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給年輕人的盤,做足了功能

這是嚴肅君的第624篇推送

買房,無非幾個原因,自住、改善和投資。

當下市場,新房指導價在高位,區域次新價格也不低,改善換房可以等幾年;投資關注點別的市場;唯獨剛需買房,沒法等。

這種買房自住,總的來說就是預算有限,需求無限。要地鐵,要配套,要裝修品質。

需求再具象一些,就是離地鐵近,上班方便;首付已經掏空6個錢包,首付不要太高;時下還要加上一條,最好有品牌背書,交付不是問題。

前一陣,萬科時隔4年半在北京拿地,業內和買房人都期待了一把。

案名確定萬科東廬,戶型面積整體定位剛需。

不得不說,對買房的年輕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01

常營的配套,通州的價格

先來說說,年輕人買房,通勤是剛需。

物資學院板塊,算是通州的新起之秀。萬科東廬距離6號線物資學院站800米,步行10分鐘可以到達。

更關鍵的是,6號線和朝陽北路“含金量”很高。

地鐵6號線,是北京目前最重要的東西連接線。通達朝陽國貿CBD和通州運河CBD兩個重要的產業,鏈接長楹天街、朝陽大悅城、三里屯工體等東部繁華的商圈。

朝陽北路,是東邊最重要的交通廊道,自駕出行很方便。也是商業、產業以及北京國際範生活方式的代表。

在6號線上,常營板塊指導價8.5萬/㎡,而通州物資學院板塊指導價6.5萬/㎡。

兩站地鐵,價差2萬/㎡,對年輕人來說怎麼看都挺划算的。

02

萬科把基本功,擴展到了社區

再看當下產品力探討,基本停留在改善項目上。

我們不得不承認,產品力在拋棄剛需。受各種限制,剛需做產品力難度很大。

難題,往往是機會點。

1993年,萬科在上海《文匯報》刊登一則廣告,“明天,我們將住在哪裡?”

提出居住本質上是研究人的生活,這也成爲萬科在城市思考社區的原點。

整整30年過去,這道題依然沒有標準答案。

逼仄的城市空間,考驗拿地企業的不再只是戶型設計,還有社區。

法式、宋式、甚至唐式,風格層出不羣,基本屬於營造的感官。

而社區的功能性,才和年輕人生活息息相關。

在萬科東廬,首次提出了“盒子”新型配套的概念。

把社區的歸家大堂,融合了酒店式設計,形成社區商業配套。

社區前的下沉式商業分爲2個部分,一部分是上層地面空間,劃分4個店鋪盒子及1個歸家大堂;另一部分是地下空間,延伸打造綠色中庭,可停留,引入健身房、餐廳及超市等服務場景。

再來說說下,樓棟排布。

萬科·東廬所在地塊,要求容積率2.0,限高36米。

一般處理,11層,梅花樁的基本操作,樓縫對樓縫,主打一個密不透風。

萬科·東廬打造主動降層,用錯層打造”圍合感”。除了內部圍合,打造7大院落,保證低層低密度的通透。

同時也兼顧到了與城市界面的圍合,將社區的庭院與社區外的綠化景觀帶貫通一體。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建築都要退讓紅線,但一般公共建築退讓10-15米,而萬科東廬後退50米。

在項目西側、南側的城市公園到小區人行入口的路上,會退讓出歸家景觀長廊。在社區東南角,結合馬路對面幼兒園建築的宜人感受,使得空間開闊而又被綠量包圍。

這一降一退,社區變改善了。

在大社區,歸家動線是一個社區的底盤。

這是一個時間問題,也是一個空間問題。

空間上,回家可以穿越景觀,商業庭院-靜心庭院-廊架,賞心悅目。

時間上,考慮到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在社區快遞、外賣有專區的動線;人臉識別無觸歸家動線等等。精確到時間的安排,嚴肅君還是震驚了一下。

社區的價值,是隱形資產,也容易被剛需項目忽視。

經過時間的沉澱,萬科東廬的集約鄰里中心成型,庭院樹木成羣,商業場景出現。

那纔是,年輕人生活的開始。

03

從房子,到生活解決方案

再看當下產品力探討,基本停留在改善項目上。

產品的原點,還是來到了戶型和功能上,房子也最終來到了生活解決方案。

大戶型做創新相對容易,但對小戶型來說,捉襟見肘。

評價一個小戶型好不好,通常需要關注兩點:1.高效的使用率;2.多且好用的功能性。

以萬科·東廬89㎡的戶型爲例,整體打造三居雙衛生設計,LDK共享,客餐廚一體化,透明開放廚房,有獨立家政區。

如果你單身或者二人世界,可打造多功能書房、興趣室等空間。

戶型高效地使用,反而是要兼顧長期主義。

對現階段的年輕人來說,所處的人生階段,是家庭結構變化最快的幾年。

嚴肅君本人,是5年內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口人,有了孩子,甚至同時有了老人同住,所以上車的兩居功能已然不夠,改善的需求很迫切。

而這個戶型,很好的匹配了這部分人的需求,首置也可以住更久。

在交付上,據說萬科東廬提供一套全新研發的室內解決方案,期待一下。

在年輕人活動最密集的地方做足了功能,靈動餐廚、多功能臺盆櫃等等。包括提供整屋嵌入式、適合年輕人智能化的生活解決方案。

算是把裝標這塊研究透了,感興趣的可加“yansufenshen163”,獲得全套項目資料。

這四年,萬科除了之前的住宅項目,也有一些新型業態空間在市面上出現,比如社區型的租賃住房,互聯網公司的辦公總部......一把手帶着研究年輕人需求。

最終指向的是一個“不一樣的產品”。

而在當下的新房市場,對於年輕的買房人來說,這些前置的判斷和細節,太珍貴了。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的背後,是年輕人的生活無奈。

當產品做到能解決更多差異化需求了,年輕人沒有後顧之憂,自然會買單。

互動時刻:

你覺得北京萬科呈現出的這個“不一樣的產品”,打動你了嗎?評論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