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馬打藍國

這個成立於1586年的綠教政權在東南亞崛起的速度極快,僅在1613年剌登·郎桑上臺執政之後至今這近20年期間,已經通過數次戰爭將其疆域擴大了數倍。目前馬打藍國已經統一了爪哇島的中東部地區,並佔領了蘇門答臘島東部和加裡曼丹島南部地區。換句話說,荷蘭人在西爪哇佔領的巴達維亞及周邊地區,已經成爲了妨礙馬打藍國地圖連成一片的唯一障礙。

單從面積來看,馬打藍國的疆域已經是東印度公司在爪哇島上統治區的數十倍之多了。而馬打藍的統治者自然也不會坐視自己未來掌管的疆域中有巴達維亞城這麼一處眼中釘的存在,所以在1628和1629這兩年中,剌登·郎桑曾兩度親率大軍攻打巴達維亞。

然而郎桑很快就發現,他們眼中的這塊肥肉其實是一根能夠崩掉牙齒的硬骨頭。荷蘭人和其麾下的土著士兵們在科恩總督的指揮之下,頑強地對馬打藍大軍進行了抵抗。儘管雙方的兵力相差了接近十倍,但荷蘭人憑藉較爲先進的武裝和防禦工事,還是扛住了對手的人海戰術。郎桑雖然能夠承受人員的作戰損失,但他麾下的海上運力卻難以給大軍提供穩定的後勤補給,以至於兩次圍城都沒能堅持到城內守軍彈盡糧絕,自家的軍隊就已經因爲糧草供給不足而必須撤退了。

當然馬打藍國的兩次攻勢也並非一無所得,巴達維亞城雖然是守下來了,但東印度公司的損失卻非常巨大。巴達維亞城附近的各種經濟作物種植園幾乎全部被敵軍搗毀,港口設施也被破壞得十分嚴重。爲了避其鋒芒,科恩當時不得不下令讓一部分船隻前往其他殖民據點躲避,不與馬打藍國的艦隊進行硬碰硬的作戰。

而且在原本的歷史中,科恩就是在馬打藍大軍第二次圍城期間因病驟逝於巴達維亞,享年43歲。雖然在這個時空中他因爲海漢穿越行動所造成的蝴蝶效應而成功續命,讓馬打藍國在最近的兩年中沒有再妄動兵戈,但無需懷疑的是,郎桑和他的臣民們無時不刻都在等着下一次的開戰機會出現。

從馬打藍國這次的出兵速度來看,羅傑認爲這些爪哇土著要嘛是一直做好了開戰的準備沒有放鬆過,要嘛就是想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打荷蘭人一個措手不及。如果是後者,那馬打藍國的開戰準備大概不會很充分,能否取得他們想要的戰果也很難說。但如果是前一種情況,那目前陷入內亂之中的巴達維亞城倒是真的有可能會被攻陷。

海漢作爲一個第三方的旁觀者,當然會希望這兩家打得越慘烈越好,畢竟不管是哪一方最終獲勝,未來都仍將是海漢在南亞地區,特別巽他海峽這個要害航道的掌控權競爭者。如果能通過戰爭的方式消耗其實力,不管是羅傑還是海漢執委會,肯定都是樂見其成的。只是巴達維亞與海漢控制區最南端的安不納羣島還尚有六百多海里的距離,想要在第一時間獲取到準確的情報也十分困難。隔着這麼大老遠,就算想看熱鬧都看不清楚。

羅傑將帶信的人留了下來,詳細盤問了半天,所得到的情況也只是零碎的信息,參考價值有限。不過他還是不敢怠慢,立刻便去了指揮部機要室,親自向三亞發了電報說明情況。

然而大本營對於這個局面也同樣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只能是立刻通知海運部,讓海運部出面告誡近期出入港的外來海商船隻,在這段時間不要南下巴達維亞,以免被捲入到戰火之中。

海漢與東印度公司之間只是達成了停戰協議,可並沒有任何正式的外交關係,目前唯一的公開往來大概就是安不納港的奴隸貿易了。因此三亞大本營這邊也沒有任何來自東印度公司官方的消息渠道,執委會只能緊急召見了安全部的郝萬清,向他徵詢是否有別的辦法可以獲知巴達維亞的戰況。

郝萬清得到這個消息的時間比執委會還晚,從安不納港發來的電報是先送到執委會辦公廳,然後再抄送軍委、安全部等單位。所以當他趕到勝利堡接受執委會徵詢的時候,其實也並沒有什麼信息可以提供給執委們參考。

“目前我對各位所能說的就一個字——等!”郝萬清也是一臉無奈的表情:“安全部的確是在巴達維亞安排有情報人員,但如果當地已經被馬打藍國的大軍所包圍,那我們的人恐怕也很難從亂軍中脫困。”

“你的意思是,或許我們要等到戰爭結束之後,才能知道巴達維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顏楚傑有些不滿地追問道。

郝萬清對他的語氣不以爲意,平靜地點點頭回應道:“雖然我很不想承認這一點,但目前的狀況的確如此。如果巴達維亞城已經被封鎖,那我們只能等馬打藍國退兵,或者等着巴達維亞城破。另外我想提醒一下顏總,在不清楚巴達維亞的狀況之前,最好不要輕易派出武裝力量介入,馬打藍國可不是什麼弱雞政權,這個國家的疆域已經跟安南差不多大小了,而且比安南人更加好戰。”

顏楚傑微微搖頭道:“軍方不會介入荷蘭人跟南亞猴子的戰爭,但必須要想辦法掌握當地的局勢變化才行。再說關心巴達維亞狀況的,也不止是我們軍方而已。施總,你說是吧?”

施耐德笑着應道:“你不用急着把我拖下水,就算你不提,我也會說的。巴達維亞如果被馬打藍國攻陷,那受到影響的可不僅僅是荷蘭人一家,東西方貿易的格局都有可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哪怕是馬打藍國最終沒能得手,只要削弱了荷蘭人的實力,南亞的狀況都有可能會再起變化。這對我們來說,固然是機會,但也是考驗。荷蘭人如果衰落,那我們就有機會介入到爪哇海的貿易圈裡,把我們的工業品銷售到當地去,並在當地逐步推廣由我們所主導的貿易體系和金融制度。”

“恕我直言,跟馬打藍國打交道,恐怕會比安南、大明要麻煩得多。不要忘了,那可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綠教政權。”寧崎也開口加入到這場討論中:“我在這裡不是要去討論綠教的教義,只是要提醒各位,這種政·教合一的政權崛起得快,衰落得也很快。在原本的歷史中,到本世紀後期,馬打藍國就已經淪爲了荷蘭人的附庸了。這個國家真正風光的時間,也就只有目前這個階段短短的二三十年而已。”

“你的意思是,馬打藍國不是一個適合當作盟友的政權?”陶東來問道。

“從我們所知的歷史來看,這就是一個富不過三代的暴發戶。”寧崎言簡意賅地形容道:“從初代建立政權的蘇丹蘇塔·威查亞·森納帕提,到繼位的馬斯·佐朗,再到現在領軍攻打巴達維亞的剌登·郎桑,這個國家看着好像是越來越強勢,但其實已經到達了這個政權的頂點。接下來的歷史,就基本一路是下坡走到底了,直到18世紀被荷蘭人分裂成兩個毫無反抗力的小國爲止。”

寧崎沒有繼續再往下說,在座這些人都不是新手,在執政者的位子上坐了這麼幾年了,自然也懂得外交中的種種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一個政權的存在時間太短,領導人更換太頻繁,必然導致其政策缺乏延續性,而這是任何一個外交官都最感頭疼的事情。

儘管這個政權的對手同樣也是海漢的對手,但這並不意味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麼簡單的局面,對於信奉綠教的馬打藍國來說,海漢人本質上也跟荷蘭人沒什麼區別,同樣是天生邪惡的異教徒。如果海漢試圖要在南亞地區尋找反荷的盟友,馬打藍國也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從外交的難度上來說,可能比東印度公司更難打交道,起碼東印度公司是由商人當家,基本的契約精神還是具備了。而綠教的世界裡只有同信仰者與異教徒之分,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視若無物。

施耐德聽完寧崎的介紹之後,果然也有點打退堂鼓的意思:“如果真是你所說的這種情況,那我們的確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馬打藍國才行。”

“馬打藍國的情況可以稍後再討論,我們還是先回到正題上吧。”陶東來眼見說着說着又開始歪樓了,趕緊把話題又重新拉回來:“郝部長,請你向執委會先簡要說明一下目前安全部在巴達維亞的人員部署情況。”

郝萬清點點頭道:“好!但出於保密考慮,我在這裡就不公佈當地情報人員的具體個人情況了……”

安全部向巴達維亞派出情報人員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幾年前,那時候就已經通過詹家船行等往來於大明與巴達維亞之間的海商,向當地派駐了一些以商棧工作人員爲身份掩護的情報人員。但出於安全上的考慮,安全部沒有在當地派駐穿越者,也沒有給當地的情報機關配發電臺這類神器。情報人員在當地的主要活動內容一直都是以默默收集情報爲主,定期由當地返回大明的船隻將書面報告帶回來。

安全部在巴達維亞的情報蒐集工作並沒有什麼顯赫的事蹟,但去年海漢民團南下奪取安不納羣島的戰役,在決策階段就是依託前期從當地送回的情報來作出的開戰決定。軍方通過這些情報推測荷蘭人的反應速度不可能太快,所以纔敢在奪島之後繼續以海盜身份攔截入港停靠的荷蘭船隻,一直玩到兩個月之後荷蘭人才察覺到不對,而這時海漢民團基本已經完成了對當地的清理,甚至有餘力修築了一些防禦工事,在之後抵抗荷蘭武裝反撲的戰鬥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目前安全部在巴達維亞佈置了兩條各自獨立的情報線,即便其中一條出了意外,另外一條線依然可以繼續運作下去。而這兩條線的負責人也都逐步在當地建立起了各自的情報網,截止目前在巴達維亞當地爲海漢安全部工作的人員共有十一人,另外還有情報人員在當地招募的非海漢籍外圍人員四十餘人。這批人共同構成了海漢在當地的情報網絡,以平均每月一次的頻率向三亞傳送當地的各種情報。

而日前送抵安不納港的情報,也同樣是來自安全部的情報網。不過負責送信的人只是外圍人員,他離開巴達維亞的時候,當地港口還沒有被馬打藍國的大軍封鎖,所以對於之後的戰況走向完全沒有任何的有用信息可以提供。而剩下的情報人員則基本上都在巴達維亞城中,如果城池被圍困,那的確很難再將信息傳送出來了。

“難道我們不能嘗試類似訓練信鴿這樣的信息傳遞手段嗎?”白克思提問道:“至少在沒有部署電臺的地方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場。”

“可以,但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郝萬清解釋道:“從巴達維亞到安不納港的直接距離超過1100公里,幾乎全程都在海上,這對信鴿來說是非常艱難的行程。另外一般信鴿的訓練需要進行多次的反覆放飛,而我們在當地的情報點是在巴達維亞城裡,三不五時地放鴿子很容易引起懷疑。另外從傳遞情報的可靠性上考慮,其實用鴿子未必比得上人力傳遞靠譜。”

2672.第2672章3195.第3195章2573.第2573章第1788章 息事寧人第九百四十二章 指揮官人選第3451章第1013章 開國慶典(十三)第1429章 正面交鋒2500.第2500章第1571章 能者爲先第108章 開發新產品第1590章 儋州風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昌化的建設進度第1928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的備戰第30章 嚮往2817.第2817章第235章 附加條件第五百六十五章 各有打算第1845章 各方利益第2094章2420.第2420章第2099章第九百九十五章 軍事援助第132章 保密制度3413.第3413章第1939章2485.第2485章3398.第3398章第1356章 洗劫馬場3307.第3307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第六百九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3268.第3268章3268.第3268章2873.第2873章第308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1347章 非常手段2560.第2560章第七百九十八章 聖多明哥城第2001章第六百零五章 事發之後2685.第2685章2521.第2521章第71章 新兵(二)第307章 獻禮工程第1799章 九連城2588.第2588章第八百一十章 內部擊破2613.第2613章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八百零三章 兵臨城下第1100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六十一章 利益之爭第1860章 殺雞儆猴第221章 越南之行(四)2433.第2433章第1052 角色扮演第374章 反射弧略長2884.第2884章第2291章第2133章2391.第2391章第1524章 提前踩盤第1521章 利益交換第1556章 建交之後第323章 軍官進修班第1460章 諸多難處地1250章 戰後賠償2962.第2962章第七百五十七章 部落土著第1487章 攻防轉換第2155章2839.第2839章2473.第2473章3027.第3027章2417.第2417章3002.第3002章第六百四十六章 備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難得的機會第1678章 特權機關第2263章2418.第2418章3407.第3407章3278.第3278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戰第1937章2890.第2890章第2306章2766.第2766章2910.第2910章2616.第2616章第2281章3171.第3171章第44章 談條件(一)第八百三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1915章 安全漏洞第1036章 遭遇戰第1674章 逐步接管第1221章 抵達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