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逐步推進

雖然官府的想法不錯,但這種所謂的登記制度也是屬於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措施,海漢國民大部分都是來自大明的漢人,除了當兵的青壯和已經進入官僚隊伍的幹部需要剪短頭髮,身份特徵會比較明顯,大部分人只要換上大明服飾就根本無法從外貌分辨國籍。而極少數的穿越者若是要進入浙江沿海的城池活動,那安保措施的陣勢只怕會比知府出巡還大,哪裡還需要專門進行登記。

之所以要在協議中加上這相關內容,目的主要還是爲了大明和地方官府的臉面考慮。不管事後的實際執行效果如何,這至少能表現出官府對海漢人的出入境管理是有章可循的,一切皆在掌控之中,高官們也不會因爲海漢人進入浙江境內活動而落下“監管不力”之類的話柄。

“王將軍,協議簽署之後,希望你能儘快執行,率領部下撤離杭州。”王畿簽完字放下毛筆之後,對旁邊的王湯姆沉聲說道:“早些了結這裡的事,對大家都好!”

王湯姆應道:“王大人放心,我們會遵照協議內容,即日開始撤離杭州。我也希望浙江官府能夠儘快兌現協議中對海漢所作的承諾,早日開放各州府的通商權。”

雙方雖然已經簽署了和平協議,但這也不代表他們心中就已經放下了之前的恩怨,能毫無芥蒂地與對方相處。不管在此之前是贏家還是輸家,這份協議也僅僅只表示雙方的關係跨入一個新的階段而已,過去就有的利益衝突仍會繼續存在,就算不會像這次一樣撕破臉大幹一場,雙方在桌面下的過招也仍會進行下去。

如果算上動手之前的籌備期,海漢這次大動作前前後後花費的時間已有兩個月,期間所做的準備工作着實不少,參與行動的人員規模也創下了過去一年之最,甚至遠遠超過了去年夏天從杭州綁架官員的行動。行動中擔當主角的海漢東海艦隊雖然多數時候只是維持着實戰訓練的強度,消耗比真正的戰爭時期要小得多,但要維持海軍和杭州城外陸軍的運轉,每天的開銷依然是十分巨大的數目,再對峙下去怕是要將舟山一年的軍費預算提前耗完,早日收兵回營也是海漢自身的需要。

就行動效果而言,過程的順利和最終的結果其實都已經超出了海漢軍方在策劃時的預計,一次虛張聲勢的行動就讓浙江各州府緊張到不行,杭州灣沿岸所有的縣城都是城門緊閉,唯恐被海漢軍攻破。除了在杭州城外遭遇了兩撥明軍主動發起的攻擊,海漢軍在整個行動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包括水師在內的明軍基本都是一觸即潰,戰鬥意志十分脆弱。

王湯姆認爲這也是跟浙江地區太平日子過得太久,軍隊疏於訓練,久無戰事考驗所造成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釋爲何離大陸非常近的舟山羣島,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爲海盜和武裝走私商人的樂園,而官方對此卻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能將這些地區重新納入治下。當然了,如今海漢已經成爲了舟山羣島的新主人,官府想拿回這一地區的控制權更是希望渺茫,海漢只要不主動放棄舟山羣島,基本上今後就可以將這塊區域定性爲海漢國的海外領地之一了。

王畿心有不甘地看了看江岸處停靠的海漢戰艦,對王湯姆道:“貴國水師雖然厲害,但也莫以爲憑此就可天下無敵,我浙江水師隱忍不發,只是不想將戰事擴大,希望今後貴國戰船不要再隨意出現在錢塘江上!”

王湯姆豈會讓對方在言語上佔得上風,當下便立刻反擊道:“王大人,我們到浙江已經有一年多了,請問在此之前我們的戰船進過錢塘江嗎?如果不是大明治安太差,我們又哪會需要出動戰船來爲商人們討還公道?”

王湯姆撇清自家的同時,也順便踩了大明一腳。王畿聽得心頭怒火亂竄,但當下也不是發脾氣的場合,他就算對王湯姆不滿,當下也只能先忍下這口氣,否則這好不容易纔達成的停戰協議,可能墨跡未乾就要作廢了。

雖然雙方在這簽約儀式上貌合神離,各有打算,但最終還是沒有影響到協議的簽署和接下來的執行。在海漢集合人馬拔營離開的同時,浙江布政司及下屬的市舶司也將同步向各州府發出公文,宣佈了允許海漢人進入這些地區通商的決定。

或許是心頭不太痛快的原因,王畿在完成簽約之後,也沒有再多花時間與王湯姆進行交流,便告辭返回了杭州城。官府早已經準備好了安民告示,待王畿回城之後,便由衙役去街頭人多之處張貼出來,抓緊時間將輿論帶到有利官府的方向。

這安民告示的最主要的內容,自然是爲官府成功解除了杭州城的困局歌功頌德,同時將雙方協商結果的一部分公諸於衆。戰爭這種敏感詞自然不會在告示中提及,之前關於明軍在城外的行動也被解釋爲“剿滅製造了通盛碼頭大火案的匪徒”,而海漢軍封鎖錢塘江的行爲則被解釋爲“協助官府查封水道”,如今海漢退兵,官府的解釋是大火案已經告破,專門趕來杭州協助破案的海漢人員自然也就撤回到海上去了。總之在此之前的種種異象,官府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哪怕民衆對於這些解釋不會完全採信,他們大概也不能從官府那裡得到更爲合理的說法了。

不過民間熱議的問題卻並非海漢退兵,而是新進出臺的開發海漢通商權的相關內容。這個東西表面上似乎是海漢武力脅迫之下的產物,但實際上在浙江本地的既得利益者們也是促其成事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圍繞海漢通商合法化的遊說與反遊說,過去一年的時間裡都一直在官場中不斷上演,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牽扯其中,只是缺乏海漢軍這麼一個力度頗大的定音錘敲下來而已。

在雙方簽署最後的書面協議之前,協議內容其實已經由某些人官方劇透,開始在小範圍的上層人士間流傳開來。與海漢有生意往來的人無不彈冠相慶,這就意味着他們今後販運海漢貨物不用再偷偷摸摸地行事,也無需擔心自家買賣會被官府查禁了。

按照去年兩國間的走私貿易狀況來看,這門生意的年貿易量計數單位起碼是百萬兩白銀,利潤空間也非常可觀。在此之前,浙江地區的海漢貨物進口貿易幾乎都是被少部分擁有代理權的商家所壟斷,但大部分人當初在舟山招商會上花錢買到的代理權在今年就會到期,屆時海漢肯定會提前召開新一屆的招商會,所以錯過上次機會的後來者也很快就會有新的機會加入到下一輪的遊戲中。在這個時候海漢得到了浙江沿海各州府的通商權,不問可知,今年在招商會上爭奪地區經營代理權和專營權的競爭將會比前次更爲激烈。

這還僅僅只是進口貿易的部分而已,對海漢的出口貿易同樣是一大塊肥肉。江浙地區的紡織品、藥材、糧食、礦產、瓷器、工藝品等等,都是海漢一直大批量採購的對象,甚至連製造這些貨物的各類手工藝人和工匠也都成爲了海漢網羅的目標。

海漢自1633年攻下舟山之後,一直在向浙江本地的商界灌輸“貿易至上”的思想,以利益和資本來驅動人心,如今一年多過去,這種策略也逐漸開始產生了成效。民衆的關注點已經不再是海漢在浙江的存在是否算是對大明的一種入侵,而是跟海漢通商之後,自己能夠從中獲得哪些好處。

杭州城中布政使王畿的府邸,在海漢撤軍的當晚便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以此來慶祝此次事件的“圓滿”解決。作爲與海漢談判過程中立下頭功的大功臣,寧波知府曲餘同也受邀出席了此次宴會,並且得到了極高的褒獎。

“此次有勞曲大人臨危受命,最終力挽狂瀾,救杭州於水火之中,本官且代杭州十萬民衆,謝過曲大人!”王畿雖然對海漢仍有許多不滿,但對“表現出色”的曲餘同卻已經完全轉變了看法,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賞。

曲餘同連忙拱手作揖道:“保家衛國、安靖地方,此乃下官分內之事,王大人謬讚了!”

王畿道:“只是本官觀海漢人自恃武力,行事莽撞,只怕日後遇到類似狀況,還會採用這類蠻不講理的解決之法。寧波府與舟山隔海相望,算是首當其衝的要地,今後還要勞煩曲大人多多受累,把守住這處國門纔是!”

既然說到了自己的轄地,曲餘同就要借題發揮一下了:“下官陸陸續續跟海漢人也打了快兩年的交道,自以爲對其還算比較瞭解。海漢人重利,只要讓其安安穩穩地做買賣,他們其實也並不好戰。聽說他們去年已經在山東登州建了據點,開始在當地發展了。對他們來說,舟山只是一個由他們經營的貿易港,而非進攻我大明的橋頭堡。寧波雖然與舟山一衣帶水,但因爲本地商人與海漢貿易關係甚是密切,寧波若亂,海漢利益必定受損,所以海漢人非但不會就近在寧波生事,反倒會盡力維護當地治安,保障通商安全。”

王畿輕輕哼了一聲道:“你這寧波府倒是開了浙江先河,率先就自行與海漢通商了!”

曲餘同道:“大人,海漢人所作所爲,其實全都是爲了貿易,將其拒之門外,不過是白白給自己樹敵,他們若是要在沿海鬧事,各州府今後都不得安寧。倒不如息事寧人,開門放他們進來做買賣,官府也能從中獲取不少稅賦。海漢嚐到甜頭,自然不會再興兵鬧事,大家各取所需,豈不美哉?”

王畿應道:“怕就怕這些海漢人得寸進尺,出爾反爾,說是做買賣,做着做着就生出別的野心了!”

曲餘同道:“大人言之有理,下官也有這樣的看法。所以要杜絕後患,下官以爲還是需要以收服人心爲上策。”

“那你給本官說說,要如何收服人心?”王畿頗有興趣地追問道。

王畿經過這次的事,已經認爲曲餘同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官員,所以對於如何處理與海漢的長期關係,他也非常願意聽聽對方的意見,畢竟在座的官員雖然不少,但真正與海漢面對面打過交道的卻爲數不多,而曲餘同常年在寧波執政,能夠近距離觀察海漢動向,所擁有的相關經驗肯定是遠遠超過旁人了。

“那下官便斗膽說幾句。”曲餘同整理一下思路,便沉聲說道:“首先便是要設法對其實施教化,下官認爲可派儒生到其轄區遊學傳道,設立書院學堂,向當地人傳授我大明理學。只有明理,才能知是非,纔不會再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王畿深覺有理,點點頭道:“你接着說。”

曲餘同便繼續說道:“其次便是要設法讓其利益所在與大明共通,傷大明即是傷其本身。海漢國民中有不少都是以前逃難出去的明人,只需好好加以利用,這些人的人心很容易就會偏向故國。除了通商這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之外,下官認爲還可以讓兩國國民通婚聯姻,待血脈相連之後,海漢想要再對大明開啓戰端,也很難得到其國民的支持了。”

王畿有些不以爲然道:“民間通婚能有多大作用?兩國之間每年能有多少嫁娶,短時間內哪能多到影響國策的程度!曲大人此計未免有些想當然了。”

曲餘同道:“大人說得是,若只是民間同婚,那沒十年八年甚至一兩代人的時間,很難看到成效。所以下官以爲此計要想迅速見效,還需社會上層人士帶頭示範,由兩國高層聯姻方可起到足夠大的影響。”

第2118章第2028章3012.第3012章2788.第2788章2656.第2656章2942.第2942章第99章 內亂第1704章 棱堡工地2786.第2786章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2929.第2929章第1405章 控制疫情3387.第3387章3104.第3104章3346.第3346章3348.第3348章第1783章 爲國爲民第七百四十八章 輕重緩急3180.第3180章3241.第3241章2984.第2984章2684.第2684章第1322章 海上交鋒第六百零三章 遊漳州城2788.第2788章3157.第3157章第2113章第1050章 專業人士第七百三十五章 城破2422.第2422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明第2200章3360.第3360章3308.第3308章第1207章 面試第2293章第七百六十八章 眼光獨到2969.第2969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公門中人3212.第3212章第3428章第1247章 陷入困境第1046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六十五章 打狗港第308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2252章第263章 價格補貼第五百五十一章 對比落差第1562章 軍購競爭第2127章3086.第3086章2396.第2396章第1405章 控制疫情第2161章第1149章 互相推諉第2260章第2225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浙江海盜3011.第3011章第2208章3389.第3389章2822.第2822章第1166章 再見面第2199章2759.第2759章第165章 隔空算計3272.第3272章第2071章2998.第2998章第1730章 外交手腕第七百五十九章 荷蘭使者第1844章 工作交接第2239章第八百八十二章 舟山招商會(七)第1427章 春季攻勢3277.第3277章第1817章 無解難題第七百零六章 叛逃者的下場2465.第2465章2865.第2865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1099章 圍剿萬家軍第2161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第1624章 工業的力量第六百三十章 競爭與威脅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2687.第2687章第3456章2696.第2696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日島之戰(一)3003.第3003章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2883.第2883章第268章 先遣隊第1851章 政治目的第1727章 外交場合第3445章3369.第3369章第229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