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各有打算

“以打促和?馬尼拉跟海南島之間可是隔着整個南海,而且中間根本沒有物資補給點可用,如果冒然對馬尼拉發動攻勢,那會不會太冒險了一點?”寧崎當即便對顏楚傑的意見提出了異議。

海漢在過去兩年中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開闢大明北方航線上,往南的擴張也只是對星島和邦加勿裡洞羣島進行了重點開發。至於西班牙人掌控的菲律賓羣島,海漢只是派出了少量情報人員前往當地潛伏,並沒有採取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措施來對其進行遏制或打擊。

這倒不是海漢瞧不起西班牙所佔領的地區,或是無視了西班牙在南海地區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因爲海漢對西班牙頗爲忌憚,並不想將原本存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再加上短期內也無意向太平洋方向擴展控制區,所以也沒必要強行在東邊給自己樹立一個強敵。長遠來看雙方的確是競爭對手,但海漢至少沒有主動對馬尼拉採取武力行動的計劃。

以這次的戰爭性質而言,海漢作爲勝利者,要對馬尼拉當局採取一些報復手段的確是情理中的事,但這個時候也不得不考慮到客觀環境的限制,海漢對於菲律賓羣島海域的地理環境並不熟悉,進行這種長距離跨海作戰的風險也將會相當大,就目前的備戰狀況而言,恐怕跟蒙着眼來打三亞的西班牙人差不了多少。因此寧崎纔會認爲軍方的態度過於激進,連忙出聲進行反對。

顏楚傑道:“不不不,你先聽我把話說完,我說的以打促和,不是特指進攻馬尼拉,而是在海上展開行動,限制西班牙船隻的活動範圍。只要能切斷其北上南下的商業航線,西班牙人很快就會招架不住。”

寧崎道:“問題就在於這些海上航線不是那麼容易切斷的,我們得派出幾支艦隊去遠海執行這種任務?我們的艦隊具備足夠的戰鬥續航能力嗎?如果需要艦隊長期在海上巡航來執行封鎖任務,我們要如何維持距離這麼長的補給線?”

寧崎的一系列問題基本都是切中要害,馬尼拉與海南島之間的直線距離是七百多海里,而海漢在海外控制的殖民地之間間隔極少會有超過五百海里的狀況,這甚至已經超過了浙江舟山到山東芝罘島兩處海外基地之間的航程。南海中除了一些很小的島礁,基本上見不到大片的陸地,長期在海上巡航的確會面臨着補給方面的難題。

西班牙這次攻打三亞的計劃也是受此客觀條件所限,所以才試圖使用速戰速決的戰術,但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得手。而海漢要是想另闢蹊徑搞持久戰,所面臨的物資補給問題只會比對手更爲吃力。

顏楚傑身爲海漢國防部長,在過去八年中指揮過大大小小的戰鬥加起來也相當多了,以他的作戰經驗,難道會考慮不到這麼淺顯的問題嗎?寧崎可不會這麼低估了顏楚傑的水準,他認爲對方提出這個看似漏洞頗多的方案,其實是另有目的。比如說,藉此向執委會提出擴建海軍編制,增加計劃建造的戰艦數目等等。

果不其然,顏楚傑一臉肅然地應道:“寧部長的話說得也有道理,現階段我們的海軍實力的確還存在着很多的短板,並不是說打贏這一仗之後,我們就已經在南海無敵了,也還是會有很多我們鞭長莫及的地方。所以爲了避免這樣的狀況,我認爲海軍的編制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擴大,特別是具備遠程作戰能力和長時間海上續航能力的武裝艦隊,應該要作爲未來幾年我國海軍發展的主要方向。有一些週期比較長的準備工作,現在就可以開始逐步實施了。”

寧崎心道原來這纔是你真正想說的話,不過他也不想自己的表態就這麼輕易被顏楚傑當了話題鋪墊,當下搖搖頭道:“老顏,你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了,擴建軍隊當然是國家壯大過程中的必然措施,但也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你們軍方本來就有發展規劃,執委會也按年度批下了應該撥付的軍費,再找理由申請額外軍費就說不過去了。”

顏楚傑被寧崎識破心思,卻也沒有什麼羞愧的模樣,當下繼續侃侃而談道:“這次的西班牙入侵是突發事件,我們的規劃中可沒有這樣一齣戲。雖然這一仗我們是打贏了,但西班牙人也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哪怕我們現有的武力已經是地區最強,但也還是沒法阻止敵人打到家門口來。所以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七八百海里的半徑也並不絕對安全,我們有必要保證海軍艦隊的作戰半徑能夠達到這個程度,這樣才能對類似西班牙這樣的居心叵測者保持足夠的威懾力,而我們現有的艦隊顯然是夠不着這個標準,所以我纔會提出新的發展規劃。”

寧崎沒有立刻接話,眼光瞟向坐在自己對面的顧凱,見他的臉色也是一臉陰鬱。安全部和國防部在今天的戰後總結會上先後提出改變現行狀況的要求,這或許只是巧合,但也有可能是何夕和顏楚傑在事前就已經達成了某些默契。他們所管理的安全部和國防部一直以來就在安全和情報領域有着諸多的深入合作項目,在政治上可以說是天然的盟友,但凡有些需要幫襯的地方,自然也是會不遺餘力地推動進行。

而寧崎和顧凱可說不上是政治盟友,事實上他們之間的政治分歧還是挺多的,但對於軍隊和安全部門的權力限制,他們的看法是比較一致,認爲必須要有一個嚴格的監管機制來限制這些特權部門和暴力機關的發展,以避免其掌控的權力過於膨脹之後,逐漸脫離執委會的管理。屆時勝利堡裡一堆坐在辦公室裡治理國家的文官官僚,就很難再與掌握特權的軍隊與情報機關保持政治上的平衡了。

顧凱與寧崎的眼神對了一下,心領神會地開口道:“老顏要提方案當然可以,但請你拿出具體的書面文稿,交由執委會安排專門的會議進行討論。不過今天這個會的主旨是戰後總結,我認爲有些沒有直接關係的議題不應該佔用這次會議的寶貴時間。說回正事,我們還是來討論一下戰俘人員的安置和處理問題吧!”

顧凱認爲軍方和安全部的提議都是臨時起意的想法,應該並沒有準備相應的書面材料,這個時候再就此討論下去,其實就是讓何夕跟顏楚傑在這裡刷存在感了。所以他便果斷插話,用一個拖字訣先把話題帶過去,不讓顏楚傑再就此發揮下去了。

顏楚傑嘿嘿乾笑兩聲,倒也沒有強行再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便按着顧凱的意思,重新回到了之前的正事議題上。

對於戰俘人員的安置其實沒有太多的討論價值,在經歷了多次的對外戰爭之後,海漢對戰俘的處理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套路,各個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也比較清楚。即便這次的對象是西班牙人,但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需要按照過去的戰俘處理套路來執行就可以了。該收押的收押,該送去苦役營的就送走,有些可以留用的匠人,儘快查明底細沒有太大的劣跡,便分配去相應的勞動單位就職。

剩下少部分的要用來交換贖金和戰爭賠償的戰俘,那還是得先好好養着,該治的傷病得治,要是死在戰俘營裡可就是真金白銀的損失了。

施耐德拿出了自己連夜擬定的索賠方案,準備就此次西班牙艦隊襲擊三亞一事,向馬尼拉當局索賠三百萬西班牙銀幣。當然了,這個數目只是單方面提出來的標準,以海漢應戰的實際軍費開銷而言,可以說是獅子大張口了,施耐德也不能確定對方就一定會答應下來,最終還是要通過來來回回數次的談判來慢慢解決。

不過好在三亞與馬尼拉之間的航程不算太誇張,如果像之前星島俘獲的英國戰俘處理戰後事宜,光是送一封信去英國人在印度的基地,來回航程就得以月計算,討價還價幾個回合,搞不好就得弄到明年才能出結果了。

施耐德過去多次操持過類似的戰爭索賠事務,對於流程和尺度的把握也算比較熟悉,因此衆人對他的操作方案並沒有太大的異議。而且執委會裡就施耐德一個金融專家,其他人也很難從專業領域提出更合理的意見了。

當然最騷的操作還是施耐德寫給馬尼拉總督的官方信件是使用了西班牙文,這個技能就很難有人能夠效仿得了。此外這封信件還專門附上了目前俘虜的西班牙指揮人員的職位和親筆簽名,以證實這些人仍然存活。

施耐德唯一擔心的是,這些人員的官職軍職都普遍算不上太高,也並非艦隊的首腦人物,馬尼拉當局會有多大的決心花錢贖回他們,還真的很難判斷。所以他在信件中雖然提出了一個比較高昂的索賠數目,但也還是留下了討價還價的餘地,只要對方不是傻子,應該能夠看懂他的暗示。

在海漢高官們商量處理戰俘的時候,這些人形自走籌碼已經在戰俘營裡開始了勞作。由於戰俘人數太多,海軍基地的監禁設施根本無法關押這麼多人,於是就將其臨時安置在騰出來的部隊營區中,不過這種待遇僅僅持續了二十四小時不到就被取消了。一名通譯用不太純熟的西班牙語告訴他們,接下來他們必須要自行修建一處戰俘營,否則接下來的關押期間就只能幕天席地了。

除了少數行動不便的傷員之外,絕大多數戰俘都被組織起來,發放勞動工具之後,便開始在戰俘營挖掘排水溝和化糞池,修建旱廁,搭建帳篷,修築鐵絲網隔離帶。這個安排雖然不免招來了一些戰俘的抱怨,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很順從地拿起工具按照指示去做了,因爲戰俘們都很清楚,如果海漢人決定要處死他們,那大可不必費這種工夫了。既然現在要修建一處臨時戰俘營,至少說明他們已經暫時可以保住性命了。

而少數軍官戰俘的心中卻非常清楚海漢人這樣安排的原因,他們在昨天的審訊中就已經在登記身份索要賠償的信件上籤下了自己的大名。只要海漢與馬尼拉當局的談判沒有破裂,他們這些人就能好好地活着。而這種談判一時半會根本無法達成協議,所以這樣的臨時關押營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了,被關進這裡的人,也不是都能有機會再回到馬尼拉去,畢竟能讓當局掏贖金換回自由身的對象,可絕對不會是那些臭烘烘的水手。

在戰鬥結束兩天之後,《海漢時報》終於發行了有關於這次交戰狀況的特刊,一千份面向社會發行的特刊幾乎是在頃刻之間就被搶購一空,在民衆的強烈要求之下,當天下午又加印了五百份投放到市面上,也同樣是被一搶而空。

劉尚因爲工作性質的原因,在第一時間便看到了這份特刊,而且他也參與了其中部分內容的編寫,看到這些內容印在報刊上發行出來,他一時間真有些百感交集。自己作爲大明的情報人員,爲了能夠蒐集海漢的軍政情報潛伏到三亞,但如今卻陰差陽錯成爲了海漢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還要編文章來鼓吹海漢的軍事實力,成了爲海漢官方吶喊助威的喉舌。自己本是爲顛覆海漢而來,但如今卻又在爲海漢官方效力,這種奇妙的錯位感讓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定位自己目前的處境了。

最可怕的不是爲海漢鼓吹這件事,而是吹着吹着,自己也就信了。在前前後後看過海漢那麼多地方的實際運作,海漢軍的演習和這次的實戰,以及海漢民衆對於戰事的態度之後,劉尚真的不敢對大明收復海南島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3277.第3277章3096.第3096章第九百一十八章 歸仁港2641.第2641章第1675章 防區交接3223.第3223章2941.第2941章3208.第3208章第332章 肥肉與陷阱第2001章第383章 調職申請第1845章 各方利益第1531章 幕後主使3169.第3169章第六百零六章 事後追查2934.第2934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接管港島第3434章2438.第2438章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第1083章 初來乍到3189.第3189章第1317章 大題小作第1214章 抵達安不納2718.第2718章第1650章 教會的寶藏第七百三十九章 局勢未定2971.第2971章第322章 參觀考察第2017章第3439章第2322章第九百九十七章 安全部的使命第1226章 國家利益第33章 北美幫3175.第3175章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2448.第2448章2769.第2769章第五百零六章 動手的理由3272.第3272章第九百三十四章 權衡利弊第1124章 成本與收益第1935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速之客3041.第3041章第2062章第1127章 互不相讓第321章 試乘火車2601.第2601章第1960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馬威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第四百四十五章 交換條件2536.第2536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賑災第1278章 甘蔗產業第1089章 移民措施2472.第2472章2962.第2962章第2229章第五百九十章 小動作3223.第3223章第142章 轉運策略3115.第3115章第2153章第1594章 張金寶的打算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第2057章第179章 公心與私心第1424章 獅子搏兔2949.第2949章第1595章 操作方式第2364章2516.第2516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2665.第2665章2787.第2787章第1934章第1029章 希望油田(三)第八百零一章 陷入困境2534.第2534章3004.第3004章第1846章 交換條件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1063章 各懷心思第244章 紡織品交易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2776.第2776章第1506章 合作與結盟第96章 貨幣(二)2457.第2457章第253章 占城形勢3169.第3169章2851.第2851章3354.第3354章2501.第2501章2798.第2798章第1187章 市場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