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天賦+身材不足以成功 範玉禹給年輕球員的一課

許多具有天賦、身材優勢的球員,在選秀時獲得高順位,但在職棒生涯卻以失敗坐收,代表小時候胖不是胖,在進入球隊後還有很多需要努力與學習的地方。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3季末至今是中華職棒罕見異動頻繁的休賽季,除了選手轉隊特別多外,更是罕見地有多位球員宣告引退。除了季中就宣告的高國輝,季末則有統一高國慶、味全高孝儀、中信官大元及臺鋼王梓安退休轉任其他職務,另外包含江亮緯、李丞齡、蔡鉦宇、廖柏勳及範玉禹等則宣告任意引退。

「任意引退」一詞源自日本職棒常用詞詞彙,中職則自2010年通過「任意引退球員及申請復籍規定」,主要爲球員於契約期間,若向球團提出引退要求,並經球團及聯盟通過即公告,契約即確認解除。但倘若想要重返中職,則需要取得原球團同意及聯盟會長裁決,且需透過釋出或交易才能轉到別隊。

職業棒球一直以來就是許多球員的目標,即使未被納入契約保留名單,多數球員都還是會尋求其他球隊發展機會,上個球季結束後會有這麼多球員宣告任意引退實屬罕見。其中最受人關注的球員,則是2013年首屆高中生選秀會中首輪被義大犀牛指名的範玉禹。他在今年春訓才提出申請,隨後感嘆地發文提到「職業這職場真的很不容易,絕對不是你很努力就會有收穫的,必須要一點一滴累積,比賽場上沒有輸[只有贏跟學習],只有不斷學習纔能有所改進」。

年輕球員的養成相當辛苦,需要不斷學習纔能有所進步,不過很多時候還要注意不能讓他們心態崩潰,否則以後就很難振作了。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頗具含意的一段話就是範玉禹10年職業生涯的心聲,他多半常駐二軍,因此投手的先發場次、出賽數、局數、用球數、三振及勝投等累計數量都是二軍史上第一。雖然他在二軍表現不俗,讓他多年來常是被點名爲一軍先發人選,但真的升上來後卻又無法展現實力,只有2019年繳出較佳成績,以致於他生涯在一軍只有80場出賽,防禦率高達7.99,去年還整年都待在二軍。

早期的中華職棒,各隊組織小,新進球員只要有天賦或是身材好都可能被派上前線當即戰力。不過二軍制度已發展多年,逐漸出現實力的差距,許多好手進入職棒後,發現自身有許多不足,有些不斷努力拚上一軍,有些則成爲4A型球員,還有一些則是連二軍都站不穩,讓球團的選秀籤淪爲笑柄。

俗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天賦及身材都是先天的,但後天的打拼則成爲球員追求成功的不二法門。但很殘酷的現實是「絕對不是你很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除了經驗的累積及心態上的改變,球技調整的方法很重要,找到對的方法,廢鐵也能練成鋼。只是這其實也面臨運氣問題,教練的指導策略就很重要,像是最近討論熱烈的「日式」或「美式」,又或是我們有自己玩法的「臺式」球風,重點其實是能因材施教的纔是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球員生涯必定碰到許多不同教練,像是範玉禹身處教練更迭頻繁的義大及富邦,光總教練就經歷9位,投手教練更是近20位。不管哪支球隊,這幾年教練臺、美、日都有,即便他們都因材施教,不同教練仍會有不一樣的思維、規劃及方法,球員自身也要學習融會貫通,並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且即便教練離開,自己仍要努力維持。

範玉禹在義大及富邦經歷太多投手教練,其中羅博特及王建民(左)執教時,調整出最多可用之兵,範玉禹也是在建仔時期表現最好。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先天的天賦、身材都只是讓球員更容易踏入職棒的門票,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已經不足以成功。後天的努力,除了在球場上的練球及調整,更是要學習如何從不同的教練的方法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纔是年輕球員未來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