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基層官員

海漢的幹部培養體系,可以說是隱藏在國家高速發展大好局面下的一塊短板,雖然執委會從穿越之初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將會帶來的隱患,並且也爲此作出了諸多努力,採用了自行開科取士,任用大明投效官員,各部門都自行開設幹部進修班等等措施,但畢竟立足時間太短,合格的幹部數量依然遠遠跟不上海漢國的擴展速度。

也正因爲如此,南海一部分殖民地在建立之後的一段時期內都只能由軍方管制,而難以組織起持續有效的殖民建設。這種狀況迄今也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所以這次南下的幹部隊伍中,纔會出現如韓正山、呂義這樣幾乎是以臨時抱佛腳的形式招入的人員。如果嚴格按照用人標準來衡量,他們這種新移民根本連任用幹部的資格都沒有,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雖然他們在個人資歷方面有所欠缺,也還是被有關部門破格錄用了。

譚舉任雖然對這幫手下的能力也心存懷疑,但他當下也沒有更換人選的餘地,就算能換,換來的其他人也不見得比現有的人選好到哪裡去。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提升自己這些手下的實力,讓他們在抵達殖民地之後能夠更好地貫徹自己的執政意圖,做出一點像樣的成績來。

譚舉任講課的內容主要是殖民地的權力架構和部門分工協作機制,這對於剛剛正式踏入官僚體系的幹部們來說,其實很難立刻理解中間的門道。倒是韓正山這種曾經在衙門裡待了多年的“老公務員”,聽了譚舉任的講解之後會有頗多收穫。

按照韓正山的理解,海漢對於執政的分工要比大明官府更爲細緻,考慮得更爲周全,而且有現成的模式可用套用,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責任所在,這種分工合作的方式會比大明官府的運轉效率更高。不過韓正山認爲這也是與海漢所具備的驚人財力有關,像譚舉任將要履任的這個地方,據說人口還不如大明一縣之地,而這分管幹部就有十幾人之多,譚舉任可不敢想像一個縣衙有這麼多管事的人與縣太爺分權。

按照大明的官僚體制,知縣之下有縣丞一人、主簿一人,分掌糧馬、巡捕、稅徵、戶籍等事務,典史一人,掌管文書收發,若是無縣丞或主簿的小縣,其職能則由典史代管。再往下就是三班衙役和民壯,亂七八糟加起來有百十來號人。但海漢的基層官僚編制要大得多,按照譚舉任的說法,他們這批接受培訓的幹部都是基層官員,再往下才是如三班衙役一樣的勤雜人員。這當官的都十幾個人了,整體的人員編制自然是要比大明的縣衙編制多出不少人頭。

加之在海漢官府機構裡做事的餉錢都不低,維持這麼大的機構編制所需投入的資金自然是要遠遠大過了大明的縣衙一級官府,考慮到經費開支,這樣的模式在大明顯然是行不通的。但人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韓正山這一級的基層官員責權更爲明確,而他們的主管領導譚舉任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殖民地的規劃與實施過程中的指揮工作上,而不是爲了處理大大小小的民間事務忙得焦頭爛額。

以韓正山的眼光見識,其實也說不出海漢這種用大投入來換高效率的做法,與大明官府相比到底孰優孰劣,但海漢能在來到大明邊界的短短數年內立國並向外不斷擴張,可見這套運行模式的作用還是相當顯著。海漢這套官僚體系能留給外界質疑的問題,無非是國民幾乎全是來自以大明爲主的他國投效,在海漢的統治下這些國民的忠誠度到底有多高,或許將會是海漢的一個軟肋。

當然以韓正山抵達海漢之後的見聞來看,海漢國民對於他們的統治者敬畏感十足,很多人都將“首長”視作天神下凡一般的存在,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貳心。即便是有些人心念故土,但也不會對當下的生活狀態有太多的抱怨,畢竟像海漢這樣在治下地區幾乎沒有戰亂之虞的環境可不好找了。特別是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大明,除了江浙和福廣這沿海地區還算比較太平,內陸和北方都已經陷入到連年戰亂當中,海漢這幾年移民人口能夠飛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是拜大明戰亂所賜。

而譚舉任在談及這個方面的時候也毫不避諱地表現出了優越感:“大明爲什麼會有那麼多地方發生內亂?有人可能會說是天災,是人禍,但這些只是表面現象,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原因是有太多的百姓吃不上飯,而官府又沒辦法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這種狀況在我國就不會出現,我們有遠遠超過國民生存所需的糧食收成,有強大的武裝軍隊庇護,有你們這樣的基層幹部支撐着各個部門機構的運轉,還有英明的執委會爲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這個國家亂不了!”

如果沒有來過海漢,親眼見證這裡的情況,那麼在座這些人大概都不會相信譚舉任的這番吹噓,不過現在聽到這些話,包括韓正山在內的所有人卻都覺得這是毫不誇張的大實話。海漢國內的富足安定,是他們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狀況,也是海漢國民願意臣服於執委會統治之下的最大原因。

但除開這些鼓舞人心的政治宣傳之外,譚舉任所講的專業領域學識就讓韓正山聽得很是吃力了。這一是因爲他出身江浙,對譚舉任帶着濃重廣東腔的海漢官話就不是那麼容易聽明白,二來譚舉任所講的內容有太多他不理解的用詞和概念。譚舉任說十句,韓正山大概只能半蒙半猜地聽懂六七句。

韓正山轉頭看看旁邊坐着的呂義,見他也是面帶迷茫之色,心道呂義是松江府出身,想必狀況也跟自己差不多。不過他是當大夫的,除了治病救人之外,只需要去當地帶幾個學徒出師就算完成任務,對於譚舉任所講授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倒也不用掌握那麼透徹。

而一同聽課的其他人中,倒是有兩三個人一直在拿着筆記錄譚舉任所說的話。譚舉任注意到他們所拿的並非普通的毛筆,而是一種金屬筆尖的筆,面前還都擺着一小瓶墨水,寫一陣便要用筆蘸墨,用法倒是與毛筆一致。譚舉任在派出所的時候也見過黃同陽使用這種筆,據說筆尖是精鋼所制,海漢人稱之爲“鋼筆”,寫出的字筆畫極細,一張紙可以書寫的內容也比毛筆要多得多。

能熟練使用這種鋼筆進行書寫,顯然不會是新近才抵達海漢的移民,韓正山不問可知,這幾個同僚肯定是在海漢國入籍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韓正山當下便決定等譚舉任講完之後,要去找這幾位仁兄套套近乎——不是爲了他們使用的書寫工具,而是把他們做的筆記借來看看,免得錯漏了這講話中的重要內容。

這批將要隨譚舉任南下的幹部中既有韓正山、呂義這樣的新移民,也有幾名已經在機關裡工作了較長時間的老歸化民。雖然無法全部啓用有經驗的幹部,但執委會還是希望能安排出以老帶新的陣容,讓南下的工作組在當地開始工作後可以快速上手,不至於因爲經驗欠缺而讓所有部門都無法良好運轉。至於類似治安官這種相對不那麼穩定的職位,有譚舉任和當地的武官盯着,倒也不太會出什麼大的岔子。

而隨後幾天的課程,都是由各個部門的“首長”親自登上講臺授課。這些學員們雖然已經有幹部職稱,不過在“首長”面前也絲毫不敢表現出鬆懈怠慢,不管聽不聽得懂也得打起精神硬撐下來再說。韓正山倒是通過這些課程又加深了對海漢官僚體系和各個部門的瞭解,每天與呂義等人閒聊的話題,也都是在討論相關的內容。韓正山自嘲小時候若是有這樣的學習勁頭,只怕早就考上了功名,如今至少也是個秀才甚至舉人了。

當然了,在培訓班裡所學到的這些東西,跟大明科舉要考的經史子集並沒有什麼聯繫,而是讓這些菜鳥幹部們在短時間內儘可能掌握管理民衆,維持機構運行的方式方法。這些理論並不高深,他們所欠缺的也就只是實踐經驗罷了。

從培訓第三天開始,所有學員在主官的帶領下,到移民營中開始挑選和登記南下的人選。譚舉任所分配到的移民配額是八百人,這其中包括了一百七十餘名已經確定下來的歸化民,剩下的名額就要從移民營地中挑選了。

按照民政部一貫的做法,在幾天之前就已經開放了自願報名,而移民所將得到的好處除了移民補助、土地、房屋等等諸多優厚待遇之外,還有就是被統一縮短到一百天的入籍考察期。只要在抵達當地一百天之內沒有犯下明顯的過錯,那麼就可以自動獲得海漢國籍並享受國民待遇,這對新移民來說,要比留在本地競爭有限的入籍名額容易多了。

當然了,新移民們並不知道他們將要被分配的具體地方在哪裡,否則其中很多人可能會因此而打退堂鼓,畢竟要去到三亞以南幾千裡的海外,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接受的前景。

韓正山當然已經通過這幾天的授課知道了自己將要去往的目的地,但其實知道跟不知道的差別也不是很大,因爲他根本就想象不出當地到底會是什麼樣的環境。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被分配的地方再怎麼遙遠,也同樣是海漢治下的國土,所有的規則和社會體系跟三亞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最重要的是當地駐有海漢軍隊,倒也不用太擔心安全方面的問題。

對海漢瞭解程度有限的新移民,更關注的是去往當地和留在三亞的待遇差異是否划算。不過即便他們不參與南下移民,最終的分配也不見得能留在三亞,多半還是會派往外地,到時候就未必有主動報名南下這樣的優厚待遇了。當新移民們意識到這一點後,報名的人數還是相當多,大大超過了官方最初的期望值。

這樣一來,譚舉任等人的任務就輕鬆多了,他們只需要從報名者中挑出合格的人就行了,而不用強行從移民營拉走一幫人,用武力押送他們去南方的殖民地。

韓正山也是挑選移民的面試官之一,但因爲移民人數衆多,這種面試其實也就只是走個過場,讓他們這些新上任的幹部熟悉一下工作流程而已,根本就沒有挨個進行審查的時間。只要看看四肢健全,沒有明顯的肢體殘疾或是疾病,智力正常能聽懂命令,基本上都能合格。不過韓正山還是對其中一部分人留了意,因爲到達當地之後,他就得在短期內組建起治安機構,而僅憑他和將要跟着分配過去的七八名菜鳥警察,大概很難有效管理當地的治安狀況,所以必須還得要擴大編制才行,而徵召對象肯定就在這些新移民當中了。

對移民的登記挑選工作一直持續到培訓期結束的時候,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各種補給物資便開始逐步在三亞港和勝利港裝船,而韓正山等人則要在此期間讓即將南下的這批移民瞭解他們的職權分配,知道自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內該聽誰指揮,向誰負責。換言之,就是將他們前幾天所接受的培訓內容,轉換身份然後再對這些新移民進行宣講。這一方面是加強他們對於自身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讓這些移民對抵達當地之後的社會分工有所瞭解,不至於到時候對幹部們的指揮有誤解或牴觸情緒。

三天之後,一切準備就緒,南下移民船隊出發在即。

第2128章3238.第3238章第80章 廠衛3377.第3377章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第2092章第1498章 難辦的差事第1386章 馬博的秘密第1431章 改變歷史第138章 進入倒計時2795.第2795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2516.第2516章第1666章 攻打馬尼拉(十六)第2116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港區見聞3159.第3159章第1611章 參觀軍營第1448章 伏擊2602.第2602章第2291章3031.第3031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錢天敦的彙報第2345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官方套路2716.第2716章第七百一十八章 門檻3407.第3407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舉手之勞第1803章 交換條件第九百九十八章 準備工作第九百三十九章 勿里洞島2667.第2667章第1257章 解決方案第1648章 令人絕望第1157章 實際的考慮2898.第2898章第1658章 攻打馬尼拉(八)第1974章2650.第2650章第2037章2644.第2644章第1183章 逐步推進2951.第2951章第336章 王湯姆的真實目的第1627章 自1627年以來第2211章第2204章第1916章 好學之人第314章 觀禮第2022章第1211章 中南半島3306.第3306章第九百七十六章 前往昌化港第1170章 幕後交易第五百六十八章 幕後第2228章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選第1640章 迅雷之勢第65章 火炮(四)第3424章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1464章 內部消息第399章 勝利凱旋第1651章 攻打馬尼拉(一)3367.第3367章第1140章 長遠打算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與合作3121.第3121章第1262章 看家護院第四百四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1293章 由海轉陸第201章 吃緊的產能第1552章 建交與通商2731.第2731章第1731章 商業契機2669.第2669章2952.第2952章第317章 瓊聯發掛牌3261.第3261章第2254章第1941章第九百零一章 北上考察(三)第1304章 虛驚一場第1316章 陶東來的部署2428.第2428章3310.第3310章第1409章 以戰代練3116.第3116章第2295章第七百四十二章 引入移民2871.第2871章3054.第3054章第92章 移民2563.第2563章第2342章2547.第2547章第316章 授獎儀式第3456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