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王尚智》靠撩情吃飯的名嘴們

國民黨2020總統提名人、高雄市長韓國瑜。(圖/本報資料照)

郭臺銘宣佈退選之後,總統大選的選情收視率又再落入了冷清。「三角撕咬」畢竟要比「藍綠對決」的傳統戲碼精采,國民黨分裂尤其是老劇本的政治宮廷戲,無論挺韓、挺郭,當中的曖昧鬥爭說來盡是一種復古、懷舊的古典氣息。

民調數字上顯示,郭臺銘所吸附的選票族羣如今重回藍、綠陣營各一部分,但更多的支持者則是重新回到「中間觀望」的狀態。概念邏輯上這一批「3成」左右的中間選民相當難搞,他們「無法被組織動員、不輕易被說服,甚至不到最後關頭絕對不表態」,而唯一能夠日以繼夜慢慢影響這個族羣的並非參選人,而是「名嘴」。

臺灣的「政治族羣」涵括了藍綠白紅各路人,長期覆蓋着最大收視觀衆範圍,爲此平日包括無線、有線電視頻道每天有20多個政論財經節目,每天超過100人次的評論位置,由立場迥異的各路「名嘴」填滿不同時段。

其中最核心、最熱門、知名度最高的若干位,每天至少上2到3檔節目,在不同電視臺與頻道之間「跑跳」,遙控器轉來轉去,總能看到他們的臉孔。

過去電視臺之間,總有某些不成文的「默契」,包括:一、同時段打對臺的節目,名嘴不可以同時參加錄影;二、同類型的頻道比如財經,只能選擇其中一臺去上;三、當日的同樣主題,這邊節目講了,不能在那邊節目也講一模一樣。然而,最近眼尖的觀衆應該已經發現,這些原本牢不可摧、毫無轉圜的默契已經被打破,最最誇張的是,在某個熱門時段當下,曾經有1位名嘴同時出現在3家電視臺!

當中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各臺節目的「挺韓、批韓」的立場逐漸鮮明,特別是「批韓」的節目特別多,「韓黑」名嘴們太過搶手所致。這個態勢使得名嘴們被迫出櫃,不得不正式成爲「韓粉、韓黑」才能位入節目來賓之列。即使是前來插花的民意代表、學者教授也無法中立倖免,得要跟着節目腳本、集中討論的節奏與氣氛同一鼻孔出氣才行。

當中即使有名嘴們不甘於被貼上「韓粉、韓黑」的標籤,最終也仍然得要面對來自觀衆族羣一廂情願的「強迫認定」。尤其很多「韓粉」專門追看批評韓國瑜的節目、「韓黑」緊盯支持韓國瑜的節目,雙方陣營各自爲了「向對手叫罵」,巧妙又諷刺地支持了對方的收視率!

某方面來說,韓國瑜與蔡英文本人反而難以長期維繫或創造更多「愛恨衝突」,反而是每天談論或撩動於此的名嘴們,成爲觀衆族羣真正緊盯、黏着的對象。名嘴們的社羣臉書每天充斥着上百破千的讚美與詛咒,幾乎成爲政治殺戮戰場的第一線目標。

卻也不得不說,在臺灣很難聽到客觀中性的電視評論分析。一方面受限於電視臺本身的立場傾向,最主要還是基於觀衆族羣的「替代滿足」,節目不只提供內幕分析,還得要緊抓着最新時事變化,轉化撩動着大量的愛恨情緒,才能體現於收視率表現。

名嘴們錄影前都得要看資料、討論內容,每2小時的節目車馬費大約5000~6000元,每天挖空心思不能炒冷飯,而每5分鐘的收視率更是調查驗證觀衆認定誰具吸引力或直接轉檯,說到底賺的也都還是血汗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