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天府銀行董事長黃毅: 中小銀行應立足區域 實現“穩規模”與“提質量”的平衡

南方財經全國兩會報道組 記者林秋彤 北京報道

四川天府銀行成立於2001年,自創立之初即堅持服務中小市場定位,致力提供特色化、專業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值此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銀行董事長黃毅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21世紀經濟報道(下稱21世紀)專訪,聚焦區域性銀行,探討中小銀行的發展之道。

在黃毅看來,隨着政府工作報告對區域協調發展的強調及金融“五篇大文章”戰略的深化,區域性城商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兩會精神指引下,城商行應立足地域特色,緊緊圍繞當地產業佈局,創新針對性強的金融產品,如科技貸、綠色債等,精準高效服務於實體經濟。

抓住政策窗口 實現動態平衡發展

21世紀:作爲區域性城商行,四川天府銀行如何保持好“讓利實體經濟”與“保持盈利可持續性”的平衡?在平衡資產與負債上,天府銀行有哪些經驗?

黃毅:在當前全國兩會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重要大背景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天府銀行在平衡“讓利實體經濟”與“保持盈利可持續性”方面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優化定價策略,運用風險定價模型對不同類型、不同風險水平的客戶進行精準風險評估及利率定價,針對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發展前景較好的實體經濟客戶在合理範圍內實行LPR減點定價,同時通過其他較高收益貸款產品平衡整體資產收益率。二是拓展多元業務,除傳統存貸款業務外,積極發展中間業務、投行業務等,增加非利息收入來源。三是加強成本管控,制定付息成本管控方案,不斷調整負債結構實現存款“量增價降”。四是加強政策性工具運用,積極申請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低成本政策性資金,用於支撐發放普惠小微貸款。

四川天府銀行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在資產端,側重優化資源配置及結構調整,深耕區域經濟,立足區域特色產業,通過強化資源配置引導業務加速發展。在負債端,側重存款合理定價及結構優化,按照國家引導存款利率下行的政策導向,不斷優化和調整存款定價策略,並豐富存款產品種類,運用大數據平臺精準開展差異化營銷。同時,強化資產負債的動態平衡調整,加強對資產負債的監測及分析,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市場利率變化、監管政策調整等因素,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確保資產與負債的“量、價、險”統籌平衡。

21世紀:您認爲中小銀行應如何在“穩規模”與“提質量”間找到平衡點?

黃毅:中小銀行在“穩規模”與“提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點至關重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擇機降準降息,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這爲中小銀行提供了政策機遇,使其能夠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產質量。同時,央行強調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支持其補充資本,完善治理機制,以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中小銀行應抓住政策窗口,深耕本地市場,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結合行業趨勢與天府銀行實踐,找到平衡點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在資產端,要聚焦優勢領域,優化結構提質量。一方面,要着力於深耕區域特色產業,集中資源支持高端製造、醫療健康、新能源等符合國家戰略且風險可控的領域,退出低效、高風險業務。另一方面,要不斷強化風險管控能力:運用大數據、AI等技術構建智能風控模型,動態監測行業風險與客戶信用變化。

在負債端,要量價統籌,降本增效穩規模。一方面優化存款結構,響應國家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通過差異化定價策略,如結構性存款、協定存款,吸引低成本資金。另一方面拓展多元化資金來源,積極運用支小再貸款、綠色金融債券等低成本政策工具,降低資金成本。

在盈利端,要平衡“讓利”與“增效”。一方面精準定價策略,對優質客戶實施LPR減點定價,同時通過科技金融、財富管理等中間業務提升非息收入佔比。二方面強化成本管控,通過數字化轉型減少運營成本,如通過線上化審批減少人力投入。

在資本端,要多渠道補充,夯實發展基礎。一方面,內源與外源結合,通過利潤留存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同時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例如,2024年天府銀行完成50億元增資擴股,國有資本佔比提升至55.96%,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創新資本工具,不斷探索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工具,進一步拓寬補充渠道,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在政策上,借力監管引導,把握髮展機遇。積極參與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專項行動,通過不良資產處置、資本補充等政策支持,輕裝上陣服務實體經濟,以政策紅利帶動業務增長與質量提升。

總的來說,“穩規模”需以“提質量”爲前提,通過結構優化、效率提升和風險管控實現內涵式增長;“提質量”需以“穩規模”爲基礎,依託規模效應攤薄成本、增強抗風險能力。中小銀行應立足區域實際,以客戶爲中心,以科技爲支撐,走出一條“質量優先、效益並重”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1世紀:天府銀行在2024年獲得國資增資入股,您如何看待國資入資入股中小銀行?

黃毅:國資入資中小銀行,不僅是對銀行資本補充的有力支持,更是提升銀行治理水平、增強市場信心的重要契機。以天府銀行爲例,2024年,天府銀行通過增資擴股引入四川省屬大型國有企業蜀道集團作爲第一大股東,國資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至55.96%。這一舉措不僅顯著增強了天府銀行的資本實力,更爲銀行的業務拓展和風險抵禦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資入股中小銀行,還體現了地方政府對地方金融機構的重視與支持,有助於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幫助銀行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確保科學決策、規範展業。同時,國資的加入也爲銀行帶來了更多的資源與合作契機,能夠進一步增強中小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區域性銀行需把握地緣優勢、深耕本地市場

21世紀:區域性中小銀行如何結合地域特色、產業佈局,打造專屬金融產品和專屬發展道路?結合天府銀行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經驗,您有哪些心得體會?

黃毅: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隨着政府工作報告對區域協調發展的強調及金融“五篇大文章”戰略的深化,區域性城商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兩會精神指引下,城商行應立足地域特色,緊緊圍繞當地產業佈局,創新針對性強的金融產品,如科技貸、綠色債等,精準高效服務於實體經濟。同時,積極探索特色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實踐中,四川天府銀行緊密圍繞國家戰略,積極踐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使命。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聚焦區域戰略,深化產融結合,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上游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重點支持區域內綠色低碳、高端製造、科技創新等主導產業。例如,天府銀行鍼對成渝地區科技型企業“輕資產、高成長”特點,創新推出“小微科創貸”“極客貸”等產品,累計投放超50億元,覆蓋了600餘戶科創企業,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二是依託金融科技,提升服務效能,以數字化轉型爲抓手,構建“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模式。天府銀行搭建了數字化智能化風控體系,整合知識產權、招投標、企業資質等多維數據,實現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將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效率提升40%以上。同時,通過天府信用通平臺、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延伸服務半徑,覆蓋川黔地區超10萬個家庭,管理客戶資金近200億元。

三是創新特色金融產品,助力產業升級,結合成渝地區產業佈局,打造“普惠+綠色+科技”一體化的產品體系。在普惠金融方面,推出“天府惠商貸”等產品,針對區域特色商圈,如涼山州農資、遵義白酒、攀枝花水果等,定製融資方案,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超萬家。在綠色金融方面,設立綠色支行,創新“減碳貸”“碳賬戶”等產品,累計投放綠色貸款超100億元,支持新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發展。在科技金融方面,作爲“天府科創貸”首批合作銀行,建立了“知識產權+人才+技術”的評價體系,着力於支持“專精特新”、“瞪羚”企業成長,近三年貸款增速超100%。

21世紀:隨着國有大行加速縣域佈局,區域性中小銀行如何利用地緣優勢鞏固基層市場?請您結合天府銀行在金融助農、普惠金融領域的經驗加以介紹。

黃毅:四川天府銀行作爲一家深耕地方的區域性中小銀行,始終堅持發揮地緣優勢,深耕本地市場,不斷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流程,全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通過聚焦特色產業、特色商圈,開展深入探索和調研,爲其匹配專項授信額度和專屬融資方案,成功將“天府惠商貸”等信貸產品落地涼山州西昌市及會理市農資特色產業,貴州省遵義市特色白酒產業,攀枝花仁和區水果特色商圈,南充市家裝特色商圈,巴中市家裝特色商圈等。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本地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可得性,更有效助力區域特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天府銀行持續深化政企銀合作。作爲四川省科技廳“天府科創貸”、省財政廳“政採貸”、省市監局“知來貸”等政策性產品的首批入圍銀行,天府銀行始終在信貸規模上保持前列。同時,天府銀行還積極參與地方信用體系建設,深化“政銀擔”合作機制,近期成功入圍“四川省現代化產業發展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通過貼息及風險補償政策,精準支持製造類、科技類、內外貿流通類、文化體育類中小企業。天府銀行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實現精準獲客和風險防控,顯著提升服務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如通過搭建天府手機銀行、微信小程序等線上金融服務平臺,彌補線下物理網點的不足,有效擴大了金融服務覆蓋面。

最後,自2019年天府銀行啓動“惠民惠農”工程以來,始終秉持“銀行櫃檯在手裡,金融服務在身邊”的理念,構建了“天府金融終端+惠民金融聯絡員+流動客戶經理+遠程視頻客服”的線上線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其中,天府銀行金融終端集小額信貸、消費金融和農村金融於一體,支持客戶線上自主獲取儲蓄、支付、便民繳費等多種金融服務。截至2024年底,移動金融終端已有效滿足10萬餘戶鄉鎮農村家庭的綜合融資需求。這一創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難題,爲鄉村客戶提供了專屬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務通道,真正實現了普惠金融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