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5章

海漢的軍火生意大概可以算是這個時代最暴利的買賣之一,即便這些武器裝備的價格居高不下,交付週期極長,還經常會對購買數量進行限制,也仍然抵擋不住客戶們的購買熱情,外銷清單範圍內的各類武器裝備都常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有時候甚至不得不通過殘酷的競價方式來決定誰能獲得購買資格。

當初馬打藍人推着一車金條到勝利堡外求購武器的行爲雖然看起來像個笑話,但其實這類拿着錢上門求購的狀況着實發生過不少次,只不過其他勢力沒有馬打藍人做得這麼露骨而已。

銷路,對海漢的軍火貿易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如何控制各國從海漢進口的軍事裝備規模,使其相互之間,以及跟海漢之間,形成一個動態的力量平衡,纔是海漢相關部門最爲操心的問題。

海漢故意安排向各國嘉賓展示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一方面是爲了震懾各方,延續海漢在軍備研製方面的權威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藉此讓各方確信,海漢利用先進兵工技術所製造出來的軍火,在未來一段時期仍將是他們更新軍備的最佳選擇。

而且這種商品的特殊性就在於它並不會給留客戶太多的選擇空間,幾乎不會有人在瞭解這些武器的性能之後還能安然地抱着“太貴不買”的念頭,坐看別家大舉採購。爲了自身安全和國際地位考慮,最終都不得不加入這場國際軍備競賽。

在這方面最顯著的事例莫過於馬打藍國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了,雙方都知道對方在實力壯大之後必然會出兵攻擊自己,而快速提升軍事實力的最佳捷徑莫過於購買海漢軍火來武裝自己,於是雙方都只能卯足了勁照着海漢供貨的上限進行採購。誰先停下,誰就有可能會陷入被動,變成被欺負的一方。

即便沒有這樣的惡鄰,在多年來見識了海漢是如何利用武力手段一步步開疆拓土之後,也有很多人想要複製海漢的發家模式,使用強大的武力來鞏固統治並擴大勢力範圍——最起碼保證自己不會在他日成爲別人擴大勢力範圍的目標。

除此之外,作爲海漢的軍事盟友或者貿易伙伴,也必須要以軍火訂單來證明自己的合作誠意,當然如果將其理解爲一種變相的保護費也不爲過。畢竟只有在軍事體制方面主動效仿海漢,纔有可能贏得海漢的信任,並得到以海漢爲首的軍事聯盟保護。

朝鮮在這方面算是一個鮮活的事例,儘管這個國家加入海漢陣營的時間還不長,甚至還沒來得及向海漢大肆採購軍火來表忠心,就遇上了滿清的大舉入侵,但海漢還是及時迴應了朝鮮的求援,並且組織了聯軍遠赴朝鮮協助其抗擊清軍。

朝鮮爲此要向海漢等盟國付出什麼樣的報酬另說,但至少海漢在這件事的處理上作出了極好的表率,讓各國都意識到可以在危難時刻向海漢求助。爲此在其他方面對海漢有所妥協,或者主動向海漢輸送一些利益,這些原本有些不平等的交換條件放在特定時期來看也是值得的。

根據官方公佈的信息,海漢將在下個年度對外銷售的武器裝備種類相較往年並沒有大的變化,僅僅只是對一部分型號作了小修小補的例行升級。

“接下來這一年所製造的火槍,我們將會採用新的加工技術和更好的材料,讓其射擊精度和有效射程都能得到提升。同時我們還將對一些比較容易損壞的零件進行升級,以降低火槍在使用時的故障率。”

作爲海漢兵工產業的負責人,白克思此時被一羣大主顧圍在中間,他必須得抓住這樣的機會,向客戶們推銷下一年度的軍火。

有人提問道:“白大人,貴國每年對武器的升級都是小打小鬧,何時能夠一步到位,將連珠步槍也拿出來銷售?即便價錢貴些也可啊!”

白克思道:“關於武器裝備的銷售安排,我國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首先是要滿足海漢軍自身的武裝需求,在有剩餘產能的情況下,纔會有餘力提供給外國採購。像連珠槍這樣的高級武器,因爲製造工藝極爲複雜,我們的產出還遠遠不能滿足軍隊需求,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出售了。而舊式火槍的結構更加簡單,製造工藝也比較成熟,所以每年還可以造一部分供應各國。而且我們也一直在根據各國反饋的意見,不斷對這些舊式武器進行升級,我想這樣應該就是對各方都有利的做法。”

白克思以產能不足作爲藉口,當然也不可能唬住所有人,海漢的出口武器裝備在性能方面遠不如海漢軍列裝的同款裝備,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相當一部分外銷武器型號甚至已經逐步在海漢軍中淘汰,這種做法擺明了就是要在出口武器的同時保持對買家的軍事優勢。

不過對於海漢的這種做法,各家也是心照不宣,都不會主動去揭穿,因爲一旦捅穿了這層窗戶紙,對買家而言也未必是好事。畢竟那高級武器的產能有限,而且價格肯定貴得離譜,或許就不是現在這樣誰都能買得起了。到時候可能就那麼一兩家有實力的主顧大量購入,那豈不是瞬間就拉大了與別家之間的實力差距?

所以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接受海漢對軍火銷售的安排,這樣起碼各家裝備的武器還是保持在同一代,戰鬥力的差距也不會太離譜。等到海漢人過些年開放這些高級武器的購買,到時候價格也應該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這樣各方就能繼續默契地保持戰略平衡的局面。

但海漢每年出售的武器都會有小小的性能升級,這就使得各家還不能只看不買,不然多得幾年下來,也一樣會被別家拉開差距。到時候再來考慮大面積更換裝備,一是一次性的軍費支出巨大,二來也極有可能根本沒法在短期內採購到心儀的武器裝備。所以每年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分批採購,分批升級,對絕大多數主顧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然後想持觀望態度的人看到別家掏錢採購,也只能咬牙跟上了。

這樣一來,海漢每年所接到的軍火訂單基本都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線之上,海漢有錢賺,各方能夠在升級武力的同時保持戰略平衡,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算是可以接受的局面。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對這個軍火貿易體制感到滿意,比如荷蘭和大明這兩個特例。一直以來他們從海漢採購軍火都會受到比別家更多的限制,不僅是採購數量上,同時也會限制他們所能購買的武器裝備種類。

類似冷兵器和盔甲,海漢原則上都可以無限供應,想買多少都行,質量數量都有保障。但火槍火炮之類的遠程殺傷武器,荷蘭和大明就不是想買什麼就能買到了。

想要從海漢手裡購買這些武器,已經不僅僅是價錢高低的問題,還得答應更多的交換條件,才能如願從海漢換得所需的軍火。

這對於本身具備一定武器製造能力的東印度公司來說,一時半會倒也不算太致命,巴達維亞已經在大力建造武裝帆船,擴充海上戰鬥力,只要熬過這段時期,在南海找到適合開採的鐵礦,那東印度公司很快就可以恢復自制武器的能力,消除馬打藍國向海漢購買武器後所造成的實力差距。

所以蘇克易可以假裝硬氣地不參與這些活動,到時候軍售期開啓,能買就買,實在不能買就算了,總不能一再對海漢妥協,將他們想要的巽他海峽控制權拱手送上。

而費策賢的處境則要比蘇克易被動得多,荷蘭人雖然也被海漢敲打過數次,甚至被奪去了安不納島這樣的海上要地,但這些地方終究只是其所轄的海外殖民地,倒也沒有到傷筋動骨的程度。而大明海岸線的多處要害位置都處於海漢控制之下,隨時都有可能像金州那樣被海漢在沿海地區佔去一塊地,並以此手段一步步地蠶食大明領土。

但與此同時大明又得依賴海漢在遼東拖住清軍南下的步伐,所以對海漢的小動作只能裝聾作啞。同時爲了以緩解北方國境線所面臨的壓力,以及鎮壓發生在中原地區的內亂,大明也需要大量購買先進武器來增強明軍戰鬥力。

可僅靠大明單方面的意願並不能達成交易,海漢很早就聲明瞭立場,可以向大明出售軍火,但大明需要就兩國的土地糾紛給出明確的態度。說白了就是大明必須承認海漢對實際控制區域的統治權,至於具體的說法可以商榷,比如可以效仿安南的做法,以租借的名義將指定的沿海港口地區交給海漢經營。

但大明自視爲天國上朝,立國以來便號稱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就算是在內憂外患疊加的當下,崇禎帝也不敢違背祖訓,公然答應海漢對這些大明領地的索求。在大明朝廷看來,如今騰不出手收回被海漢強佔的領土也就罷了,雙方保持表面上的默契即可,怎能公然將這些土地讓與海漢。

大明不肯鬆口,海漢便在方方面面設置限制,讓大明也不那麼好過。按照兩國建交的協議,海漢要向大明提供包括軍械在內的援助,但協議上可沒寫明具體的數量,所以海漢每年出售給大明的火槍火炮數量,也是遠遠低於大明的真正需求。

費策賢雖然每次都會據理力爭,希望能爲大明多爭取到一些軍火採購額度,但基本上不會起到理想的效果。海漢會以各種藉口爲名,將大明的採購量限制在一個極低的水平,甚至還遠遠不及福建許家軍的採購規模。

費策賢當然也明白其中貓膩,多得幾次之後,他也不願在跟海漢高層交涉此事,免得自取其辱。能買多少就買多少,總不能跟許心素學,拿大明的顏面去換海漢的援助。

但這次的比武活動也讓費策賢意識到,大明沿海地區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地方勢力投靠海漢,其中不僅有許心素這樣的地方官員,也有如福瑞豐這種背景深厚的商業大鱷。如果大明朝廷不能有效地加以監管和限制,那或許若干年之後,大明沿海州府將會紛紛變成海漢的屬地。

所以各國使節在想方設法向海漢高層爭取下一年能夠獲得更多的軍火採購額度時,費策賢卻已回到使館奮筆疾書,在奏摺中細數此次參與比武大會的多支來自大明的武裝勢力,提醒朝廷務必要對這些地方加強監管措施,設法抵制海漢在當地的不斷滲透。

“各沿海州府皆有賊子與海漢內外勾結,自建私軍,對抗朝廷。似此等忤逆行爲,不勝枚舉,若繼續坐視不理,則海漢必將得寸進尺,加緊蠶食我大明領土!微臣斗膽建議,兵部軍器局及內府兵杖局應加緊對海漢制式武器進行仿製,以儘早擺脫依賴,對海漢展開反制……”

費策賢這兩天看下來有頗多感悟,提起筆來便洋洋灑灑,一直寫到了後半夜。待他停下筆來審稿之時,才發現手腕已經痠疼得不行,只能慢慢揉搓緩解。費策賢嘆了口氣,心道自己這番苦心,也不知能不能讓聖上和朝廷高官感同身受,有所行動。

其實費策賢提的這些問題,出的這些主意,朝廷中的高人又如何會考慮不到,只不過解決起來並不是像他動動筆桿子這麼輕鬆,地方上的利益糾葛,兵工技術的巨大差距,都不是朝廷下旨就能立竿見影得到解決的問題。

更何況北方防線所面臨的軍事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如果沒有海漢在遼東拖住清軍,那形勢很有可能會急劇惡化。相較於需要直面清軍入侵的京畿重地,幾個臨海州府縣城的短期歸屬,顯然就不是那麼要緊了。

第1381章 備戰期第2148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2335章第1404章 去遼東第2201章3312.第3312章2615.第2615章2807.第2807章第七百四十六章 招收新兵第1765章 不服不行2819.第2819章第2315章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1173章 輿論陣地第八百三十章 隱晦的條件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摩演習第1545章 象山鹽場第1211章 中南半島第六百六十九章 防務交接第九百四十三章 貿易聯盟第175章 經濟與文化第1418章 利益分配第2187章2964.第2964章第131章 中尉與下士3005.第3005章2602.第2602章第2327章第1135章 剿匪務盡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3425章3386.第3386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實力說話第1126章 利益相關第1936章第1535章 寧波商界第1260章 說書先生2824.第2824章2639.第2639章3066.第3066章第2322章第2123章3397.第3397章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3098.第3098章第1383章 馬家莊移民營第2090章第五百章 亮出利齒帝六百一十一章 黑科技第1558章 競爭關係2850.第2850章2542.第2542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峴港狀況第1288章 儋州軍演2746.第2746章第2341章第1843章 新崗位2532.第2532章2778.第2778章第八百一十五章 受降第1405章 控制疫情3267.第3267章第3443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武器換人口2952.第2952章第1766章 收錢辦事第1328章 戰後清點2378.第2378章第1684章 陰差陽錯第1366章 入冬之前第1142章 爭奪銅礦第九百八十八章 海口城3410.第3410章2662.第2662章第1794章 難以滿意3356.第3356章第2268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接管港島第2266章第1896章 經營之道2507.第2507章2460.第2460章第2210章第3484章第1948章第2070章第1943章第2134章第129章 民族政策第3482章第1406章 冬季偵察第2277章第1608章 大明使臣第244章 紡織品交易3116.第3116章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3015.第3015章第109章 比逼格更逼格2523.第25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