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曾毓羣:建議建立新型儲能定期安全檢查制度 |兩會·最希望

“國家應儘快建立新型儲能安全保障機制,借鑑電力行業定期檢修機制,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的定期安全檢查制度。”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300750.SZ)董事長曾毓羣提交了《提升新型儲能市場化運用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並就此提出多項建議。界面新聞3月4日從寧德時代獲悉上述信息,該公司爲全球最大的儲能用鋰電池生產企業。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爲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包括鋰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其中以鋰電池儲能佔據絕對主流。

根據CNESA DataLink全球儲能數據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電力儲能累計裝機首超百吉瓦,達到137.9 GW。其中,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首次超過抽水蓄能,達到78.3 GW/184.2 GWh,佔比約56.78%。

曾毓羣提議,應參照《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形成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具體檢測方案,明確儲能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檢測條件、方法和週期等,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將及時剔除“帶病”儲能,確保儲能電站在全生命週期內安全可靠。

他認爲,國內部分儲能併網運行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壽命跳水、容量打折等質量和安全問題,嚴重影響調度運用。

隨着鋰電池儲能裝機量迅速提升,儲能電站火災在全球頻繁發生。去年5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蓋特韋(Gateway)儲能電站發生起火,大火被撲滅後幾經復燃,並持續了六天之久,由此引發儲能行業廣泛討論。

今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莫斯蘭丁(Moss Landing)鋰電池儲能電站再度發生嚴重火災,該項目由美國最大的發電公司之一瑞致達(Vistra)投資,再度爲儲能行業敲響安全警鐘。

曾毓羣在2023年就曾提交針對鋰電池儲能安全的兩會提案,稱應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爲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並將該體系納入到重大項目招標條件,引導電池儲能邁向以“核電級安全”爲標杆的高質量發展。

在今年兩會期間,曾毓羣還提出,相較國外,中國新型儲能的市場參與機制尚不完善,儲能電站面臨調用少、利用率低、回報週期長等問題,儲能價值難以充分發揮。他因此提出建議稱,應拉大電價峰谷價差,爲儲能等靈活性調節資源創造合理的盈利空間。

在曾毓羣看來,國內電能量市場電價浮動區間較窄,無法真實反映市場需求,應基於現行的電價機制,擴大電能量市場交易電價的浮動範圍,讓電價有效反映時點電能量供求關係。

曾毓羣還提出,應豐富適合新型儲能的輔助服務交易品種,比如增加爬坡、系統慣量等充分發揮新型儲能技術特點的服務品種,爲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所需調節能力。

“應推動輔助服務費用向電力用戶側分攤,讓儲能成本得以合理疏導。”他同時稱。電力輔助服務意指爲維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除正常電能生產、輸送、使用外,由可調節資源提供的調峰、調頻、備用、爬坡、黑啓動等服務。

去年10月,國家能源局已就《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徵求意見,目前尚未正式出臺。

曾毓羣在今年提案中稱,應加快出臺新型儲能容量電價覈定規範和實施細則,完善容量補償機制。

電力市場成熟國家通常實行兩部制電價,容量電價以裝機容量爲基準獲得收益,主要回收機組固定成本,電量電價主要回收變動成本,目前國內的抽水蓄能和煤電行業已形成容量電價機制。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2022年發文稱,將研究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山東等地在2023年起已開始試點實施新型儲能的容量電價。

曾毓羣認爲,短期內應參照抽水蓄能和煤電,完善新型儲能的容量電價機制,實現“同工同酬”,破除靈活性資源之間的不公平競爭,長期則適時向容量市場過渡,通過市場定價機制有效反映充裕性稀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