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國企專業化與產業化“兩手抓”

財政部前不久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8%。如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作用,通過專業化與產業化整合,在改革創新中做強做優國有企業,成爲題中之義。

從實際情況來看,推進國企專業化與產業化整合能夠從多方面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優化國有資本佈局,促使國有經濟平穩發展。在宏觀層面,國企能夠通過專業化與產業化整合促進資源整合和業務佈局優化,有效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運營效率,促進產業鏈固鏈補鏈強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在微觀層面,專業化與產業化整合有助於國企在細分領域的專業化分工,增強其在產業鏈節點上的控制力,幫助企業集中市場和資源,提升企業價值。

不過,我國產業鏈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需要有效解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有待提升。未來,還須多措並舉,持續有效推進國企專業化、產業化整合,爲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持續推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質增效。鼓勵國企以“專業化整合、管理深度融合”爲原則,通過專業化整合打破企業邊界,將資源向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集中,減少對相同行業領域的重複投資、對企業資源的低效利用,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國企圍繞主業構建產業鏈,鼓勵國企在更大的空間和時間範圍內集中有效資源,圍繞自身特色定位,聚焦主責主業,在產業分佈形態上探索新發展模式,讓國資國企主責主業更聚焦、產業結構更清晰,提升整個產業鏈上企業的發展力。

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優勢互補。鼓勵國企採用不同的控股、參股、戰略持股等方式介入上下游企業,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推進基金與直投聯動,推動產業上下游相互開放股權、開放工藝需求、資源共享。深化國企上下游產業整合,通過產業化整合有效促進產業鏈上企業之間的協同和連接,實現不同企業間的產業協同集聚效應,做到優勢疊加,催化產業鏈上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促進相關企業之間技術互補、知識共享,提升上下游企業的供應協作效率。

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根基,創新協同。大力佈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整合上中下游企業資源打造創新聯合體升級版,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鼓勵國企通過專業化整合騰挪更多資源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國企通過產業化整合強化各類所有制企業在新興領域的互利合作,激發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知識溢出效應,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化發展。同時,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圈建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通過共建產業生態圈等多種方式開展合作,促使全產業鏈創新協同發展。

強化“鏈長”“鏈主”企業在整合中的引領作用。發揮國企的產業鏈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央企發揮產業引領作用,發揮主體支撐、融通帶動作用,推動產業生態圈建設,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驅動全產業鏈共同發展。推動地方國企主動發揮帶動作用,通過與其他企業有效的協同聯動、整合重組,推進鏈上企業知識吸收、資源共享,帶動鏈上企業共同進步,提升產業鏈的競爭力與自主可控能力。 (作者:任廣乾 薛佳冉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