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成效得益於對外開放
中新經緯1月20日電 題: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成效得益於對外開放
作者 周延禮 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金融對外開放已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更是爲金融高水平開放指明瞭方向,強調要在制度性開放中探索新路,以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金融高水平開放,對於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通過穩步開展制度性開放,積極對接國際金融高標準,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對境內上市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這不僅有助於優化中國的資本結構,還能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順應國際投資者的需求,推出“滬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等,爲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渠道。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吸引力,也促進了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
同時,金融高水平開放也是保障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通過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我們可以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這不僅符合國內國際雙循環框架的構建要求,也有助於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保險業作爲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經過四十多年的開放探索與國際競爭的鍛造,已在制度型開放上達到了較高水平。隨着外向型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全球服務需求的增加,保險業的對外開放進程也在不斷深入。廣州的“廣交會”、上海的進口博覽會、深圳的高交會和北京的服貿會等全球性貿易盛會,吸引了大量外國客商來到中國,這也對保險業的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中國企業更深度地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也要求保險業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保障服務。
保險業的改革發展成果得益於對外開放。在過去的四十多年裡,中國保險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成爲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這不僅彰顯了中國保險業的強大生命力,也爲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與保險業密切相關。保險業必須積極迴應這些挑戰和機遇,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爲構建覆蓋全民和全生命週期的社會保障體系貢獻力量。
展望未來,保險業在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作爲經濟的“減震器”和社會的“穩定器”,保險業應繼續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爲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協同推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金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和協同發展。(根據周延禮1月1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辦的“第十屆(2024年·春季)宏觀形勢論壇”上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