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登遼海道

廟島列島由三十二個大小島嶼組成,位於渤海黃海交匯處,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海域,總面積五十餘平方公里。在登州丹崖山上極目遠眺,就能看到如同鑲嵌在碧波上的顆顆寶石一般的廟島列島。

列島自北向南分爲三個島羣,北島羣包括南隍城島、北隍城島、大欽島、小欽島等。中島羣包括砣磯島、高山島、嘰島等。南島羣包括南長山島、被長山島、廟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等。

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海上三神山,其中的蓬萊仙島就是指廟島列島中面積最大的南長山島。據《史記》中記載,秦皇漢武都曾特地來到登州丹崖山,向海中的蓬萊仙山祈求長生。

王湯姆所關心的當然並不會是這些流傳於民間的神話傳說,他重視的是廟島列島在登遼海上航道中的作用。未來海漢要實現從海路進入遼東地區,控制渤海黃海航道,一定程度上都要依賴於這些島嶼來建設海上據點和物資中轉港。

從明初開始,朝廷就是以山東登萊爲戰略基地,向北經略遼東。洪武四年,明將馬雲、葉旺就是從山東登萊率軍渡海北上,佔領了遼東半島南端,之後再逐步向北向西推進,將遼東全境納入大明治下。不過當時的遼東久經戰亂,地廣人稀,物資供應不足,所以軍需後勤補給都得依靠登遼之間的海上航道從山東轉運,大量的山東兵和家屬也因此被安置到遼東駐守。如位於遼陽的定遼左衛就是由五千六百名青州兵組成,而定遼右衛則全是萊州兵。

也正是基於這種密切的依賴和聯繫,在洪武二十九年進行全國按察司設置的時候,遼東都司的轄區就被編爲了山東按察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巡道,司法監察事務都受山東管轄。幾十年之後的正統年間,遼東全境的民政事務也正式劃歸給了山東布政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守道。

除了後勤轉運職能之外,因爲明朝國都當時還在南京,所以登遼海道也是從都城到遼東地區的主幹道。如果繞行山海關走陸路,行程要多出千里,因此除了運輸物資之外,遼東官員任免、朝鮮使臣往來,也都是通過登遼海道進行運送。登州也是因此從州升級爲府,獲得了更高的行政地位。

登遼海運雖然在明初起到了穩固遼東統治基礎的重要作用,但在進入明中期之後,因爲國都北遷、登遼之間的地域利益衝突,以及朝廷實施海禁等原因,使得這條海上通道逐漸荒廢直至禁絕,廟島列島也一度被流民、逃兵和海盜所佔據。

到了萬曆年間,遼東邊防形勢日漸嚴峻,朝廷迫於無奈之下,又下令重開登遼海運。而援助遼東所需的物資和人員,大部分都着落在山東,給這一地區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都造成了沉重的壓力。但這樣的援助並沒能拯救遼東戰局,到天啓年間,從遼東渡海逃到登萊的難民已有數萬人之多,民間的地域衝突也越發嚴重。

這些矛盾積怨在崇禎四年終於爆發出來,遼軍參將孔有德所率部隊在吳橋發生兵變,轉而攻擊山東各府縣。而登州城內因爲集中了大量的遼東難民,又是孔有德軍的出發地,當地居民獲悉遼軍兵變後,立刻對城內的遼人展開集體屠殺,而孔有德部在破城之後,出於報復也對城中的登州百姓進行了大屠殺。原本在明初建立起來的登遼互助關係,最終是以兩地軍民互相殘殺的慘劇而告終。

其實在吳橋兵變之前,登萊巡撫孫元化、監軍道王徵已經在籌備以登州爲戰略基地,從海路進軍收復遼東的作戰計劃。但孔有德這次叛亂將其計劃徹底打亂,並且在1633年裹挾了大量人馬和武器渡海逃往遼東歸降了後金,之後便率部攻下了遼東半島的旅順口,徹底中斷了登遼海上航道,並且也給之後的明清戰局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海漢對遼東地區的謀劃其實由來已久,遼東半島對於控制東北亞地區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可以說是海漢今後的必佔之地,但礙於路程遙遠,主要基地都在南方的海漢軍一直是鞭長莫及,只能按部就班地逐步向北推進。在膠東半島建立據點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爲下一步進軍遼東半島作準備。而渤海海峽和位於其間的廟島列島,自然也就成爲了海漢海軍接下來要重點進行考察的區域。

八月底的某天清晨,一隊海漢戰船駛離芝罘灣,繞過芝罘島東角之後,便折轉向西航行。王湯姆親自率領這支艦隊,對芝罘灣以西沿海地區及渤海海峽進行考察。

從芝罘灣到登州城附近海岸只有大約四十海里距離,以海漢艦隊的航速只需大半天時間就能到。爲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艦隊與海岸線之間保持着大約十海里的距離行進,在海上霧氣的掩護之下倒也不易被岸上的明軍發現。目前登州水城並未恢復駐軍,僅僅只有數艘小噸位的交通船,而且極少出海執行任務,也不足以給海漢艦隊造成威脅。

在距離登州城還有大約十多海里的時候,王湯姆離開旗艦換乘偵察艇,前往近岸海域觀察登州水城的位置。不過因爲天氣的原因,他在望遠鏡裡也很難觀察清楚登州水城出入港灣的航道,又不能離得太近引起守軍的警覺,轉了一圈只能悻悻離開了。

不過這對王湯姆來說也不算挫折,畢竟登州水城目前只是個空殼子,潛在威脅也很有限,艦隊的主要偵查方向還是在登州北邊的渤海海峽。

渤海海峽南北兩端的陸地相距約六十海里,南部有廟島列島縱向分佈,將海峽分爲老鐵山水道、長山水道、登州水道等十幾條連通渤海與黃海的水道。不過如今登遼航道海運已斷,這一海域也極少會有船隻往來了。再加上去年孔有德部叛逃遼東,爲了防止後金奸細潛伏在登州近岸處,官府已經將廟島列島的民衆全部遷入大陸,對這些島嶼執行堅壁清野的防守策略。

當然這種辦法是否真的有效,還有待時間考驗,畢竟大明失去遼東半島還只是去年的事,後金未必能這麼快就消化完新佔領地區。也正因爲如此,王湯姆所率的海軍可以放心大膽在長山島登陸,對島上展開全面的偵查。

王湯姆也隨軍登上了南長山島,島上還有不少空置的民房,不過這地方爲數不多的耕地基本都荒廢了,已經長滿了齊膝高的野草灌木。海漢國防部最開始策劃北上行動的時候,這裡也曾是備選的落腳地之一。如果以海漢的開發水平,在這個面積超過十二平方公里的島嶼上至少可以安置幾千居民。唯一的問題就是這裡距離登州城太近,近到天氣晴好時就能與大陸隔海相望,實在不便於前期施展手腳,而且港灣條件也比芝罘島略遜一籌,所以最終軍方還是選擇了與大陸直接相連的芝罘島。

南長山島與北長山島之間有沙洲相連,不過北長山島面積稍小,山地丘陵地形佔了大半,可供開墾種糧的土地面積也要更少一些。南北長山島以北的島嶼雖然也可住人,但可開發的面積就要小得多了。

艦隊在長山島停留了大約兩個小時,才繼續啓程向北進發。長山島以北的島嶼雖然也可住人,但面積就要小得多了。當天天黑之前,艦隊抵達了廟島列島最北端的北隍城島。這個島面積不到三平方公里,在海中只算是一方彈丸之地。由這裡再往北二十多海里,就是遼東半島的最南端老鐵山了。王湯姆沒有急於連夜前往遼東半島,下令就在北隍城島紮營一晚,待明天天亮之後再出發。

翌日清晨,艦隊將士用過早飯之後便拔營啓航,繼續往北行進。從北隍城島到老鐵山之間的海域因爲是黃海、渤海交界處,兩海浪潮在這裡交匯,因此這裡的海況也是十分兇險。不過從海平面上觀看,因爲黃海海水較藍,而渤海海水較黃,在這裡就形成了涇渭分明的水流分界線,也算得上少見的海上奇景了。艦隊的將士幾乎都是從南方來的,絕大部分人都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一時間也都是對此歎爲觀止。

“首長,這前邊從海面上冒出來的地方,就是老鐵山了!”

向王湯姆報告這個信息的是旗艦上的領航員孫丙,他以前是在遼東復州衛從軍,後來遼東地區被後金蠶食吞併,多處失守,孫丙爲了保命便舉家渡海逃到登州。後來登萊之亂初期遼人和山東人互相一通濫殺,孫丙見機得早,帶着家人逃離了混亂中心登州城,一路南下逃到淮安府,在海州投靠了在當地招募移民的浙江海商,一路輾轉到了海漢治下的海南島。

因爲他出身東北,又是有從軍的經歷,自然就被有心在東北地區做一番事業的國防部甄選入伍。其後又被分配到了海軍,經過一年的作訓之後,因其相對比較熟悉遼東半島附近的狀況,便被臨時指定爲領航員隨艦隊北上來了山東。這次王湯姆帶隊考察渤海海峽,自然也就將他帶在了身邊。當然了,如果要單論對這一海域的熟悉狀況,那曾經就讀於大連海事大學的孫長彌可能更適合充當領航員,只是他現在在芝罘島有其他要事在身,專門跟着艦隊跑這一趟也是有點牛刀殺雞的味道,所以最終王湯姆還是選了孫丙這個東北土著來完成這個差事。

“老鐵山……”王湯姆看着出現在海平面上的陸地輪廓逐漸清晰,心中卻在琢磨另一件事。

按照歷史進程,後金應該是在去年就已經攻下了遼東半島南端的金州衛,極有可能在這裡的海岸上也部署了觀察哨,以便對來自登萊地區的大明水師渡海作戰能做出及時的反應。而海漢艦隊的到來如果被後金軍發現,那的確是會有提前暴露實力的可能。

但海漢國防部認爲如果能讓後金產生大明要反攻遼東半島的錯覺,那麼後金或許會因此而將一部分注意力放到遼東半島,由此可以稍稍減輕大明在山海關方向的軍事壓力。所以對這次的偵查行動,王湯姆並沒有打算刻意隱藏行跡——當然了,這種規模的艦隊出現在海岸附近,只要眼睛沒瞎的人肯定都會注意到了。如果後金在老鐵山的高處設置了哨所,那理論應該已經注意到了海上的異常狀況。

“孫丙,當初你從遼東出來的時候,想過有朝一日還會回來嗎?”王湯姆饒有興趣地問道。

孫丙應道:“回稟首長,卑職想是想過,但那時候可想不到會以海漢軍身份風風光光回來!”

“那如果要跟後金人打仗,你還怕嗎?”王湯姆笑着追問道。

孫丙兩眼一瞪道:“首長,卑職當初逃離遼東,只是不忍家人在戰亂中喪命,可不是因爲貪生怕死!如今我海漢大軍壓境,那後金蠻人還不得望風而降,沒什麼好怕的!”

王湯姆聽他說得有點油滑,略感不快:“那如果後金不主動投降怎麼辦?”

孫丙應道:“那便休怪我海漢大軍不客氣了!孫丙不才,願爲執委會死戰到底!”

王湯姆聽他表了忠心,這才臉色稍霽道:“這些東北野豬皮跟我們漢人的恩怨,遲早要算一算清楚,等大軍開進遼東,就是你們東北士兵立功的好機會。到時候好好表現,說不定等到收服遼東之後,你也能封個大官光宗耀祖了!”

孫丙連忙一個立正敬了一個軍禮,大聲說道:“多謝首長提點!”

說話間艦隊距離老鐵山海岸越來越近,已經能看清臨海一面嶙峋的山石懸崖。在其中一處高地,正有一道黑煙從林木間升騰而起。

第2109章第七百八十七章 艱難處境第1228章 幕後黑手第1038章 後撤第六百三十三章 交手(二)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1717章 殺雞儆猴2458.第2458章第2040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形勢比人強3176.第3176章3415.第3415章第1280章 鶯歌海縣3377.第3377章2924.第2924章第1555章 硬撐到底3229.第3229章第九百六十章 尋跡第3427章第1722章 新舊後臺2993.第2993章3345.第3345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降橫財第1882章 地方割據第1535章 寧波商界2701.第2701章第2322章第八百八十七章 三六九等3210.第3210章第1667章 攻打馬尼拉(十七)2701.第2701章2471.第2471章2780.第2780章第1901章 留學生活第五百零一章 亮明態度2445.第2445章3046.第3046章第2310章第1408章 苦寒之地第2030章第279章 登陸開始2549.第2549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第390章 交戰第1198章 南下之旅(一)第326章 開發與拆遷(一)2781.第2781章第1064章 請君入甕2891.第2891章3197.第3197章第2348章第2333章第1039章 全身而退第1427章 春季攻勢第1729章 外交晚宴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2160章第2075章第七百零五章 十八芝的逃亡計劃第2073章2969.第2969章3331.第3331章第43章 不安分2861.第2861章第378章 劉香來襲第1106章 真憑實據2877.第2877章2754.第2754章第1024章 先遣隊(五)第1695章 互查底細第9章 籌備進行時(五)第2125章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第1683章 妥協第59章 組建公社第八百二十章 形勢所迫第2249章第六百八十一章 解圍第1210章 出發南行第1430章 難啃的骨頭第3443章第1079章 奇山所的難題2478.第2478章第297章 巡視廣州第1467章 利益交換第1611章 參觀軍營第1085章 收買拉攏第2295章第1630章 最後準備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第六百八十四章 等待集結第99章 內亂2848.第2848章第1568章 挽回影響2700.第2700章第1976章第2267章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一桶金2540.第2540章第34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