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3章

山林地形在舟山島上佔據了八成面積,這也使得適合修建商業區的地域比較有限,主要都集中在島嶼南側,而定海港附近的海岸又因爲靠近港口的地理優勢,成爲了最爲繁華的商業區。

外來商家要想在這個地段購地置產,就不光是靠錢能夠解決的問題了,舟山當局對其家底背景、經營項目、購地用途等等,都有相應的規定。馬正平在先前與楊運會面時聽對方提過幾句,但也沒有就這個話題進行深入交流,所以看到有人在動工建房,便想湊到近處看看能不能找負責人聊幾句,瞭解一下這方面的門檻。

不過馬正平上前攀談一番之後,才知道這處工地的東家並不在這裡,受邀參加舟山管委會舉辦的午宴去了,很顯然也是與海漢官方相熟的大商人。但他不肯就此放棄,與工地上的匠人交談之後,終於是找到了負責指揮營建這處工地的工頭。

“閣下是想在島上買地建商棧?那得先去找管委會申請地皮。”這個叫穆建的工頭對馬正平的詢問島上很熱情:“你去管委會辦公的衙門,找到商務處,登記你的身份信息和營建計劃,然後就等通知吧。商務處那邊有合適的地皮了會告知你,然後再開始備料施工。如果你沒有相熟的施工隊,也可以來找我們。”

說到這裡穆建指了指工地上掛着的一塊不太顯眼的招牌道:“我們是管委會下屬的工程隊,有海漢國建設部核發的施工資質認證,類似修建商棧這種買賣,我們只要有工期也是會接的。”

馬正平對於穆建所提到的一些專有名詞並不是太理解,但大致意思還是能聽明白,得先去衙門裡登記辦手續等官方分配地皮,然後再找施工隊營建商棧。不過這一套流程走下來,恐怕也不是三五天就能拿到地皮開始動工。

馬正平試探着問道:“那如果不考慮花費多少,是不是在下想下買多大的地都行?”

穆建笑道:“那怎麼可能,即便是我海漢國的商人,也是得照規矩來的。”

馬正平連忙拱手道:“在下願聞其詳。”

“很簡單,就是按貿易量來分級,你做的買賣越大,能申請到的土地面積也就越大。比如我們在建的這個工地,東家每年在舟山島完成的交易都在五萬兩銀子以上,就可以申請到你所見到的這塊地皮。港區的地皮只能以商業用途爲主,如果要安家落戶修宅子,那得申請島上其他地方。”穆建簡明扼要地解釋了一下購地的大致規則,末了又補充一句:“當然本國商人能享受到一定的優惠,同等條件下可以申請到面積更大的土地。”

馬正平道:“那我是初來乍到之人,之前並未在舟山島經營生意,又當如何?”

穆建應道:“那也簡單,你自行提出能達到的貿易等級,第一年以土地租約代替,如果未曾達到承諾的標準,次年土地租金就會大幅提升,而且這塊地皮也還是不會登記到你名下。如果達成了,那次年就可以付錢買下這塊地皮了。”

馬正平聽得頭疼,便又問道:“那是否有更簡單的方式,就是一錘子買賣,不用多拖上一年的那種。”

“有啊,交保證金給管委會。只要你保證金交得夠,那第一次也可以按照最高貿易等級買地,在本地經營一定年限之後便會退還保證金。”穆建按照他的要求,又給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

“這個好!”馬正平總算是聽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條件。對於他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無非就是多花一點錢而已,他這次來舟山所乘的船上存有大筆錢財,本來就是預備要花在這邊打點各種關係的,如果能夠把修建商棧的事情也一併敲定,那這一趟的辦事效率就算得上是相當高了。

其實保證金也算是官方設置的一個門檻,主要用來勸退那些實力不足或是並無長期在舟山經營打算的外國商人。畢竟隨着定海港的日漸繁榮,港區的地皮只會越來越少,相應的地價會越漲越高,將有限的地皮留給有實力的商戶長期經營纔是最爲合理的規劃。

而像馬正平這樣的商人在舟山島購地置產的目的並不是爲安家落戶,也不完全是經營所需,一定程度上還是想借此來建立起與海漢官方的穩固關係和消息渠道。至於鹽業方面的生意,馬正平其實在來之前就打聽清楚,海漢賣給鹽商的私鹽都是直接從鹽場拉貨,舟山這邊只負責銀錢方面的結算,所以也用不着修建規模龐大的商棧來屯集貨物。

當然了,爲了彰顯實力和合作誠意,馬正平還是願意多花一點錢,直接一步到位,在這裡修一個規模相對大一些的商棧,大不了商棧裡邊以高級客房的名義多修一進院子來作爲自己的私宅,這樣也不用再在島上其他地方建住所了。反正一年應該也來不了幾次,能有個落腳的地方就行。

事實上大多數在島上置產的商家也都是這樣的做法,而舟山當局雖然將港區的地皮全部規劃爲商業用地,但也不可能禁止這些商戶住在自己修建的商鋪或者商棧中,所以真正在島上劃地建房安家的外來者並不多,劃出的居住區裡定居的其實基本上都是島上的漁民、軍屬和其他從業者。

馬正平眼見已經到了中午飯點,便主動邀請穆建共進午餐,稱自己想再瞭解一下僱請工程隊修築商棧的細節。這穆建見有業務上門,加上馬正平一身行頭看起來身價不菲,也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當下便答應下來。

這一頓午飯下來,馬正平也對相關的事務有了更多的瞭解。官方的工程隊不但可以完成施工任務,同時也承接前期的設計工作,以及置辦各種建築材料等等。而且穆建還給馬正平打了包票,只要他願意僱傭工程隊來修築商棧,那穆建也可以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以最快速度辦妥各項申請購買地皮的手續,以及代爲處理從申請到動工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需要打點的方方面面的關係。

能有內行人指路,馬正平自然是求之不得,這樣就可以省下他四處打聽門路的工夫。至於穆建爲何如此主動,馬正平當然心知肚明,雖然行業不一樣,但本質上大家都是生意人,說到底也都是求財罷了。馬正平別的條件不敢說,但要錢是肯定管夠——揚州各級地方官員都能餵飽,何況舟山島上一個小小包工頭了。

馬正平當即便讓隨從取了兩錠紋銀,交給穆建作爲定金,委託他全權負責商棧相關的事務。而且馬正平表示事成之後另有重謝,絕對不會讓穆建失望。

穆建見馬正平出手豪闊,心知自己運氣好遇到貴人了,當下便提醒馬正平先到島上的海漢銀行去換一些海漢紙鈔,這種銀錠在島上流通多少還是沒那麼方便,到後面置辦建材、結算工錢,各種開支都得用到海漢銀行發行的紙鈔才行。

流通貨幣的差異,也是讓馬正平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地方已經不是大明,而是屬於海漢國的領地了。不過他對於使用紙鈔倒是沒什麼牴觸,在他看來這跟銀號錢莊開出來的銀票其實是一回事,只不過海漢銀行背後是海漢國的國庫而非私人所有,其信用肯定要遠遠勝過私人機構了。

敲定這件事情之後,馬正平心情大好,認爲自己此行應該很快就能辦妥所有事務然後返回揚州。但事情卻並非他所想的那麼順利,第二天他與穆建一同去了管委會所在地辦理土地申請登記,負責的官員告訴他們因爲最近有些政策方面的調整,所以外來商戶暫時只能登記而不能分配土地,哪怕是繳納保證金也不行。而這個調整期快則一兩個月,慢就不好說了,總之是無法像他預想的那樣很快申請到港區的地皮。

石迪文爲了舟山島在東海艦隊出征期間保持安定,讓楊運暫停了外來商戶對港區用地的申請,而馬正平便是首當其衝的第一人。這種大老闆拍板決定的事情,就算馬正平想花錢打點也沒人敢接招,這讓昨天才信誓旦旦會幫馬正平搞定登記申請環節的穆建也傻了眼。

從登記的地方出來,穆建略帶歉意地說道:“馬老闆,這個特殊狀況還真是趕巧了,要不我先將定金退給你,等這邊可以申請土地了,再替你把這邊的後續項目辦完。”

馬正平倒不心疼那點銀子,聞言搖搖頭道:“定金就不用退了,這商棧遲早還是要建起來的,後邊還有麻煩你的時候。你且幫我先計劃計劃,看看最大能弄到多大的地,然後替我安排修建方案,待日後地皮到手,便儘快開工!”

馬正平聽說這邊要等上那麼長的時間,他肯定沒法在舟山島等上那麼長的時間,也只能留下人手在島上盯着,順便將辦理手續的事務都託管給穆建。他他剛纔登記的時候便已經設法與辦事的官員覈實了穆建的身份,既然穆建是官方的人,那也不用擔心事情沒辦成被他給騙了銀子。

不過在離開舟山島之前,馬正平還是想再找楊運活動活動,看看能不能通過楊運搞定地皮,順便也再試試能否與石迪文見上一面,把揚州的事情說清楚。

但當他再去求見楊運的時候,得到的答覆卻是對方離開舟山島外出辦事去了,至少要一兩天之後纔會回來。馬正平無奈之下,也只能先在島上耐心等着了。

楊運此時正陪同石迪文一道,來到了舟山島以東的朱家尖島。在朱家尖島的東側海岸上有一個向島內凹進的海灣,而知道這個地方的人並不多。石迪文在國慶日的第二天來到這裡,主要還是爲了會見秘密抵達此處的福建水師將領許裕拙。

“許將軍,好久不見,一向可好?”石迪文與許裕拙見面之後,便拱手爲禮向對方打招呼。他早年在西方生活,但穿越之後卻長期待在浙江,與明人打交道的時候多了,也還是不免有了一些被這個時代同化的言行習慣。

許裕拙也是拱手與他寒暄幾句,然後雙方便開始商議正事。

此次出兵攻打平戶島的行動,福建方面已經明確表態會派兵參與,而許裕拙的到來就是爲這次聯合行動打前站,先來舟山與石迪文商議行動方案,參戰的福建水師部隊則沒有急於出發,要等海漢這邊確定行動日期之後,再從漳泉兩地港口出徵。

對於福建水師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隨同海漢軍在海外征戰,所以雙方的合作也有成功模版可循。

“此次我福建水師會出動戰船百艘,水兵五千人,配合海漢軍行動。另有運兵船搭載火槍兵、炮兵共計一千二百人,隨艦隊一同行動。還有輜重後勤船隻,約莫有八十餘艘,也都與作戰部隊一致,遵從石將軍指揮調動。”

許裕拙詳細介紹了這次福建出兵的大致情況,就兵力規模而言絕對算是近年來福建出動兵力最多的一次,甚至超過了去年馬尼拉戰役和援朝戰爭兩次大規模行動的總和,由此可見福建方面對此次行動的重視程度。

這當然也不難理解,畢竟福建許氏與十八芝是不死不休的仇家,這次參與查辦系列案件都指向了同一個幕後主使,基本已經確定就是十八芝餘黨在策劃指揮這些小動作,許心素肯定不會坐視不管,讓其繼續發展壯大。既然海漢牽頭出兵,那許心素也下了決心,要趁着這個機會將躲在日本平戶的十八芝餘黨剷除乾淨,以絕後患。

至於這樣做會不會得罪了日本幕府,甚至是引發大明與日本之間的戰爭,許心素對此並無太多忌憚,他很清楚自己的後臺靠山並不是外強中乾的大明,而是有着強大軍事實力的海漢。

第1531章 幕後主使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2403.第2403章第164章 大地主第2299章第1492章 差異巨大2587.第2587章第2304章第2006章第1055章 步步推進2450.第2450章第1072章 被人惦記第2363章第1246章 甕中捉鱉第2158章第1118章 援助與條件第七百三十三章 反轉的局勢第九百九十九章 機構調整第六百零九章 刺殺案的影響2410.第2410章第2273章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2624.第2624章第1478章 前線第60章 鹽場公社第393章 城內攻防戰2930.第2930章3266.第3266章2887.第2887章第2172章第五百八十章 行動日(三)3258.第3258章第3438章2847.第2847章3249.第3249章2539.第2539章第1619章 先兆線索第1938章2849.第2849章第1609章 初來乍到3387.第3387章3300.第3300章第九百八十八章 海口城第1537章 各取所需第2175章2623.第2623章第173章 推銷技巧第40章 港灣激戰(二)第22章 碰頭會(二)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第1024章 先遣隊(五)第1851章 政治目的第四百五十四章 規矩與目標3387.第3387章第1639章 速戰速決第1107章 前因後果第1418章 利益分配第1488章 還手之力第2289章第1617章 收集情報第325章 開發大萬山島第1817章 無解難題2822.第2822章3172.第3172章第1992章第五百零五章 環島考察結束第六百二十三章 錢天敦的彙報第1022章 先遣隊(三)2979.第2979章第334章 一邊倒的戰局2909.第2909章2842.第2842章第九百八十四章 待價而沽第八百二十七章 眼光向北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手(六)第359章 房產開發第1086章 外勤隊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第2079章第1530章 利益之爭3338.第3338章第2250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帝六百一十一章 黑科技第八百六十章 碾壓之勢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第七百零六章 叛逃者的下場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第1592章 開眼界2934.第2934章第1842章 繼任者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八十九章 軍屬小學2980.第2980章2566.第2566章第240章 港區新規劃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1257章 解決方案第1343章 地理知識第1134章 激戰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