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隱患人物

劉尚從未想過他鄉遇故知竟然會是在如此場景之下發生,而這位“故知”的出現非但沒有半分驚喜,反而是驚嚇的成分居多。儘管劉尚與他屬於同一個陣營,但相見之下着實沒有絲毫欣喜的感覺,而是立刻開始懷疑對方出現在這裡的原因,並評估其可能會給自己造成的風險。

這樣的反應也算是職業病的體現了,劉尚在海漢潛伏期間基本是單線行動,任何知道他真實身份的人,包括他的聯絡人廖遠在內,都可以視作是身份敗露的潛在隱患。原本只有一個廖遠,已經是讓劉尚時時不安,唯恐受其牽連,恨不得找機會將其處之而後快。如今又突然冒出來一個知道自己底細的傢伙,這讓劉尚才平靜了幾天的心情又一次緊繃起來。

劉尚迅速在腦子裡梳理了一下目前的處境,雖說他目前的官方身份會讓自己處於明處的被動地位,但這份臨時官職其實也並非毫無用處,至少在移民營這個地方,他說話還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當下最要緊的事,便是設法打聽出此人的掩飾身份,以及將會被分配去的地區和單位。

劉尚在市井間混跡時間很長,習得的各種套路也多,當下便向移民營的官員套話,旁敲側擊地打聽這羣移民的分配問題。

青年團在海漢官場上是極爲特殊的一個存在,可以說是青年官員升遷的必由之路,而在青年團裡擔任官員,往往也會被外界和底層官員視爲權限極大的人物。當然事實上並非如此,例如劉尚的臨時職位就是一個虛職,屬於哪裡需要往哪裡搬的勞動力角色,而並非管理青年官員體系的大人物。但他的這個臨時職位就已經足以讓下面的人仰視了,因此對於他的發問,這裡管理移民的小吏也不敢有絲毫隱瞞,立刻湊到他身邊詳細介紹起來。

這批四百餘人的移民雖然是算作同一批接受分配的人員,但移民局並不會將他們分配到一處地方,而是會拆散了安置到海南島各地,平均下來一個市縣大概也就分到六七十人。不過劉尚擔心引起對方疑心,倒也不好直接指着他認出那人詢問其詳細情況,而是兜了個圈子,讓那小吏將這些人的登記資料拿來看看。那小吏也不疑有他,連忙匆匆忙忙去取了簿子過來,交到劉尚手上。

劉尚雖然不知那人化名爲何,又假借了什麼樣的掩飾身份,但海漢這移民登記資料他是知道的,上面記錄的個人資料可謂十分詳盡,只憑性別、年齡、體貌特徵這幾項內容,他也很快就能從中篩選出這名灰衣男子了。

早先在三亞市立圖書館查閱資料期間,劉尚就已經熟悉了海漢登記資料的方式,因此翻看這種移民資料也不在話下,直接就從男性移民查起。這四百多人的移民中,男性移民佔了七成,而其中二十到四十之間的移民又約莫佔了一半。劉尚估計那人即便謊報年齡,也只能在這個範圍之內,否則就與他的外貌對不上號了。

劉尚記性極佳,即便不作筆記,也已經在腦海中將這一百多人的資料從中挑選出來,然後接着再看體貌特徵的記述,就又將其刷掉了大半,只剩二三十人了。

劉尚知道從大明派來的人一般不會以單純的農民身份作爲掩飾,因爲這樣做雖然露餡的可能性極低,但作爲移民很容易會被分配到一些偏遠地方去充當墾荒屯田的先鋒,根本就沒有接觸到有價值情報的機會了。所以爲了能夠留在三亞這樣的大城市發展,僞裝成新移民進入三亞的大明情報人員,一般都會以某個行業的手藝人身份作爲掩護,以便能在駐留大城市的同時,在短時間內獲得海漢入籍資格,並且最好是能夠接觸到某些特殊行業和部門爲佳。

類似劉尚,便是以說書先生的身份來到海漢,靠着這個特殊才能得到了宣傳部的賞識,直接招攬他進入官方部門效力。國籍、身份、地位,統統都一步到位,這番待遇可以說得上是大明情報人員中的幸運兒了。在他之前來到海漢潛伏的廖遠等人,迄今都沒有進入海漢官方機構工作的機會,僅僅只是在三亞從事看家護院的行當而已。

劉尚知道此人必定會有某種比較特別的身份,而他在海漢待了兩個多月,對於哪些行當最容易得到有待,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剩下這些人的資料上來回掃了幾遍,便又過濾掉了大半,只剩下三人了。

這三人中一人是武師,一人是木匠,還有一人是秀才,劉尚一時間倒也難以判斷對方的掩飾身份究竟是哪一個。不過這倒也難不倒他,當下狀如無意地對侍立在旁的小吏問道:“這些人馬上就要分配了,你對他們的瞭解程度有多少?”

那名小吏連忙應道:“這羣人從到港開始,他們的資料登記和移民分配都是卑職經手操作,前前後後也有七八天了。不是卑職誇口,這羣人隨便拉出一個來,小人便可立刻報出他們的個人狀況來。劉幹事可隨意抽問,一試便知。”

“這麼有信心,那我就從花名冊上隨意點幾個名字,你指給我看,順便說說個人情況,看看與登記資料是否相符。”劉尚見對方如此配合,當下也不客氣,便立刻給他公佈了一項臨時的業務考覈。

那小吏只當劉尚是在考驗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心,根本沒想到他是另有目的,還一臉期盼地指望能在他面前有所表現。

劉尚道先隨意選了兩個名字,那小吏果然在張望一番之後,很詳細指出了該人所坐的位置,以及個人的資料,倒是與花名冊上登記的內容一致。劉尚見這小吏果然業務熟悉,當下便開始報他最後篩選剩下那三人的名字。到第二人的時候,那小吏所指的位置便是劉尚認出的那名灰衣人了。

“這個秦安是福建人,木工手藝還挺好,這些天在我們這邊也幫着做了不少木工活,卑職看他勞動態度積極,是個不多言不多語的老實人,便準備推薦他去建設部下屬的施工隊,亦或是勝利港造船廠,這兩處地方應該都挺適合他發揮手藝。”那小吏介紹得極爲詳細,連接下來準備推薦此人去的單位都一併報了出來。

“原來你叫秦安啊……”劉尚暗暗記下了這個名字,儘管這肯定是和他自己目前所使用的名字一樣,並非真正的本名,但對於他們這樣潛伏在海漢的無名小卒,本名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

據劉尚所知,木匠這個行當的移民在海漢也算得上是非常受歡迎的技工,許多生產部門都得跟木工活打交道,因此擁有這門手藝的移民在海漢可以說是不愁生計的。這個秦安選擇木匠這個職業作爲自己的身份掩護,一方面是其肯定有比較過硬的手藝,另一方面大概就是看中了這個職業可以很快在海漢安定下來,也有望能夠接觸到一些被人爲設立了技術壁壘的行業,指不定就能偷學到某些海漢秘而不宣的先進技術了。

就算劉尚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是要偷學海漢的技術,這懂木工的人恐怕要比自己這種只會記錄文字的人管用得多。特別是那些看起來結構很複雜的機械裝置,劉尚翻來覆去半天看不懂的結構,在匠人眼中或許只是一瞥就能看出其中奧妙了。

這個秦安如果是無聲無息地潛入海漢,沒有與劉尚在這地方照面,那倒也罷了。大家蝦有蝦道,蟹有蟹路,各憑本事發展,也沒什麼好說的。但既然在這地方已經照了面,而且劉尚也知道對方認出了自己,那這個局面就稍稍複雜一些了。他現在不能判斷對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出現和目前的官員身份,但出於同理心考慮,對方大概也會擔心自己的出現讓其陷入到身份曝光的風險處境中。而幹他們這一行的,深知要保護自己身份不被泄漏的最穩妥原則,便是幹掉身邊的所有知情人。

廖遠是知情人,但他有黨羽,甚至可能還有其他劉尚所不知的底牌,單憑劉尚的能力對付不了他。但這秦安是初來乍到之人,對於移民營之外的海漢社會所知不多,在踏入這個環境的初期,他將會有諸多不能適應的地方,而這有可能會導致其曝露身份——這都是劉尚進入三亞初期所經歷過的狀況,他有理由相信秦安也將會面臨類似的情況。

劉尚當下有兩種選擇,一是像廖遠對待自己那樣,扶持新人儘快度過適應期,以免其不慎曝露身份牽扯到自己。這種處理方式可以讓這名同僚儘快安頓下來,但壞處也顯而易見,這樣硬生生與其扯上關係,短期內的暴露風險雖然減小了,但長期來看卻無疑是增大了風險。

另一種選擇就比較決絕,今後儘可能切斷與此人的一切聯繫,權當是陌路。當然這樣也並不保險,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應該考慮將其滅口,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而劉尚自己的內心,顯然是更多傾向於後一種處理方式,因爲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真正的萬無一失。

劉尚對個人安全如此的小心翼翼,甚至已經謹慎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連自己的同僚都想直接將其滅口,倒也是事出有因。過去幾年中大明各情報機關、地方官府、軍方,都陸陸續續向海南島派出過多批情報人員,但來得多,栽得也多,很多被海漢捕獲的情報人員都並非自己暴露,而是被其他被捕的同僚所揭發。有人甚至反水降了海漢,專門爲海漢捉拿大明派過來的潛伏人員。

在吸取了足夠多的經驗教訓之後,大明的情報機關已經調整了策略,儘可能安排情報人員在潛入海漢之後單線行動,甚至是作爲一段時期內不會激活的“死棋”蟄伏下去。劉尚不知道海漢境內有多少默默無聞的“死棋”在等待着激活的命令,但他知道秦安絕對不是身負這種任務的潛伏者,因爲他們是同一批接受面試,而上頭當時很明確地告訴他,到海漢的任務就是蒐集情報,伺機策劃破壞活動。

劉尚想着想着便入神了,直到身邊的小吏招呼自己好幾聲纔回過神來,將手中的花名冊合上遞還給他,口中讚許道:“你對工作很負責,做得很好!”

打發了這名小吏離開,前面負責宣講的同事也已經完成了工作,終於輪到劉尚登臺。他上臺之後居高臨下,見那秦安果然仍在偷偷摸摸地注視自己。劉尚當下收斂心神,先作了自我介紹,然後便開始向這些移民們講述前幾天發生在三亞近海的這場海戰。

劉尚的講述內容基本上是照着《海漢時報》上刊登的文章來的,對於某些比較複雜的問題,比如海漢與西班牙人的恩怨,劉尚也捎帶着解釋了一番,以免這些從大明等國來的移民聽不懂前因後果。他這宣講以說書的形式來進行,又是講述打仗作戰的內容,自然是要比前面登臺的同僚說得更爲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臺下移民中甚至還不時爆發出叫好聲,彷彿真是在聽書一般,這樣的反應也是讓劉尚有些哭笑不得。

他在臺上講完之後,移民營的工作人員便率先帶頭鼓掌,而移民們見狀也有樣學樣鼓起掌來。劉尚下臺之後,這趟差事便算是完成了,不過劉尚稱自己要爲寫文取材,主動留了下來,沒有隨其他人一同離開移民營。

按照劉尚的要求,移民營從這批剛聽完宣講的新移民中選出了數人,輪流接受劉尚的單獨問詢,以瞭解他們是否真正理解了宣講活動的內容。當然了,這只是他臨時想出來的藉口而已,真正的目的還是想在這批移民被放出去之前,先與這個秦安接觸一下,摸清對方的目的和打算。

3283.第3283章2632.第2632章2594.第2594章第1406章 冬季偵察第2038章第2006章第2197章第1231章 戰爭可能第五百零一章 亮明態度第七百一十六章 治安部隊第315章 軍演展示第188章 少壯不努力第2054章第六百四十六章 備戰2923.第2923章3393.第3393章第1659章 攻打馬尼拉(九)2476.第2476章3277.第3277章3309.第3309章第1168章 爲國聯姻第1659章 攻打馬尼拉(九)第2072章第146章 勘察道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謀論第2222章第1140章 長遠打算第2336章第1751章 孰強孰弱第1769章 有所求3033.第3033章第3440章第九百五十五章 接頭第1768章 利益至上第384章 海軍動手第2308章第235章 附加條件第1511章 遼東屬誰2438.第2438章第1408章 苦寒之地第2076章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1717章 殺雞儆猴第357章 三亞港的新客人第2044章第143章 登陸新港第七百一十六章 治安部隊第1742章 買買買第1446章 關鍵人物3131.第3131章第169章 沆瀣一氣2623.第2623章第46章 達成合作第182章 突如其來2676.第2676章2549.第2549章3056.第3056章2862.第2862章第九百五十五章 接頭第2010章2847.第2847章第2257章2871.第2871章第1907章 奮力追趕第1349章 逼入絕境第1516章 戰局變化第六百七十二章 禁閉3397.第3397章第八百八十七章 三六九等2921.第2921章第1806章 據江而守第1788章 息事寧人第1721章 糧食新政第八百三十二章 謹慎的許心素3207.第3207章第1416章 遼東備戰3146.第3146章2396.第2396章第九百一十七章 軍演部署2539.第2539章第2055章第398章 善後事宜第298章 駐廣辦的新業務第1154章 炫耀武力第1560章 白忙一場第203章 安西教練的野望第2092章2654.第2654章第1007章 開國慶典(七)第四百八十章 新港開發第四百九十章 立場不同3081.第3081章第1238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零七章 特戰營的備戰狀況2744.第2744章第2178章第九百七十二章 範迪門的三亞見聞第265章 羣體效應第1468章 北方航線(一)第1337章 前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