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2.第3122章

第3122章

從鹿回頭半島返回勝利堡的馬車上,顏楚傑和陶東來又談起了剛纔在陸軍學院的活動。

“剛纔古衛告訴我,這次挑選的二十四名學員當中,實到二十二人,有一人是在北方執行重要任務,暫時無法分身,還有一人是因爲在駐地突發急病,只能取消了原本的安排。”

“這二十二人裡邊,有兩人目前不是軍人身份,一個是星島派過來的那名軍官,情況你也知道。另一人是樊偉的兒子,屬於是開後門特殊照顧了。”

陶東來聽到這裡打斷了話頭:“樊偉的兒子?怎麼沒繼承他的手藝和家業,要跑來參軍?”

顏楚傑笑道:“樊偉倒是想,但他家那小子一門心思都在部隊。在軍中待了幾年,本來安排他退伍回去繼承家業,誰知沒過多久,就找到我這裡,求我批准他去陸軍學院進修,以後還要回部隊接着服役。”

陶東來嘆道:“看來部隊對人才的吸引力還是大啊!”

顏楚傑意味深長地說道:“部隊現在不缺人才,缺的是讓他們發揮的舞臺。”

樊偉是穿越衆當中唯一一位高級廚師,在海漢草創時期專門負責解決幾百號穿越衆的吃喝問題。他雖然不算是穿越集團內部的實權人物,但因爲手上掌握的“特殊資源”,任誰見了都要尊稱一聲“樊大廚”。

後來三亞的生活條件慢慢完善了,樊偉親自下廚操作的時候也逐漸少了,只消動動嘴指揮就行了。

不過因爲穿越衆家中的廚子幾乎都是樊偉教出來的徒子徒孫,他在穿越集團內部的影響力反而是有增無減。原因也很簡單,穿越衆愛吃的口味,這個時代的廚子根本就做不出來,只有同爲穿越衆的樊偉才能掌握訣竅。

樊偉帶來這個時空的廚藝,無形之中開創了“海漢菜”的菜系流派,實際上在餐飲這個行當裡已經成爲了一代宗師。

隨着海漢版圖的不斷擴張,海漢菜系也開始走出三亞,樊偉作爲流派創始人,時常會受邀去到各個海外大區開辦短訓班,甚至比執委會成員們外出巡視海外大區的頻率還高。

但樊偉自己沒什麼從政的心思,還是選擇了在老本行餐飲業求發展,陸續開辦了好幾個牌子的連鎖酒樓,又開了幾家專門生產各種調味料的廠。

憑藉自己的職業優勢,樊偉的人脈早就遍佈天下,所以打通各種商業渠道也是極爲容易,這些年早就賺得盆滿鉢滿。

樊偉的兒子爲什麼不繼承家業,硬要在軍中待着,這或許是個人興趣所致,顏楚傑開個後門給予特殊照顧,倒也沒什麼大不了。陶東來只是隨口一問,也並不在意樊家小子的情況,不過顏楚傑的最後一句話,卻是讓他有所觸動。

陶東來道:“舞臺肯定會有的,但我們需要先確認今後的方向。”

顏楚傑道:“如果今後的方向是內收,那舞臺的大小可能就沒那麼理想了。”

陶東來道:“是向內,還是向外,等這次換屆塵埃落定,大概就能判斷出來了。”

談及換屆,顏楚傑的面色變得凝重起來:“還有幾天就要出結果了,希望一切都能順利進行吧!”

按照日程安排,新一屆的執委會人選將在國慶之前確定,然後集體北上杭州,參與在新國都舉辦的國慶活動,並在杭州召開會議,確定國家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隨着穿越衆內部投票的最後期限漸近,各路候選者也開始在各種公衆場合發表自己的政見。即便是身在外地的候選者,也會採取別的手段發出聲音,比如在《海漢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又或是派出親信,直接登門拜訪那些潛在的票倉。

農業部長袁秋業首先在時報上刊文,題爲《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

袁秋業指出,海漢的農業可分爲兩大類,一是糧食作物,二是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爲海漢民衆帶來安定的生活,經濟作物則是顧名思義,可以創造出比糧食作物更多的經濟效益。

但近些年的趨勢是經濟作物大行其道,各個海外大區,特別是地處南方的海外大區,紛紛以經濟作物農場和種植園來作爲當地農業的主要資源,而糧食作物則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視。

一些地區經營的經濟作物收成不差,但糧食卻要依賴於海運從外部輸入,地方財政看似收入不錯,卻連最基本的糧食自給自足都難以做到。

袁秋業認爲,隨着海漢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種植必須要得到足夠的重視。而這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傳統的糧食種植區都在大陸上,距離大陸越遠的地方,糧食作物的種植比例就越低。

這不僅是氣候、水土、耕作方式所造成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隻有大陸地區纔有足夠的農業人口,而近年來新佔領的那些海外疆域,往往缺乏農業基礎。

袁秋業以星島爲例,具體說明了這種觀點。星島的漢人比例是海漢各個海外大區中最低的,而與之相關的糧食作物的耕種面積也是最少。

事實上在星島轄區內,整個農業一直都未能發展到應有的規模,一部分農產品需要自國內和周邊國家進口。

這並不是因爲當地嚴重缺乏耕種土地所需的勞動力,星島轄區內的鋁土礦、錫礦、油井等礦藏都要依靠大量勞動力來運轉,但經營現狀就比農業好多了。

袁秋業認爲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星島的漢人比例過低,導致能夠從事農業人口太少,畢竟當地土著根本不懂得農業耕種,但拉他們去挖礦就不需要太複雜的培訓,產出也要比農業高。

二是當地地處熱帶,種植業天然就是以經濟作物爲主,用寶貴的人力來從事糧食作物的種植並不划算。袁秋業甚至承認,如果是他主政當地,同樣也會以經濟作物作爲主要經營對象。

袁秋業的文章繞了一大圈之後,最後才道出重點——海外大區的發展不僅難以爲國家提供充足的糧食供應,反倒是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如果要規避這樣的風險,海漢就應將發展方向回到傳統的漢人聚居區,即以大陸方向爲優先擴張目標,保證有足夠的糧食作物種植區來供養國民。

這樣不管人口和地盤增長多少,擴張速度多快,都無需擔心未來會糧食供應方面出現問題。

(本章完)

第2184章2412.第2412章第1368章 廢棄漁村第1871章 見世面第32章 春種2634.第2634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2021章2565.第2565章第2331章第1715章 掩護身份2825.第2825章第四百九十章 立場不同3362.第3362章第283章 破襲戰第2152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九十四章 中左所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馬威第1679章 打探消息第1259章 被迫接受第1053章 老闆駕到2807.第2807章第九百四十九章 建國籌備第1521章 利益交換3018.第3018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重返南日島2725.第2725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態度鬆動第八百五十四章 雙嶼水道第2349章帝六百一十一章 黑科技第五百六十四章 苦命的絆腳石第七百二十三章 情報工作2982.第2982章3062.第3062章3226.第3226章第2227章第六百一十章 聯合軍演第1117章 內憂外困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2370.第2370章第1224章 人口問題2476.第2476章第1292章 炮火覆蓋2553.第2553章第1268章 入籍手續2560.第2560章3379.第3379章第1519章 利益當先第2338章第204章 於大山的私心3209.第3209章第1168章 爲國聯姻第107章 市場變化3240.第3240章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3229.第3229章第1559章 排查線索第43章 不安分3320.第3320章2882.第2882章2717.第2717章2949.第2949章第3424章2780.第2780章第138章 進入倒計時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奈的套路第八百九十章 斷人財路第1968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第34章 鹽田(一)第2274章第89章 購僕3394.第3394章第2064章3172.第3172章第287章 凱旋第2314章第1603章 商業談判第1300章 儋州政務第九百八十三章 隨機抽查3188.第3188章3045.第3045章第79章 崖州工作組(三)第七百六十九章 溝通與合作第2195章第2293章第1325章 死衚衕3221.第3221章3290.第3290章第1523章 地下世界第九百三十五章 形勢比人強第1469章 北方航線(二)2904.第2904章2815.第2815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明第228章 越南之行(十一)第七百五十七章 部落土著第八百四十五章 攻打石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