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因城施策,推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原標題:做好因城施策,推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上海取消對非上海戶籍單身人士住房限購,蘇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措施,廣州放開120平方米以上戶型限購……近期,多個城市接力鬆綁樓市限購,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部分樓市風向標城市根據自身情況優化調控政策,在快慢節奏、內容重點上雖有差異,但大的方向保持一致,就是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幫助活躍房地產市場,從而穩定預期、提振信心,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對於上述政策變化,輿論看法不一。有意見認爲,放鬆限購政策利好樓市發展,或對其他城市產生示範效應,有望帶動房地產市場整體企穩回升;有意見認爲,現在整個房地產市場已調整到位,擠牙膏式的鬆綁政策放開力度不夠大,與民衆期待仍有差距;還有意見認爲,應該因地制宜推進“限購令”調整。從各方議論能看出,需統籌考慮如何平衡房地產短期下行的考驗與長期樓市環境的穩定。

常言道,“十家鍋竈九不同”。房地產是不動產,以城市爲市場單元,具有明顯區域特徵,不同城市的交易量和價格有很大差異。因此,房地產調控堅持精準施策、一城一策,是題中應有之義。從這個角度出發,1月2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提出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

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是“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的必要措施。從實踐看,限購作爲一種行政手段,對於快速遏制炒房現象十分有效。隨着形勢變化,我國住房發展的主要矛盾從總量短缺,轉爲總量基本平衡,但結構性供給不足。與此同時,人民羣衆對住房品質也有了更高要求,希望住上更好的房子、獲得更好的服務。這些新變化,對每個城市影響程度都不一樣。因此,不論是鬆綁限購還是綜合運用其他手段,讓城市自主調控房地產都在情理之中。

當前,我國房地產業正在轉型。需進一步完善房屋從開發建設到維護使用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機制,加強“租購併舉”,實施好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房地產企業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實現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是房地產企業與老百姓的共同目標。對企業來說,過去拼規模,現在比的是交付力、品質力,誰能爲羣衆提供好服務,未來就有市場和發展。(瞭望東方週刊評論員)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