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發展精準農業 北港分部建全臺首座「智慧中草藥園」

中國醫藥大學雲林縣北港分部爲引領精準農業發展,規畫全臺第1座「智慧中草藥園」,15日舉行啓用儀式,象徵傳統農業與科技的結合,未來也將以教育爲起點,實踐永續農業模式、培育生物醫學人才。(中國醫藥大學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中國醫藥大學雲林縣北港分部爲培育人才、引領精準農業發展,規畫全臺第1座「智慧中草藥園」,15日舉行啓用儀式,不僅象徵傳統農業與科技的完美結合,未來也將以教育爲起點,實踐永續農業模式,爲培育生物醫學人才,善盡研究型大學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使命。

「智慧中草藥園」由中國醫藥大學與農譯科技(AgriTalk)合作,採用廣達電腦及中華電信技術,藥園種植魚腥草、人蔘何首烏、仙草、菖蒲、青花椒、酸棗仁、薄荷等中草藥,透過物聯網田間感測器及致動器,由北港校區學生進行智慧化管理。

藥園收集到的數據,經由雲端技術,傳回臺中校本部的「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在實驗室利用AI技術,進行分析、遙控農場,達到精準農業目標。

雲林副縣長謝淑亞表示,雲林縣爲農業大縣,積極推動農業轉型,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分部建置「智慧中草藥園」,採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系統,發展低消耗、高效率的精準農業系統,導入智慧碳權雲端系統,打造植物碳吸存模組化系統,有助於達成淨零碳排目的,期待未來能加以推廣永續環發展。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指出,「智慧中草藥園」導入環境數據監控、灌溉、施肥及散熱等系統,達到標準化控管目標,透過自動化栽種管理系統監控,蒐集種植數據,隨時掌握植物生長狀態。

藉由「智慧中草藥園」,學生們可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透過場域實作達到「做中學」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們將習得的專業知識,透過實作了解優化作物的最佳栽培管理模式,也呼應政府大力推動的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