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私募股權基金 公共建設新活水
貝萊德總裁Larry Fink說,「私募市場的未來,就是基礎建設。」這也揭示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公共基礎建設,開啓資產管理業新篇章!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1月資產管理業界重磅消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以約125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三大基礎建設基金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進軍私募基礎建設市場,貝萊德總裁Larry Fink說,「私募市場的未來,就是基礎建設。」這也揭示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公共基礎建設,開啓資產管理業新篇章!
最近導引國內資金投資參與國內公共基礎建設掀起熱烈討論,如立法院財委質詢金管會、財政部與國發會有關國內資金投入公共建設的情況與成效、金管會射出金融創新三箭鼓勵保險業透過多元管道參與公共基礎建設、放寬金融業投入私募股權基金等,如何連結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導引資金參與公共基建,讓國內資產管理業接軌國際,增加引資誘因及整合跨界資源是二大關鍵因素。
■優質案源不少 國內Infra PE可當先發投手
近幾年國際投資人透過PE業者大舉投資臺灣基礎建設市場,其中,加拿大退休基金CDPQ與德國最大退休基金BVK投資約新臺幣350億元,代表臺灣是實質資產寶地、有不少好收益案源。
反觀,銀彈充沛的保險業,依保發中心1月份公佈的資料,壽險總資金新臺幣約32兆元,國外投資約22兆元,佔比7成,僅1,500億元投資國內公建,比重不到0.5%;手握重金的勞退與退撫更委外代操投資海外上市基礎建設類股票,不過,國內公共基礎建設投資微乎其微。
私募股權基金提供平臺,透過不同標的來分散風險,就保險業而言,投資PE比起直接投資理應適用更低RBC風險係數,如何提升公建投資?除可將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共基礎建設PE(Infra PE)風險係數調整至與直投水準1.28%一致或更低,此外,保險業投資國內Infra PE持份比率可從25%提升到4成,並搭配其他獎勵措施,如:租稅誘因、表彰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等,提升保險業投資國內Infra PE意願。
政府退休基金之投資辦法應正面表列投資國內Infra PE,如參採國外做法,初期設定3%~5%,再逐年遞增,Infra PE提供長期穩收益也可降低政府撥補勞保財政壓力、減緩破產危機。此外,國內Infra PE也有聚焦產業前期基建資產(greenfield)開發,如智慧電網韌性、綠氫專案等,屬於新創階段,也是國家重點戰略產業,官方資金扮演領頭羊角色。
資產管理業PE擅長案源開發、專案評估、投後管理,2021年世界銀行報告提及國際壽險公司、退休基金投資人超過9成皆偏好透過Infra PE投資公共基礎建設。整合民間與政府資源,透過國內Infra PE加速公共基礎建設優化轉型,刻不容緩!
■共促永續韌性發展 實踐影響力投資
私募股權基金近年來不再是「門口的野蠻人」,而是「公建的實踐家」!透過活化閒置資產興建長者日間照護中心,結合智慧科技及互動參與式設施服務,提供長者自主性、安全感的生活型態,延緩失智失能、降低社會負擔;智慧倉儲物流結合冷鏈,調度農漁生鮮產品、確保食安、改善農漁民生計,這些都是Infra PE創造實質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的案例,國際Infra PE業者也積極與國內資產管理業Infra PE洽談合作機會,創造永續發展韌性。
私募股權基金業者以善良管理人義務積極創造案源、發現價值,初期由風險承受度高的專業投資人或高資產投資者持有,等到資產進入營運期收益穩定時,開放一般投資大衆持有,實現資本市場輪動、增加資產運用效率、創造流動性,同時也提升透明度。Infra PE和公共建設型REITs是體現這正向循環的最佳方程式!公共基礎建設型REITs具備長期穩定收益、抗通膨等特性,提供退休族羣增加所得替代率的投資好選擇,更有機會實現普惠金融。
臺積電當年就是由政府投入第一桶金,民間企業跟投,造就了今日全球半導體霸主,就資產管理業而言,臺灣有好的資產、好的平臺、國際Infra PE專業夥伴支持,資產管理業者應由國內Infra PE做好先發投手,壯大本土公共基礎建設投資、培育本土人才、實踐本土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成長,進而邁向國際,臺灣成爲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絕對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