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親自出面

亂世之中,依附於強者無疑是一條最穩妥的生存之道,而在潘嚴看來,海漢這個強者的實力甚至是在大明之上。因爲僅僅就是舟山這麼一個海漢治下的海外領地,稍稍做些動作出來,就足以讓浙江官府亂作一團,疲於應付。曾經號稱所向無敵的明軍,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接連受挫,不得不主動和談來央求海漢儘快退兵。以潘嚴的見識,着實想象不出海漢國國力究竟有多麼強大,才能在距離國土千里之外的地方保持如此厲害的軍事實力。

在海漢軍中待的時間越長,潘嚴就對海漢這個國家的興趣越發濃厚,他所接觸到的海漢士兵大部分都曾經是大明國民,剩下的一般都是來自南方的黎苗族裔和安南裔,此外還有極少數個頭矮小的東瀛人,深目高鼻的波斯人,膚色黝黑的崑崙奴,甚至是金髮碧眼的西番在從軍服役,軍隊的人員構成可謂極爲複雜,由此也可見海漢這個國家的疆域應該不小——儘管王湯姆曾說過海漢國領土大概只有大明一省之地的面積,但潘嚴認爲這種說法可能只是對方在故意說笑而已。

但接觸越多,潘嚴就越發不懂海漢人的想法。軍事實力如此強大的一個國家,對於土地卻並沒有太大的奢望,明明可以利用軍隊來攻城掠地,但偏偏要走經商的路子,藉助貿易這種見效緩慢的手段來拓展勢力範圍。比如這次海漢軍順風順水攻到杭州城下,佔據明顯的戰場優勢,甚至可以說是破城有望,但其目的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竟然是要藉此來逼迫浙江官府同意開放通商權而已。又是上演苦肉計又是動用軍隊,搞了這麼大一齣戲就爲了在本地做買賣哪能順當一點,這在潘嚴眼中簡直就是如同牛刀殺雞一樣的舉動。

但同時潘嚴也知道海漢人極爲精明,一直以來所採取的行動都是計算好了才動手,絕對不會做虧本買賣,這麼做必有深意。只是自己腦子還不夠聰明,一時半會也琢磨不出海漢人選擇這種策略的真正理由,但先前付出了這麼多的代價,肯定是爲了要從大明獲取更大的利益。

王湯姆問道:“今天錢塘江上有什麼狀況發生嗎?”

潘嚴連忙收回心思,躬身應道:“從上游來了幾艘貨船,裝的都是運去定海港的貨物,船主也有管委會簽發的入港許可。卑職按照大人先前的吩咐,檢查之後都已放行了。”

海漢軍雖然名義上已經將錢塘江航道封鎖,但實際上也並非沒有後門可走。凡是與海漢有生意往來,正在往返舟山定海港途中的船隻,只要出示港口管委會所簽發的入港許可,依然可以通過海漢在錢塘江上的盤查。這樣就變相將海漢合作商家的損失降到最低,而那些跟海漢沒有貿易往來的商家,就只能自認倒黴了,必須先暫時停止在錢塘江入海口附近的活動。

至於江邊的漁民生計,倒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海漢依然允許這些小漁船在近岸處進行捕撈活動,只是不能再隨意進入江心的主航道活動。而杭州城附近的渡船全部被封禁,想要渡江只能到上游海漢控制範圍之外的地方去找船。

這段時間的軍事行動對於定海港的進出口貿易顯然會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但海漢方面確信挺過了這段困難時期之後,圍繞定海港進行的跨國貿易規模就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目前暫時的封航,也是爲了更全面地向官府施加壓力,畢竟杭州城裡靠航運吃飯的人着實不少,高官們就算不肯向海漢低頭,也得考慮到本地的民怨程度,更何況很多官員本來在私下就有份參與到民間航運的經營中,也算上是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員了。

當然被海漢艦隊針對得最厲害的對象並非民間船隻,而是上游各州府所屬的武裝帆船。這些隸屬浙江水師的作戰船隻在海漢艦隊挺進錢塘江的時候就已經吃過大虧,如今已經沒人再會主動前往下游去跟可怕的海漢戰船作戰了。浙江都司自知在水上不是海漢對手,也只是象徵性地下了“嚴防死守”的命令,並未再強行要求水師主動出擊,所以這幾天裡錢塘江上倒是風平浪靜,沒有出什麼大的亂子。

王湯姆道:“過幾天這事解決了,我放你兩天假,你可以去杭州城裡轉轉。這江南第一大城,還是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在北邊肯定享受不到。”

潘嚴猶豫道:“卑職是朝廷叛將,如今又在將軍麾下效力,要是被人識破身份,只怕走不出杭州城啊!”

王湯姆笑着搖頭道:“你想多了,到時候就算官府知道你是我們這邊的人,也不會把你怎麼樣。很可能還會特地派人保護你,不然要是你在杭州出點什麼事,搞不好就是一樁大麻煩了!”

潘嚴一想似乎也有道理,浙江官府這次吃了個大虧,以後是斷然不會再讓類似的事件成爲海漢興兵的理由。到時候官府應該已經答應了開放通商,自己只要以商人身份進入杭州城,應當也不會引發什麼麻煩。他自小在北方生活,這還是第一次南下,對江南的風土人情也是十分好奇,王湯姆願意給假期讓他去杭州走走看看,那自然是樂意至極。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祁傑和曲餘同從海漢營地出來,便騎馬回到城中。王畿等人早就聚在布政使司衙門裡等得心焦,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二人歸來。

“下官幸不辱命,海漢人已經答應撤軍了!”曲餘同坐下之後,一開口先報上了一個好消息。

有人聽到之後便暗自鬆了一口氣,但王畿卻沒有這麼快就被曲餘同的話術給迷惑,追問道:“那海漢人先前所提的條件呢?”

曲餘同奇道:“不答應他們的條件,又如何能讓他們自行退兵?”

王畿冷哼一聲道:“既然是講條件,總得討價還價纔對。曲大人不會是要告訴本官,海漢人提出的條件,你統統都原封不動地答應下來了吧?”

曲餘同搖頭道:“若是那樣,這杭州城裡隨便去個人都能談成了,下官又何苦要特地請命從寧波趕過來?請祁大人替卑職說句公道話,海漢人是不是讓步了?”

衆人的目光立刻便匯聚到祁傑這邊,祁傑嘆口氣道:“海漢頭目的確退讓了一步,他們提出的條件不必全部立刻執行,只要簽下協議,他們也會退兵。”

祁傑對於談判結果的感受很難用滿意來形容,他不喜歡海漢人,同樣也不喜歡以使者名義參與和談,態度卻十分容易妥協的曲餘同。是以這談判結果到了他口中,說出來的效果就沒有曲餘同那麼令人開心了。

王畿怒道:“這也能叫退讓?這明明是羞辱我等朝廷命官!難道以後要讓這幫南方蠻人拿着這一紙停戰協議來繼續要挾我們嗎?”

“大人息怒,請聽下官分說其中奧妙。”曲餘同早就做好了完全準備,見王畿發怒並不慌張,他確信自己可以說服對方接受現狀,答應與海漢議和的條件。

“各位大人,海漢人的三個條件的確極爲無理,本官瞭解之後,與各位大人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此等海外蠻夷,行事不知進退,斷然不可助長其囂張氣焰!”曲餘同心中早有預案,當下先拿話穩住了在場官員:“但本官以爲,當務之急,是要說服其軍隊退出杭州灣,我大明既不願將其訴諸武力,那便只有曉以大義,令其認識到當下做法的謬誤之處,他們纔會主動退兵。”

曲餘同絕口不提軍事上的失敗,只說己方是不願用武力解決問題,倒也是給軍方留下了一點顏面。這無奈之下的主動議和,在他口中反倒是成了體諒番邦的仁義之舉,讓王畿的臉色也稍稍放鬆了一些。

曲餘同一邊整理思路,一邊繼續說道:“海漢出兵,所爲之事便是通盛碼頭大火案,本官聽說此案疑點甚多,且查辦進度緩慢,只怕短期內也不會有結果出來。若是隨便從杭州大牢裡找幾個替罪羊判罪砍頭,海漢人也未必認賬。他們索要的賠償數目極大,甚至遠超杭州一年賦稅,完全不可能實現。但若是一口回絕,這談判就毫無餘地可週旋,所以本官先答應了他們的第三條要求,開放浙江通商權,此事對我大明並無直接損失,反倒是市舶司可藉此有所收益,算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

曲餘同話音未落,便有人反駁道:“開放浙江通商權,就怕海漢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嚐到甜頭之後要求會越來越多。”

曲餘同搖頭道:“這位大人此言差矣,據本官所知,海漢人一向奉行貿易爲先之策略,有生意做,便不會有戰事,我們只需開放通商權,便可替大明消除東海上一個心頭大患,這又何樂而不爲?海漢在南方福廣兩地與當地官府多有合作,甚至向官府出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幫明軍培訓軍官,替官府剿滅海盜維護海疆安靖。既然南邊能與海漢合作,我浙江爲何做不得?”

王畿捻鬚道:“你說到南邊,本官聽說海漢人建國之地,便是強佔了我大明瓊州島南隅,這又當如何?”

曲餘同道:“大人,這些都是沒有真憑實據的傳聞而已,不足採信。試想那瓊州島地處天涯海角,蠻荒之地,海漢人怎會選擇那種地方建國?以他們的實力,起碼也得在大陸打下幾座縣城府城纔會考慮建國之事吧?爲何南方從未聽聞官府與其開戰,反倒是合作甚密,總不至於福廣兩地的官員全都叛國投敵了吧?海漢人若是真想入侵大明攻城掠地,又何必止步於杭州城下,這杭州灣附近各州各府,豈不是都是極好的下手對象!”

浙江的官員極少會有機會去往瓊州島,關於海漢的信息,的確有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各種傳聞,真正的第一手資料並不多。曲餘同給海漢的這一通洗白還是分析得有條有理,王畿也聽得微微頷首道:“你繼續接着說。”

曲餘同道:“海漢人既然不是存心要來打仗的,那他們不管口頭上如何強硬,所提的條件如何苛刻,必然還是會留下讓步的空間。這大火案的兇手,我們可以慢慢查辦抓捕,海漢人索要的賠款,我們也可以用庫銀不足的名義先拖着,只需先把第三件事落實,表明一下誠意,他們就會退兵,這難道還不算是一種讓步嗎?”

劉峰在旁邊接話道:“曲大人,你剛纔也說了,海漢人要求把協議內容白紙黑字寫下來,日後他們以此爲要挾,又當如何?”

曲餘同面不改色地應道:“此事好辦,只需在協議上做點小文章,不寫明這兩條的兌現時間便是。”

劉峰嗤笑道:“海漢人出了名的精明,他們會注意不到這種細節之處?”

曲餘同道:“下官以爲他們即便注意到了,也不會再特地挑出來說事。劉大人可能沒有留意到,不想打仗的其實不止是我們這邊,海漢人也是一樣。只不過當下這種對峙局面繼續拖延下去,我們的處境只會越來越被動,而他們卻沒有這麼多的顧忌。”

王畿此時已經聽懂了曲餘同的觀點,開口替他總結道:“你的意思是,海漢人只是以此示威,現在想要一個體面的結束方式,然後就離開杭州灣?”

曲餘同點頭應道:“大人果然明鑑,下官以爲海漢人只是想拿些實際的好處回去,能向其國民有所交代。而哪些好處能得到,哪些好處不可能從我們手中得到,他們其實是心裡有數的,而且也在此之前的溝通中有所透露。只是杭州城的各位大人們少於有跟海漢人打交道的機會,對他們的行事風格不甚瞭解,所以纔會讓對峙的局面持續至今。”

王畿沉吟道:“那若是要與海漢簽署這停戰協議,你認爲由誰出面比較合適?”

曲餘同聽王畿這麼疑問,便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大半,當下躬身作揖道:“大人爲浙江之首,自然是由大人親自出面最爲合適。”

第1998章第1578章 有得有失第四百一十五章 測試內容第267章 軍援協議達成2700.第2700章2684.第2684章2519.第2519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循序漸進第八百四十五章 攻打石浦所第116章 海外考察(三)第五百六十章 一較高下3381.第3381章第1182章 停戰協議第1718章 入行不易第1286章 昌化工業區3283.第3283章第九百四十三章 貿易聯盟3052.第3052章第2108章第208章 新來的小夥伴們第八百四十四章 許心素的決心第1749章 皆爲利來第八百三十章 隱晦的條件第2327章2928.第2928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1154章 炫耀武力2402.第2402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圍3204.第3204章3227.第3227章3320.第3320章第1563章 外交辭令第2022章第107章 市場變化2918.第2918章2923.第2923章第1070章 騎兵的短板第1532章 偷雞不成3321.第3321章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1973章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第155章 修炮臺的海商第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的備戰第22章 碰頭會(二)2550.第2550章2971.第2971章2711.第2711章第七百四十一章 交接完畢第1440章 前後夾擊第293章 貿易談判(二)第1694章 雙重身份第1996章第1516章 戰局變化2491.第2491章2491.第2491章第八百三十六章 樂清第1025章 先遣隊(六)第1249章 從將軍到戰俘3358.第3358章第四百六十章 文化滲透3035.第3035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第1998章3375.第3375章第1046章 人心向背第1589章 行行都不易2592.第2592章第28章 黎人(三)第130章 錢天敦第1291章 軍演第二天2785.第2785章第1951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賑災3218.第3218章第1599章 禁止與許可第四百二十一章 誰當家2464.第2464章3351.第3351章第1524章 提前踩盤第1043章 浙江局勢第1302章 儋州宣講3416.第3416章第257章 執委會工作報告第1106章 真憑實據2618.第2618章2767.第2767章2633.第2633章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第2272章第1616章 修建使館2922.第2922章3390.第3390章第2362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南下作戰第1531章 幕後主使第1096章 調兵遣將第1555章 硬撐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