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療行業觀察:問止中醫擬赴港上市;AI賦能診療效率提升
近期,中醫醫療行業迎來重要動態。中醫診療服務企業問止中醫科技(以下簡稱“問止中醫”)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於香港主板上市。作爲一家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中醫診療的企業,其核心產品“中醫大腦”系統通過整合海量臨牀數據與標準化流程,顯著提升了診療效率。與此同時,AI技術與中醫行業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滲透,推動行業邁入新的增長週期。
一、問止中醫上市推動行業技術升級
問止中醫成立於2018年,以線上互聯網醫院與線下診所協同的模式提供服務,其90%以上的收入來自線上診療業務。公司自主開發的“中醫大腦”系統,截至2024年9月已積累億級參數和超過10000首方劑,覆蓋3000多類病症,旨在輔助醫師減少對個人經驗的依賴。根據灼識諮詢報告,該系統爲全球中醫領域最大的臨牀知識圖譜,標誌着中醫診療從傳統經驗模式向數據驅動的智能化轉型。
招股書顯示,問止中醫的線上服務佔比突出,九成患者通過線上完成就診。其業務模式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還藉助AI技術實現了診療流程的標準化,進一步確保療效一致性。這一技術突破爲中醫服務的可複製性提供了基礎,也爲企業未來拓展市場、提升服務延展性提供了支撐。
此次赴港上市,問止中醫計劃將募資用於技術研發與線下網絡擴張。若成功上市,或將成爲中醫醫療領域技術創新的標杆案例,推動更多企業探索AI與中醫結合的可能性。
二、AI技術重塑中醫行業格局
人工智能在中醫領域的應用正迎來爆發式增長。2023年,中國AI賦能的中醫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達109億元,2019-2023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58.3%。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擴大至869億元,滲透率從1.1%提升至5.1%。技術標準化與流程優化是這一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例如,AI支持的舌診、脈診等標準化檢測手段,顯著提升了診斷客觀性,同時整合多元治療理念,推動醫療服務質量升級。
頭部企業已率先佈局。同仁堂開發的中醫智能問診系統,通過分析症狀、舌象及脈象數據提供診斷建議,並構建了涵蓋2萬餘個知識節點的中醫藥知識圖譜;固生堂則通過自研的HIS處方系統與數字化管理平臺,結合AI技術提升患者就醫效率。這些實踐表明,AI不僅優化了診療流程,還通過數據挖掘爲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支持。
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助力進一步加速行業變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明確提出推動AI技術融入中醫藥全產業鏈,而資本市場對AI醫療的關注度持續升溫。技術應用場景的拓展與商業化空間的打開,將成爲行業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