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1章

從李奈的角度來看,瓊西書院的日常運轉似乎還做得不錯,教學環境井然有序,他所見到的各個專業的講師,似乎也沒有那種混日子的南郭先生。畢竟這張院長似乎方方面面的學識都懂一點,在這裡教學起碼水平得先過了他這一關才行。

李奈過去也自詡見識廣博,不過這次參觀瓊西書院,這個貌不驚人的書院院長所表現出來的博學也讓他頗爲驚訝,雖然其水平或許還尚不足以在某個領域內成爲專家,但張金寶對書院所開設這些科目的瞭解程度已經遠超常人。在李奈所接觸過的人當中,有張金寶這種水平的人寥寥無幾,有些偏門的學問甚至連那些無所不知的海漢高官也未必瞭解。

不過根據和張金寶這些天的接觸,李奈可以確定對方並不是像海漢高官那樣的“生而知之者”,而是通過不斷的鑽研和積累才掌握了這些學識。以張金寶這樣的能力,就算不開書院,也必定可以在別的領域做出一些成績。

當然了,人各有志,李奈並不會武斷地認爲從商或者入仕就要比辦書院更上等,而且他能夠明確地感受到,張金寶對於這項事業是真的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合作伙伴。

不過生意就是生意,有些需要釐清的問題,還是得在現階段就一五一十地說個明白,這樣不但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也是對合作夥伴的尊重。

“張院長,之前在三亞的時候您向我提到過,打算要在廣州開辦一間瓊西書院的分院,能否再給我說說詳細的打算?”落座之後,李奈便主動提起了正事。

張金寶應道:“那在下便先說說目前的構想,如有不當疏漏之處,還請三少爺多多指點!”

張金寶這幾天抓緊時間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構想,也大致列出了一些條目,爲的便是要應對李奈的問詢。他清清嗓子,便開始將自己的打算一一道出。

按照張金寶的規劃,開設在廣州的分院跟儋州本院之間會存在一些辦學方向上的差別。因爲廣州分院將與福瑞豐合作辦學,所以在學科的設置上會更多地考慮福瑞豐的用工需求,比如更側重商科、航海等領域。

此外一些只在海漢比較有市場,或者是有一定技術保密要求的專業,也會在廣州分院被削減掉。這個不用張金寶多作解釋,李奈常年跟海漢高層人物打交道,自然明白這些人將技術秘密守得有多緊。雖然瓊西書院教授給學生的技能不見得有多高深,但對海漢來說,肯定不會樂意見到一些海漢專有的技術通過這樣的方式流傳到大明。

在這樣的狀況下,分院的辦學規模肯定會有所縮減,張金寶預計的是一開始的專業設置會控制在十個以內。至於招生的方式,瓊西書院倒是有現成的方案可以套用,廣而告之加巡迴宣傳,再針對福瑞豐這樣的用工大戶做一些委培活動,第一期招個三五百學生應該問題不大。

“但這樣的招生量,收的學費能夠撐得起書院日常運轉的開銷嗎?”李奈就算不看瓊西書院的收支賬簿,也大致能根據經驗推算出這樣一個機構的日常開支會有多大。他雖然對這個項目的盈利能力不抱太大的期望,但如果長期虧損需要另行掏錢一直補貼,那就得好好權衡一下投資這個項目是否划算了。

張金寶坦然應道:“如果只靠學費的話,那大概很難,書院肯定還需要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收入,比如來自福瑞豐的贊助。但在下可以保證,一兩年之後,書院便可步入正軌,憑藉自身的運營開始盈利。這可以參照我們這裡的實際運作狀況,招生數量上去之後,教學成本就會攤薄,從而取得盈利。”

“教學所需的師資人員如何安排?”李奈繼續問道。

張金寶應道:“前期所需的師資人員全部從儋州這邊選派,如果能在廣州站住腳跟,那再設法從國內僱傭一些講師作爲補充。”

關於師資力量這一點,其實張金寶也並沒有太多底氣。目前瓊西書院的講師幾乎都是海漢籍,這些人在儋州過得好好的,也未必願意接受外派去廣州工作。張金寶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那大概只有許以重金酬勞這一條路可走,不過這樣做的話,勢必會讓前期的開支大幅增加。

當然了,這種問題他是不會主動提及的,不然讓李奈誤認爲自己是在有意增加前期投入的費用額度,那或許就將會影響到雙方的合作前景了。

李奈繼續問道:“那張院長有沒有仔細覈算過,在廣州開設分院的費用和建設週期?”

張金寶道:“不怕三少爺笑話,在下對廣州的人工和地皮價錢並不是太瞭解,所以這購地置產,僱請工匠建房,期間究竟需要花費多少,在下並未能覈算出一個較爲準確的數目。這也是在下爲何希望能與福瑞豐合作的原因之一,貴商行在廣州熟門熟路,相信操辦這些事情會比在下要容易得多,也能節約不少的經費。”

李奈道:“當年海漢國在廣州城外設立駐廣辦,幾千兩銀子就能買一大塊地,然後平整地面修建商棧,花了有大半年的時間才初見成效。後來幾年又逐年擴建,每年的建設投入都不是小數目。據我所知,駐廣辦前前後後花在建設上的費用,三十萬兩銀子應該是有的。他們那地方大概就三分之一個瓊西書院的大小,或許張院長可以用這做個參考。”

“三……三十萬兩!”張金寶聞言只能是連連咋舌。

瓊西書院如果連不動產算在一起,大概也就值個三四十萬兩銀子了,但張金寶手上掌握的流動資金遠不及這個數目,要照着駐廣辦的標準來操辦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實際上李奈的描述也有一些水分,駐廣辦漫長的建設工程的確是花費不少,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因爲駐廣辦的建設標準太高所致。

海漢在廣州設立駐廣辦的時候,甚至尚未完全佔領瓊南地區,而且隨時有可能會因爲領土紛爭跟大明官方爆發戰事,所以駐廣辦是要冒着比較大的風險在廣州活動,一旦有什麼異狀,三亞這邊也很難通過武力手段提供支援。

因此當時執委會在規劃駐廣辦的時候,便出於安全考慮,有意要將駐廣辦的駐地打造成一個具備一定防護能力的堡壘,其建設標準也相較普通民房要高得多。光是三百斤一塊的青條石,駐廣辦就用了兩千多塊,用來壘砌朝向廣州城這一面的牆基,可以說口徑小點的火炮都未必能轟得開駐廣辦的正面高牆。

這樣的建設標準,費用自然低不了,而且爲了讓派駐廣州的幾名海漢高官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的環境,後續還從三亞向駐廣辦運送了不少生活設施,就連浴缸馬桶傢俱之類的東西,也幾乎都是跨海運到廣州,這無形中又是另一筆頗大的開支。

所以李奈說的建設費用,其實並不具備普遍性,駐廣辦完全是個特例而已。如果真的只是建一個普通的商棧加辦事處,那或許五六萬兩銀子就綽綽有餘了。

但李奈之所以要拿駐廣辦來舉例子,也是想要藉此再試探一下張金寶的底細,看看他到底能有多大的決心和實力來操作這個項目,也爲自己留下討價還價的資本。

張金寶迅速在心中盤算了一番,然後搖搖頭道:“如果要花這麼多錢才能在廣州辦書院,那在下只能打消這個念頭了。這麼大筆錢,除非把瓊西書院給賣了纔有可能籌到……”

李奈笑道:“張院長哭窮可以,書院還是不能賣的。再說出錢的事情,如果是我們兩家合作,那也不會就讓書院一家出資。”

聽了李奈的安危,張金寶臉色的憂色仍未散去:“但就算是一家出一半……這對書院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數目。”

李奈道:“我倒有個別的法子,只是不知道張院長是否能認可。”

張金寶連忙應道:“在下願聞其詳。”

李奈道:“如果在廣州城附近買地建書院,一是前期費用高,二來建設週期長,白白佔用大筆資金。如果能找到合適的現成房舍,張院長是否可以考慮以此來開辦分院?”

張金寶道:“這有何不可?如果三少爺能找到合適的地方,花錢買下或者長期租下,都是可以商量的。”

李奈道:“既然如此那我便直說了。我家在廣州附近有一處閒置莊園,佔地約有百畝,其中有近半區域都是已經建成的宅院,另一半則是周圍的田產。如果要改建成書院,相信工程量不會太大。福瑞豐便以此莊園作爲出資,合辦瓊西書院廣州分院,張院長意下如何?”

張金寶也是精明人,聽李奈道出這個情況,立刻就明白對方剛纔所說的那些情況只不過是在給這個條件擡轎子罷了。聽完剛纔的故事再聽李奈這條件,大概就會下意識地認爲這莊園起碼要值十幾萬兩銀子了。

但機會難得,張金寶又不可能開口拒絕李奈的建議,如果真能讓福瑞豐獻出這處莊園來辦分院,那前期就可以節省下大量的時間和資金了。而且這莊園是在福瑞豐名下,後續也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糾紛。

張金寶很是心動,但又覺得李奈是要以此條件佔書院的便宜,不跟他討價還價一番,感覺有點對不起自己。

李奈接着說道:“張院長如果拿不定主意,不如過兩天跟在下一起去趟廣州,眼見爲實,親自看一看這處莊園是不是合意。張院長看上了我們再談具體的合作方式,如果沒看上,也可在廣州自行了解一下當地的行情,看看是不是買一塊地皮自建書院更划算。”

這個提議倒是讓張金寶覺得可以接受,籌辦分院到一定階段,肯定得他親自去一趟廣州敲定分院選址等重要事宜。而李奈也對這項合作表現出了明顯的興趣,或許這正是一個合適的時機推動此事進入到實施階段。

不過張金寶還是有一些疑慮:“三少爺這個建議不錯,但在下對廣州當地情況不熟,大概還得要三少爺多多相助才行。”

李奈道:“這事好辦,過兩天您還是搭我的船,一同前往廣州。到了那邊自會安排專人,帶張院長去考察辦學環境。”

“如此一來,豈不是又得叨擾三少爺好些天了?”張金寶感覺可行,但嘴上還是要再遲疑一下。

李奈道:“這是在下請張院長前往廣州考察,哪裡說得上叨擾。這個項目若是成了,今後你我便是合作伙伴了,往來廣州的時候還會有很多。”

兩人談到這裡,就基本算是達成了合作的意向,接下來便是要張金寶前去廣州做實地考察了。但因爲選址未定,前期的辦學費用也就沒法在這個時候提前制定預算,因此經費問題也暫時不用再作深入討論了。

眼看事情談得差不多了,張金寶便表示晚上要請李奈在儋州城吃大餐,以感謝他之前的照顧,以及不辭辛勞專程來儋州考察書院的熱情。

李奈卻勸道:“張院長,今日就不必搶着做東了,已經有人約好了晚上要設宴爲在下接風,您隨我同去便是。”

張金寶道:“這接風宴居然還有人搶,三少爺這人氣可真是火熱。不知是哪家老闆相邀,讓張某出面打個商量,把今日這一頓先讓給在下來做東。”

李奈只是看着張金寶笑而不語,並沒有立刻說出東主的名諱。張金寶卻立刻回過味來,愕然道:“敢情是市長大人做東相邀?那在下確實爭不過,只能甘拜下風了!”

李奈道:“今天去衙門辦事的時候遇到張市長,他便約了晚上請吃飯,又不容我推辭,就只能答應他了。不過我也告訴了張市長此次來儋州的目的,所以他特地囑咐,讓張院長您也一同赴宴。”

第1566章 各憑本事2986.第2986章第272章 黎峒變化第1809章 人口輸送第1292章 炮火覆蓋第九百七十章 苛刻的交換條件第1811章 港口工程2630.第2630章第六百零二章 情報工作3346.第3346章第1987章第1902章 超乎想象第1775章 曲線救國第1901章 留學生活第五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明第2070章第138章 進入倒計時第2226章第2269章第133章 水電站竣工第1693章 商界新貴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2433.第2433章第22章 碰頭會(二)2375.第2375章3396.第3396章第1346章 通行令3134.第3134章第2039章2379.第2379章第1742章 買買買第四百六十四章 回到安南第1555章 硬撐到底第95章 貨幣(一)2920.第2920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六百零六章 事後追查第1589章 行行都不易3338.第3338章第303章 商家座談第2138章第1045章 代理商3339.第3339章第1726章 熱鬧的三亞第1496章 共襄盛舉第七百零二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選擇第249章 試炮引起的小插曲2561.第2561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考察香港島2992.第2992章第2123章第1892章 格局2886.第2886章第58章 考察彙報第220章 越南之行(三)2790.第2790章第1947章第1646章 戰術的選擇第361章 土地問題講座3243.第3243章第81章 未來形勢3074.第3074章第2336章3381.第3381章3092.第3092章第1608章 大明使臣3122.第3122章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2442.第2442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更大一號第1854章 支持對象第1442章 險情第1482章 利益至上第86章 何夕的本領(一)3132.第3132章第2227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苛刻的條件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第2163章3334.第3334章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第101章 基層組織第1821章 厲兵秣馬第1183章 逐步推進第七百一十一章 澎湖的未來第2298章第313章 頂替第2287章第2201章第2240章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3273.第3273章第1975章第2352章第1835章 難以脫身第九百六十三章 告破第128章 華夷之辨第1075章 一路向北第213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