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資管多款產品遭員工清倉式贖回...研究部負責人3年鉅虧40%

近期,公募基金陸續公佈年報。相信很多投資者發現了一種現象,多隻“頂流基金”被公司高管,甚至是基金經理本人大幅贖回。

當然了,贖回本是正常操作,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甚至員工不看好產品贖回可以規避風險。但金石雜談發現,中信證券資管基金經理張燕珍旗下多款產品慘遭員工清倉式贖回,可謂罕見。

有市場數據統計,73家公募持牌機構中,基金管理人所持基金份額下降最多的就是中信證券資管。截至2023年底,基金管理人所持份額合計912萬份,較上半年末下降了1.69億份,縮水幅度高達94.88%。

中信證券資管成立於去年3月,但中信資管產品早已有之。最新數據顯示,公司旗下有9款權益產品,規模超160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信資管基金管理人所有從業人員所持份額規模近1.8億份,到年底基金管理人所持份額降至不足1000萬份。

而中信資管中,員工份額縮水最爲嚴重的是基金經理張燕珍旗下的產品。目前,張燕珍旗下有兩款產品,分別是中信證券臻選價值成長和中信證券臻選回報兩年持有,且兩款產品均遭員工清倉式贖回。

其中,中信證券臻選價值成長在2023年中期報告中,公司員工們持有2326萬份額,基金經理持有10-50萬份(大約就是10萬到50萬元)

但到了2023年年報,公司高管是增持了10-50萬份,但公司員工大幅減持到不足90萬份,贖回比例高達96%。

再看中信證券臻選回報兩年持有,2023年中期員工持有4169萬份,市值大約3500萬;基金經理和高管人員持倉爲零。

到了2023年年報,公司員工持倉只剩22萬份,市值不足20萬,贖回比例高達99.5%。

通過以上持倉可以看出,除了員工的近乎清倉式減持,還有就是管理人和基金經理很少持倉,尤其臻選回報,高管和基金經理持倉爲零,陪伴沒有做好。

wind數據顯示,張燕珍基金經理已經在中信任職近10年,但總回報-14%,三年鉅虧40%,近三月大幅反彈近10%,終於在基民痛苦的征程中撒了一點糖。

張燕珍,對外經貿經濟學碩士,2006年至2011年在高瓴資本消費、互聯網媒體擔任行業研究員,2011年加入中信證券,歷任資管業務消費研究員,策略研究員,權益投資經理,現任中信資管研究部負責人、權益投資經理。

金石雜談查詢其在臻選回報兩年持有的歷史持倉發現,該基金一直重倉鋰電、白酒、互聯網、汽車零部件,但這類股票過去一直處於陰跌狀態。

張經理的失誤不止於此,她在2023年還在旗幟鮮明的唱多市場後期表現,而且其部分持倉沒有及時兌現。她自己也表示,年初還是對經濟的判斷過於樂觀,在防守型的倉位配置不足,在復甦板塊的兌現不夠及時,在整體下行的市場中基金淨值也出現了較大的下跌。

來到2023年年底,她加大了能源、有色等高股息和高通脹邏輯的持倉,帶動其產品業績大幅反彈,但3年業績依然虧損40%。(筆者注:今年白酒炒的除了業績、提價,還有就是高股息)

綜合以上分析,張海珍旗下產品遭中信資管員工清倉式贖回背後:一是市況差,都在規避風險;二是基金經理、高管都很少參與;三是基金經理業績太差,導致很多基民大幅贖回,包括中信資管的員工;四是:中信證券頻繁陷入輿論危機,不少避險資金選擇離場。