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0章

作爲一名常年在海外帶兵打仗的軍官,負傷對孫丙來說已經算是家常便飯,去年在朝鮮作戰期間,他也曾因傷短暫入院治療。不過當時的大同江基地剛剛建成便投入戰鬥,包括戰地醫院在內的各種設施都十分簡陋,條件遠遠比不上金州這邊。

孫丙還記得那時候住的“病房”只是臨時搭建起來的帳篷,一個用來安置病人的帳篷裡滿滿當當要塞下二十張行軍牀。除此之外,就連手術室也是設在帳篷裡,醫護人員也是由各地徵調而來,整個戰地醫院的運轉着實有些混亂。

而金州這邊因爲經營時間要長得多,相應的基礎設施也更爲齊全,這座距離地峽防線僅幾裡的戰地醫院便是磚石構築而成,每間病房僅設八個牀位,遠不似大同江戰地醫院那麼擁擠,環境和醫療條件都明顯要高出一個檔次。

從孫丙入院第二天開始,便陸陸續續有人來探望他了。除了在這次行動中由他指揮的部下和並肩作戰的海軍同僚之外,還有金州本地的文武官員,以及代表本地民衆來慰問傷員的一干士紳耆老,這倒是孫丙以前從未享受過的待遇。

雖然這些來探望傷員的人士未必知道孫丙等人在前線執行了什麼樣的作戰任務,但有消息指出,鎮守金州的陳一鑫將軍昨天特地從前線趕回來,便是爲了探視這些被送來救治的傷員。能讓位高權重的海漢將領如此重視,這就已經說明受傷這些人不是等閒角色。一些有特殊消息渠道的人再一打聽,便知這批傷兵全是海軍陸戰隊的人馬,那可是能與特戰團平起平坐的王牌部隊,也難怪陳將軍會如此重視了。

不管是因爲陳一鑫的示範起了作用,還是想結識海軍陸戰隊的好漢,總之是來了不少人湊這個熱鬧。孫丙一開始還覺得挺新鮮,但接待了四五撥人之後就有點不勝其煩了。

到下午稍晚一些時候,訪客終於少了,孫丙纔算是鬆了一口氣。他身爲這批傷員的指揮官,來訪者幾乎都是以他爲主要目標,這一天下來不但講話講到口乾舌燥,而且連臉都僵掉了。

孫丙正待趁着這個空閒休息一會兒,一轉頭看到又有外人進了病房,而且是他認識的人,本地主管民政和宣傳事務的劉尚。

他昨天下船的時候便已經與劉尚見過面,自然不會誤以爲對方也是專門來探視自己,出現在這裡多半是有公事要找自己商量。

果不其然,劉尚一開口,說的便是公事:“孫連長,我這邊打算爲你們這次戰鬥任務寫一篇新聞稿,你看方不方便配合我接受一下采訪?”

孫丙苦笑道:“劉大人客氣了,您寫文章誇讚陸戰隊,我感謝還來不及,不過您能不能讓我先緩緩,今天來探視的人太多,講了一天的話,嗓子都有點啞了,這會兒咳得厲害。”

劉尚道:“這倒好辦,我馬上讓人去弄點清咽潤肺的藥,幫你緩一緩。”

孫丙還未接話,劉尚便又匆匆忙忙地出了病房,看來並非是嘴上客氣兩句,而是真張羅此事去了。

劉尚當初被調到北方任職,一開始是在山東,後來又調動到遼東,不過這兩處地方都是軍管區,所以他打交道的對象也大多是軍人。劉尚主管的事務是政工宣傳,給駐防北方的各支部隊做巡迴宣講活動幾乎是每年都在做的任務,以維持士氣,鞏固這些部隊對執委會的忠誠度。所以只要是在這兩處地方長時間待過的軍官,大多都跟劉尚認識,孫丙也不例外。

孫丙對劉尚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他記得自己早先駐紮在金州的時候,這位劉大人除了會在宣講活動中傳達《海漢時報》上的官方新聞之外,偶爾興致高的時候也會給衆人表演一段說書,內容多半也是海漢軍早年間在各地征戰的傳奇故事,十分投合軍人們的喜好。而且劉尚的說書水平相當不錯,據說入仕之前便是在三亞的茶館裡以說書爲生的專業人士,做官之後也沒什麼明顯的官架子,這讓同是平民出身的孫丙對其也多了幾分好感。

不多時劉尚便回來了,手裡多了一個瓷盅:“你運氣好,醫生說庫存只有最後一點清咽飲了,我都要過來了,先泡一杯給你喝點再說。”

孫丙連聲謝過,從劉尚手上接過瓷盅,果然還是熱的。劉尚繼續說道:“這清咽飲是好東西,裡面有烏梅、麥冬、生甘草、桔梗、沙蔘、玄蔘,我這行當說話太多,經常都會嗓子頂不住,喝了這玩意兒就能輕鬆不少。”

孫丙喝了一口之後應道:“劉大人是內行人,推薦的東西肯定不會錯。”

劉尚待孫丙喝完藥,這才重新提起正事:“關於陸戰隊這次執行的作戰任務,聽說日後是要向國防部請功的,到時候時報肯定會有相關的報道,所以得早些備稿。你養好傷就不知道又會被調去哪裡了,我就只能趁你還走不了路的時候先來堵你。”

孫丙道:“劉大人辛苦,只是在下這次執行的任務是有保密規定,不可對外界泄露,還望劉大人見諒。”

劉尚應道:“孫連長嘴倒是嚴實……放心吧,此事已經徵求過陳將軍的同意,這是他簽發的手令,你看看。”

孫丙識字不多,這張手令上的內容勉強能夠看懂七八成,不過最下面落款處有陳一鑫的簽名和印章,這個他倒是看得很清楚。陳一鑫雖然不是他的頂頭上司,但也是知悉這次行動內情的軍方將領,而且之前金州這邊發現清軍火槍隊的線索,便是由陳一鑫通知了大同江基地,所以既然他已經同意了這個特殊採訪,那孫丙也就無需抗拒了。

如今的劉尚早就已經絕了替大明賣命的念頭,安安心心地當着海漢的官,奔着更好的前途去了。當時與他一起進入海漢潛伏,知道他身份的幾個人,全部已經死在了海南島,而上面肯定也以爲他死在了同一次海難當中,沒人會想到一個以說書先生作爲掩護身份的大明探子能完全改換身份,成功混進了海漢的官僚體系中,而且還有越爬越高的趨勢。

遼東這地方距離海漢本土雖然十分遙遠,但海漢不惜在這裡佈下重兵常年與清軍對峙,也足見對這個地方的重視程度並不亞於任何一處海外統治區。而劉尚在金州所負責的工作範圍,也已經不再受限於宣傳領域,而是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民政事務的管理當中。這

一方面是因爲他的個人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之後獲得了來自上級更多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遼東地區有能力的官員數量偏少的緣故。但這樣的環境也給劉尚留下了更多的發揮空間,讓他可以去爭取到很多表現自己的機會——比如說成爲《海漢時報》在遼東地區的首席特約撰稿人。

《海漢時報》作爲海漢國現階段的官方媒體,上面所登載的內容往往就代表了官方的意志和態度,很多時候官方都會通過這個平臺來放出風聲,引導民間輿論。

特別是海漢國曆年來頻繁的對外戰爭,如果換作其他國家,可能早就已經對這類需要耗費大量錢財和物資的征伐行動怨聲載道,但海漢國對輿論的控制和引導極爲有效,民衆對此非但不會反對,反而將其視作了國力鼎盛的一種象徵。而對外戰爭連年取得勝利,也反過來進一步鞏固了民衆的這種印象,讓他們越發對每次討伐外國充滿了期待。

當然了,海漢在對外戰爭中保持常勝不敗,並且從中獲得了諸多好處,不但足以彌補戰爭的消耗,還能讓國家和民衆都從中獲益,這纔是輿論引導能夠起到作用的根本原因。要是多吃了幾次敗仗,或是軍隊傷亡大增,那估計國內的風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一邊倒了。

作爲官方發聲的平臺,時報上有很多文章的撰稿者其實就是各個部門的官員,有時候頭版頭條甚至是執委會的大佬親自執筆,劉尚也是進到宣傳部門之後才慢慢了解到這些內情。而能夠成爲時報的特約撰稿人,這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資歷,對劉尚來說可絕非尋常的榮譽。要知道整個遼東地區,他是唯一一名擔此殊榮的歸化籍官員,除他之外,也就只有陳一鑫和沙喜這兩位大佬能有此特權,而這兩位通常又並不會親自動筆給時報寫稿,所以實際上遼東也就劉尚一人在負責幹這個活。

在海外所發生的戰事,除了軍方內部的通報之外,也會有劉尚這樣身處當地的撰稿人就戰鬥狀況和結果寫好新聞稿,以備《海漢時報》在需要時刊登。但正如孫丙所提到的那樣,在大多數時候作戰行動都屬於軍事機密,其中有很多不宜對公衆披露的內容,所以這類稿件往往也不一定能夠出現在報紙上。

但職責所在,劉尚還是會盡力完成自己的任務。他聽說這次陸戰隊在北邊執行的作戰任務很可能立下了大功,那麼爲此撰寫一篇詳細的新聞稿就自動成爲了他的任務。在向陳一鑫進行了申請並拿到手令之後,劉尚便來到戰地醫院採訪當事人了。

有了陳一鑫的背書,孫丙也就無需擔心泄密了,很爽快地從自己接到任務開始講起,到如何進入金石灘附近的山林潛伏,如何暗中觀察敵情,如何調查和確認目標的戰鬥力,按照劉尚的提問作了比較詳細的回答。

劉尚不是第一次採訪帶兵打仗的軍官了,不過陸戰隊所執行的這次特殊任務還是讓他頗爲吃驚。海漢軍在過去進入敵佔區執行作戰任務的次數其實很多,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一擊脫離,得手之後立刻撤回海上,並不會在當地逗留太久。

而孫丙指揮的這次作戰行動顯然與過去的軍事行動有所不同,照其所說他們已經在當地潛伏了大半個月的時間,纔等到了這麼一個動手的機會。儘管暴露行跡強攻的風險極大,但爲了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孫丙的部隊還是選擇了動手,而他們也爲之付出了數十人傷亡的代價。清軍爲了追剿他們幾乎是不計自身傷亡,拿人命跟陸戰隊硬懟,而最後能夠平安撤回到金州的人,可以說都算是幸運兒了。

饒是劉尚腦子好用,也還是覺得此次行動中的信息量太大。他知道軍方一向珍視士兵安全,只要有選擇餘地,一般都不會在作戰中與敵人以命換命的硬拼,但孫丙所指揮的這個行動顯然已經打破了這個慣例,而且陸戰隊還是軍中的王牌部隊,一次行動損失幾十號人,這絕對算得上是重大戰損了。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出現這麼多的人員傷亡,指揮官非但不會被問責,反而會記功領賞,這就說明軍方對清軍那支火槍隊的存在是有多忌憚了,必須要除之而後快。按照孫丙所說,協助清軍組建火槍隊的應該是西班牙人,但對於清軍是如何跟西班牙人勾搭上的,到目前依然還是沒有什麼頭緒。

“我們在行動時打死了一個翻譯,可惜了,如果能夠抓到活口,或許就能查到中間人的真實身份了。”孫丙回想起行動過程,依然對於這個細節有些耿耿於懷。雖然他們成功地打掉了清軍的火槍隊,但所肩負的調查任務卻未能圓滿完成,依然沒有查明中間人的來頭。

劉尚本身就是間諜出身,對於細節十分敏感,當下便追問道:“那翻譯的屍首,你們可曾帶回來?或許能從其身形樣貌和隨身物品中找到一些線索。”

孫丙點點頭道:“屍首倒是用馬馱到船上帶回來了,就是還不知道驗屍進展如何。”

劉尚是一個好奇心極重的人,當初在三亞以說書先生身份潛伏的時候就很喜歡去市立圖書館查閱各種資料,後來調到山東,因爲調查移民營的貪腐內幕,還差點搞得自己身份敗露。不過來遼東之後很久沒有出現過讓他好奇心迸發的狀況了,而孫丙的任務似乎又一次地激發起了他探究真相的興趣。

第172章 離岸價與到岸價第2287章第九百一十七章 軍演部署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1421章 使命第四百三十章 張網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3032.第3032章第1993章第130章 錢天敦第2247章第2199章第158章 童子軍第六百九十章 談判關鍵點2729.第2729章第四百七十九章 港島開發第2265章第2242章第1023章 先遣隊(四)第2311章第2033章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六百三十五章 交手(四)第1291章 軍演第二天第四百七十五章 水師衙門第1116章 鎮江堡第七百四十六章 招收新兵第1580章 久等的機會第1521章 利益交換第1968章第2101章第189章 黑土港的好消息第1664章 攻打馬尼拉(十四)第1455章 實惠第2227章3242.第3242章第2115章第六百六十五章 敵意3328.第3328章第2110章2605.第2605章2381.第2381章2512.第2512章第九百三十二章 解決手段3097.第3097章第277章 抓俘第六百九十三章 鎮南港的調整2436.第2436章第1053章 老闆駕到2788.第2788章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降橫財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手(五)第79章 崖州工作組(三)2810.第2810章2504.第2504章第九百九十六章 心機第1599章 禁止與許可第1104章 芝罘灣歸屬2947.第2947章第1583章 佔據主動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第1054章 試千戶大人第九百零二章 北上考察(四)2898.第2898章第1852章 強國之路第1163章 三日之約第1350章 情報來源第2043章第1981章第2184章3348.第3348章第2208章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3212.第3212章第1374章 北上幹部第1139章 滲透與控制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日島之戰(五)第九百八十三章 隨機抽查3020.第3020章第1365章 騎兵交鋒第1154章 炫耀武力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第1253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442章 險情3401.第3401章第3434章第1694章 雙重身份第1794章 難以滿意2662.第2662章第1493章 無用信息第106章 實力展示2777.第2777章3067.第3067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3121.第3121章第九百九十九章 機構調整第2282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南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