等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也基本都已經到位,建國這件事是整個穿越者團體來到這個時空的第一夙願,不可能因爲外部壓力而放棄。哪怕是面臨戰爭,海漢執委會大概也不會再有什麼退讓了。

因此海漢與福廣兩省官府高層的談判其實一直都處於僵局之中,大明官員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更傾向於裝死,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更不會就此發表任何聲明,也不打算派代表在所謂的海漢建國儀式上出席觀禮。當然了,對於海漢在建國後是否需要對大明發出國書申請正式建交,福廣高官們也建議海漢不要做這種畫蛇添足的事情,因爲此時朝廷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北邊,農民軍和關外韃子是目前大明最主要的兩大敵人,海漢只要別把聲勢折騰得太大,其實朝廷是根本顧及不到南方這邊發生的狀況。

執委會見這事久拖不決,最後乾脆就狠下心自己幹自己的,不理會福廣官府的態度了。畢竟這兩地的官員與海漢的利益糾葛太深,就算海漢公開建國,他們也不可能主動挑起戰爭,多半也就是等待朝廷的決議之後再考慮下一步的反應。大明朝廷現在還有餘力在南方再開闢一處戰場嗎?明眼人都知道答案,所以海漢執委會認爲大明雖然不會接受海漢建國的事實,但對此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阻止舉措。

第2288章第2285章第1851章 政治目的2811.第2811章第1091章 踢到鐵板2495.第2495章第九百六十五章 籌備工作第1144章 寸步不讓第114章 海外考察(一)第九百四十三章 貿易聯盟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日島之戰(三)第1857章 利益集團第1488章 還手之力第九百四十九章 建國籌備第七百八十三章 高雄新貌第五百二十六章 武器換人口第1969章3377.第3377章第1500章 震懾朝鮮第五百六十九章 特派專員3242.第3242章第90章 錦衣衛(一)第1703章 苦役營的規矩3265.第3265章第1919章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如何處置2927.第2927章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第1558章 競爭關係第327章 開發與拆遷(二)第1265章 貴客到第九百八十七章 職業培訓第1859章 產業合作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1329章 戰俘口供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日島之戰(三)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第1908章 留學生活2695.第2695章第1707章 重生機會3375.第3375章第1847章 正式接手第1525章 厲害對頭第六百六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2050章第1806章 據江而守第58章 考察彙報第八百七十五章 戰後清理第2321章第1603章 商業談判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近偵察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第1424章 獅子搏兔第1240章 正面交鋒第1820章 拖延作戰第1322章 海上交鋒第1947章2640.第2640章第174章 銷售模式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第3418章第九百三十五章 形勢比人強第1269章 宣傳系統3206.第3206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實力說話第九百三十二章 解決手段第七百九十七章 秘密偵查2723.第2723章第3424章第2336章第2047章第377章 翻臉動手第293章 貿易談判(二)第八百三十四章 潛伏者第四百五十一章 再次談判第1549章 合作形式第1491章 應對乏術第310章 海漢軍工的新起點2522.第2522章第72章 重訪故地2609.第2609章第156章 種種震撼第2270章第2196章3263.第3263章3135.第3135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奴隸販子第1819章 戰局吃緊1263章 市立圖書館3196.第3196章3041.第3041章第1865章 合適人選第2329章第61章 大步前進第2214章2653.第2653章第1416章 遼東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