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附醫攜手Google Cloud 開發醫學大型語言模型 打造AI輔助醫師

中醫大附醫15日宣佈與 Google Cloud 合作,透過生成式AI技術Google MedLM大型語言模型,打造「AI 輔助醫師。 聯合報系資料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15)日宣佈與Google Cloud合作,以其生成式AI基於Med-PaLM 2打造的MedLM(醫學大型語言模型) ,打造全方位「AI 輔助醫師」。Google Cloud指出,中醫大附醫是亞洲第一個與Med-PaLM2合作的醫學中心。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表示,期望藉此強化智慧醫療,提升醫療水準跟品質。

Google在2022-2023年間開發Med-PaLM,針對醫學調整大型語言模型進行研究,與醫療團隊保健組織測試下一階段的Med-PaLM 2,再推出專爲醫療保健產業微調的基礎模型MedLM。MedLM目前僅在Google Cloud美國客戶使用,亞洲地區第一個用戶爲中醫大附醫。

Google強調,在臺灣有資料中心,未來相關資料將留在臺灣,是中醫大附醫專有,在合於臺灣本地法規的狀況下,生成式AI將輔助醫生進行判斷、提供病人建議。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指出,中醫大附醫取得今年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IMSS)的數位健康指標(DHI)評比全球智慧醫院前三強,吸引Google主動前來合作,邀請院方前往美國總部參訪,促成雙方深度合作。

根據規劃,合作將從癌症精準化治療着手,啓動「客製化癌症治療指引」與 「化療問答集」應用,前者根據病人的癌症分期、治療方式和風險評估等方面,特別在難治癌症上,輔助醫療人員縮短尋找資料的時間並快速抓取正確資訊,產生癌症治療計劃書,提供病人個人化治療建議。在癌症病人的衛教方面提供「化療問答集」,針對病人或民衆提問的問題提供醫師專業與準確的回答內容,作爲醫生參考。

中醫大附醫研究副院長李光申指出,根據測試,在全球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中,Med-PaLM 2在模型效能在美國國家醫師考試中通過比率爲85%,已經是「專業醫師」等級,是目前醫療AI模型表現最佳。他指出,醫療模型需要涵蓋來自不同地區的治療指引與照護文化,讓MedLM能更符合當地民衆的醫療與健康照護需求。

中國大附醫另將使用Google的AI加速器Tensor ProcessingUnit (TPU) 資源進行新藥研發,有助於蛋白質摺疊運算和新藥開發。中醫大附醫表示,初步測試結果顯示,使用這些資源能夠縮短超過10倍相關程式的運算時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