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通訊+生物醫學 創兆元產值

以前是有病纔看病,現在則是在生病前就要預防,透過運動飲食生活習慣改變,把疾病往後延。(西園永越健康管理中心提供)

被譽爲生技產業藍海的「大健康產業」,根據估計全球有高達1兆美元產值臺灣也正由行政院國家力量推動。工研院表示,大健康產業涵蓋「智慧健康樂活」、「智慧醫療」及「智慧照護」,其涉及大數據收集及要找到關鍵指標應用需要相當的時間,而照護這塊不賺錢,也使得導入科技照護意願低,儘管有這些問題要克服,但仍看好大健康產業發展,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後,健康越來越爲大家重視,促使政府廠商更積極投入,也驅動產業發展。

何謂「大健康」?工研院生醫醫材研究所副所長莊曜宇說明,以前是有病纔看病,給予藥物治療,現在則是往前推,在生病前就要預防,透過運動、飲食、生活習慣改變,把本來某個年齡層可能發生的疾病往後延。

這就導出「精準醫療」,衍生相關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的需求。2015年美國總統巴馬就提出精準醫療政策,推動利用個人化基因資訊完成疾病治療。莊曜宇說,我們國家要推「精準大健康」,也是要根據人口結構社會需求、疾病盛行率等去做風險評估先作疾病預防,新世代的醫療革新正式起跑。

行政院9月初剛召開生技產業諮議策略委員會(BTC),提出如何透過ICT(資通訊)感測技術,做更有效率的照護。對此,莊曜宇說,ICT結合Bio(生物醫學),是一個新的方向,也是我們的強項。他認爲我們現在做得最好的是智慧醫療,但是健康樂活上,我們在健康行爲數據收集上仍不足。

目前中研院雖已有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但莊曜宇直指還欠缺生活習性的大數據。因此工研院要向政府提出的2022年計劃,準備進行「百萬人健康生活習慣」大數據收集,希望涵蓋新生兒、年輕族羣與新住民不同族羣。

科技部亦攜手衛福部經濟部,跨部會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以「我國2030全齡健康」爲願景,擘劃臺灣的健康大數據系統科技部長吳政忠日前接受專訪時更提到,未來4年將跨部會共同打造「精準健康戰略產業」,計劃於5年內助攻生技新藥,產值將從新臺幣6000億元邁向兆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