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前因後果

上官野氣鼓鼓地下了樓,但卻並未離開神仙居,而是穿過大堂去了後院,這邊院子裡還有三間廂房,是專門給達官貴人準備的包間,相對樓裡的用餐環境更爲私密隱蔽。樓上的張普成很少有機會來這地方,也並不知道神仙居里還有這樣的所在,更沒想到上官野並不是單槍匹馬在謀劃這件事。

上官野走到其中一間廂房門前,徑直便推門進去了。屋裡正在交談的兩人見他進來,立刻便停下了談話,其中一人開口向他詢問道:“事情辦得如何?那張普成可願合作?”

上官野拉開椅子一屁股坐下來,倒了一杯茶一口灌進嘴裡,擡手抹了一把嘴角,這才恨恨地說道:“說得老子口水都幹了,這姓張的還是執迷不悟,不肯鬆口!”

那人繼續追問道:“難道他態度就如此堅定,聽了你的勸說,連半分鬆動都沒有?”

上官野想了想道:“倒也不是沒有鬆動,他聽說這海漢已在南方自行圈地立國,也是有些害怕,只是這傢伙認定了我要害他,無論如何都不肯與我合作,卻是拿他沒法!”

另一人這時候也開口道:“你看看,當初你帶兵去福山縣徵糧,好處沒弄到多少,這得罪人的後果,如今卻顯現出來了!”

上官野道:“這個鍋是丟給我一個人了?這事也不是我一個人拿的主意,別忘了當初徵糧歸來,兩位也都分到好處了!”

“陳穀子爛芝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還是先想想當下這事要如何進行纔是!”先前發話的人眼見上官野有些發火,當下趕緊勸解,將話題轉回到正事上:“你我兄弟三人要謀富貴,機會就在眼前,莫要再斤斤計較那些陳年舊事了!”

上官野的兩名同夥也並非普通身份,一個是同樣來自兗州府的武將,名叫郭興寧,與上官野相識多年,算得上是軍中故交。另一人則是來自濟南府,任職于山東都指揮使司,名叫廖傑,登萊之亂時以指揮僉事的官職調登州督戰,而他所負責的對象便正是上官野與郭興寧所轄部隊。這三人搭檔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攻打叛軍期間也都上過戰場,也算得上是過命的交情了。

不過這次將主意打到初到山東的海漢人頭上,其實一開始並不是上官野的主意。他雖然的確有個兄長在浙江臨山衛服役,但他那兄長只是個沒有實權的掛職試千戶,接觸到的層面高度有限,所能提供的情報信息價值也就高不到哪裡去。真正關於海漢人情報的消息來源,其實是來自廖傑這邊。

廖傑並不是山東人,而是出身浙江,他也有一個兄長正好在浙江當差,但所在的機構性質比較特殊,是專門負責偵緝、抓捕、情報蒐集等任務的特權衙門錦衣衛。雖然官職僅僅只是百戶,但手中權力卻很大,上可查官下可抓民,幾乎沒有幹不了的事。最重要的是,他這位兄長從海漢進入浙江開始,便一直在調查蒐集與海漢相關的情報,對海漢的狀況可謂知之甚詳。

是的沒錯,廖傑的這個兄長,便是在浙江與海漢作對多次,最終以“被失蹤”的方式從官場上消失的錦衣衛百戶廖訓。

廖訓與海漢之間的恩怨早就無可化解,所以他研究的內容和角度也都是帶着濃烈的敵視,除了他在浙江官場上的幾個同夥之外,這些“研究成果”也有一部分通過書信的方式,告知了遠在山東登州的胞弟廖傑。

根據廖訓以前所提供的資料,這三人對於素未謀面的海漢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他們認爲海漢最可怕之處並非其強悍的武力,而是其可怕的財力和源源不斷的生財之道,正是因爲有了這個基礎條件,海漢人才得以建立如同軍隊一般的武裝,打造規模龐大的艦隊,用大量的金銀財寶收買拉攏大明官員。

對大明而言,海漢人的存在是如同寄生在大樹軀幹上的藤蔓,一點一點從大明身上吸食養分壯大自身,要將其除去就必須先斬斷海漢與大明之間各種人員、貿易、文化的交流渠道。但海漢在東南沿海的經營規模太過龐大,牽扯到無數人的利益,就算是崇禎帝親自下旨也很難再徹底改變現狀了。目前在各地仍然堅持與海漢對抗的官府中人,極少是爲了維護大明國體,絕大多數人都是跟廖訓一樣,只是想通過對抗儘可能挽回或減少自身受損的利益,出發點可不是什麼愛國忠君之類的高尚情操。

但廖傑等人的想法與廖訓略有不同,廖訓是因爲切身利益受損纔跟海漢人有了矛盾,想要將海漢人逐出浙江,奪回原本屬於自己控制的海貿市場。而廖傑等人想的卻是既然海漢人富可敵國,那就應該想想辦法,從這幫有錢的南方人身上狠狠刨出一筆浮財來。

原本這僅僅只是他們在茶餘飯後聊天扯淡的一個談資而已,並沒有誰真的打算去實施這個方案,畢竟海漢人的活動區域是在遙遠的浙江,他們在登州根本是鞭長莫及。

但一個月之前廖傑接到了浙江送來的消息,他的兄長廖訓全家上下集體從杭州城裡失蹤,官府多方查找也沒有半點線索,而同期失蹤的還有廖訓曾經在書信中提過的他的兩位官場盟友。廖傑雖然不知道兄長在浙江究竟出了什麼事,但從這失蹤人員名單來看,他認爲極有可能與海漢人有關。廖訓家的遭遇已經與滅門無異,這也是讓廖傑對海漢生出了極大的恨意,只是他因爲職責所限,也沒辦法奔赴浙江去調查事情真相,只能先將這筆賬記下來,慢慢尋找向海漢復仇的機會。

而廖訓最後一次送來山東的書信中,提到海漢人正在浙江籌集各種過冬物資,疑似有向北進發的意圖。廖訓根據海漢過往的蛙跳式發展軌跡,推斷對手或許會跳過江蘇,直接向他們之前已經招攬了大量難民的山東進發,時間很可能就是在下一個冬天到來之前。

因爲出了廖訓這檔子事,廖傑自然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把一些針對海漢的謀劃停留在口頭階段,而是聯絡了最爲信任的兩名搭檔,開始一起謀劃復仇大計——或者說是發財大計也不爲過。

想從海漢人手裡摳出錢來,最簡單不用動腦的辦法,自然是等着對方來行賄送禮。根據從浙江那邊送過來的消息來看,海漢人到了當地之後,第一批收買拉攏的官府中人便是沿海各衛所的百戶千戶指揮使,不少人都得到了海漢給予的好處。這對廖傑、上官野和郭興寧來說,算得上是一個好消息,畢竟他們目前在登州也算是掌兵的實權人物了,如果有朝一日海漢人來到這邊,肯定是避不過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

當然了,考慮到目前登州地區的駐軍現狀,即便海漢人來到這裡之後願意採用與浙江類似的方式來與官府打交道,那他們也必須要主動一些才行。這是因爲登州地區除了駐守各個沿海衛所千戶、指揮使之外,還有不少如上官野這樣在戰時調來的外地將領,光是登州城內外就還駐有七八名參將,十幾個守備,這麼多人顯然不可能以吃大鍋飯的方式來平分海漢人給出的好處,誰先出頭誰就有可能分到大頭。

不過廖傑與海漢有家仇在先,基本上已經杜絕了接受海漢拉攏的可能性,也不會與可能來到山東的海漢人再和平相處,他與上官野、郭興寧所謀劃的內容,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和平的解決方式了。

他們這三人都是一線部隊現役軍官,手下有兵,作戰經驗也不缺乏,實力要遠遠超出浙江那邊廖訓、於平風和郭正的組合,但他們倒也沒有將寶全都押在武力上。根據廖訓之前所提供的信息來看,海漢武裝所具備的實力已經在浙江明軍之上,不僅有龐大的海上艦隊,還有訓練有素的火槍兵部隊,如果要與其正面交手,福建的十八芝和浙江的舟山船幫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雖然廖傑三人都認爲武力這種事還是眼見爲實,並不完全相信海漢有廖訓吹噓的那樣強大,但考慮到正面對抗可能會給自己的部隊造成很大戰損,他們還是想找到一種更爲取巧的方式來壓倒海漢。

廖傑認爲海漢的體系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弱點,那就是在南方民間被吹噓爲無所不能的海漢人其實只是很少一部分來自海外的漢裔,這些人才是這個團體的核心。而軍隊、商團乃至衆多爲其工作的人,其實都是自大明、安南等國招募而來,是被稱作“歸化民”的外圍人員,個體價值不大。例如海漢在浙江經營的局面,佔領了舟山羣島,控制了杭州灣以南的大部分海域,但真正屬於權力核心的海漢人其實也只有寥寥數人而已。

這些人就是指揮海漢運作的中樞,廖傑認爲其個體價值至少是歸化民的千百倍之多,只要能拿住幾個海漢的重要人物,便可令其指揮體系失控,甚至進一步要挾對方付出天價贖金。但這個計劃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海漢人非常重視個人安全,幾乎從來不會獨自外出,走到哪裡都有一幫武裝護衛前呼後擁,在非海漢控制區活動時更是會有成建制的軍隊隨行,很難有對其下手的機會。

到了這個階段,其實三人已經很難再繼續謀劃行動細節,因爲他們所知的狀況都來自浙江方面的二手消息,也從未真正接觸過海漢人。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紙上談兵並沒有太大的實際作用,只能等到海漢人真正出現後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海漢人來山東的速度比預計的還快,在前些天便陸續接到了膠東半島東部地區衛所的警訊。奇山千戶所的馮飛與海漢達成協議之前,廖傑就已經猜測出現在登州海岸線附近的極有可能就是北上的海漢艦隊了。而之後傳來的消息很快就驗證了他的猜測,海漢人選擇了芝罘灣作爲落腳地,並且開始與地方駐軍和官府進行接觸。

廖傑心知機會來了,便召集了上官野和郭興寧繼續商議之前的計劃。芝罘灣是福山縣所轄,軍事方面是在奇山千戶所的防區內,根據海漢人過去的做法,他們一般不會跟地方官府或駐軍起直接衝突,而是會嘗試收買拉攏以獲得落腳的機會。福山縣知縣和奇山所千戶,顯然是他們必然會接觸到的地方官。

廖傑對於當地官員的節操不抱任何希望,福山縣是個窮得叮噹響的地方,如今年年都要靠登州發放救濟才能勉強度日,縣內人口連戰前的一半都不到,又有土匪肆掠,可以說地方官基本沒什麼油水。在這種情況下,財大氣粗的海漢人對他們來說無疑是財神爺一般的存在,廖訓認爲海漢人很快就能搞定地方官員,並且會驅使他們給登州這邊發來關於海漢商團捐橋修路,賑濟民衆之類的表功文書,以換取在當地落腳建港的合法許可。

但海漢人所採取的措施還是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不但使用了那些他們在南方慣用的手段,而且還迅速擊潰了土匪武裝萬家軍,並且活捉匪首萬蒙。張普成押着萬蒙進知府衙門的時候,廖傑便已經得到了消息,他雖然沒有跟知府陳鍾盛一同會見張普成,但那兩人進書房詳談的時候,廖傑就已經專門帶着上官野和郭興寧趕過來查驗了萬蒙的身份。

以福山縣的軍事實力,廖傑可以確認這絕非是張普成的功勞,而是初來乍到的海漢人做了這筆買賣,將人交給張普成押來登州表功。而這也基本可以坐實張普成與海漢人已經有過接觸,甚至達成了某些協議。廖傑自然而然便將主意打到了張普成身上,並一路跟到神仙居,讓上官野出面與其接觸,嘗試說服對方加入到自己的陣營中來。

第2063章第九百二十四章 歸屬感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3133.第3133章第3456章3341.第3341章第1231章 戰爭可能2978.第2978章第1730章 外交手腕2933.第2933章第118章 海外考察(五)3236.第3236章2611.第2611章第52章 邀功請賞(一)第七百五十五章 條件艱苦第1970章第3454章第1933章第2180章第1166章 再見面2775.第2775章第81章 未來形勢2769.第2769章3159.第3159章2383.第2383章第263章 價格補貼2844.第2844章第137章 新任巡檢(四)第1486章 各憑本事3334.第3334章第2019章2961.第2961章第360章 房地產的經濟賬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第58章 考察彙報2712.第2712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艦的威懾力第1850章 政敵2386.第2386章2641.第2641章第2103章2500.第2500章第2章 入夥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3105.第3105章3047.第3047章第1041章 剿殺3070.第3070章第八百四十七章 弱勢一方2638.第2638章第1385章 收買第2016章第1850章 政敵第2362章第2282章第2259章第3436章第344章 第三班 劍指南越第1777章 一代名將2841.第2841章第7章 籌備進行時(三)第1138章 收穫不小第1315章 緊急軍情第1864章 差距所在3099.第3099章第1868章 留學安排第1725章 何夕的憂慮第1227章 繼續培訓3198.第3198章第3420章第1272章 無法成事第1440章 前後夾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交火第1417章 新殖民地第五百四十三章 石碌的麻煩事第98章 蒸汽機第1392章 劉尚的選擇第九百一十章 終結十八芝第2321章第358章 工程中的消耗品第九百九十七章 安全部的使命第1812章 碼頭攻防3301.第3301章第66章 火炮(五)第1871章 見世面2566.第2566章第1732章 套話第五百六十二章 走訪民情第2114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昌化城外第380章 戰敗替罪羊2404.第2404章2988.第2988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與黎人的談判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第六百八十八章 國際形勢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3022.第3022章第1619章 先兆線索2444.第244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