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章 大同江防線

安州城北臨清川江,東南兩面都是地形崎嶇的山區,只有西邊是千萬年來由河流沖積所形成的平原,所以如果以戰略眼光來評判安州城的環境,這裡其實算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據點。攻打安州城的外敵只能將己方力量投放在安州城西相對狹小的區域內,而守軍也不用太擔心城池會遭遇四面楚歌的狀況,只要安心堅守住這個方向就可保得平安。

但在清國大軍的壓制之下,安州城的狀況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從容。距離安州城西門兩裡開外的平原上便是清軍營寨,密密麻麻的帳篷讓城頭守軍膽寒不已。他們所接到的命令是死守安州,儘可能爲南邊的平壤城備戰拖延時間。

只有極少數的高級官員才略微知道一些內情,南面的防線並不是以平壤城爲主體,而是由正在大同江畔興建的海漢軍事基地爲核心,擔當防禦任務的主力部隊則是由海漢人指揮的多國聯軍。至於這道由海漢主導的防線能不能攔得下勢如破竹的清軍,誰也說不清楚,畢竟自開戰以來聯軍艦隊已經有兩次主動撤離戰場的行爲,說不定下次也還會故技重施,在大同江畔再玩一次金蟬脫殼的把戲。

剛剛抵達清川江南岸督戰的皇太極也並未因明軍艦隊的主動撤離而感到輕鬆,對方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根本就沒有顧忌清軍的意思,這種從容感讓皇太極覺得在大寧江、清川江一帶與對方的交手,並不會是此次出征朝鮮最後一次交鋒,未來還會在某處再碰面。

至於傳聞中海漢與朝鮮鬧翻撤銷軍援一事,皇太極仍然是半信半疑。雖說這大半個月出兵阻攔清軍南下的艦隊並非海漢所屬,而是貨真價實的大明水師,但這種作戰方式極有可能也是受到了海漢人的指派,說不得什麼時候海漢人就會重返戰場。

按照清國原本的計劃,這次攻打朝鮮就是要講求一個速戰速決,但外國聯軍的出現讓作戰計劃徹底泡湯,兩次封鎖江面航道的行動便足足拖了清軍一個多月的時間,而開戰以來從朝鮮境內收穫的戰果還遠遠不足以填補這期間的額外消耗。如果從經濟方面來計算這次出征的得失,那麼到目前爲止清軍都還是在做虧本買賣。當然如果最終能夠打到漢城逼降朝鮮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皇太極對於戰勝朝鮮有充分的信心,但如果海漢插手進來,局面就會變得很複雜了。清軍對於水面作戰基本毫無辦法,而在朝鮮戰場上,這也就相當於讓海漢這個可怕的對手擁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天然優勢。

皇太極手上的地圖有好幾種,其中最爲精確詳細的版本是繳獲自朝鮮軍方。按照地圖上所示,在安州與漢城之間還有好幾條河流,而海漢的艦隊有可能會出現在其中任意一處,這種潛在的威脅讓皇太極實在很難放心大膽地下達作戰指令。

本來在明軍艦隊撤離之後,的確可以直接繞過安州城不打,但皇太極考慮到自己的部隊在這一帶被明軍艦隊堵了二十多天,士氣不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重振士氣,而附近便只有安州城這一個目標了。

此外皇太極也有點擔心以海漢爲首的聯軍在安州城這邊藏有伏兵,故意讓艦隊撤走示弱,放清軍渡江南下。但如果清軍主力南下之後,從安州城裡殺出一支奇兵截斷清軍補給,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所以在下一步行動之前,皇太極還是要設法將安州清理乾淨,確保這個區域沒有敵軍伏兵,纔敢放心下令揮師南下。

於是本來可打可不打的安州城,就因此變成了清軍必須要拿下的目標。皇太極甚至都沒等主力全部過江,便下令發動攻勢。不過昨天開戰的時間天色已經不早,倉促攻城並沒有去的太好的效果,兩撥攻勢被守軍打退之後,清軍見無機可趁也就草草收兵了。

不過今天清軍再度發動攻勢,就不打算再留任何餘地了。皇太極已經下了死命令,天黑之前必須要拿下城頭,最遲明日就要肅清安州城。

或許是因爲前兩年在遼東被海漢軍教訓之後真正意識到了火炮在戰場上所能發揮的威力,清國這兩年花費了大量資源用於鑄炮,軍中所裝備的火炮數目要遠遠多於原本的歷史,也算是海漢對這個時空所產生的影響之一了。

不過這種窮兵黷武式的換裝雖然讓清軍的紙面實力壯大了許多,但炮兵部隊的實力可不僅僅是火炮數目的多寡,更重要的還是使用這些武器的人。由於軍工水平和軍費都比較有限,清軍中的炮兵其實沒多少實彈訓練的機會。而因其成軍不易,清軍將領一般也不捨得將這些寶貝兵派上陣去與明軍硬拼。但這次攻打朝鮮,對手實力相對較弱,清軍特地帶上了大量火炮,讓炮兵們能得到實戰訓練的機會。

像安州這樣有一定防禦能力又不算特別堅固的城池,正好就用來操練炮兵和火炮攻城戰術,於是皇太極一聲令下,數十門火炮在城外一字排開,炮轟安州城頭。

雖說清軍炮擊的精準度和破壞力都比較有限,但震懾作用卻非常顯著,兩輪炮擊之後,城頭上便已經看不到守軍的蹤影了。清軍步兵趁着守軍撤下城頭,便立刻在城下架梯攻城。雖說炮擊一停,守軍便開始回到城頭防禦,但仍然未能阻止清軍登上城頭。

一旦開始短兵相接,雙方的戰鬥力差距便以更快的速度顯現出來,朝鮮守軍面對身着重甲的巴牙喇兵,就像是面對一隻只刀槍不入的怪獸,根本難以招架。還沒到午時,清軍便已經佔領了西門城頭。如果不是守軍已經提前用土石封堵了城門洞,清軍大部隊就要直接從西門攻入城內了。

安州城一共就只有四門火炮,全是去年從海漢手中購入。守軍將其部署在城頭,但先前炮戰已經被清軍炮火擊毀兩門,而清軍攻上城頭之後,眼見另外兩門炮也快保不住了,又因爲炮身沉重沒法快速撤走,守軍不得已之下,只能是在炮膛填充炸藥將這兩門炮一併破壞掉了。

清軍用了三百餘人的代價,在城頭上佔住了一塊五六丈寬的地盤,然後城外的部隊便藉助攻城梯迅速登上城頭,沿城牆向兩側擴張開去。而城內的守軍在意識到城防已經被清軍打開缺口之後,非但沒有抓緊時間發動反擊驅逐敵軍,反倒是有一部分軍隊因此而失去了繼續拼殺的鬥志,開始且戰且退,尋找從戰場上脫身的機會。

在攻上城頭一個時辰之後,清軍便已經完成了對西城牆的肅清,並擊退了守軍自城內發起的幾次反擊攻勢。在更多的清軍翻越城牆進入到城內後,兩軍便開始在安州城裡展開了更爲殘酷的巷戰。

到當天入夜的時候,守軍勉強守住了東部城區,但控制區已經被壓縮到了城內不足三分之一的區域內。而此時清軍入城的兵力也已經超過三千,雖然不及守軍但也已經很難再被翻盤了。好在城中的平民前幾天便已經被放出去到山區避難,因此城內的戰火倒是沒有傷及到太多無辜平民。

守軍將領在夜間碰頭商議之後,已經無法統一意見,一部分人認爲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當下大勢已去,就應該避免硬碰硬繼續送死,早點撤出城去保存實力。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爲自己接到的命令就是死守安州城,要儘可能拖延清軍南下的時間,一退再退,那要退到何處纔是盡頭,寧肯在安州城內戰死也不願服輸。

最終還是大部分守軍選擇了在夜間從東城門撤離安州城,只有一千餘名朝鮮官兵仍要死守安州不撤。

天明之後,清軍按部就班地開始清理城區,並在東門附近與堅守安州的最後一支朝鮮兵馬遭遇。結果自是不必多說,留在城中的朝鮮部隊最終只有一百餘名朝鮮兵被俘,其餘人馬全部戰死。被俘者也是人人帶傷,仍是不願投降。

這樣的狀況也是驚動了皇太極,他在入城檢視了城東的血腥戰場之後,認爲自己先前或許低估了朝鮮人的戰鬥意志。但好在這種敢於慷慨赴死的朝鮮人只是極少數,而且消滅一撥就少一撥。

皇太極最終還是下令將這些不願投降的俘虜全部在東門處決,不過出於對這些勇士的尊重,他吩咐讓這些人保留全屍不必斬首,以示自己的“仁慈”。

安州城一役,朝鮮方面死傷近三千人,而清軍也終於遭遇了入朝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攻城戰,死傷人數過千,雖然戰損比仍有較大的優勢,但對於攻城前信誓旦旦要以最小代價拿下安州城的清軍將領們來說,這樣的戰損已經足以讓他們臉上無光了。

而清軍在安州這裡花費了三天兩夜的時間,倒是與許裕拙向金尚憲作出的預測不謀而合。安州失陷的消息在兩天之後才傳到大同江基地,金尚憲計算了一下交戰時間,也不得不佩服明軍將領的眼光和計算能力。至於戰死在安州城的朝鮮官兵,金尚憲雖然覺得惋惜,但因爲有了前面一連串的失敗做鋪墊,他倒是已經沒有太多的悲痛感受了。

從安州撤出的兵馬,在山區會合了提前出逃的數千難民,然後一同穿越山區撤向南邊的平壤城。

而與此同時,從遼東返回的聯軍艦隊主力已經抵達大同江基地,並開始協同陸軍部隊在大同江流域佈防。

按照朝鮮方面提供的水文資料,聯軍將需要監控的兩百多裡江面按照適宜渡江的程度分作了三個等級,然後劃分出數個需要重點監控的江段,分別派駐戰船若干。而朝鮮軍隊則是按照聯軍的要求以平壤南江岸爲重點佈防區域,向這一地區集結了平安道剩餘兵馬的七成以上。錢天敦對他們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守好自己負責的防區,不要放清軍一兵一卒輕易登上大同江南岸。

錢天敦的要求雖然簡單,但對朝鮮軍而言卻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不管是在鴨綠江,還是後來的大寧江和清川江,朝鮮軍隊都沒能夠徹底守住江岸,將清軍擋在對岸。如果這次朝鮮軍還是守不住,那錢天敦可能就真的會考慮應不應該再繼續與朝鮮人合作了。

金尚憲自然也從錢天敦的部署中感受到了海漢人對本國軍隊的不信任,爲此他還專門跑了一趟平壤,集合了當地的駐軍指揮官,要求他們將大同江阻擊戰當作最後決定國運的決戰來打,無論如何都不可再後退半步,一定要堅守住大同江防線。

金尚憲去做的戰前動員能起到多大的效果,錢天敦其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按照海漢的部署,王湯姆將親率艦隊主力前往平壤封鎖那一段江面。相比連戰連敗的朝鮮人,那還是自己人可靠一些。

大同江基地北部的防線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雖然大部分只是按照臨時工程的標準來修建,但錢天敦認爲已經足以用來防禦清軍主力部隊的攻勢。當然在清軍攻到這裡之前,工地上的數千勞工至少還有三四天的時間來進一步完善這些防禦工事。

防線上的十幾處炮臺已經陸陸續續將火炮部署到位,並提前進行了校射,在防線以北的平原上提前標出了射界。屆時清軍若是想在這裡以炮對炮展開對決,那守軍便可以佔得了先手。

大戰來臨之前,錢天敦將聯軍將領們召集到一起,用一桌豐盛的宴席來作戰前動員。

“這一戰如果打好了,那今後至少一兩年之內可以不用擔心清國的威脅了。”錢天敦毫不掩飾地拋出了戰後所能獲得的好處:“整個朝鮮國都會對我們打開國門,予取予求,這要比使用武力征服這個國家更爲容易。我希望各位都能夠把握住這次的機會好好表現,拿出讓朝鮮人信服的戰績!”

2396.第2396章2857.第2857章2558.第2558章第1014章 開國慶典(十四)第322章 參觀考察2997.第2997章3236.第3236章第1775章 曲線救國2899.第2899章第1229章 集訓備戰第2278章第2248章第1730章 外交手腕第294章 客串神棍第1332章 令人絕望2727.第2727章第2042章2806.第2806章第2249章第七百四十八章 輕重緩急第2078章第1995章第九百六十章 尋跡2979.第2979章第284章 各有招數第132章 保密制度2903.第2903章第1299章 鐵甲怪船2392.第2392章第2223章第1038章 後撤3204.第3204章第1418章 利益分配第1329章 戰俘口供第1574章 有錢任性第262章 商量條件第223章 越南之行(六)第348章 兵發南越3287.第3287章第1963章第2214章3007.第3007章第296章 崖州衛所軍第1883章 漳州見聞第1058章 另闢蹊徑第九百二十四章 歸屬感第1829章 無處下手2587.第2587章第七百五十七章 部落土著第1311章 軍營演出3055.第3055章第2297章第1048章 行動方案第七百零一章 無心應戰2972.第2972章3269.第3269章第七百零一章 無心應戰3103.第3103章第2173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五百五十九章 形勢比人強第2029章第2173章2523.第2523章第1554章 小人物大生意第2169章第1126章 利益相關第277章 抓俘第1367章 佯攻2544.第2544章3312.第3312章第27章 黎人(二)3386.第3386章第2068章第1446章 關鍵人物第1991章3345.第3345章第1616章 修建使館第1637章 戰略與戰術第364章 花式促銷第2082章第1843章 新崗位第四百五十四章 規矩與目標第1188章 知情人第2248章3125.第3125章2835.第2835章第1856章 朝鮮市場2894.第2894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誰當家2824.第2824章第92章 移民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2541.第2541章2618.第2618章3134.第3134章2841.第2841章3036.第3036章第70章 新兵(一)第四百六十章 文化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