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9章

戴英達何等精明,聽出元濤口氣有所鬆動,便知對方應該是被在自己說動了,當下趕緊趁熱打鐵道:“戴某要是能多了元掌櫃這樣的兄弟,高興還來不及,能有什麼不便?元掌櫃若不嫌棄,在下這便叫人去準備香燭和三牲祭品,看看日子合適,當下就把這儀式辦了!七大姓各家家主除了馬老之外都在戴家莊,正好可以作個見證!”

元濤見戴英達說得認真,甚至要把七大姓全部拉來觀禮見證,顯然是對此已經考慮周全,不是在開玩笑了。

“既然如此,那在下也恭敬不如從命了!就有勞戴老闆代爲安排!”元濤也是殺伐果斷之人,覺得這事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會有好處,也有利於海漢今後對揚州地區施加影響,當即便答應下來。

戴英達聞言大喜,能夠辦成這件事,在他看來作用絲毫不亞於從舟山請來了金盾。長遠來看經營這種人脈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遠遠不止是爲七大姓爭取到武力支持而已。

戴英達本來一開始考慮的是聯姻,在族中尋個條件好點的年輕女子嫁給元濤,但後來聽說元濤早已成家立業,家庭和睦,而且來到戴家莊之後似乎對主人家安排的某些特殊服務也不感興趣,看起來不像是貪戀女色之人,戴英達便果斷放棄了聯姻的計劃。

到後來戴英達逐漸意識到元濤的才能,索性便決定親自出馬,而這次在元濤的幫助下平安從揚州城撤出,正好就是提出此事的好時機。能夠一鼓作氣順利拿下,之前爲此所投入的資源也算是有了一項極好的回報。

戴英達當即便傳了手下進來,讓人去操辦相關事務。這事說簡單也簡單,撮土爲香,斬雞頭燒黃紙,說幾句同年同月同日生死的義氣話就行,但戴英達身份顯赫,而且這事並不完全是他們二人之間的私事,更是象徵着揚州鹽商與海漢之間的長期合作,那自然不能隨隨便便了事,好好操辦一番,今後對雙方的陣營也都會有諸多好處。

在回到戴家莊作了短暫的休息之後,當天晚間,戴英達便邀請各家家主一同出席晚宴,並在席間向他們通報了這次入城活動的成果。由於此事直接關係到衆鹽商名下的產業是否還能繼續經營,所以衆人對此都是格外關心。

戴英達上午進了鹽運司衙門之後,便徑直求見了都轉運使,而對方應該也很清楚戴英達的來意,並沒有擺架子晾着他,很快就接見了他。

戴英達與這位都轉運使也是老相識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對方的利益訴求是什麼,要解決當下的問題,自然是用錢說話最爲有效。所以戴英達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自己的報價和訴求。

在幾個回合的討價還價之後,雙方很快便達成了一致意見,由七大姓出資洗脫“罪名”,換得重新開始鹽業經營的許可。

這筆花銷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數目,因爲需要打點的不僅僅是這一位都轉運使大人,還有鹽運司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的衆多相關人員。自從三品的都轉運使算起,到下面連品級都沒有的差人衙役,統統都得打點到位。

這麼大筆錢當然也不是戴英達一個人掏腰包,而是由七大姓集資分攤相關的所有費用。不過對於鹽商們來說,這次的大出血所帶來的肉疼倒只是暫時的,只要能保住自己的產業,那花出去的錢遲早還能再掙回來。

而對於兩淮都轉鹽運使司來說,這一查一放就相當於是吃完莊家吃閒家,兩頭都拿了好處,實在是一件輕鬆而愉快的差事。至於這兩夥鹽商接下來會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利益衝突,那鹽運司可不會去管這麼多,如果這些鹽商願意繼續掏錢,那都轉運使大人應該也不會介意把整個過程再完整地重複一遍。

但以戴英達爲首的七大姓並不希望再使用這種經濟代價極其高昂的方式去打擊對手,畢竟這法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有效期極短,並不是划算的買賣。想必對手如果不是爲了逼自己在揚州城內現身,大概也不會採用這麼極端的辦法。

而且如今七大姓有了海漢這個強力後盾,不管文鬥武鬥都會逐漸佔據上風,假以時日就能穩穩地蠶食對手的市場份額,將其慢慢擠出揚州,就沒有必要再採用這種白白便宜官府的激進手段了。

衆人聽得戴英達已經與鹽運司衙門達成了和解協議,當下也是長出了一口氣,紛紛讚揚戴英達此次爲徽籍鹽商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此次對方出招之後,說實話的確是打了七大姓一個措手不及,還好戴英達主動站了出來,在明知對方目的就是要逼自己現身的情況下,自告奮勇地攬下了進城化解此事的任務。

而戴英達這一趟進城的確不太平,在揚州城外經歷這場惡鬥可謂十分兇險,要是運氣差一點,說不定就沒法平安回到戴家莊了。戴英達冒着生命危險化解了七大姓的危機,各家的確應該感激他所作出的特殊貢獻。

當然這也正是戴英達的一部分目的,在與海漢達成合作之後,他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己在七大姓內部的威望,並將徽籍鹽商牢牢團結在自己周圍。否則另外幾家要是將海漢人視作救星,那七大姓很快就會分崩離析,到時候與海漢的合作局面也會變得更爲複雜,那不是戴英達所願意見到的局面。

所以這個救世主必須由他來扮演,不能讓海漢人把戲給搶完了。從結果來看,的確是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其他幾家鹽商對於在運河對岸的激烈戰鬥狀況並不是太瞭解,他們當然會下意識地將戴英達視爲此次勝利的功臣,而不是將其歸功於金盾。

當然了,戴英達所要宣佈的事情還不止於此。在聽完了各家家主的吹捧之後,戴英達沉聲道:“各位,我還有一事要宣佈。元掌櫃此次來揚州相助,他的能力和人品,各位都是有目共睹,也無需我再多介紹。我與元掌櫃雖然相識不久,但可謂志同道合,今日更是在揚州城並肩作戰,共渡難關。回來之後我便與元掌櫃一同決定,結拜爲義兄弟。各位以爲如何?”

楊成業率先開口應道:“戴爺和元掌櫃都是一等一的豪傑人物,我等能夠見證二位義結金蘭,實乃幸事也!”

楊成業聽戴英達說到一半的時候,便已經猜到他的目的了。而在場這些大鹽商雖然個個家財萬貫,但夠資格能與這位海漢來的元掌櫃以兄弟相稱的,大概還真就只有戴英達了。而戴英達有了元濤這個結義兄弟,那自然也會進一步穩固他在七大姓的領袖地位。

最重要的是,沒人能提出什麼理由來反對戴英達所宣佈的事情。既然如此,那楊成業也樂得第一個跳出來表態,爲促成此事推波助瀾。

楊成業表態之後,其他幾家鹽商也心知肚明地隨了大流,紛紛表示贊成。

戴英達見衆人都很知情識趣,當下便繼續說道:“我已命人查過黃曆,明日便是個好日子,屆時還請各位一起到戴家祠堂做個見證!”

當天晚間,舟山收到了元濤從揚州發回的電報,詳述了在揚州城行動的經過,以及接下來將與戴家家主結拜的事情。

“元濤這事辦得可以啊!這是把你們軍情局的活給搶了啊!”石迪文在看完電文內容之後,忍不住向送來情報的姬元青吐槽道。

姬元青苦笑道:“看來我得想辦法把元掌櫃拉進軍情局才行,這樣以後就能輕鬆拿到有關揚州鹽商的第一手情報了!”

對於金盾能護住戴英達在揚州城平安出入,他們並不覺得吃驚,畢竟這次金盾去的都是精銳,而且還特地批了軍中使用的武裝裝備給他們,要對付當地鹽商手下的民團武裝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真正讓他們覺得有些意外的,還是元濤在電文中稱自己將與七大姓的領袖人物戴英達結拜兄弟,並請示舟山是否要對此做出某些特殊的部署——比如設法勸說戴英達將資產以投資的方式轉移到海漢,甚至是直接加入海漢國籍。

元濤在金盾當了一段時間的掌櫃,平日會接觸到方方面面的人,頭腦也比以前從軍的時候活絡得多,雖然知道對方主動要跟自己結拜是有一些利益上的考量,但他也不含糊,同樣已經在悄悄算計要如何利用這層人脈爲自己多撈一些業績。

石迪文和姬元青雖然嘴上開着玩笑,但對於元濤的這個大膽行爲卻都十分讚賞。

雖然金盾是有比較明顯的官方背景,但元濤並不算是海漢的官員,所以他跟大明商人之間的私人結交,只要不傷害海漢的利益,原則上官方不會直接插手干預。更何況元濤現在已經主動報備,態度可謂極爲端正。

而站在海漢官方的角度,對於已經主動尋求合作的揚州鹽商要設法加強控制,確保這些鹽商的利益與海漢綁定在一起,今後雙方的合作關係才能穩固持久。

至於如何綁定,貿易上的合作是一部分,另一部分的確也需要人際關係方面的經營。而舟山由石迪文這麼一位與大明地方官員聯姻的行政官執掌,那手下人有樣學樣也就不足爲怪了。

石迪文問道:“關於元濤在電文中所提及的事情,你有什麼看法?”

姬元青應道:“卑職覺得可先讓元掌櫃與之結拜,其他的事情不宜操之過急。待有合適的時機,先邀請戴英達來舟山做客,讓他自己來確認一下我國的實力。到時候再談其他的深度合作,想必他的接受程度也會更高一些。”

石迪文微微點頭道:“百聞不如一見,讓他來舟山走一趟,應該就會跟馬正平一樣,對我國的國力能有更明確的認識!”

馬正平這趟來了舟山之後就一直沒走了,最近正忙着監工由徽籍鹽商共同出資修建的商棧。雖然馬正平也持續在將舟山這邊的狀況通過書信的方式送回揚州,但終究不如讓那邊的出資人親自來一趟舟山看得明白。

至於拉鹽商到海漢治下投資一事,石迪文倒也不急,他知道這些鹽商個頂個的精明,絕不會錯過了能賺大錢的機會,但一個巴掌拍不響,也要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項目才行。馬正平待在舟山這段時間除了籌建商棧之外,也在四處考察海漢的各種投資項目,甚至還特地去了象山和石浦,參觀考察海漢在當地所建設的鹽場。

馬正平已經不止一次向主管商業的官員楊運表示希望能出資參與鹽場的經營,不過此事因爲涉及到海漢的鹽業政策,加上馬正平的鹽商身份比較敏感,石迪文也不能直接拍板,只能再向三亞請示,暫時還沒有收到批覆。

當然除了鹽場之外,包括舟山在內的海漢領地還有相當多的其他投資項目,只是要讓揚州鹽商安安心心把銀子砸進來,還得給他們更多一些時間進行考察。

比較可惜的是舟山行政區治下多以海島爲主,土地資源比較有限,嚴重缺乏大明商人最喜歡投資的良田和農場。而類似航運、基建之類的項目前期投入大,回本週期長,對海漢缺乏足夠了解的商人一般也不會選這類大項目。因此馬正平雖然在舟山已經待了許久,但目前也僅僅只是買了一大塊地皮修建商棧,還沒有投錢到其他項目當中。

當然等馬正平逐步瞭解海漢的國情之後,必定會在海漢選一些長期項目來投資經營,只是未必是在舟山境內了。所以石迪文也不急於推銷,先讓鹽商在舟山選,實在沒有合適的,再向他們推薦海外的其他項目。

至於今後這些鹽商會不會入籍海漢,石迪文認爲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在海漢的資產足夠多了,這些鹽商就算自己不動,也一定會安排自己的族人後輩入籍海漢,以更好地掌管和經營這些長期資產。

第1166章 再見面2381.第2381章第1770章 跨國組合第1600章 好事多磨3279.第3279章第2166章2443.第2443章2393.第2393章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301章 利益相關3404.第3404章第四百六十九章 脣槍舌劍第1173章 輿論陣地第2078章2850.第2850章第2322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無法無天3155.第3155章第1404章 去遼東2513.第2513章2597.第2597章第1658章 攻打馬尼拉(八)第185章 生產與銷售的合作3330.第3330章第41章 打掃戰場第1078章 進駐芝罘島第342章 繼續擴張2464.第2464章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2805.第2805章第348章 兵發南越第八百八十五章 山中追剿第22章 碰頭會(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防務交接第1830章 迎頭痛擊第2242章第2281章第1983章2558.第2558章3165.第3165章2763.第2763章第282章 花式吊打第七百五十四章 豐榮村3010.第3010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說服王尊德第115章 海外考察(二)2669.第2669章3309.第3309章3160.第3160章第1819章 戰局吃緊第1143章 進退兩難第184章 參觀工業區3170.第3170章第1063章 各懷心思第1839章 戰義州2917.第2917章第21章 碰頭會(一)第九百六十四章 結案第1489章 漢軍旗2570.第2570章第2276章第八百七十一章 海上遭遇戰第1973章第1231章 戰爭可能第九百八十章 各得其所3170.第3170章第1477章 定心丸2777.第2777章3277.第3277章第1934章第六百九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3346.第3346章第347章 恩裡克的見聞2720.第2720章第1857章 利益集團第1638章 苦命的偵察船3002.第3002章2686.第2686章第381章 心急火燎第2312章2835.第2835章第2323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南日島之戰(四)2839.第2839章第1462章 競爭關係第1240章 正面交鋒第1432章 易地再戰第1447章 善後事宜2751.第2751章第2260章2388.第2388章第1819章 戰局吃緊第2047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接管防務第196章 廣州城第1330章 權限之爭第2047章第2037章3008.第3008章第1351章 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