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出發南行

此次南下移民計劃的規模頗大,譚舉任和他的這幫手下,以及挑選出來的數百移民,也只不過是其中將被派往南海某地的小分隊之一。除了數量衆多的移民和派遣人員之外,還有幾支南下執行換防任務的部隊一同出發,整個船隊的人數將超過四千人,運輸的各種補給物資也有數千噸之多。這也是自1633年海漢與安南、占城等國組成聯合艦隊下南洋軍演之後,時隔一年再次由官方組織的一支超大規模南下船隊。而這還僅僅只是首批南下的人員,後續至少還會有兩三批人員被派往南方殖民。

而對於這支船隊中的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識並參與如此規模的遠洋船隊出行。特別是那些剛到三亞不久,連移民營地都還沒出過的新人,在碼頭上集結時大多都看傻了眼。不管他們接下來的目的地是哪裡,看到這樣一支龐大的船隊,心中多少也能安定一些。

韓正山看着碼頭上排着長隊登船的人流,心中也是感慨不已,海漢這個國家的動員能力之強大,遠遠超乎他的想象。這麼幾千人要運去幾千裡之外定居,所需的可不止是短期內餬口的糧食和一些生活物資而已,也難怪海漢能夠組織海軍遠征浙江,甚至還派出了艦隊前往更北方的山東建立殖民地。一個建國不久的小國能有這樣的國力,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實實在在地發生在自己眼前,想想以前一心覺得大明天下無敵,如今看來目光着實有點短淺了。

在鹿回頭半島裝載移民的帆船,絕大多數是跟韓正山當初從浙江南下途中換乘的移民船同一型號,不過數量可比澎湖出發的移民船隊大多了,數十艘移民船在碼頭上一字排開,上千人分作若干隊伍沿着棧橋登船,光是這個場面就讓人不禁心潮澎湃。

韓正山遠遠看到譚舉任正在接受海漢高官的接見,據說來人便是執委會裡幾名位高權重的大首長,平時可是很難有機會看到他們在外邊拋頭露面。不過像他這種級別的基層幹部,根本連湊上去靠邊蹭點仙氣的資格都沒有,所以也只能在劃定的等候區伸長脖子望幾眼了事。

但凡有大規模的船隊離港遠征,執委會的頭面人物都會到碼頭相送,這已經成爲了海漢的慣例之一,這次也不例外。不過這種象徵性的儀式都不會持續太久,幾句勉勵叮囑的場面話講完,外派官員們就得登船準備出發了。

韓正山上船之後,發現這趟差事的居住條件要比當初來三亞的時候好了很多,不用在跟移民們擠在甲板下的船艙裡,而是可以與其他幹部一同享受甲板上的高級隔艙。當然了,這種高級隔艙也只是相對於甲板下的通艙吊牀而言,實際上仍然是八人一間狹窄的艙室,靠着兩側艙壁放下四張雙人牀之後,就只剩下中間大約兩尺寬的狹窄過道了。

哪怕只是細微的生活條件改善,韓正山也能從中感覺到地位所帶來的待遇差異,這讓他對於這次離開三亞南下的憂慮又稍稍減緩了一些。雖然不能留在三亞發展似乎是一個遺憾,但想想由此所能換來的權力和地位,韓正山認爲爲此作出一點小小的犧牲也是值得的。他在來海漢之前已經習慣了手裡握有特權的生活,現在要讓他重新回到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態,一是難以適應,二是心中也有不甘,既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自然是要抱着寧爲雞頭不爲鳳尾的念頭,南下去殖民地搏一把前途了。

該裝船的各種貨物補給在前幾天就已經陸續完成了裝船,所有人員登船之後,碼頭上的水手便開始解開固定船隻的纜繩,讓帆船緩緩駛離岸邊。數十艘移民船、貨船和綜合補給船組成的龐大船隊魚貫駛出,繞過鹿回頭角之後,與從勝利港駛出的海軍艦隊會合,然後一同向南方海域進發。

在三亞西南大約一百五十海里開外,便是此次南下船隊的第一站,位於安南國東海岸中部的商業貿易港峴港。船隊將在當地稍做停留,卸下三亞運往當地出售的貨物,並運走產自附近秋盆河平原的一批糧食。

韓正山這次沒有再像來三亞時那樣被禁止離開船艙,只要船長沒發出禁令,他們這些南下幹部都可以自行在甲板上活動,甚至還可以去駕駛艙看看船長是怎麼根據海圖來判明前進的方向。

韓正山所在的這條移民船已經在三亞與南海之間跑過七八次來回,船長丁旭是五年前從安南黑土港入籍的歸化民,不過如今已經滿口海漢官話,根本就看不出他與漢人有什麼區別了。對於這些出海經驗並不算豐富的乘客,這名船長還是顯得比較有耐心,不緊不慢地向他們講解一些粗淺的航海知識。

韓正山一開始還只是當消遣來聽,但多聽了一陣之後,便逐漸留意到了更多的信息。聽這船長所說,海漢國在南海所控制的區域之大,似乎還要勝過在大明海岸線上的控制範圍。不過因爲南海的人口遠遠不及大明,海漢在當地所能召到的勞動力極爲有限,因此這些地方的建設發展主要還得依靠外來移民實施。海漢大費周章從海南島組織移民,千里迢迢把人運到南方,也正是因爲這種不得已的原因。

當然了,更復雜的政治、軍事方面的考量,韓正山不懂,這位船長也同樣不懂,所以他們能夠認知到的原因,相對還是比較淺顯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認識到海漢的強大,畢竟這種長距離的海上移民活動,韓正山以前可真的是沒有見識過,他唯一聽聞過類似的事件,大概還要上溯到秦始皇派徐福渡海去找童男童女那事了。

雖然三亞與峴港的直線航程僅有一百五十海里,但龐大的船隊行進速度只保持在五到七節左右,因此完成這段航程也得需要至少一天半左右的時間。韓正山倒是乘着這個機會,好好觀察了一下船隊中擔任護航任務的海漢戰船。

他在杭州城頭曾遠遠看過海漢戰船,從浙江南下的時候也曾在舟山定海港,澎湖馬公港等地看過停靠在碼頭上的戰船,但這次南下卻是有半支艦隊的編制擔任護航任務,在海上看到這些海漢戰船靈動威武,劈波斬浪的身姿,與那停在港口的模樣又大不相同了。海漢號稱南海無敵,一多半的底氣就是來自於這支強大的海軍。

衆人在船上閒着無事,便詢問船長丁旭關於下一個目的地狀況。丁旭讓副手把着舵盤,自己掏出了煙桿菸葉,不慌不忙地點上抽了兩口,這纔對衆人說起了目的地峴港的狀況。

“這峴港本是安南國的一處天然港灣,那時候安南國還分南北朝廷,峴港便在南邊朝廷的地盤上。不過這峴港一南一北,分別是南邊朝廷的國都順化城和南邊第一大港會安港,這峴港當時只是一個漁村而已。後來我海漢國幫着北邊朝廷打仗,一口氣將順化城和會安港都給打掉了,安南國欠了天大的人情,後來就在南邊劃了幾塊臨海荒地出來,作爲補償交給了我海漢國經營,這峴港便是其中一處。”

有人插話問道:“老丁你當時去參戰了嗎?”

丁旭搖搖頭道:“首長們拿下峴港的時候,丁某那時候還在黑土港附近當漁民,還沒投效首長,所以這些事也是後來聽別人說的。”

韓正山道:“老丁你是五年前入籍的,那這打仗的時候,至少是在五年之前了?”

丁旭看了眼韓正山道:“你倒是心細……沒錯,當初海漢大軍打會安港是七年前,而攻打順化城,正好便是六年前眼下這個時候。那順化城號稱安南第一雄城,光是護城河就有內外兩道,哪怕有三五萬軍隊圍城也難以攻入,但海漢軍據說就去了兩三千人,便將這城直接拆了半邊,守軍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韓正山既然已經知道丁旭所說這些都是道聽途說而來,當下就沒怎麼專心聽他吹牛皮了,心裡卻是在琢磨另一件事。據他所知海漢人是在天啓七年纔來到瓊州,算起來那第二年就跨海打了會安,第三年攻破順化城,這打仗的本事可以說相當厲害了。還好他們將武力都用到了安南這邊,要是攻打兩廣地區,那官府怕也很難招架得住。

他琢磨完這個念頭,便聽那丁旭猶自滔滔不絕地在跟衆人講當初的安南戰事:“……南邊的阮氏朝廷,若不是首長們出面作保,留下了一些族人,恐怕早就被北邊的鄭家殺個乾乾淨淨了。你們若是在國內遇到姓阮的安南裔國民,十有七八便是阮氏家族的人了。”

韓正山一想,當初在警察司培訓基地上進修班的時候,講課的官員便有一人叫做阮經文,想必應該也是丁旭所說的阮氏族人了。

有人不解地問道:“既然安南朝廷欠下首長們這麼大的人情,那爲何首長們不直接討要一兩座城池,也免得在荒山野嶺的地方建據點這麼麻煩。”

丁旭搖頭道:“這你就不懂了,莫說安南的城池,就算大明的城池,對我海漢又能有多大作用?首長高瞻遠矚,找安南國討要的幾塊海外飛地,俱是未經開發的天然良港,於開闢南海航線大有好處。再說荒地有什麼關係,這三亞也只用了八年時間,便建成了眼下的光景,假以時日,這些海外港口不都會慢慢變成一個個熱鬧的港城?”

韓正山回想自己從浙江南下時一路所停靠的各個港口,果然也是很符合丁旭所說的這種情況,海漢人並不熱衷於進入內陸佔領城池,而是喜歡在臨海港口和海上航道要害處建立據點。以其獨特的經營手段,這些海港的確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成爲了繁華的商業港口和人口聚居地。隨着海漢移民的不斷遷入,這種臨時據點也會很快就演變成隸屬海漢的領土了。

自古以來的國家要擴張,無不是以大陸爲基礎攻城掠地,但海漢卻獨闢蹊徑,所佔領土不是島嶼便是臨海港口。韓正山瞭解得越多,便越是佩服海漢這種另類的手段,只可惜他的上司譚舉任是乘坐軍方艦船,否則他還真想當面向譚舉任請教一下,這海漢的對外擴張策略到底是有多少奧妙在其中。

船隊在第二天駛抵了峴港,距離港口還有十幾海里的時候,在甲板上便已經能看到峴港外圍的高大山嶺了。

就港口建設水平而言,峴港與幾乎同一時期開始啓動的香港相近,移民們看到海外也有如此之大的海漢領地,在船上便已經歡呼起來。不過韓正山在南下途中已經見識過了海漢的數處港口,因此對於峴港的建設規模倒也沒覺得特別驚訝。

船隊入港停靠,當地駐軍和警察已經提前在港口劃定了活動區,船上的移民可以在短暫的停靠期內分批下到岸上放一放風,但不允許離開劃定的活動區。此次的南下船隊中只有極少數人被安排在峴港落腳,絕大多數移民只能在這裡短暫停留,連走馬觀花的參觀都不會有,就得繼續往南行進了。

碼頭上的力工們用絞盤熟練地操作高大的吊臂,將船上的貨物吊裝上岸,其中大多數都是比較廉價的初級工業品,如各種鐵製的農具等等。這些東西雖然利潤不高,但在安南南部的市場佔有率卻相當不錯,貨物在峴港批發給安南國內的商販,再由他們分銷到內陸地區。

韓正山在碼頭上看到來接貨的安南商人興奮地開箱驗貨,不禁腦洞大開,心想海漢若是把農具換成武器,那不是隨時都能在別國武裝起數以千計的人員?這安南和大明沒因此生出內亂,倒也是海漢手下留情了。他可不知道海漢每年向國外出口的武器交易量頗大,而最大的兩個買家便是這與海漢相鄰的大明與安南了。

3091.第3091章3332.第3332章3243.第3243章2465.第2465章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第1099章 圍剿萬家軍第六百四十四章 接管防務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第2148章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第1938章第1476章 東江移民區2487.第2487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攻打儋州第2190章第400章 不服第1046章 人心向背3270.第3270章第1602章 雨過天晴第1119章 眼見爲實2861.第2861章第81章 未來形勢第34章 鹽田(一)第2252章第1072章 被人惦記第五百九十一章 解決方案第1595章 操作方式3257.第3257章3222.第3222章2516.第2516章2540.第2540章3086.第3086章3189.第3189章第1701章 疫情第1817章 無解難題第1059章 無巧不成書第1473章 北方航線(六)第2031章第1625章 田獨工業區2645.第2645章第1503章 城外江畔3074.第3074章第1374章 北上幹部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123章 大本營的準備工作第九百零七章 準備動手第1471章 北方航線(四)第1886章 澎湖小憩第七百一十二章 調任3301.第3301章第2217章第2037章第1087章 宣傳手段第七百四十六章 招收新兵第1600章 好事多磨第八百四十六章 強行接管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3203.第3203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2022章第1183章 逐步推進第1395章 收網日第1204章 實習期2912.第2912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日島之戰(三)3165.第3165章2845.第2845章第1415章 戰果3235.第3235章第八百五十八章 帶路黨vs帶路黨vs帶路黨第1440章 前後夾擊第1309章 自嘆不如3288.第3288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日島之戰(二)2708.第2708章3395.第3395章3163.第3163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昌化的對黎政策第1892章 格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拖延時間第五百八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2304章第2305章3341.第3341章3024.第3024章第16章 土著眼中的外來戶2398.第2398章3152.第3152章第1032章 希望油田(六)第1639章 速戰速決第19章 失敗的伏擊第1233章 戰爭陰雲2739.第2739章第1039章 全身而退2993.第2993章2453.第2453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2635.第2635章第1279章 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