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虞堯的理由

待何夕也看完了公文,馬力科便在上面簽了字,讓虞堯拿去入庫存放。這件事本來就是軍方主導,駐廣辦這邊也只是協助,具體的徵兵措施都將由軍事小組負責,經費也是專門劃撥,因此馬力科只需簽字備案就行了。

不過虞堯拿到簽好字的文書後並沒有立刻離開,馬力科看他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便主動詢問他是不是還有話要說。

虞堯稍稍遲疑了一下,纔開口道:“前兩天我跟蕭良碰面的時候談了一下,我們認爲如果要把我們在珠江口的實際控制區東擴,這次跟大明做軍火交易其實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馬力科也是個精明人,一聽這話便立刻領會了他的意思:“你是說用軍火換土地?”

虞堯點點頭道:“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至於操作方式可以靈活掌握,不管是當租金也好,當購地款也好,合作開發也好,總之先用合法的名義把地方佔下來。只要把地方佔住了,今後想怎麼弄法,還不是由我們說了算。”

虞堯所說的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新奇,海漢在安南建立濱海據點的時候就是採用了類似的方式,黑土港租界的租金乾脆就是以海漢火炮的形式來支付給安南朝廷。爲了能夠長期穩定地獲得海漢提供的軍事援助,安南朝廷不得不忍氣吞聲,以租界的形式將海岸線上的一些自然條件優越的港灣交給海漢來經營——這些已經交出來的土地,大概也不會再有可能回到安南的名下了。而這樣的套路,似乎也可以順理成章地用到其他需要海漢軍事援助的地區,例如現在正準備下手的目標大明帝國。

馬力科應道:“這個思路你能想到,大本營的參謀部應該也會有聰明人能想到,畢竟這種辦法已經在安南有過成功的先例,但大本營的公文上沒有提出,就說明肯定還是存在某些現階段沒法解決的問題。”

“我並不這麼認爲。”虞堯搖搖頭反駁道:“大本營沒有提出這種辦法,很可能只是因爲他們並不瞭解目前珠江口海域以及香港島的狀況。當初在安南用武器換租界權,也是先由黑土港管委會提出來的辦法,說到底這種事情還是當事者更有發言權。與大明的武器交易,執委會和軍委是決策者,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但這件事完全可以由我們駐廣辦來主導進行,畢竟對大明現在的狀況最瞭解的人是我們,而不是蹲在海南島上那羣人……對不起,我語氣有點過激了。”

虞堯意識到自己的話有點出格,稍稍平復了一下情緒,接着說道:“執委會想與大明達成軍事合作關係,經濟上的考慮應該只是排在第二位,政治上的需求才是真正的目的。用軍火換取大明朝廷心目中的政治地位,或者換取一些更爲實際的條件,這都是我們可以去嘗試的方向。不去試試,怎麼能知道我們做不做得到呢?”

馬力科和何夕對視了一眼,兩人搭檔了兩年多時間,工作上的默契還是很足的,交換一下眼色基本就明白對方的意思了。對於虞堯的這種想法,不得不說他們兩個都聽得有一點心動了。

如果通過各種努力之後,大明朝廷能看上海漢所提供的各類軍火,並且願意爲了得到這些軍事援助而付出一些經濟上或者政治上的條件,那麼虞堯所說的這種軍火換土地的可能性的確是客觀存在的。

當然了,即便是作了這樣的打算,在真正的談判期間肯定還是會迴避諸如“軍事用途”、“海軍基地”之類的字眼,而土地的使用方向在明面上肯定還是商港、倉庫、碼頭之類的民用途徑。只要土地到手,到時候想怎麼做那就是海漢說了算了。

“香港島你跟蕭良都去過好幾次了吧?那邊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何夕開口問道。

虞堯一聽何夕開口詢問,心裡就有了底,當下立刻應道:“等我一分鐘,我馬上回來。”

虞堯一走,馬力科便轉頭對何夕問道:“你怎麼看?”

“先聽聽他的意見,不過我覺得可以試試,這事要是成了,駐廣辦升級爲廣東分部指日可待!”何夕也是一臉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表情。

不一會兒虞堯便拿着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急匆匆地趕回來了:“嘴上說不清楚,我把地圖調出來,這樣比較直觀。”

“我們最近一次去香港島是上個月的事情,根據我們一年多時間的持續觀察和情報蒐集,關於香港島的狀況,特別是島上駐軍的情況,已經算是比較瞭解了。”虞堯一邊進行說明,一邊在電腦上調出珠江口水域的衛星地圖,然後將香港島部分放大:“目前明軍在香港島上駐紮的部隊隸屬於南海衛,兵力不足500人,船隻有十艘左右,其中只有六艘船可以用於作戰。他們的駐地位於香港島北側的筲箕灣,這裡也是控制鯉魚門水道的咽喉要衝,他們選擇的這個地方還是很考究的。”

從地圖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鯉魚門水道是香港島與大陸之間最狹窄的一處海峽航道,而大明軍隊的駐地就在緊鄰着鯉魚門的筲箕灣,的確是控制福建方向進出珠江口水域航道的最佳地點。當然了,能不能真的控制住,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至少從早一兩年的形勢來看,從鯉魚門往東僅四海里左右,出了另一處海峽佛堂門之後,海上就是劉香海盜集團說了算,明軍的控制範圍實在有限得很。

虞堯指着地圖繼續解說道:“香港島上的居民並不多,根據官方的統計大概不足三千,大部分居住在島北邊的臨海平原地區,以捕魚、伐木之類的農林產業爲謀生手段,因爲當地過往的船隻比較多,所以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倒是還不錯,前兩年廣東各地的自然災害,也沒有波及到這塊區域,社會環境相較於廣東其他地區要平靜得多。”

馬力科插話道:“島上有大明駐軍,恐怕不太可能讓他們自動退出這個地區。大明畢竟不是安南,我們想用幾十門火炮就把這麼大個島換過來,那真不太現實。”

“馬主任說得沒錯。”虞堯沒有反駁馬力科的看法,反倒是點了點頭道:“何況這個島的位置太關鍵,控制這裡幾乎就等於控制南中國的出海口,大明朝廷上那些人就算是窩囊廢,也不會輕易把這個地方讓出來的。”

“那你是怎麼打算的?”馬力科追問道。

“我們可以分階段來實現對這個區域的控制,不用一口吃成胖子。”虞堯繼續指着地圖解說道:“香港島好就好在它足夠大,我們可以暫時退而求其次,向大明要求島南邊的地盤。”

馬力科和何夕的眼神順着他的指向看向了島嶼的南側,這邊的確也有非常得天獨厚的天然港灣存在。鴨脷洲與香港島之間的大樹灣、深灣、香港仔灣,在穿越前的那個時空中都是非常繁榮的港口,常年停靠在此的船隻數以百計。近岸處也有一片平原地區能夠修建大量的設施,並安置一定數目的人口。

而護在這一串港灣之外的鴨脷洲就如同一道屏障,可以爲這些港灣擋風遮雨,同時提供極好的軍事防禦條件。這裡的地形與黑土港極爲類似,也是港灣之外有島嶼存在,只需在島嶼上修築少量岸防炮,就可以完全控制住進出港灣的航路。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地理條件,就是香港島的北部和南部被中間的山脈完全隔斷,互不干擾。這種地理條件可以讓試圖在南部建立據點的海漢有充分的施展空間,同時又可以擺脫大明的監控。

雖然香港島南側的宜居地區遠遠比不了北邊,但這對於目前實際控制人口有限的海漢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即便是有多餘的人口,首選的安置地也將是海南島而非珠江口。執委會挑選海外據點的首選條件並不是看當地能夠安置多少人口,而是先看地理位置、環境以及軍事防禦的難度。儘管從穿越到現在爲止,海漢的海漢據點也就只打過李家莊這麼一場防禦戰,但這並不妨礙軍方仍然將防禦作爲海外據點選址的首選條件之一。

這倒不是軍方的人太過小心謹慎,實在是出於無奈之舉,說到底還是海漢民團的兵力有限,沒有辦法在每個據點都佈置足夠的武裝力量,於是就不得不依託於當地的自然環境,構築一些讓少數武裝人員能夠憑藉地勢進行防禦的工事堡壘。這種模式從黑土港開始,貫穿了迄今爲止的所有海外據點和殖民地。在駐廣辦軍事小組對香港島地形進行考察選址的時候,他們也同樣把這方面的因素給考慮了進去。

虞堯解說道:“我們不需要拿下整個香港島,只要能讓大明官府同意我們在香港島南部地區設立商棧,修建碼頭,目的就算是達到了。這塊區域足以常年駐紮一支完整的作戰艦隊,再加上一個營的陸軍兵力,這樣的兵力配置基本上就足夠處理我們在廣東沿海地區的各種突發事件了。現在軍委下放了招兵的權限,我們完全可以效仿黑土港的模式,在香港島建立一個軍事訓練基地,組建廣東戰區獨立營。”

“一支艦隊加一個營的陸軍?”馬力科不由得搖了搖頭:“虞堯,你是打算要把駐廣辦軍事小組升級到廣東軍區啊!”

“升級到廣東軍區對駐廣辦的發展也是有利的。”虞堯被馬力科一語道破,倒也沒有否認:“現在的駐廣辦主要職能只是管理經貿、移民,在政治和軍事方面能夠起到的作用還是太小。雖說我們的發展方陣是金錢開道,但必要的時候也得保持足夠的壓迫感才行。現在外面還是有很多人只是把我們看作商人,對我們缺乏敬畏感,我覺得這種現狀還是應該想辦法改變一下了。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兩年前,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擴展並控制更大的地盤,不用再那麼低調地裝綿羊了。”

“看來你這兩年倒是裝得很辛苦啊!”何夕打趣道:“不過萬山港投入使用也才一年左右,這麼快就要搬家,那邊的修築成本可都還沒收回來。”

“萬山島不用廢棄,可以繼續當作軍事據點使用,那裡的位置還是非常不錯的。”虞堯再一次指向了電腦屏幕上的地圖:“從香港島南部到萬山港,海上的距離只有三十多海里,即便是傳統的中式帆船,一個白天的時間也能到達,這樣一東一西聯繫起來,就可以完全控制住珠江口海域了。”

“你算盤倒是打得精!”馬力科接道:“那你這些構想,有沒有整理成書面的材料?”

虞堯一聽,立刻點頭道:“已經整理了一份,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儘快再完善一下內容。”

“那你抽時間準備一下吧,既然要做,那總得先給大本營打聲招呼。”馬力科這話就算是敲定了基本方向,讓虞堯先拿出書面的方案,然後以駐廣辦的名義發回大本營,由執委會討論決定是否施行。

“事不宜遲,我這就去做。”虞堯這下可算是打了雞血,把筆記本合上往腋下一夾,急急忙忙地就出去了。

“照他剛纔的說法,這事你覺得有多少可行性?”馬力科待虞堯的腳步聲消失在門外之後,才向何夕問道。

“我是比較樂觀的,如果以建設商棧碼頭的理由向大明申請駐留地,其實並不困難,葡萄牙人不是就在旁邊申請了一塊地方嗎?”何夕的臉色顯得很輕鬆:“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葡萄牙人的實力跟我們都沒有可比性,而且現在我們跟廣東官府的關係也相處得很融洽,這件事成事的可能性很大。”

2529.第2529章2591.第2591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第162章 二道販子3370.第3370章第1292章 炮火覆蓋第232章 羅升東的小算盤第2326章第1049章 跨部門合作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第八百九十五章 釣魚執法2827.第2827章第六百三十章 競爭與威脅第2196章2419.第2419章第1565章 媒體宣傳第1140章 長遠打算第1400章 審訊結果第60章 鹽場公社第2227章第1684章 陰差陽錯第1535章 寧波商界3169.第3169章2963.第2963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福建局勢第2011章第1806章 據江而守3168.第3168章第七百四十九章 新兵訓練3328.第3328章第234章 來自大陸的新動向第七百九十七章 秘密偵查第2361章2685.第2685章第1329章 戰俘口供3030.第3030章第1730章 外交手腕第1325章 死衚衕第2000章第2104章第349章 攻打會安城3102.第3102章第1143章 進退兩難第1448章 伏擊第1695章 互查底細2973.第2973章第3458章2844.第2844章第1972章第1677章 社會地位第1232章 形勢所迫3070.第3070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第1804章 受制於人2528.第2528章第1016章 開國慶典(十六)2964.第2964章2414.第2414章第295章 全面推進第1066章 屈服2688.第2688章第九百五十四章 信使2612.第2612章第73章 辯論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第1768章 利益至上第1444章 破局第六百七十章 使團抵達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3120.第3120章2541.第2541章第2169章2782.第2782章第40章 港灣激戰(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吃緊的財政第六百五十一章 初戰告捷3248.第3248章第157章 誰主誰客第1674章 逐步接管3141.第3141章第1809章 人口輸送第2013章第2153章3037.第3037章第204章 於大山的私心2720.第2720章第1556章 建交之後第四百八十章 新港開發第1395章 收網日3048.第3048章第17章 小漁村第1713章 特權機構第1547章 半殖民地第六百五十二章 攻守轉換第七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反擊第2004章第1939章第1358章 再戰旅順口3324.第3324章第205章 父子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