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父母同住彼此如何相處

結婚後,你們還和父母同住嗎?面對這個問題,答案也不盡相同。如今,根據家庭成員結構、各自工作的需要,很多家庭都選擇了三代同住,彼此之間能相互照顧。子女與父母同住,也會因生活習慣、消費觀念的不同產生一些摩擦。子女和父母同住究竟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彼此之間如何能更好相處,我們來聽聽不同的聲音。

今年74歲的武阿姨是個樂天派,兒子結婚成家後,她和老伴果斷地把兒子“趕”出家門。“孩子大了,總要遠走高飛。孩子們都有適應社會、照顧自己的能力,兩代人沒有必要住在一起,即使是親生兒子也會有摩擦,還是距離遠點好。”她說,兩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需要有邊界感,更需要不同的生活空間。

這些年,武阿姨和兒子的小家一直都保持着距離,除了過年過節一起聚餐,偶爾結伴旅遊,大部分時間都不在一起,彼此的生活也平靜、幸福。“就說這吃喝吧,我們喜歡吃的東西年輕人不喜歡吃,與其在一起吃飯鬧彆扭,還不如趁早分開。”她說。後來,隨着孫子的出生,她和老伴也承擔起照顧孫子的任務,但彼此還是不住在一起。“白天把孫子接到家中照顧,晚上再把孫子送回兒子家。”她說,目前和老伴健康狀況良好,更傾向於獨居,如果以後真的生活不能自理了再考慮其他方法。

市民劉麗萍今年63歲,她和老伴一直與兒子、兒媳、孫女居住在一起。“居住在一起是爲了生活方便,從兒子結婚後我們就沒有分開過,10多年了,彼此相處得也挺好。”她說。說起融洽的生活,劉麗萍自有一套方法。她說,他們家人都屬於不挑理、想法少的類型,在生活中各自分工明確。他們老兩口退休後有時間,承擔起了全部家務活,年輕人工作忙,在家時間短,對家裡的事情也很少參與,更不會提意見。“雙方都要包容,相互理解,日子就能過得越來越好。”她說,如果與孩子同住,千萬不要因爲自己是長輩,就插手孩子的家庭事務。小夫妻之間有他們的相處方式,當老人的不要過多參與,更不要評價、干涉。

“與成年子女相處,還是要保持‘一碗湯的距離’,適當的距離讓彼此都舒服。”河南理工大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河南省科學家精神宣講團成員仝兆景說,子女與父母同住,雙方應把包容二字當成相處原則。父母體諒子女工作辛苦,子女感恩父母的付出,如果雙方能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住在一起就會增加更多幸福。反之,太近距離的相處也會成爲一種束縛。有界限、有距離、有聯繫、有守望,或許是目前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最佳方式。

(記者 樑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