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超出預計的順利

何夕前一次來找劉遷商談軍火貿易並沒有能談出結果,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劉遷只能起到一箇中間人的作用,而非相關事務的決策者。何夕想法設法拉攏劉遷,目的也只是希望能讓他從中牽線搭橋,爲海漢與大明官府之間達成協議做一些輔助性質的工作。

而今天劉遷說話這口氣明顯比前次商談的時候主動多了,何夕推測這應該是劉遷上次回去之後已經和某些大人物通過氣,並且有了初步的意向。

對於推動大明向海漢求購高級軍火這個計劃是否能夠成功,何夕的信心還是很足的。原本的歷史中大明向葡萄牙人購買武器,僱請軍事顧問和炮兵,也正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如今大明的軍事狀況跟歷史上差不多,外部面臨北方野豬皮的強大壓力,內部中原地區又有接連不斷的農民起義,僅僅依靠現有的軍力已經應付得捉襟見肘,大明從外部取得軍事援助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而葡萄牙人經過了安南一役,也很自覺地放棄了向大明出口武器的企圖——他們現在更樂意充當海漢的代理商,將海漢出產的各種武器和鎧甲賣到歐洲去。

劉遷接下來的說明就比較露骨了,直接向何夕點明瞭這個過程中有哪些衙門需要一一打點。何夕一邊聽,一邊心中也是暗自將此與自己穿越前的工作經驗作了個比對。

何夕在穿越之前曾經當過幾年經警,所經辦的案子裡也見識過不少管理人員利用職權在採購過程中飽私囊的犯罪行爲,兩相比較之下,這相差數百年的兩個不同社會在這方面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官員利用手中職權謀取私利的事情,果然是哪朝哪代都難以避免。不過大明的官員貪不貪,何夕並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對方將會開出什麼樣的價錢,以及收了錢之後能不能又快又好地辦完該辦的事情。

劉遷這一番解說,就足足說了一個多小時,期間何夕還讓僕役進來,又點了幾個熱菜。酒倒是沒怎麼動,何夕擔心三兩下就把劉師爺這弱不經風的老秀才給灌趴了,反倒會耽誤了正事。

待劉遷把這些門道說得差不多了,喝了一口熱茶,這纔對何夕問道:“這廣州城裡的各路衙門,未必都能幫上你們一把,但要在中間壞你們的事卻不難。雖說你們海漢名聲在外,一般沒人敢招惹你們,但利字當先,你們自己也得小心一些。”

“劉師爺說得是,我一定會把這些話記住的。”何夕也知道今天劉遷說的這些事情有多大的份量,心中已經把原本準備對付劉遷的某些打算收了起來。

“先前你說有一半是之前的事,還有一半不是,那現在就說說這剩下的一半吧!”劉遷倒是還沒有忘了何夕之前所說的話。

“的確還有一件事,想徵求一下劉師爺的意思。”何夕點點頭道:“劉師爺知道珠江口外的萬山港這地方吧?”

“略有耳聞。”劉遷應了一聲。

但何夕卻知道這位劉師爺的胞弟現在也在從事短途水上貨運,專門跑廣州到萬山港的這一段,每隔五日就有一艘船從廣州附近裝着貨物發往萬山港。何夕之所以會這麼清楚,原因也很簡單,因爲這差事本來就是由他幕後指揮,將一些業務交給了劉師爺的胞弟來做,一個月少說也能賺個幾百兩銀子。對於萬山港的狀況,劉遷肯定是再清楚不過了。

何夕接着說道:“那我就直說了,萬山港這地方,終歸地盤小了一點,作爲商貿港口發展的空間不夠,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珠江口另行建設一處港口,從事商貿方面的經營。”

劉遷聞言笑道:“這種事情何必還要走官府的路子?你們先前在萬山島上修築港口,還不是一邊施工一邊才向官府報備的?只要你們選的地方沒人住,又不涉及到田產糾紛,一般都沒人會干涉這種事情。”

何夕搖搖頭道:“這次我們選的地方跟萬山島有一點不同,那地方是有人住的。”

“哦?那你說來聽聽。”劉遷一聽便有了興趣:“若是在下能夠代爲參詳的地方,倒也可以爲何老闆出出主意。”

何夕心頭暗想你這傢伙倒是絲毫不放過發財的機會,嘴上卻連聲道謝,然後起身到門口,從隨從那裡取了公文包。

“劉師爺請看,就是這個地方。”何夕取出地圖,向劉遷指出香港島所在的位置。

“此地乃是新安縣所屬,若是在下沒有記錯,這地方應該有我大明水師駐紮。”劉遷不愧是府衙出來的人,對於廣州府下屬的地區倒也比較清楚:“你們要是想在這裡設立港口,那肯定得跟水師的人先打好招呼才行。”

“沒錯,這個島的北端的確是大明的水師駐地,但我們選的地方並不在那邊,而是在島的南岸。”何夕手指在地圖上移動了一小段距離:“島的南側都是荒蕪的林地,沒有居民,也不會涉及到田產方面的糾紛。”

“既是如此,那你們要在當地修築港口碼頭,應該也不會有什麼麻煩。”劉遷擺擺手道:“新安縣那邊的水師極少會管閒事,只要你們別讓載着大炮的戰船在水寨門口來來回回的跑,應當會相安無事。”

何夕簡直有點不敢相信這事竟然會如此的輕鬆:“那就是說我們在當地動土,也不會有人來約束或者干涉我們?”

“誰會多管這閒事!”劉遷嗤笑一聲道:“你們去年在李家莊打一仗,回過頭又在海上趕跑了劉香,這戰績就在臺面上擺着,只要你們不主動惹事,誰還會輕易去招惹你們?”

“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啊!”何夕也不禁感嘆道。

一年以前執委會決定向廣東派兵,參與李家莊守衛戰的時候,大概根本沒人沒想過這次軍事行動的影響居然會如此深遠,一年之後談及此事,官府中人仍然還是會對民團的表現畏懼不已。由此可見適時地向外界展示武力,還是可以起到極好的震懾作用。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如果一年前海漢就採用這種直接的方式去佔領香港島上的土地,也能收到和現在同樣的效果。那個時候海漢民團的實力和名氣都遠遠不如現今,別說那附近駐紮的明軍,就只是劉香的海盜船隊已經足以讓海漢頭疼。而且如果沒有萬山港這個據點,擁有戰船的海漢依然難以跟佔據一定優勢的劉香海盜集團在珠江口進行正面對決,因此萬山島這塊海漢踏足大陸的跳板依然是不可省略的。

何夕在這個時候也耍了一點小小的心機,他並沒有向劉遷提及海漢在香港島佔地駐港的真正用途及今後的發展打算,而且他出示的地圖比例有限,從上面也看不太出來香港島南部香港仔避風塘地區的天然地理優勢。

在前幾天虞堯展示了香港島及附近海域的地圖之後,何夕後來也在電腦上調出衛星地圖仔細研究了當地的地理環境,發現的確這地方對於海漢設立新據點來說再合適不過。虞堯聲稱可以在上面修築炮臺護衛港灣的鴨脷洲島,在原本的歷史上也的確曾經有過炮臺的存在,不過那是在清朝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之後了。

1940年的時候,英軍在鴨脷洲的制高點玉桂山上修建了大型炮臺,用作鎮守香港南海岸區域。後來在二戰中爲了避免被日軍佔領後利用,守軍自行破壞了這個炮臺。很顯然這個地方的軍事用途並不僅僅只被虞堯所發現,另一個時空中的西方軍人也同樣認爲這裡是一個極好的防禦平臺。

何夕知道劉遷是外來戶,在廣州落腳的時間也不是太長,大概從來都沒有去過香港島,更談不上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有多少認識。而他所需要的,便是在劉遷的這種比較模糊的認識之下引導其做一點對海漢有利的事情。

“如果方便的話,能不能由我方提出申請,劉師爺代我們辦理一下在廣州官府的登記手續?”何夕很適時地從公文包裡抽出了幾張海漢銀行所簽發的支票,放到了劉遷面前的桌上:“這裡有一千兩辛苦費,劉師爺千萬不要嫌棄,待事成之後,我這邊另有答謝!”

“這些許小事,怎敢收取何老闆如此之多的酬勞!”劉遷嘴上連聲客氣着,眼神瞥了一下桌上的海漢支票。

這海漢支票五百兩面額一張,上有海漢銀行的擡頭印紋,下有銀行總裁施耐德的私人簽章,中間還有獨一無二的海漢數字編號。這東西他之前倒是在某位官員的書房中見到過,據說只要將這個拿到廣東城外的駐廣辦去,隨時都能換成成色十足的現銀。

以往何夕跟官方的人打交道,都得預備好沉重的銀箱,或是使用珠寶器物,不過最近隨着海漢銀行在廣州府的經濟影響力日漸加深,很多大戶人家乃至官方都開始慢慢在交易中使用海漢銀行所印製的定額支票。而一旦他們意識到了其中的便利性,這種方式就很快在社會高層傳播開來,又逐步引起中層甚至底層百姓的爭相效仿。海漢銀行在前段時間已經向執委會建議,印製一批面額較小的代金券,專門針對廣州地區的民間市場進行投放試運行——這個要是能推廣開來,每年至少將會給海漢銀行吸納到百萬兩計的金銀。

在何夕的不住勸說之下,劉遷終於很“勉強”地將這一千兩的支票收入了懷中。他當然也明白這筆錢可不僅僅只是回答了何夕剛纔所諮詢的問題,應該還包括了海漢試圖推動的軍火生意這件事在內,至於說爲海漢人在新安縣那處島嶼上的無人區申請一個居留權,劉遷還真沒把這當成一件大事來看。

說實話這種事情甚至根本就無需劉遷在知府大人那裡去專門申請,直接錄入一般的地方公文當中,到時候知府大人過目了沒有異議,就算是過關了。像這種小事去麻煩知府大人,不但不會有功,反而會可能因此而遭受訓斥。

至於說海漢人在當地落腳之後是真的修築港口還是幹別的事情,修築的港口是商用還是別的用途,劉遷並不在意。他其實也風聞海漢在珠江口那座小島上所修建的港口築有大型炮臺,並且常年有一定規模的武裝人員駐紮。但那又怎樣?海漢人又不是海盜,也從未跟明軍發生過任何衝突,他們在大明境內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一次是剿滅官府拿着都沒法的廣東流寇,另一次則是趕跑了爲禍一方的海盜團伙。

人家自行出錢出力出人去幫官府打仗,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其實都已經夠得上忠君愛國的標準了。如今還要主動要把先進的武器賣給大明,這種舉動在劉遷看來其實是一種外族心向****的表現。再加上額外還有不菲的酬勞可拿,劉遷自然也樂於推動這事繼續進行下去。

兩人閉門商議了幾個小時,將事情大致敲定之後,這才盡興而散。何夕讓李三娘給劉遷安排了一個姑娘陪宿,自己也沒閒着,接着這股子成事之後的興奮勁,在秋菊的牀上折騰了大半宿。

第二天一早,廣州城的城門剛開,何夕所乘坐的黑色馬車便率先出城。他要趕着回去,將前一晚所取得的進展告知馬力科,並且儘快把相應的資料整理出來,送回勝利港去申請進行下一步動作的批示。如果情況真如劉遷所說,那麼關於在香港島設立據點的計劃就得儘快立項進行了,這種事拖的時間長了就難免有變數,如果可以的話,何夕甚至巴不得立刻就讓番禺那邊先遷一批移民到香港島南端去定居了。

馬力科在聽完何夕的敘述之後,他的興奮之情也一點不比何夕少,兩個人都暫時放下了各自手頭上的事務,開始起草給大本營的報告。

第102章 管理的學問第3442章第1998章第117章 海外考察(四)第1948章第162章 二道販子2967.第2967章第1674章 逐步接管第九百九十三章 羅升東的家法第1957章第1146章 林間追殺3323.第3323章第1807章 聯合行動第1390章 難以掩蓋2715.第2715章第1662章 攻打馬尼拉(十二)3368.第3368章2853.第2853章3032.第3032章第1196章 重獲自由的機會2439.第2439章第67章 試炮3393.第3393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利益之爭第1340章 如釋重負2977.第2977章3237.第3237章第160章 海漢民團的戰鬥力第五百九十章 小動作第1815張 誰更快第1823章 大同江防線第2034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公門中人第363章 偷聽第2172章第1509章 抵達遼東第八百八十二章 舟山招商會(七)3360.第3360章3106.第3106章2846.第2846章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第2125章第六百零九章 刺殺案的影響第六百四十六章 備戰第1162章 無影無蹤2492.第2492章第188章 少壯不努力2479.第2479章第八百二十一章 但盡人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敵意第323章 軍官進修班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第2224章第2074章2980.第2980章2411.第2411章3165.第3165章第1454章 未來打算第1649章 勸降2537.第2537章第120章 海外考察(七)第2131章2977.第2977章2956.第2956章第2042章第2314章2482.第2482章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方態度第1835章 難以脫身第1049章 跨部門合作第八百五十八章 帶路黨vs帶路黨vs帶路黨2402.第2402章3322.第3322章第九百四十七章 討價還價3377.第3377章第215章 交換情報3119.第31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南日島之戰(六)第1184章 利益取捨第185章 生產與銷售的合作第1443章 突破防線2495.第2495章第六百八十一章 解圍3026.第3026章第六百三十章 競爭與威脅第五百二十二章 說客2470.第2470章2617.第2617章第1445章 全力一擊第1651章 攻打馬尼拉(一)第1400章 審訊結果第1316章 陶東來的部署2996.第2996章第2057章2895.第2895章3140.第3140章2804.第2804章第1932章3143.第3143章第1738章 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