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

尼堪上身微微動了一下。

“這廝是在爲成德開脫啊”

他陷入了沉默。

實際上,當下這樣的情形,放在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身上,除了極少數極富涵養者,肯定是當場勃然大怒的,像李世民那樣在魏徵的逼迫下將自己的獵鷹揣在懷裡活活捂死的是極爲罕見的個例。

明顯的,尼堪也是極富涵養者。

此時,所有的人頭都伏在地上,連一向張狂的呂潛也不例外,但打十餘歲起就與尼堪生死糾纏在一起的王文慧卻敏銳地感覺到了尼堪身體輕微的抖動。

“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尼堪未置可否,因爲此時李思恭過來了。

“好了,王文慧留下,剩下的人先回去吧”

就這樣,處於爆發邊緣的帝王之怒因爲李思恭的到來消弭於無形。

李思恭很激動,他有時間沒有見到皇帝了,算起來至少有五年了,作爲大夏、大清之役的關鍵人物,李成樑的孫子、努爾哈赤的孫女婿,他在大夏國的發展軌跡倒是平穩得很,當然了,話又說回來,沒有這兩人的影響,以他的資質,就算五十一歲了,也做不到軍團司令的高位。

“臣李思恭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同樣五十一歲的尼堪一見李思恭那個神情,就知道他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面色沉靜但不乏剽悍,但剽悍中又帶着一絲遲疑,這種遲疑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就會無限放大,成爲“憨厚”的標誌,但由於他長期從軍的歷練,讓這種憨厚的底色少了許多,呈現出來的就是沉靜,說好聽的,那就是穩重。

此時,負責南京皇宮的太監全爲國親自端來了夜宵,尼堪將李思恭扶了起來,與王文慧、姬甲偉、孫秀寧一起吃起了夜宵。

吃完之後又享受了來自西湖龍井的浸潤,此時鐘鼓樓方向才傳來一下鐘鼓聲。

凌晨一點到了。

“李思恭,你的家室還在瀋陽?”

“不,陛下,已經遷到長春去了,長春城興建後,微臣在長春擔任過一段時間鎮守使,並在那裡買下了房舍,安了家,此後微臣東奔西走,但家室一直在長春,兩個兒子資質平庸,一個進了吉林高等技工學校,眼下在鞍山鐵坊做事,一個倒是進了梨樹城騎兵學校,但能力一般,眼下還在安西做騎兵連長”

“很好”,尼堪點點頭,“這樣的家室纔是大夏國應該有的家室模樣,李思恭背景深厚,但他並沒有利用自己在遼東的人脈將自己的兒女往官府塞,而是根據他們各自的出息順應安排,這纔是大夏國普通家室的模樣啊”

“你剛纔爲何去城隍廟後面?”

“陛下,此城隍廟每年十月二十二日都會舉行祀孤日大會,不過今年的人數確實有些多,既然官府沒有阻止,這一段街面是微臣的防區,就不能不做好安定秩序的事務,城隍廟原本是前朝太祖所建,本是皇家的家廟,等閒人是不能隨意靠近的”

“大夏入主之後這一切自然沒有了,但此廟臨近皇宮,終究不能鬧得太大,若是正常打蘸發符,微臣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不過外面大殿裡動靜很小,後面卻燈火通明,這怎麼說都不像話,於是微臣就過去看個究竟”

“此時,原前朝北大營總管、甘肅總兵卜從善的侄子出來了,陛下,卜從善當時率領接近六萬大軍投降,爲我國拿下南京城立下大功,此後他的部隊雖然因爲不堪用大多數解散了,他也沒有接受我國樞密院提供的軍職,而只是接受了一等侯的爵位便在南京城做起了富家翁”

“饒是如此,陛下恩澤深厚,還是讓這些前朝的文武官員不在職的去各級衙門擔任高級參議,這倒是他們想要的,不具體負責某事,但又知曉官府的大小事宜,這就爲他們的經商提供了便利”

“這幾年,卜從善的生意在南京,不不不,在整個江南都做的風生水起,實際上都是他這個侄子來打理的,他突然在今日出現在南京最大的城隍廟,說實話微臣也是有些奇怪,不過他說他的父母都是在這個日子死於流賊之亂,每年他都會捐獻一筆錢財給城隍廟用來打蘸發符之用,由於排隊領取符紙的人太多,他也只能在後院耐心等待,他帶過來的人不少,晚上餓了便弄了一些飯食享用”

“人一多,就未免喧鬧起來”

“你相信嗎?”

“陛下,自然是不信的,微臣雖然只是內城軍團司令,官府、市面上的事情基本不過問,但我的大營畢竟就在城隍廟附近,日常也會穿着便服到太平街買東西、吃飯等,多少也有一些耳聞,何況,當時後院還傳出了女子的哭叫聲……”

“陛下,您當時的遼陽軍政學校對我等降將的培訓微臣至今言猶在耳,絲毫不敢忘記,不過由於我國已經將以前的按察使司改成公安局,市面上的事務是由他們來負責的,就算有問題,也應該由他們來跟進,微臣不過是暫時維持當日的治安穩定而已,於是在得到那卜世仁,咳咳,卜從善的侄子叫卜世仁,得到他的承諾之後便離開了”

尼堪點點頭,又看向姬甲偉。

姬甲偉說道:“陛下,首先微臣也是有罪的,原本是想着在江南的土地劃分完成之後再對城市進行清理的,眼下屬於江南的安徽、江蘇兩高官江以北的地區都梳理完畢了,正要對長江以南的地區下手,但涉及到半個安徽省、半個江西省、半個江蘇省、一整個浙江省,涉及到的城市有幾十個”

“以前,各省黑道人物多半聚集在南京、蘇州、杭州、揚州、南昌、寧波等地,除了少數城市,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地頭蛇佔優,不過近幾年來,原本在南京、蘇州、杭州三地做大的幾個城狐社鼠似乎有向周邊城市擴展的趨勢,爲了將他們一網打盡,按察司在土地事務結束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對他們採取行動,因爲他們的頭頭腦腦在每年南京城的祀孤日都會聚在一起,這城隍廟就是他們聚會的地點”

“這裡面的幾個關鍵人物幾乎都是以前從北京城退下來的,他們以前與皇室、親貴、內官、五城兵馬司、錦衣衛、東廠勾連甚深,本身也是皇親國戚的邊緣人物,在北京時他們織就的網絡已經滲透到內、六部、衛所、漕運,幾乎將整個明國官場重要人物都圈在裡面”

尼堪暗忖:“這一點,明國卻熟視無睹,認爲很正常,他不滅亡纔怪”

“在我國席捲江南之前,這些人通過與皇室、大太監的關係又將那一套恢復起來了,不過江南與北京不同,除了南京、蘇州等要地,還有大量看起來不起眼實則不簡單的城市,比如徽州、太平府、松江府、寧波府、常州府,等等,都不可小覷,這些地方多半是前朝退休大官的勢力,由於幾代經營,盤根錯節,就來了以前的分守太監也是無可奈何”

“於是,有一次王大人南下時就與微臣談起過此事”

尼堪接過了話茬,“你等就商量故意讓南京、蘇州、杭州三地的惡勢力做大,等到一定程度再收網,就會事半功倍一些?”

此時,王文慧、姬甲偉兩人趕緊跪下了。

王文慧說道:“確實如此,由於事情尚沒有告一段落,何況那時微臣正好陪着陛下在美洲、歐洲、北非、安西一帶,故此……”

尼堪說道:“那眼下的結果是……”

姬甲偉姬甲偉說道:“對於這些人送來的銀票不瞞陛下,我等確實是故意收下的,並密令手下的人不得隨意干涉彼等的運作,當然了,爲了不露出破綻,也會隔三差五造成一些誤會,但最終還是解決了,五年以來,我按察司累計收到彼等的銀票接近五十萬兩,全部鎖在衙門度支處的鐵箱子裡,分文未動”

“事情與我等料想的差不多,這兩年,南京的勢力逐漸擴張到了江西、安徽一帶,蘇州的勢力則圍繞太湖做大,杭州的勢力幾乎將寧波、金華、衢州以北的地方佔據了”

“當然了,期間我等也提供了不少便利,肯定是暗地裡的,不會光明正大地站出來協助彼等,他們都是惡勢力,他們之間的火併,也會讓我等將來可能的收網減少一些阻力”

“他們手底下有多少人,這些年掙了多少錢,戕害了多少人,拐賣、強多了多少人口可有數?”

姬甲偉說道:“南京、蘇州、杭州三地自然知道,不過剩下的只有一個大概,這幾年,只要走了大夏銀行票據的,都在我司的掌握之中,五年下來,他們在煤炭、糧食、布料、運輸、糞便上的業務總量至少在千萬以上,其餘的他們肯定是用現銀往來的,目前尚不清楚細節”

尼堪笑道:“你等在他們內部就沒有一個內應?這樣的話如何將把他們一網打盡?”

姬甲偉說道:“自然是有的,但他們在內部的分工非常細,就算在南京城,他們的人分下去也只是負責一個坊區,同時,負責賬務的都是長期跟着他們的自己人,故此……”

尼堪冷笑道:“你剛纔所說的都是正常的生意往來,能有什麼把柄落到你等手裡?!孫秀寧”

孫秀寧又站了起來,他的手中又多了一張紙片。

“查南京近三年以卜世仁爲首的團伙非法所得如下”

“其一,南京團伙控制應天府、鎮江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廣德府六府之地,除了糧食、煤炭、布料等物,彼等最大宗的生意就是木材、竹材、藥材和當鋪,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彼等已經控制了黃山木材、竹材、藥材外銷量的三成,這些交易都是通過現銀完成的,並沒有在大夏銀行兌換成銀票和紙鈔”

“但他們與其他的商家有生意往來,可從其他商家那裡換來銀票和紙鈔,而由其他商家在大夏銀行兌換成新的銀票和紙鈔,由於我國銀行在得到銀錠之後,除了查驗其成色,並不過問其來歷,這些人便完美地避免了按察司的查究”

“這還是較爲正常的生意,雖然期間少不了脅迫和坑蒙拐騙,但大體上還是過得去的”

“三年了,這些業務累計交易量至少五百萬兩,特別是木材,江南地區的木材來源幾乎都靠黃山和天目山,而他們就是其中的老大”

“其二,便是他們稱之爲偏門子、暗門子的業務,其中,各地的青樓酒肆他們至少佔有三成,別的不說,就以南京爲例,他們在幾家有名的青樓,每三個月就會掛出新貨上市的幌子,也就是說,每隔三個月他們至少有上百名年齡在十五歲以下的男女孩童出現在那裡,南京最大,三個月一百名,一年就是五百名左右”

“其它地方自然沒有南京大,但每府三十人還是有的,加起來就接近兩百人,一年就是八百人,於是整個南京及其附近地區加起來就在一千五百名左右”

“這些人的收購價格都在一千兩以上,加起來就是一百多萬,這些孩童每年可爲他們帶來幾倍的收益,這又是五百萬以上”

第八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一)西寧衛,岌岌可危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三章 寧北將軍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三十二章 遠洋艦隊(下)第十章 北緯42度(四)天地之怒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五十九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5)第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②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二十四章 按圖索驥(上)薩雅克湖岸的推想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二十章 飛龍在天(中)第八十三章 川藏決戰(8)成都,成都!(中)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二十一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⑥第六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國(11)第九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1)人字第一號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第五十五章 尾聲(1)收穫第三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七:女人(下)第二十九章 少年行(四)東方玉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十九章 龍戰於野(二)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上)第四十九章 春之祭(三)部落的對抗第一章 索倫羣像之春:蘇哈與朱克圖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八十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珍珠港鏈(下)第三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3)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十四章 土爾扈特(下)第四十就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5)刃之舞(上)第十七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中)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六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2)第六十八 世紀謀劃之五:悲與喜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三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三:摩爾多瓦公主第二十六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上)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七十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上)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二十三章 東方欲曉(上)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六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一:騰籠換鳥第二十六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4)第十八章 魅夜(下)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十八章 一路向東(8)安加拉省第十八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中)第四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下)第四十二章 玄武青龍決之五:囂張的死神(1)第二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上)第六十七章 川藏風雲(11)萬馬奔騰與並駕齊驅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十七章 金不換的夢想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三十八章 東方初曉(中)第五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上)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十九章 密信(下)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霧第九章 冷兵器之島第二十八章 尼布楚大會(下)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九章 奧爾萊部的迴歸(大力求各種票)第五十一章 春之祭(五)祭司的舞蹈(下)第十五章 孤星傳之二:密會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二十三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1)第五十八章 收官(8):尾聲(上)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五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4)意外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國(5)第十五章 克孜勒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