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高校科學營十年——胡正寰:爲祖國培養“鋼筋鐵骨”的科技創新人才

高校科學營十週年

2018-2022

爲祖國培養“鋼筋鐵骨”的科技創新人才

作者:胡正寰

優秀科技工作者 / 胡正寰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生於 1934 年 7 月。1956 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前身),作爲學校第一批學子,胡正寰院士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從事軸類“零件軋製成形”這一高效綠色的科技研究與推廣工作。

參與科學營相關工作的契機、初衷

2013年,胡正寰院士首次受邀參與科學營活動,爲營員開設講座。胡院士在瞭解了高校科學營的主辦單位、設立目的和參與對象後,他認爲高校科學營意義重大:在中國科協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科學營使兩岸三地的優秀高中生有機會走進重點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深度的科技文化之旅,讓廣大青少年體驗科學奧秘、感受科技魅力,進而培養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秉持着爲黨爲國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的理念,加之高校科學營的辦營理念與他的教書育人的思想高度契合,他認爲支持科學營工作,也就是在貫徹國家和個人的人才培養理念,是助力人才強國的重要戰略,因此,自科學營開展10年來,胡院士參加高校科學營相關活動累計8年。

參與科學營的主要工作內容及貢獻

10年來,北京科技大學立足科學營的工作需求,聚焦營員的精神需求、實踐需求、知識需求和情感需求,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打造了多個益趣結合的特色科技創新活動。營員既可以通過名家大師系列講座感受科學家精神,又能在科技創新實驗中實踐科技前沿,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爲營員種下科創報國的種子。

通過《高效綠色軸類零件加工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爲主題的“名家大師報告”,胡院士從自身學術經歷、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科技變革與前沿等方面爲營員帶來知識盛宴;從自身的生活經歷、所在團隊從事的研究技術、自己的人生體會等方面與營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爲營員答疑解惑。

講座結束後,胡院士還會單獨聯繫營員諮詢講座建議,希望不斷優化分享內容,帶給營員更多更有益的啓發,盡心盡力服務青少年的成長。面對營員的簽名請求,胡院士也一一回應,用科學家的風骨引領營員思想。通過這些分享和交流,胡院士鼓勵青年學生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相結合,堅定信念、腳踏實地、潛心科研、服務社會。

年輕的胡院士(中)與同事

對開展科學營相關活動重要意義的理解

北京科技大學連續十年承辦高校科學營活動,不斷提升活動質量。通過開展名家大師系列講座活動,讓營員體驗大學的學術氛圍、感悟大家的學術思想;創造性地探索出“自主選擇+多次興趣實驗+一次貫穿始終的大實驗”科技實踐模式,多維度豐富營員的科技實踐體驗;開放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企業廠房當課堂,幫助營員瞭解實驗室的歷史與科研成果,用學校的科研實力引導營員放眼科研、拓寬視野。科學營的開展充分發揮了高校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功能,促進了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有助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與人才培養。

營員向胡院士提問

個人參與科研工作的體會及對青少年營員的期許

胡院士認爲參與科研工作最重要就是要有追求。國家的追求是以人民爲中心,讓人民過上更好地生活;對於個人來說,也要有追求,要有爲國家做貢獻的遠大志向。胡院士說:“他和團隊所做的科學研究,也不是一下就成功的,從實驗室成功到變成生產力在企業投產,中間經過了16年的時間。目前研究出的軸類零件軋製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不斷追求的結果。”正如總書記所言“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胡院士希望青少年營員在未來能夠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素養,促進自身全面發展,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讓青春在不懈追求中綻放絢麗之花。

胡院士報告現場

參與高校科學營相關活動的感受及對科學營的希冀

科學營通過搭建科技平臺讓青少年深度參與到豐富的科技創新活動中,有益於引導青少年崇尚科學、追求真理,鼓勵青少年勵志從事科學研究事業、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對培養科技創新的後備人才有重要的助力作用。青春逢盛世,奮鬥正當時。青少年們一定要抓住機遇,踏實奮鬥,爲國家的事業奮力拼搏,用奮鬥唱響青春之歌。高校科學營也一定會越辦越出彩,助力爲黨育人、爲國育才!

胡院士在科研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