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0章

山陝鹽商的這次出招極爲狠辣,盯準了徽籍鹽商的必救之處作爲攻擊目標。鹽業衙門的公文一出,其名下的相關生意便就此中斷,每天所蒙受的損失將是一個極爲可觀的數目。即便徽籍鹽商家底殷實,但也承受不住長時間的停業。

七大姓可以跟山陝鹽商死鬥到底,但卻不可能跟官府做對,這封條一帖上,所有的生意都立刻陷入停滯,而他們所能採取的應對措施就只能是設法讓鹽業衙門取消這些制裁手段,儘快讓生意重新回到正軌上。

除了目前仍在舟山的馬正平之外,七大姓的其他六家家主都已到場。如果說不需親自參與的武鬥還難以讓他們有真正的參與感,那麼當下所遭遇的危機就真的讓他們感受到了切膚之痛。

“類似這樣的情況,以前可曾出現過?”元濤聽到這個消息也略感驚訝,他不太清楚這兩夥鹽商過往的爭鬥史,便向戴英達提出了問題。

戴英達沉着臉搖了搖頭道:“雖然過往動用官場人脈打壓對方的時候不少,但卻未曾有過當下這樣的狀況。對方做到這種程度,就相當於是撕破臉皮,要跟我們鬥個魚死網破了!”

元濤微微點頭道:“我明白了。看來他們也沒什麼其他手段了,只能把壓箱底的手段也掏出來了!不過他們能讓衙門出面,估計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戴英達道:“無非是銀子開路罷了!只要能夠把我們擠出揚州,那花出去的銀子都能成倍再掙回來,但利用官場人脈打壓對方,最後也都是拿銀子解決,誰也奈何不了對方,白白肥了那些兩頭收錢的官員而已。慢慢的大夥兒都意識到了這個套路奈何不了對方,所以就不太會再用到這種手段了。”

元濤道:“既是如此,那便花銀子解決便是,戴老闆又何須緊張至此?”

戴英達道:“元掌櫃有所不知,這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可是個大衙門,除了掌印的鹽運使之外,還下設有運判、提舉等官職,加上底下辦事的人,需要打點的起碼有百人之多!”

元濤卻誤會了戴英達的意思,皺眉問道:“莫非你們賬目週轉有問題?那倒也無妨,若是需要急用銀子,我國也可以提供低息外借,多少都能借!從舟山運過來,也只用幾天時間就行。”

戴英達連忙解釋道:“在下所指並非此事,別的不敢說,但七大姓還不至於會缺了銀子!”

“既然如此,那處理此事的難點何在?”元濤覺得戴英達召集各家家主商議此事,還特地把自己請過來,應該不單單只是了爲集資籌款而已,必定是還有什麼自己所沒有意識到的難處。

戴英達沉聲公佈了答案:“這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門就座落在揚州城內,我們若要想盡快了結此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必須親自進城走一趟才行……嗯,也可能得去好幾趟!”

元濤當即恍然大悟,明白了七大姓爲何會覺得此事難以解決。若是平日,他們只要帶足銀子去衙門拜訪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該燒的香都燒一遍,事情自然也就差不多解決了。

但在如今這個兇險的環境下,七大姓這些鹽商連戴家莊都不能隨便出去,以防被對手偷襲,那要如何悄無聲息地渡河進城,拜訪官府?不去,就會被迫斷糧,失去收入來源,去了,不只要花重金擺平這兩淮都轉鹽運使司上下,還得面對可能來自於山陝鹽商的襲擊。

戴英達也提到了,要營造出目前的局面對山陝鹽商來說也殊爲不易,說是下了血本也不爲過。而對方明知這種手段很難徹底扼殺七大姓,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這就明顯不只是爲了噁心七大姓幾天,而是打主意要藉此手段逼他們現身,然後再利用這種機會來施加別的手段。

但站在元濤的角度,當然不希望七大姓家主以身涉險,如果他們出了任何意外,金盾在揚州的任務就會出現極大的變數,這種狀況並不是元濤所樂意看到的。

元濤問道:“拜訪官府打點關節,這些事情必須要你們親自出馬才能辦妥嗎?”

戴英達應道:“下面跑腿辦事的人倒也不用我們親自出面,但像鹽運使、提舉這些官老爺,派手下人去拜訪可就太失禮了,弄不好就會適得其反,還是得自己去一趟才穩妥。”

元濤一聽也覺得有些道理,畢竟衙門裡那些有品級的官員所需要的不僅僅是銀子,還得有面子才行。徽籍鹽商要去求人家網開一面放過自己,卻連面都不露,派幾個手下過去送銀子就完事?那隻怕就算銀子數目給夠了,衙門那邊也會故意爲難,不會讓這事輕易平息。

元濤沉吟道:“但要出莊進城,這風險委實有點大……難道我們就不能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或者就這麼拖着,等形勢有轉機了再說,反正都轉鹽運使司衙門想要的是銀子,而不是把各位逼得家破人亡。”

七大姓各家家主交頭接耳商議一番,最後還是由戴英達來回應:“拖是不能拖的,對我們來說,這不只是生意停滯之後的損失問題,衙門裡的人並不知道我們目前的處境,如果我們不去衙門露面,那有些人會真的認爲我們已經山窮水盡,到時候肯定會有人經不起對家的蠱惑,對我們落井下石。如今衙門的公文上只說是調查,可一旦把罪名坐實了,那事情就會變得很嚴重了!”

七大姓如果對鹽業衙門的調查一直不作出正式迴應,那山陝鹽商肯定會添油加醋,向官員灌輸一些危險的想法,讓他們確信七大姓已經到了無力反抗的階段,正是一塊油水十足的肥肉。

當有人開始確信七大姓已經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那形勢就真的會變得非常危險了。因爲不管他們收到多少由七大姓送來的香火錢,都絕不可能比得上對七大姓抄家沒產的收益高。而一旦走到定罪那一步,七大姓想再通過打點官府來化解麻煩可就難了,到時候想要從中分潤好處的恐怕遠不止一個都轉鹽運使司,地方上能插手的官府機構估計都會趕來踩上一腳。

就算有金盾駐紮在戴家莊,也不可能在那樣的局勢下護得七大姓的周全了。鹽商們要嘛認命引頸受戮,被官府抄家,要嘛就只能放棄大部分不動產遠走海外,總之是不可能保住如今的產業了。

這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戴英達稍作說明,元濤便已明白了事態的嚴重性。七大姓必須要儘管對此作出反應,才能阻止對方繼續出招將自己拖入深淵。

“這樣說來,那必須得進城跟他們過一過招了!”元濤緩緩說道:“但此事風險極大,我建議出面處理此事的人越少越好,否則會難以進行護衛。”

戴英達喜道:“元掌櫃願派人隨行護衛?那可就太好了!”

金盾的人來了揚州之後,他們就在想方設法勸說元濤主動出擊,但元濤的態度很堅決,就是守着戴家莊不動,不打算採取任何主動出擊的措施。戴英達知道必須有人進城操作才能化解這次的危機,但他認爲金盾不肯離開戴家莊,所以元濤大概也不會派人執行護送任務,倒是沒想到元濤在瞭解事情原委之後,自己主動提了出來。

如果金盾願意出手,那這一趟的安全係數肯定能增加不少。畢竟金盾這幫人是專業人士,所採取的防衛措施肯定更爲嚴謹可靠,而且戴英達知道官府對他們的身份多少會有些忌憚,這到了關鍵時候說不定便是能救命的細節了。

元濤道:“此事已超出金盾的任務範圍,待我請示舟山之後,才能給你們答覆。”

戴英達忙道:“這是當然,還請元掌櫃多多美言幾句,讓石將軍能同意金盾弟兄參與。若能促成此事,元掌櫃和參與行動的弟兄,我們都會額外再備一份厚禮以作答謝。”

到了這個時候了,戴英達也不會心疼錢了,他甚至已經想好,只要元濤願意幫忙把這事扛下來,那就算他開出高價也認了。相比七大姓所擁有的家產,如今花出去的這些銀子就真的只是小錢了。

元濤道:“此事先放到一邊,我且問一問,你們打算去幾個人?”

戴英達正色道:“既然元掌櫃說了人越少越好,那由我一人去就是了。都轉鹽運使司衙門我也去過多次,該如何跟那些官老爺打交道,我心裡多少也有數。”

旁邊戴英凡立刻反對道:“此舉不妥,兄長貴爲七大姓領袖,你若是在揚州城裡出了什麼差池,那七大姓和我們戴家豈不是會由此生亂?我看這差事不如交給我,不就是送個銀子,由我出面應該也能代表七大姓吧?”

戴英達搖頭道:“你跟這些官老爺打交道的時候少,不知道他們的各種門道,還是留在戴家莊吧!我若出了什麼事,便速招馬老回來主持大局,至於戴家,便由成良接掌家主之位。”

戴英達三兩句話便將後事給做了安排,顯然已經是做好了最壞打算。元濤見他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主動站出來攬下這個危險任務,也不禁暗暗有點佩服他的勇氣擔當,看來此人能夠成爲這些鹽商中的領軍人物也絕非偶然。

戴英達主動請命,其他幾家家主倒是暗自鬆了一口氣。幸好戴英達沒有直接來個指定對象,又或是抽籤決定,否則要是讓他們接下這個任務,那恐怕會花很長的時間來考慮到底要不要去冒這個風險。

當下各家家主也是對戴英達不遺餘力地進行了一番吹捧,紛紛拍着胸脯表示今後七大姓還是會以戴家馬首是瞻。

元濤冷眼旁觀之下,也覺得這戴英達的確很善於利用機會,像這樣的危機局面,他三言兩語便穩定住了軍心,並且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七大姓這個團體中的威望。等這件事情辦下來,如果能成功化解對手的陰謀,保住七大姓的產業,那今後就不會再有人敢與他意見相左了。

當然了,要得到這樣的地位,首先就得承受相應的風險。即便元濤暫時答應了此事,但也對能否成功護送戴英達沒有十足的把握。他現在也沒有辦法去料想對方會佈下怎樣的殺局,等待戴英達自行踏入其中,要真是在揚州城展開廝殺,那形勢可要比守住戴家莊複雜得多。

瞭解了大致的情況之後,元濤先回到駐地,發了一封電文回舟山,向石迪文請示此事。站在個人角度,元濤並不想去冒這個風險,但正如戴英達所分析的那樣,如果不盡快做出應對,那徽籍鹽商在揚州的立足之本就有可能會被撼動,到那時候海漢所做的這些扶持手段就全部落在了空處,後續想再踏足揚州這個富庶的市場,所將面臨的困難可能會比現在更多。

所以站在海漢的立場,設法保住七大姓纔是當下的目標。不管是山陝鹽商也好,官府衙門也好,金盾都得盡力將這些麻煩化解掉。元濤在電文中講明瞭利害關係,並表示自己願親自帶隊執行這個風險較高的特殊任務。

兩個時辰後,他收到了來自舟山的回電。石迪文在回電中表示了對他所作決定的支持,並要求他在自保的前提下盡力保證戴英達的安全,但不可直接介入七大姓與當地官府之間的交涉,以免引發更高層的外交糾紛。

元濤看完回電之後暗暗送了一口氣,只要舟山能支持自己的決定,那他也可以放開手腳來進行部署。如果對方真打算在戴英達進出城期間實施襲擊,那他也不介意露一點真本事讓這些鹽商知道什麼纔是專業團隊。

不過在行動之前,元濤還需與戴英達仔細商量具體的安排,同時還得對留守人員作出相應的部署,對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先做好應對預案。

3249.第3249章3067.第3067章第1829章 無處下手3047.第3047章第3418章第1120章 現實的差距第1288章 儋州軍演第2295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對比落差第1806章 據江而守第1953章第1273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美蘭羣島第九百七十三章 崖城外的種植園3067.第3067章第2209章第1146章 林間追殺2528.第2528章第五百零六章 動手的理由第1767章 朝鮮的處境2791.第2791章2801.第2801章2775.第2775章第359章 房產開發第1226章 國家利益第272章 黎峒變化第1361章 兵臨城下3364.第3364章第3441章第1569章 官方態度3120.第3120章3397.第3397章第2170章第2148章第101章 基層組織2501.第2501章3334.第3334章2695.第2695章3043.第3043章第四百一十章 軍火貿易動向第四百三十章 張網2664.第2664章第159章 參觀軍訓第1911章 目標方向第五百三十七章 照葫蘆畫瓢第2351章第五百三十章 情況說明第1988章第七百六十三章 壓力山大第1482章 利益至上2841.第2841章第九百三十五章 形勢比人強第1430章 難啃的骨頭第60章 鹽場公社2419.第2419章第1424章 獅子搏兔第382章 全方位介入2506.第2506章2467.第2467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第1561章 絞盡腦汁2777.第2777章第1579章 使館2732.第2732章第1210章 出發南行第313章 頂替3231.第3231章2852.第2852章第1453章 寶貴的人口第六百二十五章 福建攻略第1195章 苦役營的規則第243章 紡織產業規劃第400章 不服第六百零七章 被選中的人第1426章 一觸即發3337.第3337章第1411章 雪原遊弋第40章 港灣激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海盜襲擾第2071章第2366章第2279章第1109章 登遼海道第六百六十二章 荷蘭人的難題3335.第3335章第106章 實力展示第1758章 國慶活動第1350章 情報來源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2571.第2571章第1300章 儋州政務第187章 複雜的籌備工作3165.第3165章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第1667章 攻打馬尼拉(十七)第2119章第1580章 久等的機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南日島之戰(四)第1662章 攻打馬尼拉(十二)第22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