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全球對半導體關注度上升 Intel更直撲臺積電而來

再加上美中在臺面下的半導體角力仍不斷,包括中國業者轉爲透過成立私募基金尋求新的獲利增長點,並加緊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打造生態圈之外,也藉此配合國家政策扶植產業實力,期望尋求美方卡脖子政策下的另類因應措施;同時臺積電、Samsung不約而同延攬具備政治經歷的高等人才,反映地緣政治變化已成爲半導體領導型廠商不容忽視的課題。

上述情勢皆反映全球政經情勢頻頻圍繞在半導體變化的議題上,且熱度有增無減,儼然半導體已成爲各國講求政治實力、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兵器。

也由於全球對於半導體業的關注度呈現直線上升,因此國際大廠間的競合態勢更是備受矚目,尤其Intel以多元化策略佈局直撲臺積電而來最爲明顯。Intel執行長率先提出IDM 2.0的概念,也重新命名其製程節點,且Intel投入10億美元來支援爲晶圓代工生態系統建立顛覆性技術的初期新創公司和成熟公司,更用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建兩座晶圓廠,爾後Intel更宣佈收購晶圓代工業者Tower Semiconductor,代表Intel也可擁有成熟製程的產能,甚至Intel宣佈將跨足車用晶片代工,也就是成立一個專門的汽車部門,目標放在領先製程節點併爲MCU和獨特車用需求最佳化的技術,以搶攻未來電動車、自駕車的趨勢與商機。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企業在美國本土設立晶片工廠,不論是人力成本、建設成本還是產業鏈配套,成本均高於亞洲地區,甚至美國先前很長一段時間在半導體領域多以晶片研發設計爲主,晶圓產能主要移往亞洲區域,因而短期間若美國要重拾過去的榮耀,在當地設立晶圓廠的產線,上下游的配套成本會較爲高昂,必須仰賴政府給予資金支持,也因此Intel會相當在意美國官方對於半導體業祭出520億美元的資金分配流向,主要是希望能搭乘政策便車,一方面重拾美國製造,另一方面來與臺積電一較高下,意圖改變Intel目前位居下風的競爭態勢。

也就是說Intel雖然近期動作頻頻,但2023~2024年仍需高度仰賴臺積電以先進製程爲其打造新產品的現象也是事實,特別是Intel將在2023~2025年推出的Meteor Lake及Arrow Lake CPU,其中繪圖晶片將採用臺積電3奈米制程量產,而2025年推出的Lunar Lake亦將由臺積電2奈米制程來操刀,畢竟Intel 2025年技術藍圖上的Intel 18A恐僅相當於臺積電5奈米強化版的程度,而屆時臺積電已進入2奈米制程。

反觀臺積電未來營運能見度均高,此從公司宣佈2022年合併營收增長幅度優於預期,以及未來長期合併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到15~20%即可知,產能緊俏的局面將貫穿臺積電2022年的業績基本面,而公司對於5G及高效能運算應用的大趨勢,以及汽車、手機等不斷增加的半導體含量持樂觀態度,因而短中長期臺積電仍將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霸主的地位;而未來臺積電如何藉由海外投資設廠來槓桿綠能資源、有效拿捏地緣政治變化因素而作出相對應的策略、持續擴大與競爭對手的先進製程差距,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