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私募股權基礎建設基金 爲公共建設引新活水

《臺灣銀行家》第173期 打造臺灣成爲新資產管理之島

政府推動5+2策略性產業及相關基礎公共工程建設,以往大多仰賴銀行,尤其是八大行庫來提供金流。但事實上,資金活水並非只有公股銀行能挹注,現在除了壽險業龐大海外投資引流回臺外,私募股權投資,則是另一條可思考之路。相較於國外私募股權投資風行多年,臺灣私募股權投資仍有待進一步發展,成爲挹注國內重大基礎公建、5+2策略產業的新活水。

「從ETF投資熱潮,可看出臺灣人真的很有錢!」國泰投信高層表示,不論是對5+2策略性產業或其他基礎公共工程建設,若能引進臺灣民間龐大的資金動能,將成爲非常重要的資金活水。此時,私募股權基金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媒介。

目前,國內已設置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包括國泰金、第一金、富邦金等投信公司爲主。其中,以目前投資5+2及ESG產業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當屬國泰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旗下的基金,規模達新臺幣80億元。國泰私募股權基金也是國內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投資者。

國泰投信高層表示,整個國泰集團包括國泰人壽、國泰建設等,均參與私募股權基金規劃及投資。國泰人壽還設有專案團隊,除了投資自家的私募股權基金外,亦負責物色好的私募股權基金加以投資。國泰建設具有不動產專業,對於國泰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案子,貢獻專業評估,例如設置太陽能電廠、漁電共生、養老村、物流業、循環經濟、離岸風電等投資評估,使得國泰投信所轉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更能物色到好標的,納入基金成分中。

就連規模比較小的聯邦投信總經理莊雅晴也提到,聯邦首檔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範疇,鎖定臺灣永續發展的關鍵產業,是以漁電共生的再生能源,基金規模約28億元,積極配合政府推動的5+2創新產業計劃,吸引國內民間資金投入國內實體產業,也有利於帶動境外資金迴流我國產業及金融市場。

由於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風險較高,依現行法規,私募股權商品不能公開推介給民衆,主要客戶羣都是高資產大戶。對這些身價上億、十幾億的投資人而言,具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最大目的是要尋找高報酬的獲利機會。因此,私募股權基金更能滿足這些高資產投資者的需求。

對私募股權投資感興趣的不只是高資產大戶,也包括壽險公司。國泰投信高層表示,國泰發行的私募股權基金中,許多投資者是其他集團的壽險公司。私募股權基金除了投資臺灣標的外,也會放眼海外尋找好的投資標的。此外,智能科技產業現也成爲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重點。

正因偏好私募股權投資的高資產大戶或壽險公司衆多,促使國泰對私募股權投資有新的發想。國泰投信高層透露,目前正嘗試「fund of fund」,即規劃一檔新的私募股權基金,將投資海外的多檔私募股權基金,這是一項全新嘗試。

私募股權基金有時甚至扮演比創投公司更重要的角色,主因是創投資公司靠本身的資本額支撐投資,但私募股權基金透過對外募資,能把投資動能放得更大。例如國泰投信旗下的私募股權基金,規模最大者已達80億元,比資本額僅10億、20億元的創投公司,能做更多投資。尤其是目前5+2策略性產業中,最燒錢的離岸風電產業,若能善用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將更能爲許多開發商解決資金的燃眉之急。

如同創投公司投資時,很多案子不見得會成功,私募基金的投資也不見得每件都成功。但只要有幾件成功,獲得高報酬,就能抵銷其他失敗的投資,還能爲投資者實現可觀的獲利。這就是私募基金吸引很多高資產大戶之處。

國泰投信高層指出,先前由於旗下的私募基金其中一個投資標的上市後,價格翻倍,讓投資人在短短几個月內,投資金額就連本帶利,等於賺一倍歸還。(全文請見第173期《臺灣銀行家》作者爲現任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