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

“諸位,當時先皇是如此說的”

“‘若是敗了,估計遼東之地也保不住了,不過也無甚緊要,我滿洲人本來就是山林之人,但那索倫人也不遑多讓,重新到赫圖阿拉一來恐怕不行’”

說到這裡時,范文程自己的聲音也隱隱有些發抖。

“先皇說,‘朝鮮,有幾個遼東大,多半還是山地,冬季也是寒冷無比,與長白山一帶相仿,很久以前,我滿洲人的祖先便是在朝鮮的平安、咸鏡兩地遊獵,後來是被朝鮮人趕到遼東來的’

“朝鮮人,與女真人還是有一些淵源的,彼等丁口衆多,戰力卻不堪,一旦事有不濟,以貓耳山戰事的情形,恐怕城池也很難守住,乾脆趕在蠻賊抵達之前去朝鮮,征服朝鮮,有兩萬精騎足矣”

“朝鮮農戶的賦稅高達七成,你等去之後收取六成就行了,一來收買人心,二來抽調兵源,凡是從軍者一律納入朝鮮八旗”

“蠻賊人丁稀少,就算擊敗我等,一定會自損不少,也一定會休養生息一段時日,你等去朝鮮之後,千萬要交接好南面的日本國,日本國曾入侵過朝鮮,若不是有當時戰力尚可的明國介入,朝鮮早就是日本的領地了,可見日本國還是一個相當強橫的國度”

“與日本交好之後在朝鮮厲兵秣馬幾年,以朝鮮大多是山地的情形,索倫人就算在幾年之後大舉入侵也並不容易拿下,屆時若是有日本介入,你等的勝機還很大”

說到這裡,范文程對着豪格跪了下來,“皇上,微臣所說,句句是真,並無半點虛言,微臣可以對天發誓!”

衆人聽到這裡心裡都是異常震撼,連疲累不堪的豪格也來了精神。

“朕不是不信,不過,先生您自己的意思呢?”

范文程答道:“這是微臣與先皇共同商議之後的決策,微臣自然是同意的,非但如此,對於如何進軍朝鮮,如何分化朝鮮各派,如何治理朝鮮,微臣早有條陳,這就奉上”

說着,范文程從袖子裡掏出了一本奏摺。

.......

遼陽,代善很快便接到了豪格的密旨。

“盡起大軍,沿着太子河東去,抵達本溪堡之後停下來等候朕的大軍”

“滿洲八旗儘量帶走,旗丁每人限帶三人,漢軍旗願意跟着走的,也按此辦理,錢財、糧食帶上一半,留下一半”

代善看了一愣,他問過來傳旨的費揚古,“這是爲何?”

費揚古答道:“皇上說,若是將錢財、糧食、丁口全部帶走,一來我等需要千里迢迢行軍,恐怕力有未逮,蠻賊騎兵若是快速跟上,多半不保,二來我等以保旗丁爲主,帶上太多錢財、丁口,這消耗也太大”

“還不如留給蠻賊,蠻賊抵達時,見到這些丁口、錢財、糧食,彼等都是荒僻之人,驟然見到如此大城,如此多的丁口,肯定先要穩住爲主,這便給我軍從容撤到朝鮮創造了機會,否則若是一把火全部燒了,彼等憤懣之下盡起大軍前來追趕,我等能不能完全抵達朝鮮還是問題”

代善接旨後便召集瓦克達、滿達海、都類、多積禮、佟養甲等人商議。

皇太極在梨樹城、調兵山兩場大戰敗績的消息早已傳到了遼陽,饒是彼等以前都是滿洲悍將,此時也沒有一人站起來大聲疾呼出“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誓與遼陽共存亡”的豪言壯語了。

沉默,無盡的沉默,包括六十歲的代善都是如此。

也不知過了多久,還是代善開口了。

“這多半是范文程那廝的計策,不過以本王來看,也是中上之策,以前還想着憑藉堅城堅守,可自從發生貓耳山的事情後就……,也罷,朝鮮之地,遠大於遼東,只要經營妥帖,完全又是一個遼東,你等趕緊去準備吧,明晚就出發!”

等衆人都走了,他見佟養甲還坐在那裡沒動,他心裡也有些數,便說道:“佟養甲,是不是漢軍不願意跟着去朝鮮?”

佟養甲“撲通”一聲跪下了。

“主子,倒不是如此”

“那是你自己想留下來?!”

代善的聲音立馬陰冷起來。

“主子,奴才這也是爲着滿人着想”

“哦?”

“主子,您想啊,滿洲旗人能去朝鮮的,自然是大多數,不過依舊有不少不能跟着前去,多半是老弱婦幼之輩,奴才若是能留下來,委曲求全、虛與委蛇,能保全一些就是一些也好,否則……”

代善閉上了眼睛,半晌才睜開,“你說的也有道理,我建州女真人在遼東盤桓了二十多年,總有些恩典吧,你留在這裡也好,記住,尼堪手下還有一些滿人,比如喀克篤禮等人,你留下來後一定要交好彼等,儘可能保全留下來的滿人,何況……”

跪在地上的佟養甲知曉他的意思,他以頭叩地,“奴才一定不辱使命!”

次日晚上,當代善騎上馬離開遼陽城時,看着那座巨大的城池,一股濃烈的悲涼不禁涌上了心頭,依着滿人以前的脾氣,自己用不到的肯定是不可能讓給別人的,眼下竟然淪落到留下丁口、財貨、糧食以延緩蠻賊進兵的地步!

他身邊的瓦克達、滿達海,神情相差彷彿,特別是瓦克達,眼裡滿是怒火,代善這才深吸一口氣,對着他倆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來日方長,我等還是收拾心情,儘快趕到本溪堡與皇上匯合吧”

城牆上,眼看代善等人帶着家眷以及大軍遠去了,那佟養甲突然在祖大壽、洪承疇的面前跪了下來。

“祖大人,咱這漢軍正紅旗步軍,多半來自錦州附近,一共五千人,請大人點收!”

祖大壽、洪承疇兩人對望一眼,眼中都是有些疑惑,最後還是祖大壽將佟養甲扶了起來。

“佟大人這是何故?萬萬使不得”

佟養甲畢恭畢敬地說道:“這本來就是祖大人的麾下,如今完璧歸趙正當時,還請大人一定要收下”

祖大壽笑道:“佟大人無須多慮,你暫且管着,等大夏國的軍馬到了,我等再做計較”

佟養甲這才站了起來,“那末將就暫且管着,若是瀚海軍到了,還望祖大人、洪大人爲我等說說話”

洪承疇說道:“佟大人這是什麼話,那大夏國本是索倫人,說起來與滿人源出一脈,我等都是大明降將,與彼等完全不搭槓,我等沒有跟着禮親王遠去,不是對大清不忠,而是不忍離故土太遠而已,你千萬莫要想多了”

一聽此話,佟養甲在心裡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其實代善等人突然拖家帶口遠走他方,連祖大壽等人都矇在鼓裡,何況佟養甲這五千正紅旗步軍雖然都是漢軍,不過大部分都入了旗,就算祖大壽想要做些什麼,彼等還真不一定聽他的。

假如剛纔祖大壽等人大大咧咧接過五千步軍的管轄權,佟養甲會毫不猶疑地將把他們殺個乾乾淨淨。

這些人,就算烏扎尼堪到了也是不會理會的。

佟養甲想的不錯,在他的南方,復州與蓋州之間,有一座城堡,名喚熊嶽堡,是原來大淩河之役投降的武將劉武元在鎮守,原本也劃在孔有德麾下,曲承恩、達春大軍擊敗劉之源、陳錦後,只留少數兵馬鎮守復州,帶着耿仲明、劉光、張可範部立即北上,將熊嶽堡圍了起來。

劉武元此時已經得到海州失陷的消息了,他當即出城投降了。

當天,他將熊嶽堡讓了出來,讓曲承恩帶着三千人進駐,自己帶着兩千降軍到城外駐紮。

當晚,耿仲明部靠着城堡駐紮,周圍是劉武元、張可範、劉光。

凌晨時分,城外的軍士突然發生譁變,劉武元、張可範、劉光三部全部出動,都殺向了耿仲明的大營。

前面說過,耿仲明的手下本來就只有七千人,石明雄、宋國輔投降後便只有五千人了,經過進攻旅順堡的戰事後只剩下三千左右的人馬,如今全部跟着曲承恩北上了,而張可範、楊明世的騎兵就有三千、劉光部兩千、劉武元部兩千,總計七千人馬殺向他的大營!

由於都是“友軍”,所謂大營,也就是一個大概的範圍,周圍並沒有打下柵欄,又是人困馬乏的凌晨時分,等天亮後曲承恩、達春兩人“大驚失色”走出城堡檢查時,發現耿仲明的三千人馬全軍覆沒,大營裡屍橫遍野,血腥味幾裡外都聞得到。

見到跪在地上的張可範、劉武元、劉光三人,曲承恩喝道:“沒有本將的命令,你等何故自相殘殺?”

三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張可範伶俐,他大聲說道:“半夜裡,耿部突然對我部發難,末將倉促之下只得迎戰,知會兩位劉將軍之後,彼等也是義憤填膺,便加入到末將陣營,於是……”

此時那劉武元才說道:“回稟將軍,非常時期,發生營嘯也是常有的事,將軍不必掛懷”

曲承恩心裡暗罵,“孃的,一個晚上,一個滿清的堂堂王爺以及麾下的三千人馬說沒了就沒了,還不必掛懷?”

不過此事正是他安排的,眼下他只能對三人撫慰有加,並一一扶起。

發生此事後,曲承恩可不敢跟其他人講,不過閒暇時他也在想:“皇上爲何對自己下達這個命令?耿仲明雖然不堪,不過他手底下那三千人馬可都是好兵啊”

他不知道的是,那三千人馬好兵是好兵,可都是惡貫滿盈之輩,其中只有一千左右是以前東江鎮的人馬,大部分都是從山東招募的,禍亂山東、金州一帶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這樣的士兵尼堪根本不想要。

而在蓋州,得知孫龍在海州被殺,而耿仲明部也在熊嶽堡全軍覆沒之後,孔有德膽寒了,同樣在一個凌晨時分,他帶着大約八百騎兵以及李養性、線國安兩人的兩千步軍,偷偷溜出了城池,出城之後直接進了東面的千山。

最後,他們憑着對千山的熟悉,竟然在本溪到鎮江堡之間的道路上趕上了豪格、代善一行,這倒是大出他們的意外,對於孔有德主動來投,彼等自然是喜不自禁。

後來在抵達朝鮮後,豪格將孔有德頭上的“恭順王”中間的“順”字去掉了,直接封爲“恭親王”(奕瑟瑟發抖中),還讓他統領所有的漢軍,成爲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此乃後話,以後再說。

第九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①第十五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下)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八章 雙料家臣(三)烏斯克斯部落的斯蘭第一卷 流金似火第十九章 林中不寧第二十六章 援救(五)尾聲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三十一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下)第二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②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四十五章 玄武青龍決之八:囂張的死神(4)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八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上)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五十九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5)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三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中)第五十四章 齊魯風雲之五:最後一戰(4)第七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⑤第八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下)第一章 大夏監國(1)梅與刀第三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二:陳小郎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十二章 孛兒只斤.車根第十二章 大漠雄心之三:九原阻擊戰(下)第七章 大馬哈魚季,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第二章月朗星稀第三十五章 行者無疆(3)劍客與忍者第三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下)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八章 紫禁城第七十三章 猶他總督轄區第八章 秋之行(8)暗流涌(下)第三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三)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二十三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⑧第六十八章 月亮女神聯盟(4)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七十七章 新金州(下)第七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⑤第十六章 阿茹娜日記之二:我很難過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十二章 大漠雄心之三:九原阻擊戰(下)第八十三章 川藏決戰(8)成都,成都!(中)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二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上)第二十五章 諜影重重(下)千鈞一髮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十二章 土爾扈特(上)第三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下)第三章 土爾扈特(3)第三十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上)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二十五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3)第四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尾聲第四章 東興八年,元旦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五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上)第九章 山南熟,瀚海足第十二章 孛兒只斤.車根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十九章 龍戰於野(二)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上)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二十二章 磋商第十一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3)明、清衰亡之辯(下)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二十四章 新克里米亞(中)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四十九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中)第五十四章第二十六章 按圖索驥(下)咱雅班第達第二十四章 煙波浩渺兩茫茫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十五章 羅佳,羅佳第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1)新克里米亞總督轄區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三十七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下)第七十一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5)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五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7)新阿帕奇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一章 邊荒傳說Ⅱ之一:“龍虎風雲”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二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三:第二手(下)第一章 博格拉汗第三十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中)第八十章 落基山(2)地獄之門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