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談加密貨幣的今是昨非

這場俄烏戰爭引發的制裁,讓我們見識了顛覆傳統金融體系的加密貨幣,徹底改變這個世界。烽火下傳統的貨幣支付系統頓然失去作用,各地捐款透過加密貨幣涌進烏克蘭,俄羅斯則改用加密貨幣規避制裁。看似雙面刃的加密貨幣,讓各國不得不重新檢視它在全球金融扮演的角色,美國亦將評估加密貨幣的風險和利益,規劃透過立法讓數位貨幣獲得授權,確保美元做爲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要貨幣,並改善跨境支付、提升金融包容性。

區塊鏈的應用速迅發展

加密貨幣的價值建立在所有網路的共識而體現,基於複雜的演算法技術,賦予加密貨幣具有可追溯及不可竄改的特性,在程式碼及機制信任的基礎下加速流通。

據Finbold統計2021年底全球加密貨幣種類數量達到16,223個,較年初8,153個相比以往增加近一倍。Crypto.com報告也顯示2021年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增長178%,預測2022年將有超過10億人持有!

加密貨幣發展出的電子帳本串聯成區塊鏈系統,至今已撼動金融、醫療、教育及娛樂產業,結合智慧合約、數位記錄管理及去中心化組織,可廣泛運用在商業網路促進記錄交易與追蹤資產的程序,降低資訊不對稱的風險和成本。

像是藉由數位契約執行、追蹤、收款和補充庫存的機制,簡化供應鏈管理問題。應用在食品生產履歷的溯源,消費者能夠完整檢視自原料的採收、捕抓到超市和餐廳過程,提高食品供應鏈的信任。區塊鏈能標準化與紀錄所有企業排放的數據,提升碳足跡的紀錄,促使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綠色轉型。

然而,目前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應用仍在開發階段尚未普及,新的破壞式創新技術初期經常吸引害羣之馬及詐欺,許多首次發行的代幣卻是一場騙局。

納入監管機制提高公信力

DeFi帶來創新的龐大商機,但去中心化的權力下放也伴隨了詐騙和盜竊。數據分析公司Chainalysis報告指出,隨着加密貨幣交易金額增長到10兆多美元規模,2021年加密貨幣犯罪金額也創下新高,非法金流大增79%、達140億美元。

由於比特幣等類似的虛擬通貨價格波動劇烈,無法發揮「貨幣」作爲交易與價值儲存的功能,而目前各國規劃推動的虛擬資產,則是以與真實貨幣建立1:1穩定關係的「穩定幣」。目前以市值超過7百億美元的USDT爲主,佔全球虛擬資產總市值約2.3兆美元的3%。爲研擬穩定幣作爲未來實體經濟體系的交易選項,歐盟將規範交易量、客戶數等規模達系統性者,要求採取流動性、自有資金等更高的監管要求;美國則規劃要求支付型穩定幣發行人必須爲存款機構。

雖然曾有薩爾瓦多等國將加密貨幣成爲法定貨幣,卻也面臨匯價不穩定,容易形成物價通脹等問題。宏都拉斯央行更表示未承認境內的任何種類加密貨幣,但同時也指出研議未來將加密貨幣納爲法定貨幣。

臺灣已將虛擬資產納入洗錢防制規範,目前國內尚未有監管投資比特幣等虛擬通貨的法規,大量的媒體傳播訊息成爲輔助網路釣魚和詐騙的手段,許多夢想一夕致富的投資者追逐快速飆升的虛擬通貨價格,形成泡沫化的隱憂。爲避免虛擬通貨成爲有心人士操弄的龐氏騙局,建議政府仍須加快監理的腳步,以達成金融穩定、投資人保護及商業發展的共同願景。

無論加密貨幣是炒作還是過度想像,區塊鏈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力量向我們襲來,掌握它獨特的優勢,以政府的剛性監管作爲骨架,輔以新創產業的技術爲發展應用,方能夠有效地推動國家經濟以及加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