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34年來首獲「師鐸獎」 他教解剖科學假新聞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獲2023年教育界最高殊榮「師鐸獎」肯定,也是中正大學創校34年來,首位獲該獎項的教師。(中正大學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把「科學新聞解剖室」成果集結、出版4本知識普及書。(中正大學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爲教導學生與民衆解析科學假新聞,特別成立「科學新聞解剖室」平臺,與修課學生、助理透過討論、分工蒐集資料,一同拆解科學新聞,也撰寫養成科學素養、媒體素養的文章,跨領域教學模式,讓他榮獲2023年教育界最高殊榮「師鐸獎」肯定,也是中正大學創校34年來,首位獲該獎項的教師。

「從生活裡找科學素材,引發學生好奇心。」大學、研究所都念物理學的黃俊儒,因受到科學哲學的啓發,毅然投入科學教育及傳播研究工作,回憶剛在大學通識課任教時,他對着非理工科學生說明微波爐原理時,原本預期會燃起同學們對於物理知識的好奇,卻被潑了一回冷水,讓黃俊儒意識到,推廣科學並非教室裡的制式化教學,從生活場景尋思,才能拉近民衆與科學的距離。

在假新聞充斥時代,黃俊儒成立了「科學新聞解剖室」平臺,邀請修課學生與助理加入,共同鍼砭發生在社會上各種科學假新聞,透過討論、分工蒐集資料,用民衆能理解的語言,撰寫養成科學素養及媒體素養的文章,一同拆解科學新聞。

黃俊儒認爲,科學素養是一個科學教育研究領域中探索許久的議題,隨不同時代背景與研究觀點,也會有不一樣的詮釋角度,黃俊儒除把「科學新聞解剖室」成果集結、出版4本知識普及書,藉實例帶領全民學習媒體識讀外,也從探討科學傳播,再到教學實踐研究的要訣,透過專書與大學教師分享一路的心路歷程。

身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計劃總主持人與「教學實踐研究期刊」主編,黃俊儒認爲稱職的大學教師,應在教學理念上具備3大特質,「永遠想要探究的衝動」、「具有信念的滾動性累積」和「累積豐富而複雜的證據」,三者並行,能讓教師在觀察分析下找出解決方法,進而回饋至教學現場。

黃俊儒希望學生透過通識訓練,突破思想桎梏,成爲擁有自覺的公民、社會的中堅,所以在他一門通識課堂上,他設計了「如果我是科學記者」作業,讓學生不只學習科學新知,也從角色扮演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

黃俊儒紮根通識教育的學術根基,讓他曾獲教育部第1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而後續也因科學傳播的研究成果獲頒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大學教育者有兩項最重要的工作,一個是開拓知識的前沿,另一個是培育未來的人才。」獲得師鐸獎的當下,黃俊儒也感謝在教育路上陪伴着的學生,有他們才成就這分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