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援助與條件

謝立在海軍中服役期間,曾與福廣多地的明軍將領打過交道,對於這樣的外交接觸也並不陌生。登岸與沈志祥會面之後,便從容不迫地報明瞭自己的身份和來此和談的意圖。

“海漢?你們不是我大明的人?”沈志祥聽完對方的自我介紹也覺得有點懵,這個國名對他來說十分陌生,他也完全不記得黃海周邊有這麼一個擁有水師的國度。而對方說話滿嘴的北方口音,長相也是漢人模樣,除了服飾裝扮有些怪異,完全不像是異國來客。

“我們是大明的友邦,只是少於在北方活動,如果大人去過嶺南地區,應該就知道我們與當地官府一向合作愉快,也樂於幫助大明解決各種棘手問題,比如賑濟難民和抵禦外敵。”謝立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們聽說皮島這邊最近的狀況不太好,所以特地從登州趕過來,希望能爲這裡的明軍和百姓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沈志祥聽得半懂不懂,但聽起來似乎是一片好意,也沒有要替後金勸降的意思。不過他出於謹慎,還是多問了一句:“那你們和金賊……應該不是一路的?”

謝立應道:“大人誤會了,我們和大明纔是一路的。金賊是大明的敵人,自然也是我們海漢的敵人。”

謝立其實是南方出身,對於後金在關外的禍害並沒有切身體會,也談不上有多大的仇恨。他投入海漢已有數年,效忠的對象也早就轉換爲海漢執委會,早就沒再把自己當做明人,大明在北方的窘境也並非他真正關心的對象。

不過他所能接觸到的信息層面較高,也知道執委會在東北亞地區有很大的規劃,後金是海漢必須要出手進行打擊的目標之一,這個理由纔是海漢將後金作爲對手的主要原因,而大明與後金之間的恩怨僅僅只是一個藉口而已。王湯姆在半路決定來皮島一趟,主要目的也是衝着這島上的人口來的,如果這邊的明軍態度夠好,那順手扶持一下也未嘗不可,對此謝立也是瞭然於胸,面對明軍時的說辭自然也經過了一番有目的的修飾。

沈志祥聽了這番表態之後,緊張的心情才稍稍舒緩下來,既然對方並非後金人馬,而是來自南方的友邦,那倒是可以接觸一下,看看他們究竟能給皮島提供什麼樣的幫助,當下便帶了謝立去見沈世魁。

皮島這地方不比大明國內,孤懸海外,物資和軍事都很難得到來自大明國內的援助,所以對於願意主動提供幫助的外國勢力,皮島一向都樂於接納。儘管這個“海漢國”的名頭以前連聽都沒聽過,但光是看對方停在海上這支船隊,能造出這麼大的海船,那至少在海運方面頗有實力,如果能通過海上航道給皮島三不五時地支援一些物資糧草,那倒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了。

至於說軍事方面的援助,沈志祥暫時還沒想那麼多。就連近在咫尺的朝鮮國都不敢給皮島多少明面上的軍事援助,這來自南方的外援就更不用指望了。

沈世魁倒比較謹慎,在聽過沈志祥的介紹之後,仍然沒有輕信謝立單方面的說法:“既是友邦,特使可有什麼實證?”

謝立對此倒是有所準備,這次艦隊北上遼東之前,王湯姆特地帶上了南方各地州府以及登州福山縣衙專門爲海漢所出具的各種公告,就是爲了在必要的時候向第三方證實海漢與大明之間的“友好關係”。既然沈世魁主動問起這事,謝立便讓孫丙將這些文件取出向對方展示。

沈世魁雖然爲官多年,但也從來沒有一次性見到這麼多地方的官府告示,當下不禁也有些傻眼。不過他好歹也是一方大員,基本的涵養還是有的,很快便從震驚中恢復過來,一張一場查看了這些告示。

告示的內容大同小異,基本都是告知民衆本地有海漢商團活動,可在官府監管下自行與其貿易或是接受其僱傭,下面都有各地方官的簽字和官印,其性質很顯然就是官府在爲海漢背書。不過這些官府所轄區域覆蓋範圍之廣,足以令人震驚,從兩廣到福建再到浙江,沿海絕大部分州府的官印都出現在了沈世魁眼前,如果不是海上有這麼一支艦隊就在眼前,沈世魁肯定會以爲面前這幫人是僞造官府告示的騙子。

當然了,其中最顯眼的還是最後一張福山縣的告示,雖然上面的內容也與其他地方大同小異,但這可是唯一由山東境內官府出具的公文,而且還提及了海漢在福山縣協助官府擊敗土匪武裝萬家軍,並擒獲匪首的光榮事蹟。而看上面的落款,距今也就只有十來天的時間而已。

對沈世魁而言,這不但意味着更高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證明了這些海漢人已經在山東境內落腳,加上他們強大的海運能力,要爲皮島提供一些援助的確是有實現的可能。而登萊之亂讓山東失去了大部分的軍用船隻,如今來自大明國內的援助時有時無,經常斷糧,如果能有一支船隊能定期爲皮島提供海運服務,那可就真是解了沈世魁的燃眉之急了。

“來人啊,快給特使看座上茶!”沈世魁很快便做好了權衡,海漢人不管什麼來頭,只要他們能幫到自己,那就值得以禮相待。至於這特使究竟是漢人還是會說漢話的外國人,那都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不需要這個時候去刨根問底了,實際的好處纔是最重要的。

“不知貴方是如何找到皮島來的?又爲何是從北邊過來?”待謝立入座之後,沈世魁便迫不及待地問出了自己所關心的問題。他現在需要了解對方來到這裡的動機究竟是什麼,是自發行爲,還是受山東官府所託,順便再驗證一下對方的來歷是否還有疑點,畢竟這種天上掉餡餅的稀奇事,還是得小心一點爲妙。

這一趟遼東半島到黃海北部的航程走下來,謝立對遼東地區的形勢有了初步的瞭解,大致也能想到沈世魁心中的疑慮從何而來,當下便向他說明道:“我們這支船隊是從浙江北上而來,原本是希望能在登州府修築碼頭建立商棧,順便看看能否將商路拓展到遼東和朝鮮方向,所以便沿着遼東海岸線一路向東北方向行進,旅順、長山羣島、鎮江堡,我們都已經去過了,到了這邊之後聽說皮島尚有大明官軍駐守,便特意過來探望。如果島上有什麼需要我們出力相助之處,還請沈大人明言。”

沈世魁道:“孔賊在登萊作亂之事,想必貴方也有所耳聞吧?這場大亂之後,山東方面無力顧及東江鎮的補給,加之金賊攻勢不斷,不斷蠶食我東江鎮轄區,如今物資糧草的確是個大問題。特使也看到了,這皮島遍地砂石,不宜種植糧食,此事實乃當下燃眉之急。若貴方能從大明代爲購糧,組織運來皮島,或能化解當前窘境。”

謝立心道對方能主動提出這個方案,倒是省下自己不少口水,不用再費時費力去進行勸說了,不過海漢給皮島的幫助可不會是無償提供的,謝立也得先弄清對方能夠爲海漢提供什麼樣的條件。

當下謝立便問道:“請問沈大人,這島上現有人口多少?”

沈世魁倒也沒有失去警惕性,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有所保留:“島上現有百姓四萬六千餘人,每月至少還有一兩千從遼東借道朝鮮逃難至此的漢人。”他只說百姓人口,卻對駐軍數目閉口不提,也是有意保守軍事機密,避免不經意地暴露了實力。

謝立聽出沈世魁話裡的保留,當下也不點破,只是將話題先轉回到糧食上來:“要長期供應這麼幾萬張嘴所需的糧草,我方恐怕也是力有不逮啊!”

沈世魁連忙勸道:“有多少算多少,能有糧食,島上便能少餓死一些人。”

謝立道:“沈大人剛纔也說了,這島上土質不宜種糧,就算從外界運來再多糧食,也只是救急之舉,並不能從根本解決皮島的糧食問題。以在下之見,這種辦法並非上策。”

沈世魁聽這口氣,知道對方並沒有把話說絕,當即便接話道:“特使有何妙策,不妨說來聽聽。”

“妙策說不上,有些粗淺道理倒是想請大人一起參詳參詳。”謝立見沈世魁也很感興趣的樣子,當下便拋出了海漢式的解決方案:“堵不如疏,與其把這些難民百姓圈養在島上無所事事,倒不如將其運到其他地方進行重新安置,這樣他們在其他地方開荒墾地,產出的糧食還可以抽出部分回哺給東江鎮,人也救了,東江鎮的糧食供應也可以解決一部分,豈不是兩全其美?”

沈世魁嘆口氣道:“這個道理,本官又何嘗不知,只是能產量的長山羣島已失,一時半會也難以找到別的地方安置這些難民了。原本遼東難民還能直接安置到山東,但登萊之亂這一通殺戮,只怕今後幾代人的時間都別想彌合裂痕了。”

沈世魁所指的地域衝突便是登萊之亂期間,山東本地人與遼東移民之間的殺戮衝突,雙方都力圖將對方除之而後快,根本就沒有什麼同爲大明國民的情義存在了。登萊之亂期間死於這種地域衝突的民衆,少說也有數萬人之多。這場戰亂徹底割裂了兩地民衆的認同感,雙方都把對方視作敵寇,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再和平相處了。

皮島上這麼多形同累贅的難民,從毛文龍時期就是東江鎮的累贅了,然而幾任都督都沒有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儘量將難民不斷轉移安置到能產糧的島嶼上去。但近一年東江鎮戰局不利,地盤被對手一步步地壓縮,產糧島已經丟了大半,處境已經相當困難,也無力再對島上的難民們進行安置了。

沈世魁最近爲了解決島上民衆的吃飯問題,頭髮也是白了不少,他的這番嘆息倒不是裝出來的。黃海周邊能安置難民的地方几乎都被後金佔領,沒辦法將島上民衆遷出,如果不是顧及到兩國關係,他早就興兵去佔旁邊朝鮮國的領地了。

謝立見時機成熟,便旁敲側擊道:“沈大人,如果你能點頭,我方倒是可以設法將島上民衆送去南方安置。今後他們在南方的產出,也將以糧賦的形式,抽取一部分送來皮島,以供大明官軍消耗。”

“南方?”沈世魁皺眉道:“你是說山東以南?”

“沒錯。”謝立點頭應道:“我海漢在浙江、福建、兩廣沿海擁有諸多島嶼和良田,分批安置幾萬人絕對不在話下。島上人口少了,相信沈大人的壓力便沒那麼大了。至於這些移居他地的民衆未來所能產出的糧食,我方也可以先行墊付給東江鎮一部分,以解島上的燃眉之急。”

沈世魁沒有立刻應聲,謝立給出的這個解決方案對他來說無疑是有極大的誘惑力,不但能合理合法地甩掉島上這些“累贅”,而且今後還將會有持續的產出回報,就利益上來講應該是划算的。而且剛纔看了那麼多的安民告示,似乎也能說明海漢在南方的影響力有多大,對方有能力安排成千上萬的人到南方屯墾的可信度也比較高。

“你們……真的能把人送去南方安置?”這是沈世魁目前最感到不安的一個點了,在他看來海漢做這件事無疑是在自討苦吃,將成千上萬的人送去南方安置,還要將其產出的一部分送回北方供應皮島,這怎麼看怎麼都是不划算的買賣,這些海漢人又不是明人,沈世魁不明白他們爲何要主動做出這樣的“犧牲”。

謝立對此倒是早有備案,胸有成竹地應道:“我們與大人是初次打交道,大人對我們的運作方式感到不安也是正常的。不過這個好辦,俗話說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如今我們已在登州福山縣的芝罘灣設下基地,大人只需派人去當地看看,便知我們所說是真是假了。”

第2004章2836.第2836章2850.第2850章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第1443章 突破防線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250章 南海的新目標第38章 快速反應第176章 高中低檔的區分第1039章 全身而退第2194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賑災3166.第3166章第315章 軍演展示第1084章 互相試探第104章 中西對比第2311章第1987章2415.第2415章第2245章第1737章 暗中操作3088.第3088章四百一十四章 入職考評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第1931章3299.第3299章2883.第2883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2163章第八百九十五章 釣魚執法第347章 恩裡克的見聞第九百六十九章 貿易洽談第九百三十九章 勿里洞島2466.第2466章2742.第2742章第1652章 攻打馬尼拉(二)2447.第2447章第九百四十章 戰略要地第1748章 就算看破也無奈第131章 中尉與下士3295.第3295章3183.第3183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當面提問第1345章 脅迫第1511章 遼東屬誰2386.第2386章第102章 管理的學問第1591章 文教產業2573.第2573章第2043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幕後第1509章 抵達遼東3179.第3179章第1191章 真相重要嗎第1169章 各有打算2383.第2383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實力懸殊2434.第2434章第六百九十二章 秋交會成果第325章 開發大萬山島第九百零一章 北上考察(三)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第1827章 接連受挫2578.第2578章2939.第2939章第186章 關於開設青樓的種種麻煩第271章 登陸演習第36章 菜鳥第1675章 防區交接第1958章第1306章 海口新貌2834.第2834章第1938章第375章 劉香的使者第1959章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2549.第2549章第1089章 移民措施第1090章 利益衝突第2085章第1863章 王子的興趣第2307章2413.第2413章第七百六十章 交易條件第64章 火炮(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高雄新貌第133章 水電站竣工3310.第3310章第1111章 兩棲作戰第1393章 要挾第1919章第49章 海漢第3459章第1323章 攻擊重點2874.第2874章2646.第2646章第1228章 幕後黑手第2111章2759.第2759章第324章 進修生的軍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