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打造沉浸式綠色場域,為ESG「接班人」儲備永續戰力

圖/陳軍杉 攝影

校園裡,不時可以看見老師帶着學生爲樹木「量尺寸」,討論樹木碳匯如何計算;也有設計學院教授帶着學生走訪偏鄉,把地圖上看不到、能調節氣候的埤塘,一個個找出來標上記號……。在中原大學,處處都是永續沉浸式教育學習基地,輕鬆拉近學生與永續的距離。

中原大學透過「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帶領全校師生攜手探索與實踐永續。 圖/陳軍杉 攝影

中原大學教育理念的第一條,就是「尋求天、人、物、我之間的和諧」,早在創校之際,就在教育中植入「尊重自然與人性尊嚴」的倫理觀,堪稱是教育界的永續先行者。近年全球掀起永續風潮,中原大學更於2021開大學先鋒,將通識教育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精神結合,2022年進一步成立「節能減碳推動委員會」,今年中原大學也繼續「玩真的」,成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帶領全校師生探索與實踐永續,讓學校成爲「最潮的永續教室」。

中原大學早在創校之際,就在教育中植入「尊重自然與人性尊嚴」的倫理觀。 圖/陳軍杉 攝影

全球沸騰時代,大學扮演「永續智庫」角色校務研究暨永續發展處永續長王玉純表示,氣候變遷已從「全球暖化」進入「全球沸騰」,強聖嬰現象不只衝擊人類社會環境,也造成每年數兆美元的經濟損失,除了節能減碳,「氣候變遷調適」更是全民自救的當務之急。大學作爲高等學府,應該要在議題上扮演「智庫」的角色,因此中原大學成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從制高點整合資源,全面評估教育目標、學校治理等,讓永續在校園裡紮根,兼具深度和廣度。

「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主要職掌6大面向,包括:垃圾減量、太陽能建置等「環境」面向,安排教師工作坊、培訓永續師資的「教學」面向,擬定產學合作計劃的「研究」面向,實踐大學USR的「社會」面向,連結300多間海外姊妹校、推動暑期營和線上課程的「國際」面向,發展ESG課程模組、提供企業人才培力資源的「產學CSR」面向。

王玉純指出:「推動永續不只是政府和企業的事,大學更在其中扮演要角。打造永續社會必須回到教育本質,透過大學培育整個社會的支持系統,大學要跟着社會一起走。」

永續長王玉純(右三)與學生一同漫步校園,發掘各式永續需求。 圖/陳軍杉 攝影

企業需要的永續接班人,是具備「調適能力」的人才除了在硬體設備方面,應用「環境績效指數 」(EPI)打造低碳校園,中原大學更將1800門課程與永續連結,不只透過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的SDGs軟實力,同時也在專業課程中全方位提升ESG即戰力。

例如,工學院運用專業知識,研究水資源處理;商學院研究氣候金融、取得時下最夯的「碳盤查」證照;法學院瞭解「氣候法」相關法規;電資學院研究智慧電網、儲能系統;設計學院觀察社會生態,協助地方創生……。在中原大學,永續不是口號或意識形態,而是師生每天都要實戰面對的課題。

永續是中原師生每天都要實戰面對的課題。 圖/陳軍杉 攝影

「企業需要永續人才,尤其是具備調適能力的人才。」王玉純表示,未來世代挑戰多、壓力大,如何在22歲前讓他們準備好、有能力面對複雜的環境,是中原大學的核心目標。永續教育沒有捷徑,也沒有終點;唯有儘早起步,纔有機會邁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