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4.第2374章

第2374章

馬家最有頭有臉的姑爺難得回來一次,自然不能讓貴客感覺受到怠慢。整個馬家莊內外的街道都提前進行了清掃,雖說沒到“淨水潑街,黃土墊道”的程度,但的確要比平時整潔了許多。

陳一鑫一行人所乘的馬車,到了馬家祠堂外就停下了。按照馬家的規矩,遠行的家人歸來,應當先到祠堂給列祖列宗上香,以感謝他們在冥冥之中護佑後代的平安。

陳一鑫雖然是個無神論者,不過他也早就入鄉隨俗,對這樣的民間習俗並無排斥,當下便與妻子一起,跟着馬東強等人進入祠堂敬香還願。

從祠堂出來之後,馬東強便主動提及了接下來的安排:“賢婿,你難得回來一次,所以今天家裡設了宴席給你們夫妻倆接風洗塵,你可不要見外!”

陳一鑫應道:“那就有勞岳父了!”

不過馬家設下這接風宴的規模可比陳一鑫想象的大多了,除了馬家大院裡設下了二十多桌宴席之外,整個馬家莊範圍內總共開了百席,所有身在本地的馬家族人都參與其中,氣氛搞得如同過節一般。

而除了馬家族人之外,還有一些與馬家關係密切的人物也到場相賀,比如馬家目前的幾個主要生意夥伴,就算大老闆來不及趕來福山縣,至少也有掌櫃級別的人出席。還有福山縣知縣張普成,把總黃曲等本地文武官員,也都出現在了馬家大院。

這些人的到來一方面是給馬東強站臺,讓馬東強能更有面子一些,另一方面也是想着藉着這個機會跟陳一鑫搭上關係,畢竟這是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所能接觸到的地位最高的海漢高官了。既然馬家能在陳一鑫的照拂之下迅速發跡,那其他人自然也會有效仿的念頭,說不定得了這位陳將軍的賞識,手指縫裡漏下一點,也夠自己賺個盆滿鉢滿了。

開席之後,到主桌向馬東強和陳一鑫敬酒的人就排起了長龍。陳一鑫雖然有些不喜這種應酬方式,但還是給足老丈人面子,耐着性子一一應對。不過酒他肯定是不會幹的,都是坐着舉杯一碰脣邊就算應付了。

而陳一鑫位高權重,來敬酒的人自然也不敢認爲他的態度有問題,能當面說上兩句話,自我介紹一下身份就已經滿足了。至於後續的關係發展,那就只能備好禮物私下再去拜訪了。

陳一鑫本想在家宴的環境下給馬東強提一提山東目前的形勢,但來敬酒的人絡繹不絕,根本就沒有私密可言,他也只能暫時打消了這樣的念頭。不過他還是提醒馬東強不要在席間喝得太多,稍後還有重要的事情相商。

馬東強當然也知道自己這個女婿不會無緣無故突然回來探親,肯定是有要務辦理纔會專程回來一趟,於是便也收住了喝酒的勢頭,還提醒兒子馬才和大舅子姜盛也都少喝一點,保持清醒等宴席結束後一起參與議事。

馬家上下能有資格跟陳一鑫面對面議事的人,其實一隻手就能數得出來,這還得算上陳一鑫得到老婆馬玉玲在內。所以在宴席之後的會議,參與人數就少多了。

馬東強、馬才父子倆,姜盛,加上陳一鑫和他手下的曾曉文、劉尚,便是參與會議的全部人員了。曾曉文和劉尚當初都曾隨陳一鑫一起在福山縣長期駐紮,所以跟馬家這幾人也算得上是熟識了。而馬玉玲對這種會議並無興趣,就帶着兒子去市集上看熱鬧去了。

陳一鑫道:“我這次回福山縣,一是探親,二來也有任務在身。上次岳父發來金州的報告,我看了覺得事態比較嚴重,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行。”

馬東強連忙問道:“難道清軍會一路打到登州來不成?”

陳一鑫微微搖頭道:“這種可能性倒是不大。而且清軍知道我國在登州駐紮有軍隊,應該不會主動來這裡找麻煩。”

馬東強這才稍稍鬆一口氣道:“打不過來就好……清軍年年叩關,他們搶完了總會退兵的,等過了這段時間就沒事了。”

陳一鑫道:“我想大明朝廷應該也是抱着跟岳父差不多的心態,等着清軍自行退兵。但今年的狀況可能跟往年有些不同,清軍已經打進了山東,搞不好濟南城也會被攻破,到時候會是什麼樣的狀況,登州會受到什麼樣的波及,你們仔細想過嗎?”

陳一鑫此言一出,馬家這三人立刻臉上變色,他們可都親身經歷過八年前的登萊之亂,有時候做噩夢都還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當年漫山遍野的難民和亂兵。

那時候登萊兩府的社會秩序已經完全崩壞,亂兵和難民如同蝗蟲一般席捲山東半島,不斷製造出更大的混亂局面。馬家當時被迫放棄家園逃入福山縣城避難,前前後後在這場戰火中也損失了不少財產。今時今日的馬家莊,有相當一部分區域都是在登萊之亂結束後才逐步重建的。

而當時不管是地方官府還是遠在京城的朝廷,對於登萊兩府的亂局都沒有太好的控制措施。明廷調集各路援軍,對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所率的叛軍圍追堵截,但戰果寥寥,最終用了足足十八個月的時間才勉強平息了這場叛亂,而且叛軍還成功從海上逃去遼東投靠了後金。與其說是成功平亂,倒不如說最後實在沒法,只能開條口子放叛軍離開山東。

那場大亂對山東,對大明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延續至今,親歷者談及登萊之亂仍會感到心悸。一聽到陳一鑫談及戰亂所將造成的後果,馬家這三人立刻便自動聯想到了當年親身經歷過的慘狀。如果再來一次那樣的亂局,那馬家這次能扛住嗎?

如果不是陳一鑫的提醒,他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到濟南府的戰事可能會給登州帶來的影響。而且即便是有芝罘島的海漢軍作爲後盾,馬東強也不敢確定今天的馬家莊就能抵禦那樣的亂局。

“濟南城……高牆堅城,屯有重兵,應該不會那麼容易被清軍攻破吧?”馬才遲疑着問道。

陳一鑫知道自己這位大舅子做買賣還行,對軍事卻是所知有限,當下給他解釋道:“濟南城的確有堅固的城防工事,但問題在於明軍被集中到德州一線阻擊清軍,濟南目前的駐軍不多,可能難以抵抗清軍的攻勢。如果濟南失守……那山東必亂!”

陳一鑫這個結論一出,馬家三人的臉色就更加難看了。雖然馬家現在開始將經營的生意逐步擴展到海外,但絕大部分產業和貿易渠道仍然是在山東境內,如果山東亂了,馬家必然也將要承受極大的經濟損失。雖然不知道陳一鑫所掌握的這些戰場資料是從何處得來,但海漢一向對軍事情報拿捏得很準,所以也不會有人懷疑陳一鑫所說這些話的真實性。

陳一鑫將他們的神情都看在眼中,感覺他們應該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這纔不急不慢地說道:“清軍的攻勢,就算我軍出兵也很難來得及阻止了,所以要如何減少我們將會由此產生的損失纔是當務之急。”

陳一鑫在這裡所稱的“我們”,自然不是單指海漢國,同時也包括了馬家在內。因爲認真說起來,山東不管多亂,對海漢所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其實都極爲有限,頂多也就是福山銅礦需要停產一段時間。真正損失巨大的肯定是產業集中在本地的馬家,陳一鑫現在就是向馬家表明態度,海漢不會坐視馬家接下來將要面臨的困難局面。

馬東強心知這種狀況可沒法依靠本地官府來提供庇護,到時候也只有海漢才能護得馬家周全,連忙追問道:“賢婿,那要是真發生瞭如你所說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應對纔是?”

陳一鑫道:“我先大致說一下安排,你們看看有什麼問題,再提出來解決。”

陳一鑫的計劃是以招攬難民爲中心,向進入登州的難民提供口糧和住宿,然後成批運往海外安置。而馬家目前能做的便是儘快擴建原有的移民營地和生活設施,採購糧食、藥物和各種生活物資,以收容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大量涌入登州的難民。

馬東強聽完陳一鑫的介紹後仍是滿面憂色道:“賢婿,若是大量難民進入登州,必定會讓本地秩序大亂,這要如何維持纔好?只靠本地的海漢軍和民團,恐怕應付不了太大的場面。”

陳一鑫應道:“我們接下來會從朝鮮那邊調一個加強營到福山縣這邊,加上本地的武裝人員,應該足以應付這樣的局面了。相關的工作,前幾年我們也一直在做,相信各位還沒有手生吧?”

海漢在福山縣的駐軍保持在千人左右,分駐福山銅礦和芝罘島基地兩處,其他地區的治安則是由本地民團和縣城的少量明軍來維持。調來一個加強營之後,本地的武裝人員將達到三千人上下,這樣的規模已經足以管理數倍於此的難民了。

而當初海漢在芝罘島建立據點,隨後在本地開展的業務中,吸收移民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經營內容,爲此還在馬家莊附近修建了規模不小的移民營。當年劉尚初到山東的時候,就是被分配到那個移民營裡當宣傳幹事。

本來隨着山東境內的日漸太平,願意主動追隨海漢離開大明的人越來越少,已經不需要移民營來作爲臨時安置機構了,馬家也準備開春後就拆了那個營地,把地皮拿出來建個貨場,以應付本地日益增長的貿易量。

但眼下情況卻有些事與願違,如果山東亂了,那麼貿易情況必然大受影響,就算建個新貨場也只能空着。而幾乎已經進入閒置狀態的移民營,纔是真正需要立刻擴建的設施。

馬東強強笑道:“那採購物資、擴建移民營,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得花不少錢啊……”

陳一鑫聽懂他的弦外之音,果斷開口接過了話頭:“岳父請放心,關於接收難民的事宜,都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國庫會撥付專項資金,岳父這邊墊付的費用,後期都會由我國報銷。別的規矩也和以前一樣,會按照人頭數目給馬家計算報酬。”

馬東強聽了這話之後臉色稍霽,連忙客氣了兩句,但也沒有要推辭的意思。他與海漢的合作已經有好幾年,自然知道經營這移民項目穩賺不賠,還能帶給馬家許多額外的好處。如果說清軍入侵山東將給馬家目前的經營項目帶來不小的損失,那麼協助海漢接收難民,再將其運去海外安置,這其中的收入大概還能衝抵掉一部分損失,狀況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小賺。

馬東強可不會在乎這種做法是否會有觸犯大明律之嫌,這一是有錢賺,二來也可以給那些沒有生計的難民一個活命的機會,在他看來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而且只要把這些難民安置妥當,那麼就不會因爲難民潮而導致更多的次生災害發生,這對大明來說其實也是好事。

至於今後這些難民的身份是否會變成了海漢人,馬東強認爲這也是他們難得的福分,起碼海漢人無需擔心某天被外敵入侵了自己的家鄉,不用背井離鄉出去逃難。

陳一鑫繼續說道:“具體的實施方案,曾曉文和劉尚會提供指導,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也都可以找他們尋求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再來找我。”

“那我們還有多少時間來做準備?”一直安靜聽着沒開口的老儒生薑盛也終於提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陳一鑫道:“我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因爲我現在也不清楚濟南那邊的戰事進展如何,還有待於情報部門送回消息才能確認。但我想從清軍抵達濟南的那一刻開始,周邊地區的民衆應該就已經進入了逃難的狀態。各位可以估算一下,從濟南到登州,這幾百裡地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時候應該已經有一些難民抵達登州地面了。”

(本章完)

第四百零九章 入職經歷第374章 反射弧略長第2344章2488.第2488章第1816章 消化難民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與移民3394.第3394章第356章 拉鋸戰3221.第3221章第五百零五章 環島考察結束第1740章 商業優勢第2256章2979.第2979章2937.第2937章3322.第3322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日島之戰(一)3018.第3018章第2017章第223章 越南之行(六)第1479章 真正的戰爭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2756.第2756章第2161章第2037章第1091章 踢到鐵板3150.第3150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打開天窗3054.第3054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巽他海峽第2262章2506.第2506章第2209章2610.第2610章第1226章 國家利益第2332章第337章 最後一擊第1321章 正式遭遇第1351章 罪魁禍首第八百零五章 實力差距第15章 伙食問題第1316章 陶東來的部署3031.第3031章3268.第3268章3234.第3234章2718.第2718章第176章 高中低檔的區分第1015章 開國慶典(十五)2522.第2522章2784.第2784章2640.第2640章第3419章第2324章第2328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3363.第3363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第179章 公心與私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考察香港島2834.第2834章2735.第2735章第1703章 苦役營的規矩第1492章 差異巨大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第1850章 政敵第1327章 不識時務第1699章 事後餘波第七百二十九章 攻守之間2931.第2931章第1603章 商業談判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3018.第3018章第221章 越南之行(四)2539.第2539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公門中人2667.第2667章3127.第3127章第1817章 無解難題2871.第2871章第2208章第1538章 金融機構2612.第2612章2589.第2589章第1599章 禁止與許可第1426章 一觸即發第212章 駐廣辦的改造工程第2130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九百六十一章 追查3307.第3307章3007.第3007章第1904章 繁榮背後第1062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一十九章 與黎人的談判第1681章 各取所需2882.第2882章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第316章 授獎儀式3293.第3293章第1370章 蠶食第132章 保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