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9章 九連城

在最初接到朝鮮人的求助時,國防部一度認爲可能來不及派兵阻止清軍入侵朝鮮,甚至會出現在援軍趕到朝鮮之前,這個國家就選擇向敵人投降的極端情況。所以當時國防部制定的作戰計劃,是以清軍已經入侵朝鮮爲前提,以確保朝鮮統治者能夠被及時救出爲底線,並沒有將控制朝鮮戰局作爲選項之一。再說以海漢能夠派往朝鮮的兵力規模,國防部也不敢有這麼冒失的想法。

但聯軍艦隊趕到朝鮮之後,王湯姆發現雖然這裡的備戰工作不盡如人意,好在清軍尚未動手,還有一定的緩衝時間可以留給聯軍部隊調整戰略。王湯姆認爲以當下的局勢來看,朝鮮面臨的危機並非無法挽救,甚至還有機會從中爲海漢謀取到更多的好處。而對於鴨綠江這道天塹的掌控程度,或許就將成爲調節朝鮮戰局的一個關鍵所在。

對於海漢人肚子裡的這些彎彎腸子,許裕拙稍微有些後知後覺,不過福建水師跟海漢處於同一陣營,加之他曾在王湯姆手下受訓,自然也會認爲這種有利於海漢的選擇是有道理的。至於朝鮮最終是選擇大明還是海漢作爲宗主國來效忠,許裕拙倒是沒有什麼芥蒂,相較之下,與許氏關係密切的海漢還要比統治大明的朱氏親近得多,他個人更願意朝鮮倒向海漢一方,這樣以後福建方面通過海漢牽線搭橋與朝鮮國開展貿易就會容易得多。

在從江華島出發之前,許裕拙曾經得到過王湯姆的告誡,稱鴨綠江上游可能會有數萬清軍處於集結之中,切不可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大意。不過許裕拙認爲兵力方面的懸殊其實並不會給己方帶來太多麻煩,因爲聯軍艦隊在裝備方面拉開的差距極大,根本不是用兵力能夠補足的,之前敵軍騎兵在江岸上的無奈表現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儘管知道敵軍可能在上游屯集了重兵,許裕拙也依然沒有多大的緊張感,就算局面對己方不利,也還是可以原路返回撤到海上——對清軍而言,海上幾乎就是不可踏足的禁區了。

這一晚的備戰會議主要還是統一指揮官們的戰略意識,至於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事前其實都有制定備案計劃。不過王湯姆也不想夜長夢多,在鴨綠江上耽擱太多時間,待明天的偵察活動結束之後,他便打算先率艦隊退回海上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當夜果然平安無事,清軍大概也是有自知之明,並沒有嘗試趁夜晚發動突襲。第二天一早,停靠在朝鮮一側江岸的聯合艦隊便再次起航向上游駛去。

對面的江岸上早早就有清軍遊騎在等着,看樣子也是不放心,特地守了一夜以防海漢人摸黑偷渡上岸。看到聯合艦隊的戰船離開江岸,這些遊騎呼哨數聲,便從江岸退走到更遠的地方,應該也是提防着船上放冷槍射殺他們。

在接下來的幾處江灣,沒有再出現清軍的伏兵,看樣子對方也已經明確地知道臨時部署的陣地根本無法阻止這支艦隊的行動,果斷放棄了無用的手段。王湯姆倒是有些好奇,清軍到底是打算如何應對已經懟到臉上的這艦隊。

“大人,前方便是威化島了。”

許裕拙聽到屬下的報告,便用望遠鏡眺望了一下前方的江面,幾裡之外可以看到上游江面一分爲二,中間似乎是一個面積頗大的島嶼。

威化島是鴨綠江中面積最大的島嶼之一,按照海漢軍方所掌握的資料,這個島的面積達到了六十平方公里左右。靠南便是鴨綠江,靠北這邊則是鴨綠江與靉河合流之後的江面。

這個島在歷史上被視作了與李氏朝鮮開端密切相關的一處重要地點,1388年高麗大將軍李成桂奉命聯合蒙古,攻打剛剛立國不久的大明,但因爲李成桂信奉事大主義,並沒有奉命攻打遼東,而是揮師南下直撲高麗王京開城,廢除了高麗國王,處死了親元的大臣,並在1392年自行稱王。兩年之後李成桂從開城遷都到漢城,便是一直延續至今的李朝了。

李成桂舉事的時候,便是在這威化島上,今時今日的朝鮮國,也都是來自於兩百多年前李成桂的一次大膽的決定。所以這個地方對於朝鮮而言是有着特殊的意義,不過目前朝鮮並未在威化島上部署成編制的駐軍,島上僅有少量朝鮮民衆定居,一旦爆發戰事,這個距離九連城僅隔着一條靉河的島嶼大概就是首當其衝的地方了。

按照朝鮮提供的信息,義州的治所是在威化島北側江岸附近,駐軍不過千餘人。如果邊境爆發戰事,這麼點人馬大概也就只能在一開始象徵性地抵抗一下了,聯軍也不會將抵抗清軍的希望寄託在朝鮮的邊防部隊身上。

截止聯軍艦隊抵達鴨綠江口的時候,暫時還沒有收到威化島被清軍攻佔的消息,這算是一個好消息,讓聯合艦隊從威化島兩側選擇一條前進路線的時候不用擔心島上已經有清軍設伏,放心地進入靉河方向——九連城就座落在靉河與鴨綠江交匯處的北岸。

大約兩小時後,從先頭部隊福建水師戰船的甲板上射出了一顆信號彈,在半空炸開之後放出紅色焰火,數裡內都可以看到。這個舉動是通過信號彈向後方的艦隊主力傳達事前約定好的信息——在江岸發現了規模超出尋常水平的碼頭設施。

王湯姆昨晚與軍官們討論的結果之一,是認爲清軍如果將大部隊集結到九連城附近,那麼極有可能會選擇這一段江面作爲渡江進入朝鮮的路徑。大軍在岸上的軍營可以建在江面視野之外的內陸地區,渡船也可以藏到上游更隱蔽的支流中去,但多達數萬人的部隊要渡江作戰,有一件工程卻是必須要提前完成的,那便是碼頭設施。

這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一道坎,人員和物資要迅速通過鴨綠江,就必須得有一個運作高效的港口和比較完善的碼頭設施。江岸邊的一處碼頭是普通的漁港還是專門的軍用碼頭,到時候一眼便能分辨出來。

當然如果是換作海漢來執行這個渡江作戰計劃,也不是沒有瞞天過海的做法,比如說用相對較短的時間在江面最窄的地方搭建浮橋,讓人員車馬直接從橋上渡江,這樣就可以免去許多麻煩。只不過不善水戰又缺少船舶的清軍目前應該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力量,只能選擇渡船這種傳統運輸模式來完成大軍渡江。

先頭部隊的發現,基本就可以確定了王湯姆等將領在事前的預計,清軍在這個江段提前修建了超出正常規模的碼頭設施,最合理的解釋大概就是清軍要在這裡執行渡江作戰了。

不過朝鮮方面在事前並未向海漢提供這個關鍵信息,這讓王湯姆有些不太理解。照理說清軍修建碼頭的地方距離威化島僅一江之隔,如果朝鮮方面稍稍做些偵察工作,其實也不難掌握到這類細節信息,但朝鮮人要麼是忽略了這些情報信息的重要性,要麼就是有意對海漢有所隱瞞。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王湯姆對此都難以諒解。

大約半小時後,江岸處的碼頭設施也映入了王湯姆的眼簾,他甚至都不需要用到望遠鏡,便能看清岸邊那些棧橋、吊臂和倉庫,沿着江岸向上遊延伸開去,至少有約莫一里的範圍。以清國與朝鮮之間的緊張關係,在邊境線上修建這種規模的碼頭顯然不會是民用和商用。

不過稍稍有一點奇怪的是,這明明是一個可容納上百艘船隻停泊的大型江岸碼頭,但整個碼頭區都是空空如也,岸邊連一艘舢舨都看不到。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清軍已經將所有船隻提前調離了這個地方,至於原因不言而喻,當然就是爲了躲避昨天大搖大擺開進鴨綠江的這支聯軍艦隊了。

有了前兩年的經驗教訓,清軍很清楚在水面上與海漢戰船交戰的後果會是怎樣,所以他們應該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將船全部轉移到上游避開海漢鋒芒。至於這些搬不走的碼頭設施,那也就只能任由海漢爲所欲爲了,好在重建起來總會比重新造船要快得多。

王湯姆一看這架勢,便明白清軍是打的什麼主意了。這種避而不戰的場面,其實在以前海軍掃蕩遼東半島的行動中也遇到過數次。王湯姆並不會簡單地認爲這是清軍畏戰的表現,這其實是一種保存實力的選擇,如果清軍這個時候把船全調出來與聯合艦隊硬拼,那麼結果肯定還是會呈現一邊倒的局面,白白損失掉一批船,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作戰計劃。

如果要往上游繼續尋找這些被藏起來的船,或許一兩天之後的確能夠找到,但如果深入內陸太遠,即便是擁有裝備優勢,艦隊所需承擔的風險也還是會逐步增大。

既然已經基本可以確認這裡便是清軍選定的渡江地點之一,王湯姆便決定此次的偵察活動不再往上游去了。不過九連城到底集結了多少清軍,王湯姆卻是打算要再探上一探。

“慢慢靠近碼頭,如果岸上有清軍發動攻擊,立刻開火予以反擊!”王湯姆很快下達了命令,準備讓艦隊在此停靠,送陸戰隊登陸。

這處江岸碼頭並沒有什麼結實的掩體,清軍知道厲害,也沒有在這裡佈陣,聯合艦隊的戰船陸續靠向江岸,竟然是沒有遇到半分抵抗。準確地說,這碼頭上連個人影都沒看到,恍如是到了一處荒蕪廢棄的港口一般。

但王湯姆此時已經拿着望遠鏡在觀察遠處的九連城城堡了,雖然只是一個建在邊境上的堡壘據點,但這地方經過幾個朝代的不斷翻修擴建,其規模的確已經是有了一座小城的水平。城牆之下還有從靉河引入的水流充當護城河,而其背後便是連綿不斷的山脈,藏下數萬大軍也不是問題。

九連城距離這江邊約莫只有兩裡不到,王湯姆派遣陸戰隊上岸,便是想嘗試攻擊九連城,給予清軍更大的壓力,讓其集結在此的兵力暴露出來。

搭載着陸戰隊的幾艘運兵船很順利地完成了靠岸,然後士兵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控制了這一段碼頭區。在王湯姆的指令下,工兵開始在一些關鍵位置裝填炸藥,這一趟不能白來,臨走的時候總要給清軍留點紀念才行。

陸戰隊的三個步兵連完成上陸之後,先搜查了碼頭附近的倉庫,但基本上一無所獲,這些倉庫裡要麼空空如也,要麼就只是存放了一些船板、圓木之類的材料,連糧食都沒見到一粒。

王湯姆接到報告之後,認爲清軍應該無法在一夜之間就搬空這些倉庫,看樣子多半是糧食和其他作戰物資還尚未完全運抵九連城,所以這些倉庫還沒有進入到最後的戰備狀態。

儘管清軍一退再退,王湯姆也沒有大意地立刻下令攻打九連城,他仔細觀察城防之後發現,九連城城頭上架着不少火炮,遠遠超出了一座邊境據點應有的水平。他判斷這應該是清軍南下集結時帶到此處準備用於入朝作戰的武器,在昨天傳回警報之後,清軍便將這些大傢伙都部署到城頭上,以防海漢在這裡登陸攻城。

如果只是尋常的城池,王湯姆肯定是下令打了,陸戰隊雖然配備的火炮數目不多,但對付中小型的堡壘也有一戰之力了。不過這九連城是清軍集結之地,光是昨天看到的騎兵就有上千了,如果讓陸戰隊推進到城下發動攻勢,就會脫離了來自江面上的火力掩護,王湯姆也有點擔心對方會放出大量騎兵阻斷陸戰隊的退路。這九連城後方可能藏着成千上萬的騎兵,要是對方決定不計損失硬吃陸戰隊,那就算陸戰隊再怎麼能打,這幾百人也終究抵不住騎兵大部隊的衝殺。

第2296章第1460章 諸多難處第1673章 戰後評功第15章 伙食問題第五百九十五章 打開天窗第1312章 看不懂的情報第351章 戰亂之後第1344章 利益衝突第1105章 麻痹上級第1461章 承運商的小算盤第2209章2972.第2972章第2119章2872.第2872章2953.第2953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保命要緊第1969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3164.第3164章第1434章 全面壓制第2271章第3442章第1214章 抵達安不納3181.第3181章第1895章 實力說話第3458章2638.第2638章第1427章 春季攻勢2865.第2865章第八百四十一章 繼續北上第257章 執委會工作報告3159.第3159章3129.第3129章第3434章第1228章 幕後黑手第19章 失敗的伏擊3054.第3054章2725.第2725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3340.第3340章第2138章第309章 機構和人事調整第1314章 勝利堡內第1781章 再出發第1323章 攻擊重點2957.第2957章3256.第3256章2908.第2908章第2099章第352章 對抗與合作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2612.第2612章第1599章 禁止與許可第337章 最後一擊第2219章3395.第3395章第1644章 應對手段第261章 採取軍事手段的可行性第五百四十七章 候補官員第1921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可與不可第1381章 備戰期第102章 管理的學問2659.第2659章2629.第2629章第392章 破城第156章 種種震撼2920.第2920章第1151章 重返長山羣島第五百三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1343章 地理知識第1550章 糧食行業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船與戰略2995.第2995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船與戰略第2013章3306.第3306章第178章 生理需求第1946章第1845章 各方利益第204章 於大山的私心第八百六十章 碾壓之勢第2063章3369.第3369章第2119章第2041章3020.第3020章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2567.第2567章第59章 組建公社第1850章 政敵第1277章 差距巨大第1758章 國慶活動第93章 殺雞儆猴第1351章 罪魁禍首第158章 童子軍2783.第2783章2882.第2882章第2030章第34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